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 (@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本文分别从1.怎么办的背景以及当代现实
2.我们主要的任务是发展革命知识分子,还是到工人中去?
3.什么是融工?观察调研可以吗?
4.我们应该怎么融工?以怎样的形式?
4个方面进行了对融工的论述,文章只有笔者一人编写,难免存在疏漏和笔误,请见谅。再美妙的总结也比不过原著的震撼,希望大家可以读读马列毛图书馆中关于融工4篇的原文
本文引用了
出路何在?
葛平:怎么办的启示
赤眉:迎接伟大的转折点:论当前工人运动形式
怎么办
毛泽东选集
融工之紧要性论述集
特此鸣谢
读《怎么办》和融工文集有感
1.列宁写怎么办的背景
当时沙俄资本主义大工业有了长足发展,工人阶级人数和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在此过程中,工人阶级反抗资本家剥削压榨的自发斗争也逐步高涨。
沙俄的进步知识分子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且在全国各地组建了工人小组,但各个小组往往各自为政,几个人、十几个人小打小闹的“手工业”方式盛行,而没有结成有机的联系,凝聚成全国统一的革命力量。同时在这些小组中也产生了只重视工人阶级的日常斗争、经济斗争,而忽视革命的政治斗争,认为只要经济斗争发展了,就能自发推动政治斗争和革命斗争的经济主义思潮。
以上就是列宁写怎么办的背景,列宁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把分散的进步分子和革命工人的小组整合成统一的、纪律严明的无产阶级先锋党,如何把工人阶级自发的经济斗争提高到自觉的革命政治斗争、不使革命者成为工人自发斗争的尾巴的问题。
在了解到如此背景之后,审视现实,我们可以发现目前我们甚至连列宁怎么办中的各地的工人小组都没有做到,仅仅停留在互联网,在这一点上,必须突破现就必须突破现在左翼活动方在左翼活动方式式的的局限局限性,也性,也就就是说是说突破互联网突破互联网的的局限局限,努努力发展在当地的力量。要把一力发展在当地的力量。要把一切可切可以投入的力量,以投入的力量,都尽都尽量投入量投入到到在地的、与工在地的、与工人群众人群众相相结结合合的工作中的工作中去去。
在做到以上1点之后,我们才可以继续进行怎么办中的战略,当各地已经有了马列毛的融工小组,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互联网,起到类似列宁星火报的作用,集中全国革命运动的经验,开展政治鼓动、提供斗争策略。从而能使先进分子在互联网上提供的材料在工人中进行长期的、一贯的政治鼓动,从而培育出众多具有政治觉悟的革命工人,以这些革命工人为骨干带动千百万工人的斗争,把工人运动从自发的经济斗争提升到自觉的革命政治斗争。同时互联网又能为全国的革命组织提供统一的策略和方针,从而使全国革命组织能够像一支军队一样,针对全国阶级斗争形势采取有计划的统一的战略战术,从而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削弱敌人。
列宁利用星火报就是这样做的,而这就是之后布尔什维克党的基础,列宁在100年前就能用报纸组织起能将日月换新天的力量,在当今社会拥有了互联网这个无比便捷的信息传递工具和平台,各地的工人小组的联合的时间相比于列宁时期将会大大的缩短,工人群众联合起来的时间也将会大大缩短,当然在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互联网仅仅只是工具,它并不是能救治一切的药方,没有了互联网,工人的联合仅仅是慢了一些,最主要的是马列毛主义者与工人的结合。
2.我们主要的任务是发展革命知识分子,还是到工人中去?
许多同志认为我们现在的任务是要宣传,宣传很多的学生青年知识分子,等到这些知识分子掌握了马列毛之后再开展融工,等有一支成熟的革命队伍之后再去和工人阶级结合。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没有在工人阶级中学习锻炼和实践,知识分子就没有办法走向成熟,要边融工边发展,不能等所谓革命知识分子发展到一定程度再去融工(没有绝对的完美),恰恰相反,革命知识分子需要尽快去融工,通过劳动来改造自己。
在这里我们要批判一种泥潭主义,
泥潭主义:是所谓老革命的一种反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方式,对中修还充满了一定的幻想,他们大搞读书会,把精力投入在无限读原箸以及当劳动观察家上,对如何革命,怎么革命,何时革命,非常忌讳。
我们要打破书斋幻想,不能光在书斋里面读书,要到实践和融工中去,对中修要放弃幻想,就像列宁所说的那样“我们需要的不是在原则上而是在实际上解决问题,需要的是立刻提出一个明确的建我们需要的不是在原则上而是在实际上解决问题,需要的是立刻提出一个明确的建 设计划,使大家能够立刻从各方面着手进行这种建设。但人们又把我们拉向后退,使我们设计划,使大家能够立刻从各方面着手进行这种建设。但人们又把我们拉向后退,使我们 不去实际解决问题,而去空谈那个原则上正确的、不容置辩的、伟大的、然而是完全不够不去实际解决问题,而去空谈那个原则上正确的、不容置辩的、伟大的、然而是完全不够 的、广大工作人员完全不能理解的真理的、广大工作人员完全不能理解的真理。”
3.什么是融工?观察调研可以吗?
