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眉:20世纪法国毛主义运动兴衰启示录

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正如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一样,是曲折中前进的。也就是说,是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反复斗争、相互影响、相互转化中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发展的。毛主席的话精辟地概括了这一过程:“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这就是人民的逻辑。”因此,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必然要经历大大小小的高潮和低潮的多次反复,才可能成熟起来、壮大起来,最终迎来革命的胜利。而无产阶级革命的自觉参与者——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们,必须要经受住高潮和低潮的考验,坚持与劳动群众相结合,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斗争中树立一条马列毛主义的革命路线,才能引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走向胜利。

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其领导力量都经受住了高潮和低潮的考验,为新一代战士留下了丰富的经验。但是,也有许多国家的革命力量,没有经受住高潮和低潮的考验,使得本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走向失败和瓦解——他们为新一代战士留下了惨痛的教训。20世纪6、70年代法国毛主义运动,正是没有经受住高潮和低潮的考验的一个典型,其兴衰成败中蕴藏着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吸取。蒋洪生教授的文章《法国的毛主义运动:五月风暴及其后》(以下简称蒋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法国毛主义运动在1968年革命前后的兴衰史,提供了许多历史细节,可以作为我们重要的参考资料。本文根据蒋文中的史料,尝试对法国毛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进行初步探讨,希望抛砖引玉,引发同志们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

一、最主要的经验教训:无论高潮还是低潮,都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把发动群众作为工作的主线

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发展壮大,最根本的靠什么?正是靠革命的自觉力量发动群众,使批判的武器变为武器的批判。反动统治阶级靠什么打倒?资本主义以及一切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制度靠什么消灭?靠不了天降奇迹,靠不了统治者的良心发现,靠不了自上而下的改良,靠不了少数人的大喊大叫、冲锋陷阵,而只有靠最广大的劳动群众觉悟起来、团结起来去斗争。而这只有通过革命的自觉力量去与最广大的劳动群众相结合,使理论掌握群众、群众掌握理论,把广大群众从自在转变为自为,成为自觉的、有组织的战斗大军才能实现。群众基础,就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力量基础。没有群众基础,就没有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一切。无产阶级革命的自觉力量,只要掌握了劳动群众的决定性多数(这一多数,不一定是数量上的绝对多数,而只要能够保证有组织的群众力量能够引领大多数劳动群众、能够战胜反动派所能动员的力量就行了),就有把握取得革命的胜利。所以发动群众,应该是无产阶级革命力量始终不渝的工作主线,无论高潮还是低潮,都必须“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而不能有任何的懈怠和偏离,否则就必然受到惩罚。

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往往遵循这样的规律:先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科学——马列毛主义的传播,少数先进分子率先接受了革命的科学。这是思想上的启蒙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萌芽。但这一萌芽要成长起来,关键在于下一步——先进分子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结合——这是“关键的一跃”。这一步走好了,那么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就能发展起来,形成改变世界的力量。这一步走不好,那么革命运动就不可能发展起来,少数先进分子就只能沦为无足轻重的小宗派。无论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要从一片空白中发展起来,还是在修正主义篡夺了原先锋队和劳动群众的领导权,使得新的革命力量要再次重新开始,都要遵循这一规律,都要实现这”关键的一跃”。

而与广大劳动群众相结合,还必须长期坚持,打好“持久战”。因为发动群众、建立及发展群众基础,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直线前进的,而必然是要经过高潮和低潮的多次反复,在“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的长期的、曲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水平,形成一条正确的路线和一整套有效的策略,从而逐步发动更为广大的群众、建立更为巩固的群众基础,直到发动劳动群众的多数去夺取革命的胜利。而不能遇到挫折后就动摇、退缩、放弃——只要偏离了与群众相结合这一正路,就只能导致前功尽弃。

法国毛主义运动正为我们留下了这方面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在1968年革命前,法国毛主义运动的一个主要组织,主要由青年知识分子组成的马列主义共产青年同盟发起了“扎根运动”。“扎根运动”就是革命的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到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去,和人民群众一起生活,一起劳动,尤其是要进入工厂中当工人。——实际上就是一种融工运动,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工学结合运动。为什么要融工?共青盟认为,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最为先进的革命思想和理论首先为法国的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所掌握,但他们本身不能成为革命的领导力量,只有工人阶级才能领导革命。但进步知识分子通过把先进的革命理念带入工厂,可以对工人阶级的革命起到一种类似火星、中介或催化剂的作用。那么,在60年代的法国,什么是共青盟眼中先进的革命理念呢?共青盟认为,这就是群众路线,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不断革命论和革命阶段论结合的思想,“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到群众大学校去的思想,以及自我批评和接受群众批评的工作方式等,简言之,就是来自红色中国的毛泽东思想。共青盟融工运动的政治目标是要在先进工人中间创立马列主义革命斗争的工人领导核心。共青盟认为,没有这种领导核心,就谈不上群众工作的进展。工人领导核心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在先进工人中创建秘密组织,打入法共所控制的法国总工会在各工厂的分会,促使这些分会革命化,达到重新让法国总工会恢复以前作为“阶级斗争的总工会”之性质的目的。那些到工厂进行“扎根”工作的共青盟盟员负有以下政治使命:在工人阶级中宣传毛泽东思想;促成建立工人核心小组,从而在生产单位中有效地领导阶级斗争;服务于工人核心小组,并与工人核心一起基于群众路线的原则,确立劳工运动中的马列主义策略;在这些先进工人核心的指导下,以共产主义思想陶冶工人阶级。(以上材料引自蒋文)

