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逸泓:《扎根:从融工走向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路径》

广告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 (@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路线决定党的性质。

目前有两条完全对立的融工路线。一条是当代马列毛主义者遵循斯大林的路线——斯大林总结了巴库党通过深入工人群众、以工厂党组织为基础,建立坚强的地下党组织并通过地下报纸动员团结工人群众的力量,从而在革命低潮期使党重新获得力量实现复兴的经验,并以此经验向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巴库倡议”。这条路线的核心就在于“扎根”两字。

这条路线要求在统治阶级的相对稳固的时期,革命党通过危险、艰苦、细致,甚至往往是枯燥、乏味的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来一点一滴地积累革命的力量。革命者与劳动群众要结成紧密的联系,在群众中形成广泛而深厚的“地下网络”。在革命的准备期,在群众的日常斗争中,革命者与群众休戚与共,成为群众斗争的核心和骨干,为群众所信赖和依靠。在革命高潮期,群众拥护无产阶级革命党,自觉接受党的领导。这样的党,要拥有一支成熟的干部队伍。这支队伍需要干部与群众有着深厚联系,有着丰富的群众工作和组织工作经验,有理论素养和政治能力。在革命高潮期,这支队伍能够做实际领导群众的指挥员,具备从统治阶级手中直接接管国家的政治能力与人才基础。

那么相对立的路线是怎样的呢?在几年前的佳士运动中,当一小撮机会主义分子窃取领导权之后,他们推行一条盲动主义路线。他们放弃了积极建设群众基础,而是用一种投机心态去蹲点“小黑厂”,他们认为越“黑”越好,试图用“曝光”和“示威”来操纵反动派所控制的舆论媒体,奢望扩大政治影响力,实现所谓“以势压人”的路线。这条路线最终以头破血流而告终。但是直到现在还有一些抱着花岗岩脑袋的机会主义者要为这条路线唱一曲挽歌,他们在鸣不平,还在诋毁斯大林在巴库倡议中早已提出的正确路线。

大学生融工或者毕业找工作,需要的是扎根,是长期耕耘。反之,鼓励完全没有组织经验的学生去往小黑厂跑(难道我们现实的工作环境中就没有压迫剥削吗?就没有反抗吗?压迫就在身边),除了给小黑厂贡献廉价劳动力以外,对革命事业没有任何价值。因为刚毕业的学生没有根基,连所在的行业都不懂,又如何指导工人?凭口号嘛?所以机会主义者就是设定他们干到实在受不了时,一闹了之。与煤矿工人沟通你肯定得问顶板,底板条件如何?有没有陷落柱?瓦斯,粉尘如何?对焦化厂工人,你得问运输皮带、焦炉四大车运行如何?多长时间检修?苯,焦油是怎么回收的?有无安全措施……。制造行业要懂数控、机械加工,有条件的话还要懂工业互联网。医疗行业要对各种病理病因有基本的了解。这样才能对工人阶级的生活生产状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才能有行动的基础。

难道接触群众就是一个完全不懂行的人上来就问工人收入多少?受的压迫重不重?振臂一呼,一闹而平天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我们换位思考从反动派角度想想这个问题。白崇禧在围剿中央苏区红军时有句名言:“不怕共产党凶,就怕共产党生根”。 反过来想一下,反动派更怕哪条路线?他们难道怕你孤立地在厂子里闹?简而言之,我们要做各个行业的明白人,钻研它,学透它,不如此,根本没法在行业扎根,更不可能建立在该行业的牢固根基。革命者只有长期锚定某个行业长期耕耘,几年、十几年的干下去,才能成为该行业的明白人,熟悉产业情况、熟悉行业趋势、更加熟悉该行业工人阶级的状况,最终成为地下网络的有效节点。

