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愈演愈烈,敌人正一天天地坏下去!

我们要乐观,要信心十足、斗志昂扬!

中修、美帝、欧盟都陷于资本主义必然导致的经济危机,这正是新一轮世界共产主义革命的契机。让我们做好各项准备去迎接她!

[ 本帖最后由 于无声 于 2012-5-15 20:53 编辑 ]

增长减速CPI反弹 滞胀已成中国现实威胁
2012年04月13日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五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较上年同期增长8.1%,增速创下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最低水平。从环比看,第一季度GDP较去年第四季度增长1.8%,低于第四季度的环比增速,去年第四季度GDP较第三季度增长2.0%。同比环比双双下降,显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正在加速放缓。

到目前为止,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已经连续六个季度放缓。而衡量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同比涨幅则连续21个月超过3%。国家统计局本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CPI同比上涨3.6%,再次出现抬头迹象,显示通货膨胀形势不容乐观。参见下表:

[attach]2570[/attach]

通货膨胀持续低烧不退同时伴随经济增速放缓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因为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可能出现经济增长停滞和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的困难局面。如果这种趋势得不到有效遏制的话,上个世纪70年代席卷西方发达经济体的“滞胀”梦魇将会在中国重现。

滞胀是指经济增长停滞、高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率同时并存的经济现象。一旦陷入滞胀宏观调控将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为刺激经济增长而实行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由于实体经济缺乏投资热点、失业得不到有效缓解,过剩的资本不仅会推高商品价格而且会涌向虚拟经济领域,导致资产类价格暴涨使通货膨胀更加难以控制;而为了稳定物价实行紧缩性的政策,则会因为投资和消费不足使经济增长陷于停滞。

单纯从官方公布的数据看中国目前似乎还没有出现严格意义上的经济滞胀,但是滞胀风险却是客观存在的。在当前国内宏观政策与国际经济环境因素的双重作用下,物价水平受宽松货币政策(当前人民币仍然是负利率)和输入型通货膨胀影响(原油铁矿石等资源价格高涨)已经很难回落。

客观地说,中国经济当前已经具有某些通货膨胀的特征。虽然最近十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仍保持在年均10%的高位,但是粗放型和环境破坏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经济减速已成必然。对于连续多年习惯高增长的中国经济来说,低于8%的增速可能会给社会带来许多不适。此外,中国4%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也无法反映就业市场的真实状况,隐性失业不容忽视。

从历史经验看,经济滞胀几乎是坚持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必然结果。而过去30年中国许多经济政策都带有明显的凯恩斯主义特征。笔者认为,中国管理层必须对可能出现的经济滞胀保持高度警惕,并采取积极措施扭转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和物价上涨同时并存的局面。一旦出现典型的经济滞胀,大规模失业将不可避免,保持社会稳定将是一项巨大挑战。

注:当局钱少了,自然养不了那么多狗了,对人民是大大的好消息!

多地财政收入“告别”高增长

2012年04月17日 经济参考报

各地陆续披露的今年首季财政收支数据显示,广东、江苏等经济总量大省及上海、天津、重庆等直辖市的财政收入同比增幅出现较大幅度回落。多数地方财政收入告别高增长,同比增幅回落至10%左右。

重庆市财政局16日公布今年一季度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至此,四大直辖市中除北京外,已全部披露了一季度财政收支情况。统计显示,重庆一季度地方财政收入706.4亿元,同比增长11.3%;与去年一季度同比增长75.9%相比,增幅回落64.6个百分点。上海一季度地方财政收入1103.7亿元,同比增长6.7%;与去年一季度同比增长37.1%相比,增幅回落30.4个百分点。

北京今年开局的财政收入形势或许更不乐观。数据显示,1至2月,北京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50.2亿元,同比下降2.2%。有媒体报道说,北京市政府有关负责人3月底在一次会议上表示,北京市财政收入到3月20日仍然是下降0.9%。

与京沪渝相比,天津首季财政收入实现开门红,但同比增幅仍有不小的回落。统计显示,天津一季度一般预算收入412.3亿元,增长30.1%;与去年一季度同比增长42.6%相比,增幅回落12.5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增幅回落的情形也在广东、江苏、河北、辽宁等经济总量大省发生。数据显示,广东一季度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392.31亿元,同比增长9.70%,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12.32个百分点。江苏一季度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459.64亿元,同比增长12.8%,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18.2个百分点。此外,辽宁、河北等地财政收入同比增幅也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体,多地财政收入告别高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地方税收收入增幅下滑明显。广东今年一季度税收收入同比增长仅3.48%,远低于去年一季度22.89%的同比增幅。天津税收收入增幅回落更为明显,一季度仅增长10.4%,与去年同期增幅相比回落29.3个百分点。

对于财政收入增幅大幅回落的原因,中国人民大学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孙玉栋接受《经济参考报(微博)》记者采访时表示,财政收入与宏观经济增速具有相关性,一季度的GDP已经说明问题,经济增速整体呈现回落以后,财政收入增幅出现回落很正常。

就税收而言,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一方面,税收不会脱离经济而独立运行,经济增速放缓自然会带来税收收入增幅的下降。另一方面,也有主动减税的因素,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特别关注结构性减税对积极财政政策的支撑。高培勇认为,我国税收收入的高速增长不会长期持续下去。

值得注意的是,在税收收入增幅明显回落的同时,一些地方非税收入规模迅速扩大,对财政收入增长拉动作用突出。

根据财政部13日公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国非税收入4118亿元,其中,地方非税收入3472亿元,同比增加1158亿元,增长50.1%。记者了解到,个别地方非税收入同比增幅超100%。以天津为例,今年一季度非税收入130亿元,同比增加68.9亿元,增长112.6%,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加额的72.2%;其中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42.1亿元,行政性收费40.7亿元,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4.9亿元。