这一“到群众中去”的路线是基本正确的。当时的法国毛主义革命青年,没有局限于搞理论学习和宣传,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学生和知识分子中,没有形成一个激进小圈子就心满意足、没有迷失于“左翼文化”和“多元社运”,而是坚决到广大群众中去,主要是到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主力军和领导力量的工人群众中去,到工厂中“扎根”,和工人群众生活、战斗在一起,以此作为发动工人群众、建立革命的群众基础的基本方法。这种“扎根运动”的大方向是完全正确的。只要遵循这一“到群众中去”的正确路线,克服一切困难和暂时的挫折,把“扎根运动”坚持到底,并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水平,那么法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壮大和胜利就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然而法国毛主义运动的最主要教训就在于,并没有始终贯彻“到群众中去”的正确路线,没有把“扎根运动”坚持到底。他们没有经受住五月风暴的革命高潮和随后的低潮期的考验,而是在遭受一些挫折后,就退缩了、动摇了。马列主义共产青年同盟以及其后的无产阶级左派等法国毛主义运动的主要组织,都先后以种种借口放弃了到群众中去,取消了“扎根运动”,甚至取消了自身的存在,这就导致了法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衰亡。本来,只要坚持“扎根运动”并总结1968年革命的经验和教训,毛主义运动完全能够成为革命的星星之火,完全有希望逐步建立起广泛的,巩固的群众基础,发动千百万工人群众。完全有希望继承1968年革命的成果并发扬光大,使1968年革命就像1905年革命一样成为下一次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大革命的准备和预演。而取消了“扎根”,放弃了发动群众、与工人群众相结合,那就只能失去根本的力量,走向失败和瓦解,丧失革命胜利的前途。

二、面对高潮:必须坚决与群众站在一起,并努力壮大先进力量,争取革命领导权

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由于阶级斗争的必然发展,群众革命运动的高潮必然是会到来的。由于资本主义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这种高潮,可能是全国性的,也可能是局部性、甚至在很小范围内的。但无论规模大小,在其影响到的范围内,将都是“人民群众盛大的节日”、是“一天等于二十年”——广大群众动员起来、团结起来,投入到反对统治阶级的斗争中,并在斗争中迅速成长,一时间形成压倒反动派的声势。通过大大小小的斗争高潮的反复出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波浪式地向前跃进,直到在一次全国革命高潮中推翻资产阶级及一切剥削阶级的统治、夺取政权。

无论是帝国主义国家还是半殖民地国家,群众革命运动的高潮都是必然会来到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必然是通过高潮和低潮交替而波浪式前进的。否认高潮的可能性,反对革命者为高潮去做准备的,实际上就是否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必然尖锐化,是一种失败主义和取消主义的错误倾向。河蟹国某些“泛左翼”主张什么“帝国主义国家革命渺茫论”,实际上就是否认帝国主义国家群众革命运动高潮的可能性、否认帝国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可能性,反映了他们失败主义和取消主义的机会主义立场。

面对群众革命运动的高潮,无产阶级革命者应该怎么办?毫无疑问,应该坚决支持群众的斗争,应该去领导群众的斗争,应该尽可能地带领群众取得胜利。只要有可能,就要尽力把群众革命运动的高潮转化为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而如果形势不利,无法把一次高潮转化为胜利的革命,那么也要尽力扩大斗争果实、在斗争中壮大无产阶级革命的自觉力量,同时在适当的时机带领群众撤退,尽量减少损失,保存好革命群众的有生力量。总之,无产阶级革命者要通过正确的路线和深入的群众工作,力争在群众革命运动高潮中成为群众的领导者,在群众革命运动高潮中壮大无产阶级革命的力量,去争取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问题就在于,群众革命运动高潮不是按照“日程表”出现的,而是具有一定偶然性、自发性。高潮,特别是大规模、全国性的高潮很少是按照革命者的计划出现的,而往往出乎革命者的意料之外。也就是说,无产阶级革命者在战略上能够预料革命高潮的一定到来,但从战术上说,革命高潮的具体时刻,却是难以事先预计的。当然无产阶级革命者要力争去自觉地组织发动群众革命运动高潮——要做到这一点,无产阶级革命派必须要稳固地掌握多数群众的领导权、要在敌我力量对比中能占据稳定优势。这在局部的斗争中,相对容易做到,但在大规模、全国性的斗争中,则是不容易的。从历史上看,只有通过持久的人民战争的方式,无产阶级革命者才能比较自觉地去组织大规模、全国性的革命高潮。而如果没有人民战争的条件,大规模、全国性的革命高潮是很难自觉发动的,而往往是在长期矛盾的积累下,由某个突发事件所突然触发的。当然,许多局部斗争高潮,也会是这样由突发事件引起的。因此,这就往往导致以下情况的出现:革命高潮出现了,但却不是无产阶级革命派所组织发动的,最初可能也不是采用的无产阶级革命派的口号、未提出自觉的无产阶级革命主张;在革命高潮出现的时候,无产阶级革命派自身力量还很弱小,根本没准备好去领导千百万群众。

