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论实践——一万年太久,之争朝夕

广告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 (@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
1.历史不是线性的,巴黎公社以前不存在工人政权,十月革命之前不存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改变世界。”资本主义制度也不会满足无产阶级,无产阶级起来,改变这个世界!
2.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如今,阶级斗争仍在继续,无产阶级的最终目的也没达成。而面对局势,无论采取什么态度,我们终究会被迫选择,我们无产者正是要选择革命到底的态度,只争朝夕!
3.我们无法逆转时空,也穿越不到1966年的社会主义中国,我们所身处的只有这个已经蜕变为社会帝国主义的中修。马列毛主义者无法改变过去,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影响他人,抓住现在,掌握将来!广阔天地,等着我们去大有作为!

2022流水一般过去了.2023会好吗?到我们这样发问的时候,我们将自己三年大瘟疫中的人们截然区分开来。因为一种古来未有的时间观念和历史想象支配着我们对年代的理解。–现代性
换句话说,我们不只是像古人那样忧心于怎样的事实将要临到我们头上,而是自觉地将自己放置在一个整体的历史当中去追问我们在历史当中的位置,其实我们所有人都有身为一个现代人的自觉,我们仍然不知道现代性会把我们带往何方为了减轻自己的焦虑和彷徨,于是我们把自己身处的年代书写和想象。
当我们追问2023会不会好起来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在希望历我们对未来的期许能够得到一个回答。
每年,无论是知乎贴吧这样的问题都不会少。但是几乎所有的回答都是把2023放到了“周期”中,无论是预测上行,“明天更好”还是下行,“明年答辩”而这种回答,却都陷入了一种线性的误区。

人们总认为,时间是线性而不可逆的,无法阻止流逝的。大家会觉得当我们讨论昨天,今天,明天,现在,过去,将来……这些看似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东西是毫无意义的,但正是对这些“理所当然”的分析,就是马克思理论的重点。
从17.18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风暴席卷全球,任何一个地方都被它所带来的商品与世界秩序所规定。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他迫使一切民族都不得不采取这种生产方式—如果不想灭亡的话。”
这种全新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给人们带来的断裂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人们不得不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应对这样的生产秩序。此时,我们对历史重新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重新理解。人们认识到历史不是盲目的,混沌的,而是可以理解的,有方向的。而且我们甚至能够掌控历史的方向。
人们把历史的进步看做了一个无限进步的上升期,也越来也少的以过去参照当下,开始相信知识可以无限进步,社会可以无限发展,我们最终将摆脱一切历史的束缚而永远进步下去。
于是多数人认为某个历史节点开始,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向上,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这是一种线性进步的历史观,大多数人认为只要到未来某个时间点,事情就会自然解决。我们认为未来总是美好的而且必须是美好的,历史是可以自然进步的,量的发展可以直接解决质的问题—量变自动的导致质变。
不得不说我们像一头驴子一样,看着前方的胡萝卜总觉得只要跟着走就能就能吃到。“历史一直在进步”的幻觉与我们的生活绑定了。甚至我们也认为自己的人生也是如此,于是:
“等你上了大学就轻松了”
“等你工作了就轻松了”
“等你结婚就轻松了”
“等你退休就轻松了”
why?
因为我们没有任何一分钟是为了现在而活的。
我们单纯的认为现在只是通向未来的一块踏板,我们在生活中奔波,劳累,喘息的那一刻也不过也只是是为了恢复精力继续劳累,投入到下一轮的工作,学习罢了。为什么?因为我们相信未来会更好。事实上问题并非出在我们会觉得历史进步还是退步,问题出在我们会历史的线性理解。所以不要觉得对未来的理解越是消极就越是清醒。总而言之,线性的历史观是一种形而上学,对它本身的颠倒起不了另一种作用,同样是一种形而上学。我们总是太急于对“未来”这个题目做回答,而忘记了问题是不是一开始就不能以这样的形式被提出。
“在谈论历史和未来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对历史的组织形式考察”
显而易见,历史需要人去认识才能被建构。历史不是发生在过去事实的堆积。展现历史的唯一办法就是来自人的书写,在书写之前,历史是毫无意义的,只有人活动的过程才赋予了历史意义。二十四史在梁启超眼里只是二十四本家谱,因为这本书根本没把人民的生产生活当做历史,再比如对19世纪的理解,在美帝眼里是一段国运昌隆的历史,但对中国人来说确实一段被奴役和压迫的血泪史。正是因为建构历史过程的差异,才让我们看似共享一个相同的历史却认知到了不同的历史,这建构个过程,就是把相同的事件组织起来的过程,而历史,就是被组织的连续替。不难得知,线性的历史不是因为事物发展是线性的,而是因为历史被一种线性的方式组织。二十四史的建构形式让人民的生产生活丧失了历史性,那么我们现在发问:线性的历史右让我们丧失掉什么呢?
线性史观之外的图景。
机械的因果必然性与线性历史组织的形式最终引向的是一种空洞的同质的历史,而只有非连续的,需要用每一个当下介入的历史观中才是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线性历史所呈现出的历史是看起来是一种平滑连续稳定的想象呢?设想一下,一个人在海边捡贝壳,你发现每个贝壳都一模一样,在你惊叹为什么海滩贝壳都一模一样的时候,却不知道那只是他把不一样的全扔了而已。
正是因为那些丰富多彩非线性的内容全被排除了,本身就是用一种空洞而同质的样子建构自身,所以线性历史观才能如此平滑得被建构起来。当我们平滑的从2022迈入2023的时候,向上的盛景之下,是一片被遗忘掉的废墟。废墟中住着的,是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局外人。
线性的历史,无非是书写者书写自己如何必然胜利的清单,而我们,必须注意到被他们所竭力抹去的可能性。线性历史观的最终结果,无非是曾胜利的人还将永远胜利下去。
我们应当从被遗忘和被压抑的历史,获得真正的力量,只有把过去与当下在历史中解放出来,历史才可能面相可能性敞开,而不是被封闭在机械必然性的轨道上。
历史唯物主义者不能没有“当下”这个概念,当下不是一个过渡阶段,在“当下”中,时间是静止的,这个当下就是书写历史的现实环境。
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不要试图等待未来的救赎,救赎的可能是蕴含在当下的,历史唯物主义必须放弃历史中史诗的成分。我们只有把一个时代从物化的历史连续中剥离出来。同时炸开的是一个时代的同质性,把当下介入进去。进步不在于时间不断流逝的连续性之中,而在于对时间的打断,在这个过程中,新的事物才会显现。
相比被线性时间不断逼着向前,我们必须把时间停顿下来,当下就是处于过去与未来之间的停顿。在此处,我们早已流逝的过去终于有一个能够被反思的空间。在动漫中这个现象会被放大,角色在无目的的忙碌后,在某一瞬间大量来自过去的碎片涌入记忆。动漫中,这或许意味着从未被注意过线索被发现,或许意味着被淹没的过往在当下 涌现,借由过去的力量,角色在完成升华的同时达成了与过去的和解。
我们只有拒绝所有“平滑而必然”的想象,因为这样的想象实际上实在预设一副未来的图景,这样就否定了人的能动性,因为这样的历史没有任何一刻能迸发出真正的力量。在线性的历史中,真正的改变永远不会到来。
我们只有把每个当下作为有着自己独特而完整的单独的结构,他们如同漫天星辰一般,互相独立却构成了一个整体—历史,在星海之中,过去与未来在当下交汇。过去不是既定的,而是在当下不断被重新解读的,未来也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在当下获得了自己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接受来自过去的废墟,但是正是在这些废墟中蕴含着过去战斗过的人们的希望和憧憬。当下召唤着过去的幽灵,实现了自己的意义。实践的力量不是来自对“必然”进步的信仰.而是来自过去失败的人们不甘屈辱的愿望。当下决定了现实的命运,同时也决定了过去的命运。过去在历史的废墟被收藏。当我们寻回时,既往的幽灵将与我们并肩。