孙玉栋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非税收入中,只要没有新的收费项目,行政性收费一般不会有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非税收入的拉动因素可能来源于国有企业分红派息增加使得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增长等。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为例,财政部部长谢旭人3月18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今年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其中包括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

高培勇表示,随着非税收入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非税收入也会有一个逐步增长的过程“过去不太重视的收入项目现在重视了,制度健全了,那么非税收入的增长可能就会快一些”。

对于未来财政收入的形势,高培勇表示,财政收入会呈现怎样的增长状况,取决于下一步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安排。比如,为推动经济发展,结构性减税力度会进一步加大,那么伴随减税政策效果的显现,税收增速会下降。

孙玉栋表示,要根据经济增速、物价等指标的变动情况以及税种结构的调整等观察财政收入的趋势,目前来看,财政收入将保持增长态势。他认为,地方政府应理性客观地认识到降低财政收入增速、加大减税空间对经济的积极影响,并抓住机会将经济结构调整得更加合理。

评论:小编对欧洲国家“病症”的描述是尚可,貌似是个信心十足的高明医生,但实际上仍然是个“庸医”。把病因归结于“西方各国的宽松货币政策”,并开出一副治标不治本的药方“彻底放弃低息借贷,寅吃卯粮的消费模式,回归勤俭持家,积谷防饥”。不过也不能全怪小编无能,因为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造成的,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下这就是一个绝症!只要不消灭私有制、不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这种经济危机就必然不断地爆发,而且会一次比一次剧烈。

欧债危机有可能愈演愈烈
2012年04月25日 来源:中国证券报

西班牙近几天成了欧债危机的风暴眼。上周西班牙10年期政府债券收益率在2012年首次突破6%。由于债务越多信用越低,借贷成本大幅上升,令全球对欧债危机是否恶化的担忧升温。

上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决定如期对希腊发放280亿欧元(约366亿美元)贷款,贷款期限为4年。但前提是希腊必须完成财政调整措施,因为根据IMF的规则,获得贷款的国家必须接受基金组织的定期检查,看是否履行附带条件的贷款协议。以希腊为例,如果希腊的表现不符合IMF的预期,IMF就有可能延后发放贷款。

与此同时,有将近80%的债权人同意希腊政府的换债协议,也就是把旧债券换成新的希腊政府债券。而新债券的面值只有原债面值的53.5%。正是这些巨大的牺牲,使希腊政府得以劲减1000亿欧元的债务。

尽管希腊将获得1300亿欧元的第二轮救助,债务减记方案的达成也暂且缓解了市场对希腊出现无序违约的担忧,但是对整个欧债危机而言,其根本问题还远未解决。

继希腊之后,西班牙从未如此进入接近债务违约之列。据西班牙央行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西班牙银行业放贷金额与2007年相比,下降幅度超过50%,为2003年以来的新低。其根源是西班牙金融机构近两年提供给开发商的贷款,以及其名下的房地产可能损失467.03亿欧元。银行之间互不信任,彼此借贷,而流动性停滞是危机进一步深化的先兆。西班牙需要类似救助是显而易见的。另外,所谓“欧猪五国”中的爱尔兰、葡萄牙和意大利,也都需要进一步的救助。

这些数据凸现欧元区依然挣扎在危机边缘的现状,欧元区私营部门的能动性加速收缩,甚至连核心国家德国和法国都到了危机的边缘,无法以足够的增长速度弥补持续衰退的周边国家。欧债危机有愈演愈烈的可能。

此外,据德国官方统计,2011年德国债务为2000亿欧元,似乎“微不足道”。但事实上,因为支付养老金、重病患者等主要开支尚未计算在内,德国实际债务超过5000亿欧元,其债务总额占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85%,而非原来的83%。这些新情况使得全球金融动荡添加新变数。

这些年来,西方各国利用采用宽松货币能带来“经济繁荣”的假象,频繁采取货币宽松,好似吸食鸦片一样上瘾。危机一旦显现,只能继续恢复用量,继续释放货币。但往往造成的结果是小病变大病,可以医治的病,被拖成不治之症。

当前全球经济的弊病,不是简单依靠放松货币政策能够缓解的,货币再宽松也无法分配到中下层百姓的口袋里,反而会由于通胀使他们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并造成“产能过剩”,从而引爆新一轮的经济危机。

其实经济危机根源,归根到底还是分配机制导致的贫富悬殊。单纯依靠货币政策来拉动经济,已经不可能再发挥作用。唯一的结果,就是进一步抬高通胀预期。若要真正解决问题,欧美国家只有彻底放弃低息借贷,寅吃卯粮的消费模式,回归勤俭持家,积谷防饥,才能彻底解决并避免金融危机。

西班牙渐成欧债危机新“导火索” 经济或持续收缩
2012年05月02日 来源:中国证券报

继4月27日下调西班牙主权信用评级后,30日,标普宣布下调16家西班牙银行信用评级或评级前景,其中11家银行被降级。2012年第一季度,欧元区第四大经济体西班牙经济正式重返衰退,失业率升至纪录新高24.4%。分析人士指出,西班牙已渐成欧债危机的新发酵诱因。