因此真正的考验就在于,当出现“意料之外”的革命高潮时,当革命高潮起来而无产阶级革命派力量还很弱小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我们认为,首先,必须要避免宗派主义的错误——决不能自外于群众,而必须坚决地与群众站在一起,必须坚决支持并参加到群众斗争中,成为群众斗争中最积极的分子。当出现“意料之外”的革命高潮时,最容易犯的就是宗派主义的错误。因为革命高潮最初不是在无产阶级革命派的领导下发生的,因为一开始掀起高潮的群众力量似乎不那么“纯粹”、不符合自己的预期(比如以学生而不是工人为主),因为运动的口号、目标与无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有一定差距,因为群众运动存在一定缺点,因为运动并不处于最有利的时机——因为这上述种种原因,是不是就应该站在群众运动之外,对群众运动采取一种冷眼旁观的态度,或者甚至是对群众运动百般挑剔、横加指责?不,这是宗派主义!这样做,只不过是维持一种抽象的理论上的“纯洁”、“正确”,是一种小圈子、小宗派的自娱自乐,而绝不是无产阶级革命派的作为。试想,在“人民群众的盛大节日”中却不与群众一起“过节”、甚至阻碍群众“过节”,那又怎么可能争取到群众的拥护呢?在“一天等于二十年”,人民群众在斗争高潮中高度政治化、迅速成长的时候,却完全处于这一成长过程之外,那又谈何“革命灌输”、谈何领导群众呢?

因此,在群众运动掀起高潮的时候,无论这一群众运动是否是无产阶级革命派组织发动的,无论这一群众运动还存在什么样的缺点,只要这个群众运动的大方向是进步的、正义的,无产阶级革命派就要坚决支持并积极参与进去。只有在群众运动中成为最积极的分子,才有可能通过群众运动高潮来争取群众、壮大革命力量,才有可能去争取群众运动的领导权。

而法国毛主义运动,在这一点上,也是存在严重教训的。法国的1968年革命,正是一次典型的“意料之外”的革命高潮,而前文所提及的马列主义青年共产同盟在面对这一“意料之外”的革命风暴时的表现是不佳的。

当五月风暴兴起时,“共青盟一开始基本否定学生所掀起的五月风暴,其领导人黎纳认为这是小资产阶级性质的运动。黎纳及其同志坚持认为只有工人阶级才能领导一场真正的革命,没有工人参与,对抗就是没有意义的。同盟领导层甚至认为五月风暴是持改良主义理念的社会民主派人士的阴谋,起到了疏远青年学生和工人阶级的作用”……“在这种轻视单纯学生运动的思想的指导下,共青盟在五月风暴初期,只是派人在整个拉丁区分发政治小册子《现在就到工厂去》,鼓动学生到郊区的厂区进行活动,而不是积极投入到学生发动的街头斗争中去。”(引自蒋洪生《法国的毛主义运动:五月风暴及其后》,下同)

这是什么呢?这是一种脱离群众的宗派主义路线,是用自己的“完美”理论去否定生动的革命实践(而马列毛主义的理论恰恰要求去与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发展完善,而不是用理论来单纯地臧否实践)的主观主义。是的,只有工人阶级才能领导一场真正的革命,但是革命高潮的最初发动者,却不一定是工人群众。历史早已证明了从学生运动发展到工农运动的规律。既然认识到了学生运动必须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什么不一开始就积极支持、参与学生的斗争,在斗争中去引导学生和工人相结合呢?如果这样做的话,不是更有利于扩大马列毛主义的影响力、更有利于争取学生运动的领导权,从而更有利于引导学生自觉与工人相结合吗?

事实上,法国1968年革命,正是由大规模学生运动引发了其后全国工人阶级的斗争高潮。而共青盟等到工人阶级大规模起来后才积极参与斗争,这已是“棋晚一招”,失去了先机。本来共青盟成员主要来自于高校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在参与和引导学生运动中有着天然的优势。若是在一开始就积极参与学生运动,就在运动中积极争取领导权,那么马列毛主义就能在学生运动中产生更为深广的影响力,学生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就能更自觉、更有力。那么到工人阶级大规模起来斗争后,马列毛主义就能在工人运动中发挥更大的领导作用,能够更好地引导工人群众去进行自觉的无产阶级革命,争取最大的胜利果实。而在斗争一开始的缺席,却使共青盟丧失了在“一天等于二十年”的时候获得“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发展的机会,丧失了最好的与群众相结合、争取群众运动领导权的机会。这是严重的教训。这也直接导致了共青盟其后的分裂和消亡。

虽然法国毛主义运动在1968年革命中犯了严重的宗派主义错误,但公允的说,这更多是缺乏经验的表现。当时的法国毛主义青年还处于真诚探索革命道路的阶段,主流还不是挂羊头卖狗肉的机会主义者。与之相比,某些河蟹国“泛左翼”老油条在群众斗争中冷眼旁观,在群众斗争遭受挫折后拼命撇清关系并对其全盘否定、站在对立面横加指责,通过落井下石来争功诿过,通过把群众斗争及为其遭难的战士们踩在脚下来树立自己“一贯正确”的形象,通过污蔑攻击群众斗争来宣传自己的错误理论和路线,那就更等而下之,完全是恶臭的机会主义!