那条错误的盲动主义路线还有一个特点:把工人阶级当成了完全不懂技术,没有任何经验积累,不懂任何客观规律的无脑体力者,本质是对工人阶级的歧视,实际是工人阶级是最聪明的,生产环节中的规律一清二楚。而且常态化的和资方对抗是很讲究艺术的,连生产环节都没摸清,谈什么对抗?最后就剩下无脑鼓动停产上街游行了。如果革命者拒绝左倾冒险,这些机会主义分子就躲在后面骂你小资,美其名曰“他是组织的人不能暴露”;但他指挥你冲,你得冲,美其名曰“考验你”。这些持双标的机会主义分子以最革命的面目出现,却干着分裂无产阶级的事情。按照他们的混账逻辑,稍微懂点技术的工人都会被打为小资,而对那些纯体力的工人群众,他们所谓的动员和组织就是让这些工人去公开冲塔。

让我们来深挖一下这些机会主义者背后深层次的理论根源。这条盲动主义路线(以下简称“冲塔论”)之所以能形成,有下面几个步骤。首先他们要在内部分裂工人阶级,使工人阶级形不成合力永远内斗。然后第二步就是让体力劳动者去自投罗网,完全无视中修的暴力机器,你不去你就是不革命,结果当然是惨败。第三步就是为失败找原因说生产力发展不足论(补课论),革命在可见的将来是无法实现的,损失些同志在所难免,是必要的代价,这就是这些机会主义者的全盘计划。

第一步和第二步合二为一就是“脑力劳动小资论”。而“脑力劳动小资论”就是“冲塔论”的基石,没有这一基石,理论就不能自洽,逻辑就不能闭环,“脑力劳动小资论”就是为冲塔论服务的,就是为内部分裂工人阶级服务的。挑动体力劳动无产者斗脑力劳动无产者,挑动殖民地无产者斗帝国主义国家无产者,挑动城市工人斗农民工,说什么农民工有落后性,有小资特性(农村的承包土地)。让无产阶级内部始终无法统一,内斗不休,他们把火力对内,把待遇程度上的差别上纲上线为敌我矛盾。就像伯恩斯坦用庸俗的进化论修正革命的辩证法一样,不同的是这些机会主义者们是以极左面目出现的。

“脑力劳动小资论”主张:脑力劳动者都是小资产阶级。所有的脑力劳动者(即便是生产性的脑力劳动者)都是靠占有体力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为生的。比如商业工人占有产业工人的剩余价值,码农也占有了相关生产领域的体力工人劳动的剩余价值。理由是通过知识技术分得部分剩余价值。知识技术是需要投资的,获得后能带来更好的待遇,可以看作一种能够增殖的资本,只不过有大有小,大的去做CEO,大学教授等高薪雇佣人员,小的去做底层文员等薪酬较低的雇用人员。即使是底层文员,和无产阶级相比也能付出更少的劳动获得更好的条件。因而也就推论出了一系列荒谬绝伦的观点——学生小资论、服务业工人小资论、老年人小资论、刷盘子小资论、婴儿小资论……

马列毛主义者认为,这种阶级划分是非常不严肃的事情,是非常荒谬的(比如程序员是典型的脑力劳动者,既有小资产阶级上层,又有小资产阶级的中下层,还有底层的脑力劳动无产阶级,不能一概论之说程序员都是小资)。体力劳动的无产者是直接创造剩余价值的,脑力劳动的无产者是间接创造剩余价值的,这就是两者之间的区别(可以参考附录所摘录的《资本论》第三卷里关于商业工人不直接生产剩余价值的描述)。在《我们时代的阶级图景》及其导言里,我们曾经论证过小资产阶级的劳动形态是脑力劳动。但是反之,脑力劳动者全是小资产阶级的推论是荒谬且不能成立的。由于帝国主义垄断资本的发展,因此从事脑力劳动的各类职员、技术人员占了全体受压迫的被剥削阶级相当大的比例,由于资本主义社会脑体差别的存在,他们与体力劳动者存在一定隔阂,而社会地位和收入层次相对较高,受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影响较大、集中程度和组织性也较差。他们中既有中下层小资产阶级,也有脑力劳动无产阶级,从他们的阶级地位来说,与资产阶级有着根本矛盾。

