碉楼打下之后,老三带着兄弟们坐着马拉的火车去了浦东。
很多年之后,老兄弟们坐下来总结了一下:“张麻子这一生有功有过,但在最后的时候,还是犯错了,而且,都是他一个人的错”。
如果他是对的,兄弟们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愿意跟他去山里呢?为什么六子、夫人、老二、师爷都死了呢?为什么他自己最后连一张椅子都保不住了呢?
他们说,其实最后的张麻子糊涂了,误判了形势,进鹅城、当县长,无非是为了钱嘛,钱都赚到了,为什么还要和黄四郎拼命呢?钱都赚到了,为什么要发给穷人呢?打黄四郎就打黄四郎,为什么要发动鹅城的泥腿子呢?你看,泥腿子一发动起来,情况就控制不住了嘛。老三、花姐都是精英,精英怎么能呆在这种地方?
实际上,张麻子不是最后错了,而是一开始就错了。
他少年得志,追随过蔡松坡将军,本就是一方名流,履历光鲜,被各方看重,好端端的,何必当什么“匪”?只要他愿意,他完全可以成为另外一个黄四郎,他甚至可以比黄四郎走得更远,更受洋人和买办欢迎,那他就是文武双全、才华横溢、人人敬仰的民国大师张牧之。
可是他脾气太硬,他不愿意,他说:“和这帮孙子玩不起”!所以他就带者兄弟们进了山,成了人人害怕的“张麻子”,被丑化的肖像和通缉令张贴在城门上,悬赏十万大洋。
但兄弟们真的就愿意和他一起上山落草吗?试想一下,山里面没有十里洋场,没有花花世界,没有“城里的女人就是白”,只有小米、南瓜、山药蛋、还有那几杆破枪…太辛苦了。
若不是他能力实在是强,眼光确实是准,每到危急时刻他总是能力挽狂澜,兄弟们未必就愿意一直跟他干下去。兄弟们尊重他、爱戴他、愿意为他而战,但未必真的懂他,明白他到底在做什么。
再说师爷,师爷是世界上一等一的聪明人,活得通透,他是一个留过洋的知识分子,吃着火锅唱着歌,懂英文,会诗词,听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天”,屁股兜里装着五张买来的县长委任令,坐着马拉的列车去上任,当县长,就是为了赚钱,他比谁都明白。
但张麻子坏了他的好事,一声枪响打碎了他当官捞钱的美梦,甚至逼着他一起去做麻匪,一起去斗黄四郎,一起去给穷人发钱…师爷真的愿意吗?
或许,在另外一个时空里,师爷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17岁的热血青年,有一个改变世界而不惜上断头台的梦想,有一个为鹅城之崛起、为天下之公平、为人民之幸福而努力的志向…
或许,师爷是真的尊重张麻子、羡慕张麻子、爱戴张麻子,一生愿意为他和他的理想而战,当他和张麻子一起给穷人发钱的时候,张麻子问他,“过瘾吗”?师爷说“过瘾”,我相信那一瞬间,他是发自真心的。
但他们终究还不是一路人,师爷还是误解了张麻子,他觉得张麻子这么做只是为了权力,为了“当老天爷”!
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内心总有一种狂热,动不动就硬起来,看起来比张麻子还激进,他们对真正的英雄也是尊重的,虽然做不到,但是心向往之,他也知道,为了公平无辜牺牲的六子是“英雄”。
但真正遇到考验的时候,他们又软的快、缩得快,他们见不得真正残酷的斗争,他们总是幻想着可以和对手“和谈”,他们要名要权要利益要胜利,但又不肯付出代价,他们甚至见不得血,稍稍流了一点血,就怒问:“有这个必要吗?有这个必要吗?”
他们永远骑在墙头,随时准备做两手准备,一边喊张麻子叫“恩人”,一边又接受黄四郎的拉拢和收买,他们对迫在眉睫的危险看不见,甚至还揣着明白装糊涂。
师爷临死之前,还在劝张麻子,不要回鹅城,他兜里有五张委任状,他想去哪里都可以,真的没有必要回鹅城,和黄四郎斗到底,和鹅城的那股势力斗到底。
就连黄四郎后来都说:“你应该听他的”,是啊,不回来就好了,远走高飞,不关心鹅城百姓的死活,日后也就没有那么多脏水和骂名了。
但张麻子毕竟是张麻子,他哪怕日后被打得粉碎,也要去做那件事。
最后说老三,老三哪老三,原本是兄弟里面最有能力、最有本事、最能做事情的一个,除了身材不高,其他都很全面,师爷都夸他:“活儿办得麻利”,是的,没有人比他更会办事了。
你可以看到,张麻子欣赏老三,喜欢老三,经常对他委以重任,虽然打两下骂两句,但对他总有一种宠溺和培养的意思在。
但他同样不是张麻子的同路人,张麻子要倚重他的能力,却也早就看出了他的想法。比如当面问他:“你装模做样戴我的九筒干什么?”明明是张麻子定下的计策,但老三却很喜欢出风头,临走之前,还要大喊一声:“记住,我是九筒”。这不是贪天之功么?
老三的能力没有问题,但老三的作风是有问题的,他喜欢钱,喜欢“城里的女人就是白”,张麻子让他们把钱发给穷人,老三却发给了漂亮的女人,还给自己找借口,“她也是穷人,她就是被穷人卖掉的女儿”!这是古来今往许多起义军、反抗者进城之后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张麻子的兄弟也不能例外。
老三可不是个莽夫,他有粗有细,见多识广,能屈能伸,善于自我批评,大哥在的时候,他是真的言听计从,不敢违背;他还真的很有本事,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自称“万事不求人”。
所以,最终,六子死了,老二死了,师爷也死了,张麻子走后,这事业必然是交给老三,无论他在想什么,都只有他有能力扛得起这份责任。
但是,老三不愿意留在鹅城,也不愿跟着张麻子去山里,他说,大哥腿脚都不灵便了,跟着大哥,不轻松;他要去浦东,他还要替二哥娶了花姐…张麻子的时代过去了,鹅城和山里的传奇都会告一段落,老三的新时代开启了。
很多年之后,老三就会继承张麻子的事业,人们会传颂老三的丰功伟绩,把他和张麻子相提并论,大家会说:进鹅城的时候是老三的决策,进攻碉楼的最后一战是老三指挥的,最后帮张麻子收拾局面的,也是老三。
老三依旧是“尊重”张麻子的,他会给他竖起雕像,年年祭祀,大家都知道,他就是张麻子的接班人。
张麻子死了,但老三和老三的后人还活着,后人将如何看待《让子弹飞》这段历史?取决于老三们的讲述。
《让子弹飞》还可以是另外一个故事,黄四郎其实是一个仁慈宽厚的好地主、好乡绅,张麻子的初心是为了让穷人过得更好,但是判断发生了错误,明明可以和黄四郎合作,让大家都去黄四郎那里打工,大家就有饭吃了,穷人泥腿子就是太懒,总是想着不劳而获,怎么能抢黄四郎和两大家族的钱呢?怎么能给穷人发钱呢?张麻子被死去的老二利用了,错误估计了鹅城的形势,以至于迫害了好地主黄四郎,害死了温和理性的知识分子师爷,发动了全鹅城的百姓,破坏了鹅城的发展…这是一场灾难,是一场浩劫。
在整个团队进城的过程中,功劳都是大家的,错误和罪过都是张麻子一个人的。
千错万错,都是张麻子的错。
鹅城的史书上,老三甚至会超过张麻子一头,毕竟,张麻子是犯了错的,而老三纠正了他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