第二、必须要积极争取群众革命运动的领导权。面对“意料之外”的革命高潮,当无产阶级革命派力量还很弱小,还没有准备好去领导千百万群众时,是不是就可以放弃争取革命运动领导权的任务?比如说,放弃打出自己独立的旗帜,放弃提出自己独立的主张,放弃进行独立的群众工作,而完全混同于一般群众或混同于运动中一时占主导地位的其他派别?

不,不能这样!这样就是丧失了无产阶级革命派参与群众运动的意义。无产阶级革命派参与群众运动,正是要在运动中发挥自觉的先锋队的作用、要在运动中争取群众的领导权、要引导运动走向自觉的无产阶级革命。这就要求无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符合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根本利益的,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机会主义明确区别开来的独立主张,并通过广泛、深入的群众工作去使广大群众接受它,从而在群众运动中贯彻它,以此实现对群众运动的领导。

当然,当无产阶级革命派的力量还十分弱小的时候,往往并不能够争取到群众革命运动高潮的完全的领导权,但这也不是放弃独立主张、独立工作的理由。因为只有提出独立的主张、进行独立的群众工作,才能用马列毛主义影响群众、争取群众,才能最大限度地用革命路线去引导群众,才能利用群众革命运动高潮来最大限度地壮大自觉的革命力量。在“一天等于二十年”的时候,力量完全可以实现飞跃式发展。即使一开始没有领导千百万群众的力量,但只要提出符合群众根本利益的独立主张,积极进行独立的群众工作,那就完全有可能在革命高潮中发展出领导千百万群众的力量,至少也能为将来领导千百万群众奠定基础。

在这一方面,法国毛主义运动也是存在教训的,比如“1968年5月10-11日,五月风暴中的第一次街垒战出现,(共青盟领导人)黎纳相信这是法国资产阶级设下的一个陷阱,为此到法共总部去找他的老对手——法共总书记罗歇商议对策。在遭到门卫拒绝后,黎纳陷入精神危机,不得不服用镇静剂治疗。”在革命高潮的关键时刻,不是在群众运动中提出独立主张、积极进行独立的群众工作,而是寄希望于修正主义党——这是一种缺乏信心、丧失独立性的机会主义的表现。

而如果不打出自己独立的旗帜、不提出独立的主张、不积极进行独立的群众工作,那就是放弃先锋队的职责、丧失无产阶级的独立性,而实际上成为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的跟班,“为他人做嫁衣”,失去实现飞跃式发展的机会。

如果说高潮是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考验,那么低潮就是更大的考验。接下来我们就将探讨法国毛主义运动在革命低潮期的经验教训,最后我们将对法国毛主义运动兴衰中所反映的一个重要问题:群众和先锋队的辩证关系做一简要论述。

三、面对低潮:总结经验、坚持斗争、深耕群众,为新的高潮做好准备

群众革命运动高潮存在两种前途,一种是转化为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力量所力争要实现的。但由于力量对比的不利、由于群众运动和革命力量本身的若干缺点和错误,大多数群众革命运动高潮将在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后不可避免地逐渐衰退,最终陷入低潮。在低潮期,反动派将疯狂的反攻倒算,革命力量将受到严重的打击和削弱,广大群众则一时间陷入涣散和消沉。

低潮期是对无产阶级革命力量更为深刻的考验。在革命高潮期,千百万群众奋起、斗争一日千里,反动派陷于守势,无产阶级革命力量总的来说处于顺境和扩张期,面临的考验是如何扩大胜利、如何争取领导权。而在低潮期,反动派处于攻势,群众涣散、消沉,斗争陷入曲折和反复,无产阶级革命力量被严重削弱,必须在逆境中求生存、求转机。只有通过低潮期的考验,能够在逆境中坚韧不拔、坚持斗争,能够在逆境中转危为安、由弱到强,最终把低潮转化为新的高潮,无产阶级革命力量才能真正称得上成熟,才能为最终取得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奠定坚实基础。

要经受低潮期的考验,我们认为,首先就是要总结经验、纠正错误。

一次群众革命运动高潮,是千百万群众的丰富革命实践,也是对无产阶级革命力量自身路线、策略、能力的一次深刻检验,从中会产生极其丰富的经验教训。上一次革命高潮中,有哪些革命群众创造的宝贵斗争经验,需要今后发扬广大?有哪些群众运动中存在的错误倾向,需要今后加以纠偏?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的路线和策略,哪些被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有效的?哪些被证明是不符合实际、存在问题的?无产阶级革命力量在干部队伍、群众基础上,在组织、发动群众的能力上,在领导斗争的能力上,有哪些需要发扬的优点,有哪些需要克服的弱点?——这些都需要无产阶级革命力量运用马列毛主义的方法进行科学总结,从而把宝贵的实践经验转化为正确有效的路线、纲领、策略、计划,去指导新的实践,使得下一次革命实践能够提升到更高水平——这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革命实践论,也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体现。

