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有志:伟大的乌克兰人民诗人谢甫琴柯与中国

一、关心中国的乌克兰诗人谢甫琴柯

塔拉斯.格里戈里耶维奇·.谢甫琴柯(1814-1861),乌克兰著名诗人、画家。谢甫琴柯出身农奴,凭借自强不息的精神自学成才,为乌克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被公认为乌克兰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和乌克兰文学语言的建立者。同时,作为一名坚定地革命民主主义者,谢甫琴柯在精神上引领乌克兰人民反抗压迫与奴役,成为了乌克兰民族的精神领袖。

谢甫琴柯1814年3月9日生于乌克兰基辅省一个叫麦瓦茨的小村庄祖辈都是农奴。他只活了47岁却当了27年农奴,被充军流放了10年,剩下的13年过得也如他所说是“用链子拴着的狗”一样的“自由”生活。那时的乌克兰不仅受到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还受到列宁说的“最残暴的亚洲式的农奴制度”的压迫。在农奴主眼里他不过是“会说话的牲口”。他自幼聪颖、伶俐乌克兰民歌和美丽的原野又滋养与激发了他的艺术天赋放牧间隙他注意搜集民歌和描摹自然风光。农奴主发现他的艺术才能把他带到彼得堡想把他变成一株摇钱树。1838年著名画家勃柳洛夫器重谢甫琴柯的天赋又同情他悲惨的身世,用卖画筹得的2500卢布巨资帮他赎身并送他进美术学院深造。有了“自由身”的谢甫琴柯更加发奋地学习绘画技巧并开始了诗歌创作。

1840年他的处女作《科布查歌手》,为他在乌克兰和俄国赢得了广泛声誉。

1841年谢甫琴柯创作的《吉卜赛占卜师》在彼得堡画展中为他赢得第三个奖项的同时,他的以18世纪乌克兰反对波兰的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诗《海达马克》也为他带来更广泛的声誉。

他的名声也传到沙皇耳中。那个年代能被沙皇召见是难得的宠幸而谢甫琴柯对此却不以为然。相传被召见者步入召见大厅都无一例外地躬身向沙皇致敬,唯独谢甫琴柯一动不动。沙皇问“你是什么人”他不卑不亢地回报了姓名。沙皇说“我是一国之君,举国上下谁见到我都要躬身行礼,你为何这般无礼”他回答说“是你要见我不是我要见你。如果我也像其他人那样垂首躬身你如何看得清我呢” 。这传说真伪无须细细考证,人民爱戴他、敬仰他,他们都知道他在权贵面前从来不是“恭顺的奴隶” 、”沙皇在他的眼里不过是“一群猎狗的看管人”。

1847年刚刚赎身做了10年“自由人”的谢甫琴柯又由于在长诗《梦境》中讥讽沙皇暴政和参加秘密政治社团而被捕并被发配到偏远的乌拉尔山的奥伦堡服役。沙皇尼古拉一世亲批“严加监管禁止写作、绘画。”然而枷锁与酷刑都无法摧毁他的意志。透过牢狱的小窗他凝望夜空在小纸片上写着对故乡的怀念 “田野、山峰沉入黑暗/一颗星出现在深邃的远天/我禁不住悄悄流泪/星儿哟此刻你是否也出现在乌克兰……”他把这些纸片藏在靴筒里后来集印成诗集《在囚室里》。这些诗还有一个别称——靴筒诗。后来他又转赴曼格什拉克半岛羁押直到1857年才恢复自由。

虽说恢复了自由却依旧受着监视。流放与苦役严重摧残了他的健康。晚年他唯一感到宽慰的是有机会同托尔斯泰、车尔尼雪夫斯基、涅克拉索夫、屠格涅夫等同时代俄罗斯最著名的文学家们交往。这些人和谢甫琴柯一起一直在为他的兄弟和妹妹解脱农奴身份而奔波。

1859年谢甫琴柯拖着病体回家乡看望妹妹雅琳娜途中他曾写过《写给妹妹》这首诗 “……我一面走一面思量/仿佛走进梦乡/我看见一座春光明媚的花园/山丘上有一处小巧的住房/好像少女穿上了嫁妆……/樱桃树下坐着我的妹妹/她是个神圣的、受难的女郎/目不转睛地盯着德聂伯河/把我这不幸的人盼望/她看着我的小舟从浪花里浮起/漂着漂着却沉入无底的汪洋/我听见她在呼唤‘你在哪里哥哥呀’/我从梦中惊醒/依旧满怀悲愤/妹妹仍在服着劳役/我呢——还在囚禁……”那时整个俄罗斯都是“没有上锁的牢狱”即使是“自由人”不同样在囚禁吗。