诚然中下层小资产阶级与脑力劳动无产阶级之间的划分存在一些疑点(这些疑点要在革命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通过走群众路线自报公议的方式加以厘清),但是按照这些机会主义者看来,只要使用了脑力就是使用了资本,并且分得了剩余价值。推而极之,只要没有从事体力劳动就是瓜分了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而完全无视广大中下层小资产阶级及脑力无产阶级有大量的过劳猝死的发生,完全无视脑力劳动也参与了剩余价值的形成与实现。近十多年年来,大量的中下层小资产阶级跌入了脑力劳动无产阶级,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且我们要大胆地使用恩格斯提出的 “脑力劳动无产阶级”这个概念,丰富对这一概念的认识。

所以我们驳斥“脑力劳动小资论”无疑是搬掉了“冲塔论”(盲动主义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的基石。那么他们又是如何走向第三步“补课论”的呢?这里我们有必要补充一下历史知识,盲动的机会主义分子变成失败主义的“补课论”并不是新鲜事。由“极左”变成极右只有一步之遥,轻易也就跨过了。时光倒溯,将近1929年年底的时候,正当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率领工农红军在农村开展苏维埃革命如火如荼的时候,托陈取消派发表了一个政治声明,这个声明代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托派横空出世,这个声明叫《我们的政治意见书》(1929.12.15)。这个声明里大言不惭地说:“我们在没有革命局势的现阶段 ,应力争彻底民主的国民会议,并且必须与‘国民会议’同时提出‘八小时工作制’,‘没收土地’和‘民族独立’,做我们在过渡时期中四个不可分离的民主要求口号,以充实国民会议的内容,必须如此才能够动员广大的劳动群众,参加公开的现实政治斗争,不断地扩大斗争,由要求资产阶级的彻底的民主主义,走到无产阶级的民主主义……我们对于国民会议的态度,是主张积极的号召及参加,力争其彻底民主化,而不主张消极的空喊苏维埃来抵制;因为“苏维埃政权”必须由“武装暴动”来产生,在目前只是教育宣传口号,而不是行动口号。在主观客观条件都未成熟时,若发出“武装暴动”和“苏维埃政权”做行动口号,号召工人群众马上行动起来,为这些口号奋斗,不仅得不着群众的应声,而且更加扩大党的盲动情绪,离开群众,削弱党的力量。”是不是熟悉的配方,一样的味道?作为前车之鉴,托陈取消派要取消苏维埃,结果他们自己被取消了。所以奉劝现在这些机会主义分子悬崖勒马,不要步托陈取消派的后尘,再走下去就是万丈深渊。

综上,是扎根还是冲塔,结论是明确的。是马列毛主义还是机会主义,结论也是明确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结束语很适合做本讲义的结束语。斯大林同志说:“当布尔什维克保持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时,他们将是不可战胜的,——这可以认为是一个规律。相反地,布尔什维克只要一脱离群众和失去同群众的联系,只要染上官僚主义的毛病,他们就会丧失任何力量,而变成空架子。在古代希腊人的神话中,有一个著名的英雄名叫安泰,据神话说,他是海神波赛东和地神盖娅的儿子,他对生育、抚养和教导他成人的母亲是非常依恋的,没有哪一个英雄能同这个安泰抗衡,大家公认他是无敌的英雄。他的力量存什么地方呢?他的力量就在于,每当他同敌人决斗而遇到困难时,便往地上一靠,就是说,往生育和抚养他成人的母亲身上一靠。就取得了新的力量。可是他毕竟有一个弱点,就是怕别人用什么方法使他离开地面。敌人注意到他的这个弱点,于是时刻暗中窥伺他。后来有一个敌人利用了他的弱点,就战胜了他。这个敌人名叫海格立斯。可是,他是怎样战胜安泰的呢?原来这个敌人使安泰离开了地面,把他举到空中,使他无法再靠近地面,这样就在空中把他扼死了。我认为,布尔什维克很像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安泰。布尔什维克也同安泰一样,其所以强大,就是因为他们同自己的母亲,即同那生育、抚养和教导他们成人的群众保持联系。只要他们同自己的母亲、同人民保持联系,他们就有一切把握,始终是不可战胜的。这就是布尔什维克领导不可战胜的关键。”(斯大林《论党的工作缺点》)