这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总结教训、纠正错误。一次群众革命高潮,除了成功的经验外,也总会有挫折与失误的教训。群众革命高潮衰落为低潮,除了力量对比的因素外,革命力量、群众运动的主观错误也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而正视并总结这些教训,在进一步的实践中纠正这些错误,是把革命实践提升到更高水平的关键。在低潮中恢复和发展革命力量,首先必须要吸取过去革命实践的教训、纠正过去的错误。

决不能“讳败为胜”,否认存在错误、拒绝总结教训。比如,明明在斗争中存在群众基础不扎实的弱点,明明斗争中犯有不顾实力冒进的错误,犯有“务虚名而招实祸”、在力量对比极其不利的时候以“堂堂之阵”去面对敌人压倒性的力量等错误,而却否认这些弱点和错误,甚至反而把这些弱点和错误作为“成功经验”,在实践中仍旧重复这些错误——这不是马列毛主义者应有的唯物主义的态度,而且是在妨碍革命实践走向更高水平。应该用斗争的客观结果来检验斗争中的经验教训,“败了就是败了、错了就是错了”——要老老实实地承认斗争的挫折和失败中存在主观的弱点和错误,存在着需要总结的教训,并在实践中认真改正,而不能“一条道走到黑”,让错误继续危害革命实践。有些同志,可能出于维护革命运动和群众斗争荣誉的考虑而“讳败为胜”,但这是不足取的。还有的同志,不愿吸取教训、不愿改变冒进的斗争策略,是觉得只有这样才是“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这种革命斗志是可贵的,但实质上是对革命的复杂性、曲折性和斗争策略的灵活性认识不足。革命需要不怕牺牲,但革命绝不是为了牺牲,而是为了胜利。只有总结好革命运动和群众斗争的挫折所换来的宝贵的教训,在新的实践中纠正错误,使得下一次斗争取得更大的胜利,才是真正捍卫革命的荣誉、才使上一次斗争的牺牲真正值得。

否认存在错误、拒绝总结教训,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代表了机会主义的路线。比如中国革命历史上的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就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重大挫折后,仍旧否认存在错误、拒绝总结教训,以捍卫错误路线头子的既得利益。而只有通过毛主席代表的正确路线战胜机会主义路线,才能科学总结革命挫折中的教训,全面纠正革命实践中的错误。而正是通过总结教训,纠正错误,才使中国革命走出低潮,提升到更高水平,迎来新的高潮,最终走向胜利。中国革命的这一经验,我们应该牢记。

第二,要经受低潮期的考验,必须要坚持斗争、反对取消主义。

在革命低潮期,革命力量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纠正错误的时候,必须要高度警惕取消主义的错误倾向。不能在总结经验教训的时候,把革命的可能性和无产阶级革命力量存在的必要性给“总结”没了。在革命低潮期,由于反动派反攻倒算,革命力量受到削弱,群众整体上比较消沉涣散。在这样的形势下,革命力量中总会出现动摇分子,他们在思想上的表现往往就是取消主义。他们有的以“右"的面目出现:要么认为敌人强大无比,革命力量毫无办法,只能停止活动以避免无谓损失;要么认为在革命高潮中千百万群众起来都没能争得革命胜利,表明总体上革命条件仍不成熟,革命力量不能“拔苗助长”,应该停止“盲动”,等待条件成熟。还有的,会以“左”的面目出现:有的从革命高潮中无产阶级革命力量主观上存在错误、领导不力这一现象出发得出结论——群众已足够先进而不需要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的领导,因此应该取消无产阶级革命力量;有的则认为之所以无产阶级革命力量没能成功领导革命高潮走向胜利,是因为革命者没有好好学懂学透马克思主义,因此必须先要退出实际斗争,“好好读几年原著再谈革命”

无论是以“右”的还是“左”的面目出现,取消主义都是错误的,都是在葬送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我们总结革命实践的经验教训,只能是站在无产阶级革命的立场上,以将革命实践提升到更高水平为目的、运用马列毛主义来总结,而决不能以革命实践的一时挫折为由就取消革命实践。人类的文明史就是阶级斗争史,只要还没有消灭阶级,阶级斗争就始终存在。阶级斗争、革命运动总是会经历高潮和低潮的反复,但无论高潮还是低潮,阶级矛盾、阶级斗争总是存在的,因此革命运动就是始终可以存在和发展的。而没有低潮期革命运动的坚持和发展,就无法积累起能在高潮期把革命引向胜利的力量。所谓革命运动,就是把群众自发的阶级斗争转化为自觉的、有组织的阶级斗争,而这必然需要自觉的革命力量充当领导核心。割裂群众斗争、革命运动与自觉革命力量的关系,无论把“相信群众”叫得再震天响,也实际上是在葬送群众斗争向更高阶段、向革命胜利发展的可能性。革命的理论只有与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革命者只能在“战争中学会战争”,而绝不存在什么先精通革命理论才能搞好革命运动的因果关系。脱离革命实践,革命理论学得再好、经典原著背得再滚瓜烂熟,也是一文不值——以上就是站在无产阶级革命立场上,运用马列毛主义基本原理反对取消主义的主要论据。

法国毛主义运动,正是在1968年“五月风暴”失败之后的低潮期,犯了严重的取消主义的错误,留下了惨痛的教训。法国毛主义运动中的取消主义,主要是以“左”的面目出现的。

其中之一是所谓“学原著派”:

共青盟多数派的意见是,虽然五月风暴是革命性的群众运动,但因为没有一个纪律严明的强大先锋党领导,所以这一运动不可能成功夺取政权。在五月风暴失败的背景下,他们主张在仓促创建新的先锋党之前,先取消“扎根”运动,回到经典理论的学习,回到书斋和图书馆夯实马列毛主义理论基础,尤其是要有针对性地阅读列宁的《怎么办?》一书。(引自蒋洪生《法国的毛主义运动:五月风暴及其后》,见导刊138期,下同)

另一种取消主义是所谓“自发毛主义”:

共青盟中的少数派则从他们观察到的五月风暴的群众运动经验出发,认为列宁对自发性的批判已过时,因为群众跑到了号称先锋党的各团体的前面去了。他们依据毛泽东的论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赞扬群众革命的自发性,拒绝基于列宁的先锋队理论而首先建立纪律严明的小团体,认为革命者首先应该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先锋党应该是在群众运动中自然产生的,而不是先建立一个小的自封的先锋党,再去指导群众运动。他们也建立或帮助建立各种组织,但这种组织不是具体而微的、有严格的纪律约束的先锋党,更多是具体议题导向的组织。这种推崇群众自发性的毛主义,一般称其为自发毛主义(Mao-spontex)。

“学原著派”学了几年《怎么办》后终于表明他们实际上想怎么办——几乎全部退出了革命运动,当资本主义顺民去了。而自发毛主义派组成了“无产阶级左派”,在之后领导群众斗争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最终也走上了取消革命实践的道路。

贝尚松手表厂工人的成功夺权使得“无产阶级左派”的领导层相信,工人斗争已经成熟,能够实行自治的法国工人已不再需要“无产阶级左派”去领导了。而智利政变使得他们相信,受到中产阶级强力支持的反动力量过于强大,无产阶级革命短时期内看不到成功的希望。这两件事情从正反两方面,使得“无产阶级左派”的领袖们确信,他们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是该结束的时候了。于是邦尼·莱维等资深干部在1973年底宣布解散组织,同时停止出版《人民事业报》。在1974年1月份出版的“无产阶级左派”系统的杂志《无产阶级手册》中,其领导层对此解释说,组织必须服从于群众运动,任何的组织理论都要依赖于人民革命的理论。而当组织与群众运动的要求不相协调的时候,组织就必须终止。

法国毛主义运动中的取消主义,是总结经验教训中“跑偏”的典型。他们不是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来为新的革命实践服务,而是事实上取消自觉的革命实践,从而最终葬送了革命。

不为自觉的革命实践服务的“总结”,也绝不可能是对革命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法国1968年五月风暴失败的真正的教训是什么呢?是革命力量原著没学好吗?是群众太先进以至于不需要先锋队吗?

不,真正的教训恰恰就在于:没有一个有着深厚群众基础的无产阶级先锋队去领导广大群众,把群众的自发革命高潮转化为自觉的无产阶级革命。

五月风暴中,群众的确走在了先锋队的前面。从学生运动发展到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形成了全面的群众革命高潮。工人运动发展到了全国总罢工,工人广泛占领工厂,在工人和广大人民群众中涌现了许多无产阶级政权的萌芽(各种“行动委员会”)这些都体现了法国工人阶级强大的革命潜力和较高的斗争水平。然而,这并不能证明群众已经不需要先锋队。因为,群众的自发革命斗争,尽管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却仍旧无法带来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千百万群众游行示威、罢课罢工,占领学校和工厂、成立行动委员会——但是他们仍旧是各自为战,而没有形成统一的革命大军去同资产阶级决战。群众的汪洋大海沸腾了,但却没有凝聚成方向一致、目标明确的巨浪去冲毁资产阶级国家的“堤坝”,使得群众斗争的力量最终被消耗、瓦解了。

如果有一个通过多年扎根群众、领导群众斗争而建立起深厚群众基础,为广大群众所信服的无产阶级先锋队,就能把自发的群众斗争引向自觉的无产阶级革命。这样的先锋队,在群众斗争的高潮中能够为广大群众提出符合工人阶级根本利益的统一的斗争纲领和目标;这样的先锋队,有一支与群众紧密结合、富有斗争经验的革命干部队伍去具体领导和组织群众贯彻统一纲领和目标,从而能把群众组成统一的战斗大军,能有策略地领导群众与资产阶级作战;这样的先锋队,能够把分散的众多“行动委员会”联合起来,形成统一的、全国性的无产阶级政权体系,从而实现全国范围内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个政权的对垒;这样的先锋队,能够通过统一的无产阶级政权体系,武装工人群众,首先夺取局部和地方的政权,最后与资产阶级决战、砸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夺取全国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不是群众太先进以至于不需要先锋队,而是先锋队太落后而无法有效领导群众。先锋队太落后也根本不是因为“原著没读好”,而恰恰是由于缺乏革命实践、缺乏群众基础。