标普“剿杀”西班牙

30日评级遭降的银行包括西班牙最大的银行桑坦德银行及其核心子零售部门Banco Espanol de Credito,它们的评级分别由A-被降至A-2、由A+被降至A-1。
标普称将于5月底前完成对西班牙银行业评级的重新审核。据《金融时报》30日报道称,西班牙政府与该国银行业正在讨论一项“坏银行”计划,旨在将银行业有问题的房地产贷款转至一家或多家资产管理公司,以减轻银行负担。截至3月底,西班牙银行所持该国国债由2月的1420亿欧元升至1710亿欧元。
标普下调西班牙银行评级是继其27日下调该国主权评级后采取的最新行动。27日标普宣布,由于西班牙经济萎缩,且政府债务风险上升,将该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下调两档至BBB+,评级前景为负面。
标普称,此次降级反映了其对西班牙国债风险增强的担忧,目前西班牙正面临经济加速滑坡和银行业所需支持增多的困境,“我们认为,西班牙政府的财务表现和灵活性风险正在增强,主权债务负担所面临的风险也在增强”。
与此同时,标普还将对今明两年西班牙经济增速的预期由此前作出的增长0.3%和1%分别下调至萎缩1.5%和0.5%。标普指出,西班牙预算前景可能持续恶化,该国政府需要向银行业提供进一步资助的可能性加大,预计2014年西班牙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为76.6%,高于此前预期的64.6%。
分析人士表示,标普下调西班牙主权和银行业评级显示,仅凭财政紧缩措施不足以解决欧债危机,欧洲领导人需要更加关注经济增长。新加坡华侨银行副总裁梅农表示:“显然财政紧缩和经济增长不能共存,欧盟领导人需要退出单纯的财政紧缩模式,转而实施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常务董事塞德纳称:“如果欧洲各国经济能够恢复增长,那么则有望实现削减赤字目标,否则欧债危机将继续发酵。”

西班牙经济或持续收缩

当前,欧元区第四大经济体西班牙经济重返衰退,失业率居高不下,该国已步入欧债危机风暴的中心位置。西班牙统计局30日公布,继去年第四季度经济环比萎缩0.3%后,2012年第一季度西班牙GDP环比下降0.3%。该国由此成为第11个重返衰退的欧洲国家。
今年第一季度,西班牙GDP同比下降0.4%,上季度同比增长0.3%。西班牙政府预计,2012年全年该国经济将萎缩1.7%。
据西班牙统计局最新数据,今年第一季度该国失业率达创纪录的24.4%,全国失业人数近570万人,完全失业家庭多达170万个,有半数青年失业。西班牙外交部长马加略表示:“最新经济数据对每个西班牙人和西班牙政府而言都很糟糕,西班牙正处于巨大的危机之中。”
法国巴黎银行经济学家赫曼认为,由于财政紧缩政策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会更加明显,今后几个季度,西班牙经济收缩的速度可能增加。
PIMCO首席执行官兼联席首席投资官埃利安认为,当前西班牙需要外部援助,假如该国国内的一系列政策缺乏定向的外部支持,经济形势可能恶化。

埃利安指出,西班牙政府目前需解决三方面问题:首先,应在控制赤字与促进经济增长间寻求更好的平衡,使投资者相信,西班牙经济中期稳定;其次,进一步整顿银行系统,敦促金融机构更积极地通过私人部门筹集资本,减轻对国内银行负债对政府财务状况的负面影响;第三,欧元区当局应支持西班牙政府调整财政的努力,假如西班牙政府在解决危机时不能更好地平衡财政紧缩与经济增长,同时缺乏更有针对性的外部支持,那么西班牙将不可避免地爆发全面危机。

广交会成交额3年来首降 中短单占比近九成
2012-05-07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上海)

虽然到会人数再创新高,但因外部需求疲软,5日落幕的第111届广交会成交额出现2009年春交会以来的首次下滑,累计出口成交360.3亿美元,环比和同比分别下降4.8%和2.3%。

广交会新闻发言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刘建军表示,面对外需不振、成本上升、融资困难、贸易摩擦等影响,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经营压力普遍较大。

据刘建军介绍,截至5日14时,本届广交会累计到会采购商210831人,比上届同期增长0.17%,比第109届同期增长1.16%,再创新高。

目前,亚洲、欧洲和美洲仍是采购商的主要来源地,其次是非洲和大洋洲。本届广交会上,来自非洲、大洋洲和美洲的采购商均比上届明显增长,中国传统的出口市场——亚洲和欧洲的采购商人数则下降,欧洲降幅甚至达到11.15%,到会38125人,希腊客商更是下降超过四成。

刘建军表示,俄罗斯、印度等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到会人数都增长了10%以上,显示出较大的提升空间。
亚洲地区采购商数量有升有降,中国香港和日本客源均下滑。刘建军称,在广交会举办的同期,香港也有类似展会,因此分流了部分客商。另有客商为节约采购成本,没有通过香港代理商来内地采购;日本则是因为没有完全摆脱去年地震的影响,欧债危机更加剧了其经济低迷。

此外受地缘政治影响,伊朗、叙利亚的采购商人数也有较大降幅,其中伊朗由以往的五六千降至现在的一两千。而利比亚、也门等国由于国内局势趋稳,到会人数大增,利比亚从之前的几十人增至上千人。

本届广交会虽不缺人气,但成交情况却难言乐观——除出口成交下降外,6个月以内的中短订单占了86.3%,长单仅占13.7%,“表明采购商下单谨慎,国内企业担心原材料涨价、汇率波动,也不敢接长单。”刘建军说。

刘建军认为,本届广交会成交情况的主要特点是欧美市场成交继续下降,新兴市场明显增长。受欧债危机影响,欧盟成交金额下降5.6%;受美国就业形势严峻影响,美国市场成交金额下降8.1%;但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等新兴市场成交增长4.1%,非洲国家成交增长13.5%,“这一变化表明我们开拓新兴市场的成效逐渐显现。”

尽管如此,由于欧债危机影响仍在,主要消费市场需求不振,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新兴经济体面临通胀和经济下滑的双重压力,很多采购商“看得多,问得多,下单成交少”。

