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味酱:上海人民还要被剥削到什么时候?

前两天上海静安警方破获一起哄抬物价非法经营案,42岁的高某囤积大量青菜、鱼肉蛋等向被封控居民兜售,卖了175万,赚了150万,也就是说我们即使忽略掉正常盈利的部分,高某这一票的利润率也超过了600%,而他这150万的非法获利来自哪儿?没有一分不是来源于被封控的上海居民的口袋里。

(壹)

这次封城以来,我听到的最大的表达句式就是,“上海竟然会XXX?”、“这可是上海,怎么XXX!”,无一例外都把重音放在"上海"两个字上,表达一种惊讶,意外,不可想象。没错,作为被封的2500万人口中的一员,我跟你们一样,开始也是这么想的。

3月底浦东被鸳鸯锅封的时候,我在浦西每天蹬着自行车去上班,路上人车越来越少,口罩我会戴两层,也知道4月浦西也要开封,但心里还是非常乐观——可能封上四五天,最多也就十天一礼拜,上海就会把疫情压下去,然后生活恢复正常,我继续蹬自行车上班。

鉴于上海以往的优等生表现,虽然每个人都囤了一些食物和日用品,但很少有人会丧心病狂的囤上一个月的量,况且,很多东西也没法保存一个月。

于是,一场针对上海人民的剥削就悄然开始了。

(贰)

封城开始的几天,大家的日子还略带一些新鲜感,赶上清明节假期,用囤的东西下下厨,精心烹饪各式封城晚餐,拍点照片发发朋友圈,顺便记录下自己的封城感受,日子还算正常。然而不久之后,心境就开始发生变化——感染人数一直上升,邻居一个个变阳,屎尿横流的方舱环境,意象中的拐点迟迟不来,精心烹饪让存储的食物消耗过快,单调的日子又激发了新的胃口需求,于是人们开始寻求购买新的食材,以及一些没来得及储备的日用品。我原本以为封控在家就像坐牢,但后来我发现不对,坐牢至少还有牢饭吃,而我快没东西吃了。

这个时候,多数平常惯用的买菜平台都暂停了服务,仅剩的几家要么抢不到菜,要么抢不到送菜的人,反正结果就是起个大早、熬到深夜但就是啥也抢不到。封控的夜晚不同寻常的安静,不安和恐慌在所有人心底弥漫开来。

我也很不幸的目睹了这期间秩序的退化是多么的迅速,每天都有上不了热搜但能被转上首页的消息,前面有300人排队的120,无人接收的重症病人,在高楼纵深一跃的人,被网暴自杀的女性,仿佛一夜之间从井井有条回滚到了一片混乱,一些一直以来约定俗成的机制、习以为常的认知全都崩塌了,速度之快远超乎我的想象。

回到自己身上,除了前面那些全都可能发生在我身上的潜在威胁之外,更具象的问题就是大米吃光了,肉快没了,菜也不多了,水果只剩半盒黄桃罐头。

买菜平台已经走不通了,政府发的东西杯水车薪,于是群里出现了各式团购链接和二维码:有居委发的,卖点是官方保证;有大小商贩发的,卖点是自己有渠道有路子;有物业发的,卖点是肯定可以在小区门口卸货;有大白发的,卖点是从明天开始不从他这儿买的东西就不给送了。

而价格,那就更离谱了:

一斤排骨,一夜之间就从18涨到100块,关键还是仓库冷冻肉,吃起来都是碎的;

一袋大米,从35涨到280+500元跑腿费用不了两天,跑腿费付少了还没人接单;

超市5毛钱一个的发面小馒头涨到8倍;

一个鸡蛋平时8毛一个现在这个数字变成了5块;

一包2KG的冷冻鸡翅膀要近200元;

10斤蔬菜盲盒团购价是218块;

上海青16块一斤;

鸡毛菜一捆(约0.6kg)要27元;

半斤小葱18块8;

两斤半鲳鱼能卖到330块;

1kg五花肉需要多少钱?人民币148元;

如果你想吃点水果,那代价也很惨重:

苹果5斤68.8元;

丑橘5斤92块8,我之前在拼多多买的巨甜丑橘5斤23;

火龙果一个50;

2斤左右哈密瓜卖120;

一把香蕉80块(约10只);

香梨一斤17块;

一个西瓜220,外加跑腿费280,还不包熟;

还有高达人民币1690元的水果套餐,里面含美人蕉、啤酒梨、烟台苹果等共10斤6样水果;

另外:

一听百事可乐大约30块,20箱起团,额外再加收300元跑腿费;

24瓶可口可乐不含跑腿费能卖到500元;

蒙牛纯牛奶一箱113块9;

一箱袋装康师傅红烧牛肉面要168,平常可能就40块;

婴儿奶粉窜到日常价格的3倍,然后跑腿费500元起步;

平时8元的消毒喷雾要付50块才能买到;

24卷最普通的清风抽纸不含跑腿费得花人民币169元;

我还收到过一个12斤新鲜蔬菜+2斤后腿肉的套餐链接,单份售价是4200元整,已售133批次,不支持单买,团购至少25份起步才能送,当你满足起送规格后,你需要微信支付对方¥105,000,这十万零五千人民币可以换来(12斤菜和2斤肉)*25份;

我看完都有点恍惚,这是大陆的物价?单位确定不是日元?上海的人民币真的跟其他地方的人民币有汇率了?