1968年五月风暴爆发前,法国工人阶级没有自己合格的先锋队。法共早已蜕变为修正主义的党,法共及其领导的法国总工会做着劳资“和谐”、与资产阶级讨价还价的生意,对工人阶级只有腐蚀作用而根本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干革命。而法国工人阶级新的先锋队的萌芽——毛主义运动,还处于幼年期,很不成熟,最关键的就是还没有和广大工人群众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深厚的群众基础。以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为主的马列主义青年共产同盟,理论水平较高,富有斗争精神,斗争方式也比较灵活、新颖,也提出了正确的到群众中去的“扎根”道路。然而在“五月风暴”前,共青盟的“扎根”行动才刚刚开始,还根本没有做出成绩,还谈不上与群众的紧密联系、谈不上群众基础。要建立群众基础,绝不是到工厂“扎根”几个月就行的,而必须是长期与群众共同劳动、生活——最重要的是共同斗争才能实现。而另一个主要的毛主义组织,由法共老党员、老左翼工人组成的法国马列主义共产党,尽管领导着部分工人群众,但仍是工人阶级的极少数。而且马列共存在着抱残守缺的宗派主义、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更满足于捍卫理论上的“正统”、革命历史的“正确”,满足于领导一个工人小宗派,而不去与广大工人群众相结合,不把毛主义去与当前革命实践相结合、去灌输给广大工人群众——一句话,不“到群众中去”。马列共在毛主席逝世后堕落为追随阿尔巴尼亚教条派修正主义、全面否定毛主义,不是偶然的。所以,马列共始终不是法国工人阶级的合格先锋队。

吸取1968年“五月风暴”失败的教训,那就不能取消先锋队、也不应该脱离实践的“读原著”,而应该为建立法国工人阶级合格的先锋队而努力斗争。那就是要继续坚持“扎根”运动,长期地、一贯地去与群众相结合,积极参与和领导一切群众斗争——而这一切不能停留在支持群众自发斗争和建立自发的、分散的群众组织的程度,而必须与建立先锋队的进程统一起来——也就是说必须组建和发展先锋队,以先锋队为领导核心来把广大群众联合起来、凝聚起来,形成有严密组织和严肃纪律的统一的战斗大军。通过先锋队与群众的结合,实现对最广大的工人群众的政治灌输,使得马列毛主义为最广大的工人群众所信奉、所掌握,使得先锋队拥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能够组织和领导最为广大的工人群众。

在革命低潮期,无产阶级革命力量必须坚决反对形形色色的取消主义,必须坚持斗争。而核心任务就是为建立无产阶级合格的先锋队而斗争——要在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参与和领导群众斗争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先锋队。要为先锋队建立深厚的群众基础,使先锋队获得领导群众夺取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力量。

第三,要在低潮期恢复和发展革命的力量,关键在于深耕群众。

正如前文所论述的:群众基础,就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力量基础。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和胜利,最根本的就是靠发动群众。因此,革命力量要在低潮期转危为安、由弱变强,关键就在于要利用低潮期来更深入细致地进行群众工作,夯实和扩大群众基础。只要能把广大群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那么也就为新的革命高潮奠定了基础。

革命低潮期,虽然反动派反攻倒算、群众相对消沉涣散,但开展群众工作仍旧是完全可能的。这是因为阶级压迫、阶级矛盾、阶级斗争仍旧到处存在。而革命者就是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去利用一切阶级矛盾和斗争来开展群众工作。

在革命低潮期开展群众工作的基本方法,就是把革命政治斗争与群众日常斗争结合起来,通过参与和领导群众的日常斗争来建立革命力量与群众的紧密联系、来建立群众基础。在俄国1905年革命失败后的低潮期,布尔什维克党正是通过积极领导群众的日常斗争而恢复和发展了与工人群众的紧密联系,重建和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从而为十月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根基。这其中以斯大林为代表的“巴库人”的斗争最为典型。斯大林在总结巴库党组织的群众工作经验时这样论述道:“只有首先并主要地注意到那些特别为广大群众所关心的问题,才能做到这一点(使党与群众恢复联系)。……(在革命低潮中,工人群众日益困苦,资本家猖狂向工人发动进攻)……缩减生产,任意解雇工人,减少工资,延长工作日……这一切使工人多么痛苦、多么焦急,使工人和厂主间发生了多少‘误会’和冲突,使工人头脑中因此出现了多少值得注意的问题。我们的组织在进行一般政治工作的同时,必须不倦地参与这一切小冲突,把这些小冲突同伟大的阶级斗争联系起来,支持群众日常的抗议和要求,用活生生的事实来表明我们党的伟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逼得走投无路’的群众发动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摆脱’可诅咒的停滞状态。使他们‘摆脱“这种状态也正是把他们团结在我们组织的周围。”

斯大林同志说得多么好啊,他的论述可以不用改一个字而成为今天革命者在低潮期开展群众工作的指南。阶级压迫、阶级矛盾、阶级斗争到处存在。而在低潮期,在反动派反攻倒算的时候,对群众的压迫就会更为深重。面对压迫,就会使工人群众产生许多不满、怨恨,会使工人群众与资产阶级产生许多“小冲突”。而革命者的任务,就是要去发现一切这样的不满、一切“小冲突”,就是要“不倦地参与这一切小冲突,把这些小冲突同伟大的阶级斗争联系起来,支持群众日常的抗议和要求,用活生生的事实来表明我们党的伟大原则……”——这就是革命力量在低潮期深耕群众的基本方法。