除大环境不好外,刘建军认为,来自新兴经济体的竞争加剧,中国生产成本优势渐失,一些价格低的大单开始转向其他劳动密集型国家;而光伏、通讯等高科技产业受到发达国家的挤压;一些国家开始“再工业化”进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些都导致了成交下滑。

分析:中国外贸形势恶化
英国《金融时报》

来自中国的疲弱贸易数据加剧了各方对全球经济放缓的担心,尽管美国贸易额反弹令人略微宽心,因为这似乎表明全球最大经济体有一定的增长。
4月份中国出口同比仅增长4.9%,而3月份的增幅为8.9%,这导致一些经济学家呼吁官方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

根据昨日公布的官方数据,4月份中国进口同比增长0.3%,远低于3月份5.3%的增幅。

此前外界对进出口增幅的预期强劲得多,一些经济学家预期增幅将在8%至11%之间。
中国的出口数据被视为全球商品需求的指标,但这批数据似乎也表明,中国国内的投资和消费正在减速。4月份中国消费品进口仅增长2.1%。

“这些疲弱的贸易数据很可能出乎中国官方的意料,”野村证券(Nomura)经济学家张智威表示。他指出,中国总理温家宝上月下旬曾表示,出口和进口增长都有起色。
他补充说,这些数据“加强了我们的观点,即政策制定者应当把重点放在促进增长上”。
与此同时,美国3月份贸易逆差增至518亿美元,扩大幅度超出预期,创纪录的进口跑赢出口,这意味着官方有可能下修对首季经济增长的估算,但至少提供了需求持续强劲的证据,令人宽慰。
较大的贸易逆差可能意味着,美国经济首季增幅可能低于目前估算的2.2%。官方将在本月底发表更新后的数据。
经济学家们对美国贸易额的总体增长表示欢迎。
“继2月份贸易额下降后,3月份进出口全面反弹是非常令人鼓舞的,”道明银行(TD Bank)经济学家阿利斯泰尔•本特利(Alistair Bentley)表示。
“展望未来,美元的相对强势以及欧元区再度显现的经济挑战似乎都表明,今年余下的时间里,贸易对美国经济增长将起到轻度的拖累作用。”
美国进口额跃升5.2%,至2386亿美元,这是自2011年1月以来的最大增幅。较高的燃料成本加剧了进口增长(随着原油价格和购买量双双上升,上月美国原油进口增至292亿美元),但更大的因素是对非石油产品(如医药、电视机、手机和服装,以及资本货物、汽车,还有食品和饮料)的需求继续增长。
出口也创下纪录,增长2.9%,至1868亿美元,美国企业销售了更多的工业用品和资本货物,包括燃油、航空发动机、化学品和钻探设备。

从全球整体局面看,欧元区的疲弱形势正在抑制总体贸易额,对出口依赖型国家的经济增长形成拖累。

上周,在中国南方举行的全球最大贸易盛会广交会上,出口订单比一年前缩水2.2%,这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首次下降。
4月份,亚洲另外两个出口大户——台湾和韩国——出口分别下跌6.4% 和 4.7%。

联合国亚太地区经济与社会委员会(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ssion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执行秘书诺埃琳•海泽(Noeleen Heyzer)昨日表示,出口下降可能导致亚太区今年经济增幅与去年相比放慢1.3个百分点。

海泽还警告称,欧元区若发生债务违约,可能导致2012-13年度亚太区出口减少3900亿美元。

美国最大银行巨亏20亿美元 欧美金融股暴跌
2012年05月12日 中国新闻网

[导读]美国官员11日透露,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已于近期开始对摩根大通巨亏事件展开初步调查,以明确事件的责任。大部分的质询工作将会首先在纽约展开。

中新社纽约5月11日电 (记者 李洋)美国最大银行——摩根大通集团亏损20亿美元的消息传出后,国际金融市场 一片哗然,引发美欧金融类股11日暴跌。

摩根大通投资失败巨亏20亿美元

来源:宁夏电视台所属分类:财经《华尔街日报》11日头版头条披露了摩根大通此次巨额亏损的细节。指出本应为摩根大通控制风险的首席投资办公室因“押错赌注”造成了严重损失,该办公室一名绰号“伦敦鲸鱼”的交易员搅乱了债券市场。

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 戴蒙处于巨大压力下。他曾被称作“华尔街之王”,但如今却因此事而受到沉重打击,声望受到重创。他11日向员工致信,保证集团“仍然强大”。
但摩根大通调整了对首席投资办公室的业绩预期,从此前预估2亿美元盈利调整为亏损8亿美元。戴蒙还警告,市场波动可能会让该行在该季度产生另外10亿美元的损失。

分析人士认为,摩根大通此次遭受的损失比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要大得多。《华尔街日报》指出,摩根大通的员工薪酬可能会被追回,相关调查也将陆续展开。

美国官员11日透露,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已于近期开始对摩根大通巨亏事件展开初步调查,以明确事件的责任。大部分的质询工作将会首先在纽约展开。

按资产规模计算,摩根大通是美国最大银行,2011年总资产2.2万亿美元。摩根大通承认“正在使用的一种风险对冲方案被证明风险更大,更不稳定,且效果更差”。

美国股市11日全天震荡走低,金融类股跌至两个月低点,摩根大通巨亏的消息打压了市场投资者信心。到当天收盘时,摩根大通股价狂跌9.30%,领跌金融银行类股。

美国其他主要金融银行类股当天普遍大跌,跌幅在2%至4%左右:花旗银行跌4.27%,高盛集团跌3.94%,美国银行跌1.95%,摩根士丹利跌4.29%。

受美国金融类股暴跌拖累,欧洲银行股11日也普遍下滑,其中巴克莱银行跌幅近3%,汇控及苏格兰皇家银行跌1%到2%左右。(完)

