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逃出技术落后的局面?——浅谈科研创新的两条路线

广告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上电报大群
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Telegram: Contact @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 (@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
1.毛主席说过,路线不正确,知识越多越反动,现在由于路线错误,知识分子愈来愈脱离群众,作为被统治阶级豢养的小资属性越来越重,在面对帝国主义的封锁时终究是无力的。
2.只有人才是掌握生产力的,而广大无产阶级代表着最先进的生产力,只有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科研技术才能真正为人民服务,才能突破资产阶级的技术壁垒。
3.资产阶级的科研路线和无产阶级的科研路线是完全不同的,资产阶级的科研路线是形而上的,是为利益服务的,无产阶级的科研路线是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的,是为社会需求而服务的。

就在前两天,出于帝国主义争霸的需求,美帝国主义政府同其附庸走狗日本政府及荷兰政府,准备共同进一步限制河蟹国的半导体发展。虽然目前还没有公布具体的限制措施和实施时间,但像荷兰的ASML 、日本的尼康、东京电子,这几个国际上为数不多拥有先进半导体制造工具生产能力的企业,都将扩大对河蟹国的禁售范围。从目前透露出的消息来看,较大概率确定这次禁售范围应该是被扩大到了高端DUV光刻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至理名言”自改开以来就被特色党奉为圭臬。然而不论是改开初期还是我们当下的“新时代”,河蟹国的科研创新水平与文革时期相比都差远了。且不提青蒿素、杂交水稻、两弹一星的研发,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们有完全国产化的运十客运大飞机、自主研发的GK-4型半自动光刻机、硒静电复印机……反观在这种技术水平上进行发展的改开时代,直至2017年,我们才有国产化率50%左右的C919型号客运大飞机;时至今日,光刻机仍高度依赖外国进口。造成如此差距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物质条件的变化或精神品格的变迁,而是在于两条根本不同的科研创新路线——社会主义路线资本主义路线

1、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河蟹国长期以来向人民宣传这样一种论调:只有市场经济才能够使科研事业迅速发展,企业只有置身于市场竞争中才能激发科研创新的积极性。而计划经济则完全相反,由于计划经济对企业管得“过宽过死”,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只会消极懈怠,根本不会有科研创新的欲求。可事实果真如此吗?
在计划经济之下,整个国民经济都是有计划地发展的,不仅是个别生产部门、个别经济单位内部存在着计划性,整个社会再生产都是通过一种统一的经济计划达到协调发展的,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被彻底消灭了。在这种条件下,社会生产与社会需求才能达到平衡与协调,社会化大生产的真正实力就被发挥出来。并且,在计划经济之下,生产的出发点和目的是满足真实的社会需求,即满足最广大人民的需求,这就与以资本增殖(利润)为出发点和目的的市场经济截然不同。计划经济的这些特征,使得社会主义路线下的科研创新具有独特的运动规律。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之下,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是出于资本的需求,而是出于社会的需求,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科研创新在满足社会需求的计划经济下必将有强大的动力驱使它快速前进。并且,由于各经济单位、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协调一致,一项新技术将被很快地运用到全社会去,从而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
我们再来看看市场经济下的科研创新是什么情况。在市场经济之下,整个社会生产都处在无政府状态的支配下,各个生产部门、各个生产单位都在“各自为政”、相互竞争,生产的出发点和目的就在于利润的最大化。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企业主支持科研创新,只是因为他们要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力价值,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攫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罢了。倘若科研创新项目的代价过大,亦或是采取新技术后的利润率低于旧技术,那么一项新技术的研发就“没有意义”了(即使这项新技术将极大地提高生产力),企业主宁愿维持旧有的科学技术以保证其原有的利润率。同时,企业主为了维持在市场上的领先地位,还将千方百计地保守技术秘密,打击其它企业的科研创新。
可以看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科研创新的发展被限制在企业主的狭隘利益中,服从于资本增殖的需求,从而使得其发展效率与应用效果极其糟糕。反倒是长期以来受到河蟹国及特色党唾弃的计划经济才能使科研创新获得解放,使科学技术得到长足发展与广泛应用。

2、群众路线还是精英主义
科研创新,似乎与我们大部分的工人群众都没有关系,好像只有那些掌握渊博学识的科研人才和具备专业才干的技术人员才够格成为科研创新的主体。为此,我们只好运用高薪聘请那些专家、工程师,并且尽可能地提供给他们一个能够独立地进行研究的环境。可是,我们马列毛主义者绝不承认这种精英主义的科研创新,如果认为这种科研路线是高效的、中立的、自然的、不可改变的,那就恰恰落入了一种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骗局。只有走群众路线的科研创新,就是说,只有发动群众,以工人群众为科研创新的主体,才能够建设好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够使科研事业迅速发展。
在文革时期,群众路线的科研创新原则最集中体现在了《鞍钢宪法》之中,“两参一改三结合”就是要求干部要参加劳动,工人要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员三结合。干部参与了劳动,才能更加明晰整个生产过程,从而制定科学的生产计划,合理地组织科研活动;工人参与了管理,这样就确立了工人在工厂之中的主人翁地位,这是群众路线科研创新的根本政治保障;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这样便可以不断地巩固工人在工厂内部的主人翁地位,同时提高生产与科研的效率;三结合使得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员这三个具有不同职能的岗位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三结合也使得工人群众在科研创新中成为主体,工人不再是技术的附庸物,他们终于成为了技术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整个科研项目的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上文提及的运十客运大飞机正是群众路线科研创新的伟大产物。如今的河蟹国正是抛弃了群众路线,在精英主义面前投了降,即使他们以再高的薪酬雇佣再多的人才和专家,脱离群众的事实也决定了他们始终搞不出什么自主的科技成果,只要国际上那些垄断高新技术的寡头们一对其进行技术制裁,它就只能被掐住脖子叫苦连天!
毛主席说过:“社会的财富是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自己创造的。只要这些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又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不是回避问题,而是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任何人间的困难总是可以解决的。 ”在科研创新领域,必须要坚持群众路线,坚决反对科学人才、技术人员和工人群众相脱离的精英主义!

在两条路线的比较中,我们清楚地知道,资本主义路线的科技创新不能拯救技术受制于他国的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路线的科技创新,才是中国的未来,才是人类的未来!同志们,让我们携手并进,一齐为打倒河蟹帝国主义、恢复科学社会主义的事业而努力!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