在革命低潮期开展群众工作,要注意“避实就虚”。在低潮期,总体上敌强我弱,敌我力量对比往往十分悬殊。这时候就必须采取灵活的斗争策略,不能和敌人“硬碰硬”。因此,就要尽量避免已经引起敌人警惕的群众工作形式,而努力创造新的、不为敌人注意的工作形式;对已经暴露的、敌人调集强大力量予以“围剿”的工作对象,要果断撤退、保存有生力量;对敌人高度关注、重点控制的地方,应暂时停止开展群众工作:要把群众工作的主要方向,放在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上。就是说要积极寻找统治阶级力量相对较弱、阶级矛盾更加尖锐、群众力量相对较强的地方,重点在那里开展群众工作。比如国民党叛变后,中共革命者到农村地区发动群众、实行武装割据;1905年革命失败后,斯大林领导“巴库人”在沙俄的边疆(统治阶级在当地矛盾重重而力量较弱),同时有着众多石油工人的巴库开展群众工作——以上两者都是在革命低潮期“避实就虚”开展群众工作的光辉典范,新一代无产阶级革命者必须向他们学习。

四、简论先锋队与群众的辩证关系

法国毛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中,一个突出的方面就是始终处理不好先锋队与群众的关系。要么打着先锋队的名义而脱离群众、脱离实践,沦为小宗派,要么走向另一个极端,否认先锋队的必要性、放弃建立先锋队而迷信群众的自发性。

因此,在本文的最后,简短论述一下先锋队与群众的辩证关系,是有益处的。

先锋队与群众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秘鲁共产党根据马列毛主义的唯物史观,特别是根据毛主席“奴隶创造历史”和“群众路线”的理论,有过一个很好的概括:群众创造历史,党领导群众。

如何理解这句话?

首先,劳动群众——而不是少数英雄、领袖——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社会生产、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都是靠劳动群众的力量——而不是靠少数“大人物”的力量——而实现的。无产阶级革命根本上是群众自己解放自己,而不是少数“先进分子”去解放群众。

第二,群众需要先锋队的领导。这是因为:群众从自发走向自觉不可能一瞬间同时完成,而必然先从少数自觉分子逐步发展到多数自觉;群众不会是铁板一块的,而是不可避免地划分为先进与落后、比较有觉悟的积极分子和相对缺乏觉悟的消极分子;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科学的马列毛主义不是在群众中自发产生的,而必然是由革命者去灌输给群众的;依靠自发的、分散的群众组织是无法形成战胜资产阶级的统一的战斗大军的,而必然要通过一个领导核心进行自觉的组织。先锋队正是群众中率先自觉者的组织,正是群众中先进的、有觉悟的积极分子的组织,正是自觉灌输马列毛主义的组织,正是自觉组织群众的领导核心。先锋队是群众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集中代表,正是通过先锋队的领导,才能完成群众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才能充分发挥群众创造历史的潜力。

由以上两点,决定了先锋队和群众的关系。必须建立和发展先锋队来作为群众的领导核心,但先锋队领导群众必须通过“群众路线”。也就是说先锋队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先锋队必须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由群众中的先进分子组成;先锋队必须集中群众的经验而提出符合群众根本利益的正确路线,并通过发动和组织群众来贯彻正确路线;先锋队必须放手发动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充分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而不能用任何包办代替的官僚主义方式“领导”群众——先锋队和群众不是上下级的关系、不是命令与被命令的关系。先锋队对群众的领导只能通过先锋队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深入的群众工作、通过提出正确路线并争取多数群众支持来实现;先锋队必须接受群众的监督,必须由群众来检验自身路线正确与否,必须依靠群众的力量来与自身内部的机会主义、修正主义倾向作斗争、防止自身的蜕变。

先锋队和群众,在革命斗争中,实际上是“相互成就”的关系。群众本质上是历史的创造者、资本主义的掘墓人,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群众却又往往表现为缺乏觉悟的、涣散的、受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这是因为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的思想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而只有通过先锋队与群众的结合,通过先锋队向群众灌输马列毛主义,通过先锋队领导群众斗争,才能完成群众从自发向自觉的转变,才能充分发挥出群众创造历史、改天换地的本质力量。而先锋队也只有通过与群众相结合,通过发动群众,通过长期参与和领导群众斗争,才能实现革命理论与革命实践的结合,才能接上地气、吐故纳新、走向成熟,才能提出并贯彻符合群众根本利益的正确路线,才能培养出能够具体带领群众前进的革命干部队伍,从而才能真正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锋,获得能够夺取革命胜利的伟大力量。并且先锋队也只有依靠群众,才能捍卫自身的革命性,战胜自身的蜕变倾向。

过分美化工人群众的先进性,从而迷信群众的自发斗争、否认先锋队的必要性;夸大工人群众的落后性,从而丧失对群众工作的信心、把先锋队变为脱离群众的小宗派——这两种倾向都是错误的。法国毛主义运动就在这两种错误倾向中摇摆,而这也是初步接受马列毛主义但尚未摆脱小资产阶级影响的革命者常犯的错误。要避免这两种错误倾向,新一代革命者就必须自觉认识并实践“相互成就”的关系——坚决地与群众相结合,在与群众的共同斗争中,相互成就、共同进步,最终一起成长为能夺取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伟大力量。

5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