希腊国库最多撑六周 副总理坦言“快没钱了”

2012年05月14日 来源:中国日报网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希腊副总理塞奥佐罗斯潘加洛斯5月12日称,除非希腊继续实施备受争议的紧缩措施,否则该国的国库资金只能再支撑六周时间。

此前一天,泛希腊社会主义运动(泛希社运)领导人韦尼泽洛斯说,他的组阁努力未获成功。至此,本月6日议会选举中获组阁权的三个政党的组阁努力均告失败,希腊再次举行议会选举的可能性增加。

副总理坦言“钱快没了”

潘加洛斯是在接受《星期日电讯报》专访时做出上述表示的。他说,希腊选民在6日的选举中投票反对紧缩措施后,他“对希腊的未来深表担忧”。

“希腊民众现在的心情很矛盾,他们不想退出欧盟或欧元区,但他们也不想为过去埋单,”潘加洛斯说,“我们即将陷入失控的破产当中,国家没法发放工资和养老金,而广大民众尚未意识到这一点。我们的钱到6月份就花光了。”

“半个世纪以来,我们一直在透支未来,那些反对紧缩政策的人们不仅仅希望欧盟为我们付旧账,还指望它弥补我们现在正在制造的赤字。我确定德国不希望希腊退出欧元区,但我不确定它还能为我们付出多少,这取决于每一个德国人,他们是否愿意用自己所纳的税来拯救希腊?”

在6日的议会选举中,新民主党、左派政党联盟和泛希社运得票率排在前三位。根据希腊法律,这三个政党的领导人各有三天时间组建联合政府。如果组阁失败,希腊总统将召集各政党领导人,做最后一次组阁努力。如果还不能成功组阁,希腊将再次举行议会选举。此前,新民主党领导人萨马拉斯和左派政党联盟领袖齐普拉斯的组阁努力均已告失败。

韦尼泽洛斯11日表示,他将于12日拜会帕普利亚斯总统,交回组阁权。韦尼泽洛斯乐观地说,在总统的主持下,希腊各政党仍存在组建一个联合政府的可能性。但多数观察家认为,由于各政党在国家是否应继续实施紧缩措施以摆脱债务危机的核心问题上分歧太大,组成联合政府的前景渺茫。如果各政党最后一轮组阁努力失败,希腊下个月可能再次举行议会选举。

欧元区各央行行长公开谈论希腊退出可能性
2012-05-14 来源: 网易财经

网易财经5月14日讯 欧元区各国央行行长首次公开谈论希腊退出欧洲货币联盟的可能性,主要是因为希腊组阁联合政府陷入僵局,加剧了希腊对国际救援方案违约的预期。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成员的意见表明,欧洲决策者正在认真看待欧元区分裂的风险。他们标志着欧洲央行的转变,欧洲央行曾经认为,欧盟条约不允许国家退出欧元区,这会造成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

比利时央行行长卢克•科恩(Luc Coene)向《金融时报》表示,“我认为如果需要的话,有可能出现友好分手的局面,但是我会为此感到遗憾。”爱尔兰央行行长帕特里克•霍诺翰(Patrick Honohan)上周在爱沙尼亚的会议上称,“事情可能朝着欧盟条约难以想象的方向发展,从技术上来说,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后果可以得到控制,未必会造成致命的影响,但是不具有吸引力。”随着欧元区决策者纷纷表态,欧洲央行已经加强对希腊施加压力,坚持欧洲央行制定的国际救援计划,警告希腊违约会导致切断外界的金融支持。

德国联邦银行行长延斯•魏德曼(Jens Weidmann)也是欧洲央行理事会的成员,他在上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欧元区其他国家来说,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后果会更加严重。”英国商务大臣文•斯凯布尔(Vince Cable)认为,英国希望欧元区防火墙足够强大,如果欧债危机从希腊和塞浦路斯传播,可以预防危机蔓延到意大利和西班牙。他还表示,如果不能防止,这可能对英国贸易造成巨大的影响。与本周末的意见相反,欧洲央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Mario Draghi)去年12月向《金融时报》表明,退出欧元区会导致实质违反现有条约,给欧元区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

在保守党、社会党和左翼领导人的相互诽谤中,希腊在上周日结束了组成联合政府的谈判,将举行新一轮全国大选。中右翼的新民主党领导人安东尼斯•萨马拉斯(Antonis Samaras)表示,激进的左翼联盟阻碍了他们打破僵局的努力,此前总理卢卡斯•帕帕季莫斯(Lucas Papademos)概括希腊财政状况日益恶化的信件在会议上广泛分发。希腊总统卡罗洛斯•帕普利亚斯周日与四家赢得议会席位的小党派领导人分别举行了会谈。(凌云)

【中国经济4月放缓幅度远超预期】数据显示,4月中国工业活动、零售支出和投资都比预期疲弱得多。一些分析师表示,这种恶化出乎政策制定者意料,似乎表明经济放缓的严重程度超出预期。

中国经济4月放缓幅度远超预期
英国《金融时报》 2012年05月14日

中国经济4月份放缓幅度远超预期,这给执政的共产党增加了压力,迫使其在遭遇数十年来最大政治危机的同时,采取措施促进经济增长。
中国政府上周五发布的一系列月度数据显示,4月份工业活动、零售支出和投资都比分析师和官员们的预期疲弱得多。这些数据和上周四发布的疲弱贸易数据一起,展现出中国经济增长继续减速的局面。

尽管中国经济仍比其它许多国家处于更好状态,但一些分析师表示,4月份的恶化出乎政策制定者们的意料,似乎表明经济放缓的严重程度超出预期。

多数经济学家和分析师此前预期,中国经济活动将在4月份出现反弹,但在这批数据发布后,他们预计北京方面将放松货币政策,以求加强增长。但是中国最高领导层目前深陷自8*8事件以来最严重的政治内斗,一些投资者担忧,中国最高领导层在如何最好地应对放缓的问题上将难以形成共识。