还有,几乎所有封城期间的购买行为都失去了售后,假如你花了200多买了个黑美人拿回家切开发现完全没肉,要是这事儿发生在以前的盒马,那第一时间你将收到退款,但很可惜盒马已经暂停服务了,现在完全是卖家市场,一个普通的上海居民如果这时候遇到缺斤少两、货不对板、以次充好的情况,那基本上就只能自认倒霉了,上哪儿说理去?上哪儿申诉去?有人都要死了也得不到治疗,你多出点钱怎么了?

所以作为一个普通百姓,是不是什么大事都不发生的平凡日子,就是最有安全感、最有保障的日子了?至少名义上还是个文明秩序社会?是不是一旦出点什么事儿,谁都能骑着百姓头上狠敲一笔?面对这些你有什么办法吗?作为一个亲历者告诉你,一点办法都没有,平台依旧抢不到,发的东西撑不了两天,你无法每天接受令人恐慌的坏消息又不吃东西,只要日子还得过,这钱你就得花。

强迫占有你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你还无法反抗,这不是剥削是什么?

(叁)

关于上海封城期间的物价,我在互联网众多的表达中听到这样一种观点,就是上海人民有钱,这个时候多花点钱又怎么了?

这种想法其实没必要,没别的原因,就是如果你在上海长时间生活过,而不是通过短视频或旅游这两种方式了解的上海,你就会明白,其实多数上海人以及上海常住居民,跟其他城市,包括你所在的地方的多数人,都没本质区别。

上海确实有纸醉金迷的一面,打开抖音提到上海就是汤臣一品古北壹号,就是英法租界过亿洋房,就是满大街宾利劳斯法拉兰博,但实话说,这些都跟大多数人毫无关系,汤臣古北大平层,只有极少数人才能住得起,法拉兰博大超跑,多数人也就是在路上看看影听听声,别说买了租一台都费劲。

去掉滤镜和认知壁垒,这里多数人过的也都是普通日常生活,如果你觉得16块一斤小青菜贵、30块一听可乐是抢钱、花4200买12斤蔬菜+2斤后腿肉是丧心病狂,那么此刻被封控在上海的绝大多数人都会跟你一样觉得贵、觉得是抢钱、觉得是丧心病狂。

我记得贾樟柯说过这么一句话,他说大多数中国人都没什么不同,这句话其实也适用于上海人和上海常住居民。

(肆)

上海的执法速度是很高效的,疫情还没结束,两千多万人还没解封,一张接一张的蓝色小通告就发出来了。

但这也让我想到了Peter Hessler的一句话,2001年这个美国人(中文名何伟)自驾游历华北西北之后,在他的《寻路中国》里写到:在中国,做很多事情都有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事后原谅比事前允许要简单的多”。

不知道何伟老师在此后20年中有没有悟出另外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事后处罚比事前不允许要简单的多”。

我们的监管,为啥一直是事后监管,我疑惑的是事前干嘛去了?非要等到全城老百姓被抽筋扒皮了、被往死里剥削了,才想起来有这回事了?在封城之前就没有一点点预见性吗?就没有一些些准备和预防措施吗?从这次亲身经历来讲,真的一点都没有。

而我觉得但凡稍微有点社会经验的人,也能知道上海2500万人封城之后会出现怎样的场景——封城前公开说物资充足不用囤菜,封城后首先停掉了最专业的电商平台和物流渠道,然后发的东西杯水车薪完全不够吃不够用,2500万人对生活物质的需求完全得不到满足,这留下了什么?这留下的不是一个巨大的缺口,而是一封给各路奸商的盛大邀请函,而是一次剥削市民、大发民难财的绝佳机会,我这么说,好像没什么不合适吧?

当损害已经发生,剥削已成事实,一种信任破裂了,一种认知崩塌了,而去重建这种信任、重塑这种认知,恐怕再多的蓝色小通告也无济于事。

没别的意思,我只是希望上海好,我对这座城市抱有感情和感激,我希望生活在上海是一件踏实、喜悦的事情,但最近一段时间和眼下的这段生活,完全谈不上任何踏实和喜悦,更多的是惶恐、焦虑、不安全感十足。即使到今天,在十几张蓝色小通告发出之后,如果你在上海想买一斤梨吃,依然需要在不包含跑腿费的前提下付出以往4-5倍的价钱。

所以这场对上海人民的剥削,究竟要持续到什么时候呢?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