附录: 《资本论》第三卷

“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

第十七章 “商业利润”

商业工人不直接生产剩余价值。但是,他的劳动的价格是由他的劳动力的价值决定的,也就是由他的劳动力的生产费用决定的,而这个劳动力的应用,作为力的一种发挥,一种表现,一种消耗,却和任何别的雇佣工人的情况一样,是不受他的劳动力的价值的限制的。因此,他的工资和他帮助资本家实现的利润量之间,不保持任何必要的比例。资本家为他支出的费用,和他带给资本家的利益,是不同的量。他给资本家带来利益,不是因为他直接创造了剩余价值,而是因为他在完成一部分无酬劳动的时候,帮助资本家减少了实现剩余价值的费用。真正的商业工人是属于报酬比较优厚的那一类雇佣工人,他们的劳动是熟练劳动,高于平均劳动。不过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展,甚至同平均劳动相比,工资也有下降的趋势。这部分地是由于事务所内部的分工;因此,劳动能力只需要得到片面的发展,并且这种发展的生产费用部分地说不需要资本家耗费分文:工人的熟练程度会通过职能本身发展起来,而且分工越使它片面发展,它就发展得越迅速。其次,这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是使教学方法等等面向实践,随着科学和国民教育的进步,预备教育、商业知识和语言知识等等,就会越来越迅速地、容易地获得,越来越普及,越来越便宜地再生产出来。由于国民教育的普及,就可以从那些以前没有可能干这一行并且习惯于较差的生活方式的阶级中招收这种工人。这种普及增加了这种工人的供给,因而加强了竞争。因此,除了少数例外,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进展,这种人的劳动力会贬值。他们的劳动能力提高了,但是他们的工资下降了。只要有更多的价值和利润需要实现,资本家就会增加这种工人的人数。这种劳动的增加,始终是剩余价值增加的结果,而决不是剩余价值增加的原因。【39a】

可见,发生了二重化。一方面,资本作为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因而进一步就是作为商业资本)的职能,是产业资本的一般的形式规定性。另一方面,特殊的资本,因而特殊种类的资本家,专门执行这些职能;这些职能因此也就变成了资本增殖的特殊部门。商业职能和流通费用,只有就商业资本来说才是独立化的东西。产业资本的流通的方面,不仅存在于它不断作为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的存在中,而且也存在于与工场并列的事务所中。但就商业资本来说,这个方面已经独立化了。对它来说,事务所就是它的唯一工场。以流通费用形式使用的那部分资本,在批发商人那里比在产业家那里大得多,因为,除了各个产业工场本身附设的商业事务所以外,整个产业资本家阶级必须这样使用的那部分资本,都已集中在各个商人手中。这些商人保证流通职能的连续执行,担负由此产生的流通费用。对产业资本来说,流通费用看来是并且确实是非生产费用。对商人来说,流通费用表现为他的利润的源泉,在一般利润率的前提下,他的利润和这种流通费用的大小成比例。因此,投在这种流通费用上的支出,对商业资本来说,是一种生产投资。所以,它所购买的商业劳动,对它来说,也是一种直接的生产劳动。

【39a】这个在1865年作出的关于商业无产阶级命运的预言,怎样为以后的事实所证实,关于这一点,成百上千的德国办事员都能说得出来。他们熟悉一切商业业务,精通三四种语言,但在伦敦西蒂区却找不到一个每周挣25先令工资(远远低于熟练的机器制造工人的工资)的工作。——手稿在此留下两页空白,表示对这一点还要作进一步的说明。此外,可以参看第二卷第六章(《流通费用》),在那里,各种与此有关的问题都涉及到了。——弗·恩·

10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