我们支持去工人阶级中去走走看看,当然可以观察和调研,但要明白的是,不能局限于观察和调研,不能仅仅是观察和调研,你暑假去无产阶级中调研,紧紧得出了一个标准结论:工人阶级太苦了,资本主义太坏了。
结果我去问你,我们应该怎样融工?我们未来的路怎么走?你就不知道了。
正如毛主席所言“有些人可以到工厂农村去看一看,转一转,这叫‘走马观花’,总比不走不看好。另外一些人可以在工厂农村里住几个月,在那里作调查,交朋友,这叫‘下马看花’。还有些人可以长期住下去,比如两年、三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就在那里生活,叫做‘安家落户’。有一些知识分子本来就是生活在工人农民里面的,例如工业技术人员本来就在工厂,农业技术人员本来就在农村。他们应该把工作做好,和工人农民打成一片。”(《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57.3.12)马列毛主义者从不反对上面这些具体形式,但是走过了十年之路后不总结经验教训,还要打着“融工”的旗号继续简单重复上述的形式,那么就不单是策略错误,而是路线之争了。上面引用的毛主席的话其实还有下半段话:“这些人,如果不把过去的一套去掉,换一个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就和工人农民的观点不同,立场不同,感情不同,就会同工人农民格格不入,工人农民也不会把心里的话向他们讲。知识分子如果同工农群众结合,和他们做了朋友,就可以把他们从书本上学来的马克思主义变成自己的东西。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但要从书本上学,主要地还要通过阶级斗争、工作实践和接近工农群众,才能真正学到。”对照下半段话,我们认为十年融工只是在“形式上”部分实现了毛主席上半段话所定义的:走马观花,下马看花,安家落户。因此我们的开局只是做了一个半截子工程,由于机会主义思潮的干扰与破坏,目前这个半截子工程也所剩无几。这些徒具“接近工农”形式的工程,一没有使工作者改换成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二没有使工作者把书本上的马列毛主义变成自己的东西。中修一旦对学生社团和公益机构进行扫荡,在重拳出击下这些形式工程现在也荡然无存。十年教训十分深刻,但是新的一批机会主义者无视上述背景,仍然要简单重复过去的半截子工程,认为只有这些形式才是“接地气,走向了实际生活”,才是“真正的到工人中去”,认为只有这些“观察、调研、服务”才能满足自己融工想象,认为只有这些形式“看得见,摸得着,实实惠惠”构成某种“革命奇观”。为了膜拜这些“革命奇观”而摒弃艰苦细致的组织工作,为了脱离分工细密的组织生活而去进行所谓的“线下融工生活”,这些都是十年融工之路上衍生出来的机会主义思潮,特别是当上一轮融工实践的高光时刻破灭之后,这些思潮顽强地存活了下来,并且一定会在未来的融工事业中顽固地表现出来。
4.我们应该怎么融工?以怎样的形式?
我们要坚持包括“熟人网络熟人网络”在内的“地下网络地下网络”发展壮大才是马列毛主义的融工战略,背离 这一战略去追求所谓的政治影响力都是错误的。
革命工人运动与工联主义运动的一个根本区别,就是前者要夺权,而后者仅仅是维权。 因此在形成了先进工人群体、建立了对群众的领导权后,革命工人运动就要发动夺权斗争。 斗争可以有多种形式、名义,但核心的一个目的应该是夺权——就是努力限制、 剥夺资本家 的权力(从企业内控制生产、欺压工人的权力到控制整个社会和国家、压迫全体劳动者的权 力) ,并建立工人阶级独立的权力机构。
与工人群众相结合,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既可以利用 NGO 等各种改良组织,也可以利用工作的关系尽量能与工人群众多接触(这就要求在选择工尽量选择能与工人群众密切接触的,但又不与工人群众相对立的工作),也可以直接到工人聚居区去搞调研、交朋友。
开展群众工作, 必 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灵活机动,而不能依赖于任何固定、有形的组织形式。 特别是在中修治下, 任何有形的形式必然要引起资产阶级的警惕和打击。 马列毛主义者必须 发挥创造力,多创造出一些手段、名义,并经常变换,使得资产阶级摸不着头脑。关键是发挥创造力,多创造出一些手段、名义,并经常变换,使得资产阶级摸不着头脑。关键是 要建立与工人群众的实际的紧密联系,并施加革命的影响,而同时要尽量避免任何有形的要建立与工人群众的实际的紧密联系,并施加革命的影响,而同时要尽量避免任何有形的 形式、名义。群众的汪洋大海是最好的保护。形式、名义。群众的汪洋大海是最好的保护。中修再穷凶极恶,也没有力量去监控大多数 群众, 不可能抓捕大多数群众,这是反动派必然不能阻挡群众斗争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