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发布《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凯恩斯主义已然末路

广告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 (@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私聊)

编者按:
1.无穷无尽的凯恩斯,无限地延后矛盾,治理得无能,在城投亏损60万亿的今日依然大兴土木,恐怕难以刺激社会活力,抑或是再给地方财政一次的吸血方案?
2.和谐搞这类挂羊头卖狗肉的事不是一次两次了,名头好听,叫的响,但在马列毛主义者眼中,仍掩盖不了它实为剥削,实为维护反动统治的本质。试问即使“以工代赈”,经过腐朽官僚系统的层层克扣,工人又能得到什么呢?
3.说好听点叫以工代赈,给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但实际上却把援助改成了剥削,反而让中修的吃人本相暴露了出来。

1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

《办法》表示,实施以工代赈应坚守“赈”的初心,坚持扶志扶智、多劳多得、勤劳致富,鼓励引导群众通过诚实劳动实现增收致富、提高素质技能,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努力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促进共同富裕,坚决防止出现“重建设、轻赈济”现象,严禁滥用以工代赈政策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

第二十八条 县级发展改革部门应指导以工代赈项目业主单位、施工单位,按照“能用人工尽量不用机械,能组织当地群众务工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的要求,组织项目所在县域内农村劳动力、城镇低收入人口和就业困难群体等参加工程建设,并优先吸纳脱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因灾需救助人口、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和受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影响无法外出务工劳动力等群体。

同志们都清楚以工代赈在历史上一个特殊时期非常出名的出现过,那就是著名的罗斯福新政。

新政期间,全美设有名目繁多的工赈机关,综合起来可分成两大系统:

以从事长期目标的工程计划为主的公共工程署(政府先后拨额40多亿美元)和民用工程署(投资近10亿美元)。

后者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了18万个小型工程项目,包括校舍、桥梁、堤坎、下水道系统及邮局和行政机关等公共建筑物,先后吸引了400万人工作,为广大非熟练失业工人找到了用武之地。

后来又继续建立了几个新的工赈机构。其中最著名的是国会拨款50亿美元兴办的工程兴办署和专门针对青年人的全国青年总署,二者总计雇佣人员达2300万,占全国劳动力的一半以上。

到二战前夕,联邦政府支出的种种工程费用及数目较小的直接救济费用达180亿美元,美国政府藉此修筑了近1000座飞机场、12000多个运动场、800多座校舍与医院,不仅为工匠、非熟练工人和建筑业创造了就业机会,还给成千上万的失业艺术家提供了形形色色的工作,是迄今为止美国政府承担执行的最宏大、最成功的救济计划。

这一笔钱经过工人的口袋、通过不同渠道和消费,又回到了资本家手中,成为以政府投资刺激私人消费和个人投资的“引动水”。

这两者都指向投资、出口、消费的凯恩斯主义,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因为早在朱镕基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以工代赈。

1998年到1999年,指导防汛,提出“封山植树,退耕还林;平垸行洪,退田还湖;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的三十二字工作思路,并且作出了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决策。在延安等地考察时,朱镕基还要求采取“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就是在我国应对亚洲金融海啸的时候所运用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

以工代赈(凯恩斯主义)的实质是进一步的加深对劳动者的剥削与压迫,本应该进入劳动者手里的货币实际上流入到资产阶级的口袋里面,甚至进一步的发展会导致极端的消费机器捆绑。而在3月1日实施的条例势必会增强基层改革部门的权力,而其中的劳动者权益确实非常不明晰的,所谓的兜底帮扶也不过是利用更加为廉价的劳动力与缓解就业危机,然而就业危机的事实并不是无工作可做,而是深刻的剥削所导致的劳动者不愿意进入一些行业。他们不愿意承认的是中国的凯恩斯主义已然失灵。

投资—不断出现的烂尾楼与事实上的早已开发的地方不具有继续开发性而边远的地区又不能吸引到投资(边际效用递减)。

消费—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538元,人口14.12亿人,gdp121.02万亿全国消费支出占比(2.4538×14.12)/121.02=0.284(只有28%!),而美国2022年消费占比达到了82.59.

出口—随着逆全球化的加剧也很难维持。

这时候推行出来的以工代赈实际上成为了一种噱头,一种没有实际作用景观,除了深化阶级矛盾没有任何作用,反而体现了中修的无能,因为他们想不出除了凯恩斯主义的其他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