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一方面政审成为了河蟹规训官僚队伍的机制,将法律的阶级性直接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政审也可以成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避免资产阶级法权的巩固,认清政审制度有助于我们打破幻想,要么改良,要么革命。(3)
2.所谓的政审制度愈来愈成为中修维护其专制统治的利器,为了我们所拥有的,为了我们已失去的,推翻中修和它的一切反动统治刻不容缓。(3)
3.特色喜欢把它的反动的东西全部赖在毛时代那里,说是毛时代这样做的所以他就这样做。但是毛时代不走资,它做的到吗?同样是政审,在毛时代是保障人民利益不受伪装的右派迫害的必要工具,在特色这里就成了迫害人民的工具,内容完全不一样,怎么能赖在毛时代呢?有些自由派真的是黑白不分。(3)
近日,某墙内教授发文反对赵国的政审制度。对于自由派来说,法律必须提供“机会平等”,自己不可控的出身不应当是阻碍人自由活动的枷锁。这似乎与我们有相似的观点,但事实是这样吗?我们马列毛主义者应当如何看待政审制度呢?
要评价一个事物,我们要从它目前的性质及其历史发展进行考察。我们讲“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家庭的关系对人的影响更是不可忽视的,剥削阶级家庭的子女一般来说都是会继承其家庭的社会地位与意识形态,继续下一代的阶级统治。发展党员的时候对即将发展的党员进行背景调查,即是为了对其有更为全面的了解,也是为了防止敌人的渗透。因此,在这里,政审制度对于我们来说是有其科学性的。当然,这并不是像现在这样的“一审定终身”:革命战争年代,对于表现良好的剥削阶级家庭成员也依然会将其发展为党员,例如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在毛时代,我们对剥削阶级主要是劳动改造,将其变为劳动群众的一员,比如作为封建残余代表人物的溥仪。
那么,今天“一审定终身”、“当代夷三族”这种畸形政审制度究竟是怎么来的呢?自由派们经常叫嚣道:在毛时代,如果一个人出身不好,成分是“地富反坏右”,那么他一定是被整的!可是,这些真的必须因为是发生在“毛时代”而归咎于“毛主席”吗?当然不是!这就不得不讲到从整风反右运动一直到文革时期走资派运动群众的这几场政治事件了。从“黑材料”、“扣帽子”到“天才论”、“血统论”,反而是刘邓集团与林彪集团用来镇压群众运动的“杰作”。
毛主席向来主张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对于认识到错误的,就连明知“永不翻案靠不住”的邓也一样会支持他复出。
综上所述,所谓的“政审”本身就是一种区别敌友的方法,重点是在它掌握在谁的手里,才会发生怎样的作用。它若服务于无产阶级,自然是要对资产阶级及其走狗进行专政,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那么它若服务于资产阶级,那它就会成为一种“选奴才”、镇压人民的手段,来保证统治集团可以“稳坐江山”(某人所谓的“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想来也是如此)。我们看改开之后的清算中,那些真正毒打师生、“破四旧”的高干子弟、老红卫兵们,不依然是“不在清查之列”吗?(详见阎淮《进出中组部》)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看到,我们今天的政审制度,不论是选公务员还是入伍的政审,不就是一个为“老爷们”选忠心“奴才”的制度吗?“孩子是她的软肋”不就是赤裸裸的镇压群众吗?我们马列毛主义者反对政审制度,是因为它现在是赵国官僚资产阶级的统治工具;我们也认可政审制度,是因为它在无产阶级手中可以保证人民真正地当家作主。而不是所谓的“侵犯人天然权利”、“对人不公平”这种庸俗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