经济政策名义上是由中国总理温家宝掌控的,要不要调整利率之类的决策就是由他执掌的国务院作出的。
但在实践中,经济决策往往由党的9名政治局常委在辩论后拍板,而据内部人士透露,薄熙来的倒台已使政治局常委的分歧表面化。

就短期而言,针对增长疲弱最有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将是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此举不需要最高层的政治共识,而且将释放更多资金,让银行增加向实体经济放贷。

上周五数据中最令人震惊的是,4月中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这是3年来最疲弱的数据,而且远低于3月11.9%的同比增幅。
4月固定资产投资和零售销售额的同比增幅也分别放缓至20.2%和14.1%,低于3月的20.9%和15.2%。

这批令人失望的数据出炉前一天,中国发布了疲弱的贸易数据,4月进口同比仅增长0.3%,与2011年平均25%的月度同比增幅形成明显对比。
4月银行放贷数字也远低于预期,当月新增贷款为6820亿元人民币,而3月为1.01万亿元人民币。

【中国经济“硬着陆”?】从电力数据、铁路货运量,到银行新增贷款,近期数据均显示中国经济活动急剧下滑,这似乎出乎政策制定者的意料。但是,这是否说明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将出现“硬着陆”呢?

中国经济“硬着陆”?
英国《金融时报》 2012年05月15日

李克强曾在2007年流露出他对中国经济增长统计数据的疑虑,对当时的美国驻华大使表示,中国的官方国内生产总值(GDP)数字是“人为的”,因此是不可靠的。他微笑着补充说,他认为这些数据“仅供参考”。

李克强表示,在评估经济增长时,他主要看三个数字: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放贷总额。

如果李克强的评估是正确的,那么中国经济面临的麻烦在严重程度上远超整体GDP数据迄今所暗示的。

近日发布的受关注程度较低的经济数据(包括电力数据、铁路货运量和银行新增贷款)均显示经济活动急剧下滑,这似乎出乎政策制定者的意料。
中国每隔三个月才发布一次GDP统计数据,今年首季的GDP数据似乎显示,经济继续逐步下滑,延续过去一年的趋势。
今年头三个月,中国GDP同比增长8.1%,显然比去年末季8.9%的增幅有所减速,但还不能说明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这个相对强劲的数据出炉后,多数分析师和政府官员宣告,中国经济增长已在第一季度触底,4月将开始反弹。

4月份中国用电量尚未发布,但该月发电量同比仅增长0.7%,而3月份发电量同比增长7.2%,2011年4月同比增长11.7%。
今年前几个月,中国铁路货运量的增速只有去年同期的大约一半,而银行放贷总额远低于预期。

相当一部分放缓源自中国房地产市场,在这里,旨在遏制信贷助长的泡沫的政府努力现在看起来效果太好了一点。
在中国GDP中占有大约13%直接比重的房地产投资,近期急剧下滑,三个月期间住宅新开工面积同比减少4.2%,与头两个月5.1%的同比增长形成对比。

但是,放缓的源头不只是楼市下滑。

4月中国出口和进口数据远比预期疲弱,进口同比仅增长0.3%,而分析师此前预测的增幅平均值约为11%。
主要大宗商品进口大幅放缓,而工业机械进口也有所下降,这显示“工业投资出现令人担心的下降”。

针对近期的黯淡数据,中国央行上周六下调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以鼓励银行增加放贷。

但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出现的宽松信贷洪流和大量政府支持的投资项目意味着,在各方担忧通胀卷土重来和国有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之际,这一次北京方面的火力是有限的。

准备金率再下调0.5个百分点 释放流动性约四千亿

2012年05月13日 来源:大洋网

中国人民银行12日晚间发布消息称,将从2012年5月18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二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后,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降至20%。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降至16.5%。央行缘何于此时下调准备金率?下调后给市场带来怎样影响?

缘何下调:

4月份经济数据不乐观

分析人士认为,在当前经济增速出现下滑的背景下,央行此举意在继续释放流动性。

“从刚发布的4月份经济数据看,无论是外贸、投资、税收以及信贷增速,均出现增速放缓现象,央行此时下调准备金率,意在向市场释放流动性,增强经济运行活力。”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连平说,粗略估算,此次下调可释放银行体系流动性4000亿元左右。
申银万国首席经济学家李慧勇则对记者表示,本次准备金率下调主要针对近期回落的主要经济指标。“实体经济已出现持续下行风险,我们预计本次准备金率下调是宏观刺激计划的第一步,接下来决策层将陆续有政策推出。”

楼市影响:
资金不足难起支撑作用
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指出,本次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主要是针对经济形势和外储变化,对楼市的实质性影响很小,“这次降准会释放出4000多亿元左右的流动资金,而房地产行业内的资金需求规模数以万亿元计。因此,即使有部分资金流向楼市,也是杯水车薪,对房地产市场起不到支撑作用。”他认为,如果央行降息,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重大利好。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也指出,现在楼市主要受到政策、存货和资金等三大因素影响。而这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针对宏观经济的,而楼市资金依然不足。

存准率或继续下调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 央行货币政策仍处于“稳健”区间,不过调整后20%的准备金率水平在历史上属于高位,不排除下一步继续微调的可能。

利率也有下调可能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央行此次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属于“预期内的货币政策行动”。中国二季度基准利率也有下调可能性。

4月用电量增速降至新低 同比仅增3.7%
2012-05-15 来源: 上海证券报(广州)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176亿千瓦时,增长15.4%。第三产业和居民用电增速并未下降,同比均有两位数增长,反映出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的正常良好形势。但工业尤其是轻工业用电降幅极为明显。