1861年3月10日谢甫琴柯刚刚度过他47岁生日的第二天便在政治迫害与物质生活窘困中离开了人世。就在他去世不久农奴制终于被废除。他未能看见沙俄统治与农奴制度的垮台但他坚信这一天终会到来。他在那首著名的《遗嘱》中说 “当我死后/请把我葬在乌克兰辽阔的草原上/让我能望见广袤的田野/能望见德聂伯河边的峭壁/和听见河水的喧响。”他呼吁“起来砸开镣铐/用残暴的敌人的血/把我们的意志浇灌”他预言总有一天“河水把敌人的血/从乌克兰身上冲洗下来/冲入蓝色的大海”。并深情地期望在那一天到来的时候乌克兰人民“在伟大的自由的新家庭里/请别把我忘记/常用亲切温存的话语/把我追忆。”他死后友人根据他的遗愿把他的遗体运回故乡安葬在德聂伯河岸边的卡尼夫的僧侣山——后改称谢甫琴柯山。

谢甫琴柯的重要文学作品有:1840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科布扎歌手》,1841年创作长诗《海达马克》,以18世纪乌克兰农民反波斗争为题材。另以当代乌克兰农民生活为题材写有诗集《三年》(1843-1845)。在10年流放生活,写下100多首诗和俄文自传体小说《艺术家》(1856)。他的文学作品对乌克兰文学具有重大影响,被认为是乌克兰现代文学和现代乌克兰语的奠基人。

谢甫琴柯的丰富而又珍贵的文学遗产中有不少史料,可以证明他对中国的关心和热爱, 特别是他在一八五七年九月所写的一段有关太平天国的文字 , 更引起我们很大的兴趣。当一八五七年九月谢甫琴柯从流放归来之后,在从阿斯特拉罕乘轮船前往尼日尼-诺夫哥罗德的途中,方知道我国太平天国的革命运动。他在九月六日的日记中写道:

在船长室的地板上,我看见一张揉皱了的老相识《俄国残废者报》,我把它捡了起来,由于无事可傲,就开始阅读上面的一篇文章(系指一八五七年七月三十一日彼得堡出版的第一六三期《俄国残废者报》,文章题目是《关于中国起义军活动的最新情况》-------笔者注)。这篇文章讲到了中国起义军的情况,还讲到起义军的领袖洪秀全在进攻南京之前所发表的讲话。讲话是这样开始的:上帝和我们同在,阎罗妖怎么胆敢来反对我们?这些清朝的官--------都是些供屠宰的肥猪,可以用来祭我们的天父、最高的上主和唯一的真神。“对于俄国的贵族们,我们是否很快也能够大声地讲出同样的话来呢?

我们知道,俄国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作家冈察洛夫、别林斯基、对我国太平天国的革命斗争是非常关心的,像车尔尼雪夫斯基还曾为《现代人》杂志写过专门的论文。他们热情关注着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欢呼太平天国取得的胜利,盛赞太平天国给中国带来的复兴希望。从谢甫琴柯所写的这段文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他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关心和同情。尤其是他在这段文字后面所写的一句话,更反映出他当时对沙皇和贵族地主们的憎恨,这和他在一八五八年所写的号召大家,“把斧头磨得更加锋利”,一致起来反对沙皇的统治,在思想上可说是前后相呼应的。

谢甫琴柯生前对中国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给予的道义上的关注与支持,中国人民永远铭记。谢甫琴柯不仅生活在乌克兰人民心中也生活在中国人民的心里……

二、谢甫琴柯诗歌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伟大的乌克兰人民诗人谢甫琴柯的名字和他作品,对于中国广大的读者并不是生疏的。鲁迅、茅盾、戈宝权、曹靖华、梦海、蓝曼、高莽、魏荒弩、张铁弦、任溶溶等翻译名家都译介过他的作品。

乌克兰文学最早在什么时候被介绍到中国来的呢 ? 根据现已发现的史料,是 20 世纪初 , 特别是在 1919 年中国发生了 " 五四 " 文学革命运动以后的事。 文学的先驱者鲁迅和茅盾 , 还有在 1921 年成立的 " 文学研究会 ", 都主张提 " 为人生的文学 " 和翻译介绍弱小民族的文字 , 于是乌克兰文学就随着被介绍到中国来。