我们拒绝了现成的历史建构,正因为改变的希望不是来自胜利者定义的方向,而是来自正在行动的“局外人”,这些人将真正的打开历史。在这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先决条件。将断裂的时间取代平滑的时间,失去的只是未来的锁链,得到的确实潜藏的无限可能性从机械的必然中解放出来。
在这里,历史不是由历史条件线性推出的必然结果,过去也不是平滑的顺延,得到我们“应该做什么”的神谕。历史的每一个都有介入的契机,这意味着每一个时刻对我们来说都是实践之刻。当下,是生机勃勃的实践之刻。
时间的停顿就是历史的阻塞,无数的历史要素在这里集合,历史唯物主义者要做的不是把这个阻塞疏通(大局为重),让时间继续平滑的流逝,这个阻塞是1912的武昌,1917的彼得格勒,1927的井冈山。1966的外北海。历史的连续在这里被终结。阻塞无非说明矛盾的力量被释放出来,终结自身—最终呈现的,是历史的更进一步。
正因为每一个瞬间都是全新的,蕴藏着自己的潜能,所以既有的理论将不可能完全把握。第一个否定的人不可能在理论中被推演出来—质变的时刻。于是,这个事件被注册到我们的理论中去,成为了下一个质变的武器。
不要以为骰子掷出6就大获全胜,正因为在第七面被掷出前,没有人知道骰子有七个面,任何一个真正能改变世界的实践,恰恰是在旧理论看来不可能的实践。正式在改变世界过后对世界的重新解释我们看到了在当时的“不可能”恰恰就是唯一的可能。如果我们还在等待既有理论下的客观条件自动成熟,那么就已经丧失了你的主观能动性,把希望交给了虚无。
正因为如此,被第二国际否认的1905年革命的意义在1917年才被发现,而没有前面无数次实践我们也无法得到胜利果实。对历史的撞击永远也没有一个最佳时刻。
撞击,失败,再撞击,再失败。如此往复,直到胜利。
丢掉幻想的那刻,你就已经开始了斗争,把一切交给了当下。
正如本雅明所说“一颗星辰瞬间敞开,在拥有千年光芒的视野中,它象征着顿悟。在那里,现在突然与最遥远的过去连接了起来。或者反过来说,最古老的希望猛然外化于现在这一刻。”
正如1917年的10月,从前如此,以后也将无数次穿越时间而来,激荡着我们的当下。
那个十月过去了,我们怀念他,那个十月从未过去,我们会完成它。
用一句诗结尾吧: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直到……完全胜利。

2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