“这和外贸形势尤其是出口不旺有关,外需不振、国内加工企业的开工率比想像的低,钢铁有色等传统重工业则是延续了一季度用电量的低增长。”欧阳昌裕分析说。
同样,1-4月发电利用小时也表现出水火双降的态势。1-4月,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1480小时,同比下降48小时。其中,水电设备728小时,下降72小时;火电设备1705小时,下降30小时。

从用电结构看,四月火电形势仍较严峻,同比为负增长。专家分析是需求不旺所致。相比而言,水电形势好于去年同期。
从区域结构看,华东地区局部省市用电量同比出现负增长,专家分析这与东部地区外贸出口型企业较为密集有关。

[ 本帖最后由 于无声 于 2012-5-15 21:19 编辑 ]

评论:新一轮大规模投资的启动,进一步印证了4月份经济下滑相当严重,官方迫不及待地开始刺激经济,以确保“稳增长”。但这种剜肉补疮挽救不了资本主义经济秩序的崩溃。

投资刺激经济再启动

2012-05-28
来源: 东方早报

投资刺激再起:湛江和防城港钢铁项目月底开工

在决策者近期频繁强调“稳增长”之后,国家发改委近日核准一批重大钢铁建设项目,其中便包括久拖未决的广东湛江钢铁基地项目和广西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

据国家发改委网站5月25日披露的信息,宝钢广东湛江钢铁基地项目总投资696.8亿元,建设规模为年产铁920万吨、钢1000万吨、钢材938万吨,其中热轧商品板卷448万吨,冷轧商品板卷490万吨。同一天被披露获国家发改委核准的,还有武钢广西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为639.9亿元。

据《湛江日报》报道,早在1989年,广东省政府就向国务院呈报了建设湛江钢铁基地项目的建议书,2008年国家发改委便已批准湛江项目开展前期工作。但由于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国家对钢铁产业的调控政策,湛江项目和防城港项目的“准生证”一直没下来。如今钢铁行业两大项目终于尘埃落定,适逢“稳增长”被决策者频频提及之时。
不仅是湛江和防城港项目。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还核准了首钢迁钢项目,这一建设地点为河北省唐山迁安市的项目,规划形成780万吨铁、800万吨钢、637万吨热轧板材、120万吨冷轧板材的生产规模。

大项目频频上马

除了钢铁投资,有迹象显示,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的审批核准脚步也在加快。
5月以来,环保部新受理一批重大项目的环评报告。具体包括:丹东民航机场改扩建工程、包头至茂名国家高速公路粤境段工程、苏州港太仓港区四期工程、陕西国电西安西郊热电厂“上大压小”2×350MW扩建工程以及北京、上海和福州的轨道交通工程。经粗略计算,如果上述工程获得核准,总投资将在440亿元左右。

此外,据中广网25日报道,工信部副部长尚冰透露,今年,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将迎来新一轮建设高潮,行业全年投资预计将超过37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
另据报道,装机容量达300万千瓦的大唐云南观音岩项目已于近日获国家发改委核准。此次核准使今年3月以来水电项目审批加速的态势得以进一步确立。业内人士预计,在经济形势面临下行压力下,水电项目将成为“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中的重要选项,下半年大型水电项目或迎来核准高峰。

地方排队拜会发改委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审批项目速度的加快,地方排队拜会国家发改委的消息,已屡屡见诸报端。各地纷纷加快本地区重大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力度,希望尽快送到发改委核准。

西班牙政府宣布就银行重组向欧盟申请救助

2012年06月10日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马德里6月9日电 西班牙政府9日宣布,为了更好地进行银行业重组、使银行能够给企业和个人发放贷款,促进经济发展,西班牙政府已向欧盟申请救助。

西班牙经济大臣路易斯·德金多斯9日下午在出席了3个多小时的欧元集团经济和财政部长电视电话紧急会议之后,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宣布了西班牙政府的这个重大决定。
申请救助资金总额为1000亿欧元(1252亿美元),资金来自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和欧洲金融稳定机制两个机构。西班牙银行有序重组基金(FROB)是唯一能够接受这笔资金的机构,银行只能通过该机构获取资金。

欧元集团宣布将向西班牙提供1000亿欧元贷款

2012-06-10 来源: 网易财经

网易财经6月10日讯 欧元集团发表声明,将最多向西班牙提供1000亿欧元贷款。

西班牙财长奎多斯(Luis de Guindos)表示,西班牙获得的是金融援助贷款,不是救助,“我们获得了条款比市场更好”。西班牙财长强调,贷款将通过ESM或EFSF获得,资金将注入FROB(西班牙银行有序重组基金)。
西班牙财长同时澄清,IMF只是发挥顾问、支持的作用,不会提供资金。

在北京时间6月9日晚间,欧元区财长召开了关于西班牙问题的电话会议。

西班牙正式成为欧元区第四个寻求救助的国家。自2010年以来,欧洲救助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已经花费了3860亿欧元。



[b][attach]2713[/attach]

[/b]
全球三大央行"放水" 货币贬值之争加大

2012年09月22日 来源:广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陈海玲)从9月7日起,欧央行、美联储及日本央行纷纷表示将大规模买入各国和地区国债,相当于印钞注入刺激措施增加市场流动性。这些重大措施的效果将在下周起陆续显示出来,其他国家可能跟进“放水”,受汇率战影响各国贸易战将持续升温。

