驳“人性善论”——统治阶级的反动哲学

广告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上电报大群 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 (@maoistQAIIbot) 为 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
1.社会的驱动力量是人民,并非儒家拥护的君主,反潮流而行的农民起义才是促使封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2.统治阶级大肆鼓吹人性论,不过是为残酷的剥削压迫找借口,物质基础才是决定一个人思想的根本。
3. 没有脱离阶级的所谓“人性”,在空中楼阁谈论人性善恶就好比纸上谈兵一样,空洞而毫无意义。这类所谓的人性,无非又是学者们的狂欢,百姓的悲剧

孟子声称,人心本善,人之为善,是人的本性的表现;人之不为善,是违背其本性的。何为善?何为恶?孟子不知道,或者是知道但装作不知道的是,正是社会的统治阶级的意识不断潜化整个社会的意识,使之向“善”。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是社会存在不断驱使社会意识趋向于一个主流价值观。现在我们就来好好分析这位封建大儒的反动哲学。

“善“是广大社会共同认可的一种价值观。而由于每个时代的科技水平不同,生产关系不同,统治阶级不同,进而,每个时代的”善“是不一样的。孟子倘若看到当今的女生都不裹脚必然会气得吹胡子瞪眼。同样,我们也不会认为所谓“三纲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主做君主的事,父亲做父亲该干的事)”是善的表现。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就是生产关系改变而引起的社会价值观改变,于是上一个时代的“善行”,很有可能是下一个时代的“恶举”。

那难道人的本性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吗?答案肯定是不会的。人作为一个自然人,他的生理架构,物理结构,化学性质,若不讨论进化,是不会发生质的改变的;但人所处的社会环境,随着时代的发展,几乎是时刻在变,而每一个社会,又可以划分成多个阶级。孟子的研究对象是一个“自然人”,这跟早已被批判过的费尔巴哈一样,他们抛弃掉人的社会性质谈人性,这是讨论不出什么真理的。在人受社会物质影响之前,他对社会的反应,应当是白纸一张,无所谓善恶。而所谓“善”的表现,其实应该是外在的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的影响结果,这种影响,会使人不断努力使自己符合社会所要求的价值观,于是人则会表现得不断向“善”。

孟子所谓“人心本善”,其实是为了引导人遵守社会伦理。哲学是有阶级的,哲学家是有阶级的,孟子作为士大夫阶级,其思想自然代表着士大夫阶级、地主阶级的利益。而要让人服从统治,首先得让人在思想上认同统治,而儒家的道德要求执行的正是这项职能。法律,也可以说是简化的具有强制性的道德要求。道德与法律,都是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人心本善,你不行善你就不符人性,这何尝不是一种变相的驱人向“善”。
这也是为什么初中政治书要叫作《道德与法治》,其作用不过也就是对学生进行奴化教育。

那么一个事实就越发清晰了,儒家所说的人的本性,就是封建阶级对人的要求。例如“恻隐”之心,即“仁”之心,孔子说:“克己复礼,天下则仁”,这里的“礼”指的是周朝的奴隶制,此句就是想说只有恢复了殷周的奴隶制,使人安守本分,天下才能归于“仁”。孔子的哲学到政治思想,都表现了自己作为没落奴隶主阶级对奴隶制灭亡的不甘心与挣扎。孔子代表的是奴隶主的利益,不符合当时封建阶级对人的要求,所以各国国君也并未重用孔子。但是孟子等人不断发展儒家思想,“仁”也变成了要求人“爱人”,君爱臣,民爱军,军民和谐,江山永固。儒家开始维护起了封建阶级的利益,于是董仲舒也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了“驭民学”。

孟子的“性善论”如是,荀子的“性恶论”亦如是。孟子通过人性本善的说法要求人不断向善,荀子则通过人性本恶的说法给了社会矫正人不断变善的法权。

儒学作为中国的传统思想,传统的反动思想,我们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要明白其反动性质,向公众揭示其反动哲学本质。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