早在 1912 年 , 作家周作人就在浙江绍兴出版的《民兴日报》上写过 13 则《艺文杂话》 , 其中第二篇是介绍乌克兰大诗人谢甫琴柯的 , 还用文言翻译了他的一首题名为《三条宽阔l的大路》的诗 :" 是有大道三歧 , 乌克兰兄弟三人分手而去。…… " 看来这可能是最早翻译中文的乌克兰文学作品。

沈雁冰早在1921年9月出版的《小说月报》的《俄国研究专号》时,就在《近代俄国文学家三十人合传》中专门介绍了西美脱钦科(即谢甫琴柯)的生平和作品。

1921年,由沈雁冰(即茅盾)革新了的《小说月报》,在当年10月出版的第10期,就是《被损害民族的文学号》。就在这一期里,鲁迅用唐俟的笔名翻译了德国文学史家凯尔沛来斯的《文学通史》中有关《小俄罗斯文学略说》的一章。就在这篇译文中,鲁迅译了谢甫琴柯的名诗《倘若我死了》(《遗嘱》)。在同一专号的《杂译小民族诗》栏目内,沈雁冰翻译了谢甫琴柯的《狱中感想》(太阳落山》)。因此可以说,《小说月报? 民族的文学号》的出版,成为我国翻译介绍乌克兰文学的开始。

1922年,郑振铎继沈雁冰之后主编《小说月报》,他既是一位中国文学的研究者,同时又是一位俄国文学的翻译者与研究者,他写的《俄国文学史略》,曾先在1923年的《小说月报》上连载,后于1924年即成单行本,书中也提到了谢甫琴柯。

1942年1月在桂林出版的《诗创作》的翻译专号上,介绍过谢甫琴柯的评传,并翻译了谢甫琴柯的《遗嘱》、《在茅棚旁边》、《我在异国人中间生长》、《快乐的日子啊!黄金的青春啊!》、《老爷们,如果你们知道》、《我不感伤》、《梦》(一个农奴一一她正收割主人的麦子)等7首诗。

1942年在重庆出版的《中苏文化》杂志上,刊载了谢甫琴柯的评传。同年11月在上海出版的《苏联文艺》第一期上。发表了柯尔涅楚克、帕乌斯托夫斯基等人写的关于谢甫琴柯的文,翻译了他的《自传》和《遗嘱》、《梦》《在老爷的田里割麦》等诗。

1954年3月在北京出版的《译文》上,发表了《无题》(说真话,那对我全是一样)、女神》、《写给妹妹》、《我走在涅瓦河上》等诗。

1956年由艺术出版社出版了萨夫钦科写的《塔拉斯?谢甫琴柯》电影剧本(由郑雪莱译成中文)。与此同时由基辅电影制片厂在1951年摄制的《塔拉斯?谢甫琴柯》传记片被配成华语对白也在我国各地播放,受到中国广大观众和读者的欢迎。

195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项星耀(1924-1997)翻译的谢甫琴柯的小说作品《音乐术家》和《艺术家》。

1961年当谢甫琴柯逝世100周年时,我国的各大报刊都发表了纪念文章和翻译的诗歌作品。1961年一月号的《文学评论》上发表了戈宝权写的《伟大的乌克人民诗人谢甫琴柯》的长篇论文,在3月16日的上海《文汇报》上,发表了戈宝权写的《谢甫琴柯与太平天国革命》。在二月号的《世界文学》上,发表了孙琦写的《人民起义的歌手——关于谢甫琴柯和他的诗》,同时还发表了戈宝权、孙琦、张铁弦等人翻译的诗:《遗嘱》、《我的歌啊,我的歌!》、《上帝,不要让别人……》、《邮差又没有从乌克兰带来》、《公子哥儿们,如果你们能够知道……》、《哦,人们,可怜的人们》等诗。在《诗刊》第2期上,发表了戈宝权写的《伟大的乌克兰人民诗人谢甫琴柯》,戈宝权和乌兰汗翻译的《遗嘱》、《阴暗的天空,沉睡的波浪》、《梦》(一个女人在地主的田地上割麦)、《我没有生病,我不会用毒眼去看人》、《尼姑的赞美歌》、《不,我不责备上帝》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