面对几大央行“放水”,巴西和土耳其等国政府已纷纷采取措施防范热钱涌入并推动本币升值的风险。巴西财长吉多·曼特加表示:“如果美元走低,导致贸易竞争加剧,那也将迫使巴西采取措施制止雷亚尔走高。”近期,雷亚尔兑美元的汇率是1美元兑2.02雷亚尔,比2011年7月1美元兑1.52雷亚尔的峰值水平下降三分之一左右,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元兑雷亚尔的汇率也曾出现1:1.52的低位。

TCW首席全球策略师Komal Sri-Kumar称,美联储创造的所有流动性都将流向海外市场,新兴市场因而将倾向于下调利率,以防止其货币过度升值。货币贬值会使一国的出口商品在海外市场上显得更加便宜,同时令其他国家的出口商品显得更加昂贵。这一因素促使决策者们倾向于推动本币贬值,以保住本国出口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巴西在过去一年已经降息500个基点,以保障经济复苏和防止热钱的继续流入。秘鲁本周也调整了干预策略,目的是压低秘鲁索尔汇率。此外,土耳其周二的降息幅度超出了外界预期。韩国、泰国、新加坡以及菲律宾官员都声称已经做好了准备,一旦资本过度流入其国内,将采取行动平抑市场波动。

专家认为,争相持续的量化宽松政策将损害世界贸易,从新兴经济体到发达出口国都会受害。

国资委向央企发出预警 经济将进入3至5年寒冬

2012-10-16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北京)

编者按:2012年全球经济震荡加剧,引发全球实体经济回归大潮。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的中国,早在2011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指明了“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的方向。实体经济,中国的经济命脉。危机来临,变革在即。值此风险与机遇并存的节点,本刊推出“重振实体经济

探寻中国经济原动力”系列报道,为中国企业的路径探索提供借鉴,为中国实体经济再现辉煌建言献策。

实业兴,则中国兴

实体经济的兴衰,是关乎国家兴衰的大事。而中国实体经济的境况,似乎从未像今年这样令人担忧。
经济增速骤然下滑,投资大幅减少,产能过剩,库存积压,制造业步入低增长或负增长。中国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熔盛重工近期发布盈利预警,股价下跌19%;中国最大的挖掘机制造商三一重工将其年度销量增长预期从40%下调至10%;中国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报告其上半年营业利润下滑22%;中国最大的集装箱生产及多元化企业中集集团发布预警称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55%~75%。
国家统计局9月9日公布的数据更是令人揪心:8月份,中国工业增速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小幅回落,均低于市场预期。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处在历史低位。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提出:振兴实体经济的关键是国有企业改革。
实际上,自今年中美战略对话之后,关于中国国企的发展问题已经替代了人民币汇率成为美国政府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
有评论认为,中国国有企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和对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感到威胁。
实业不兴,是美国乐见之事,却是中国最不愿陷入的经济困境。

重振实业,国企先行
实业“空心化”之忧

浙江省人大财经委前不久提供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上半年浙江企业经营效益下滑、生产经营综合成本提高,订单进一步减少,减产、停产现象增多,仅温州一地,60.43%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现减产停产。更令人担忧的是,小微企业去年以来面临的困难正向大中型企业传导,企业家信心明显下降。
不仅仅是浙江,江苏、广东等沿海省份企业,甚至大量的内陆企业,都反映今年“实在太难”。
江苏沙钢集团董事长沈文荣就直言:“我做了30多年企业,从没见过比今天更糟的局面,过去遇到经济形势不好,能知道3个月或者半年后就能回升,如今看不出低谷期是3年还是5年。”
国资委曾向各央企发出预警,中国经济开始进入紧缩时期,要做好3~5年过寒冬的准备。
事实上,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2012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首次跌破8%的心理关口,降至10年来最低点。而在微观层面,几乎所有制造业企业都步入低增长或者负增长,所受冲击远超GDP的下滑幅度,钢铁、工程机械、造船、光伏等基础行业尤甚。
武钢集团日前决定,将全年利润目标由30亿元调整为16亿元。“钢厂已到保命期,能限产的都限了。2008年都没有今年这么狠。”一位业内人士称。
与此同时,经历了“黄金十年”景气周期的煤炭行业也悄然迎来拐点,环渤海动力煤价格进入“跌跌不休”的窘境。煤炭企业开始限产保价、准备过冬,中煤集团、山西焦煤、河南义马集团、永煤集团等巨头纷纷加入降薪、裁员的行列。一些中小型的煤企日子更难过,资金链出现紧张甚至断裂的情况。
随着全球航运市场步入低迷,造船业面临订单量锐减及船价下降的双重危机。全球最大的中小船舶制造业基地——浙江台州目前约有80%的船企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原总经理谭作钧预计,内地有50%的造船厂将在未来2~3年内破产。
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对未来制造业的前景表现出了担忧,“制造业经营活动面临着比较艰难的外部环境:一方面外需仍在下行通道(7月出口增速已降至1%);另一方面国内需求仍未明显回暖。”
日前,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2012中国500强发展报告》称,在中国企业500强的个体规模和总体规模大幅扩大的同时,利润额出现负增长的企业数量大幅增长,多个行业绩效大幅下滑。上榜的实业企业数量已连续5年减少。
报告还指出,实业企业与金融企业存在悬殊的利润差距,长此以往,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必然流出实业,流向金融行业,我国制造业也必然出现“空心化”趋势。
“温州一个拥有1000多名工人的企业,苦干精算,一年利润刚百万,而该企业老板的妻子在上海买10套房子,8年后轻松获利3000万。不少靠实业起家的企业家,现在只把企业作为融资的平台,实业空心化、资本投机化、资产泡沫化的状况日益严重。”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坦言。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微博)表示,制造业由于其极具稳定性,是各个国家的根基。美国在金融危机后选择制造业回流,正是由于制造业对稳定国家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是什么让实业减速
“经济放缓、增速下降、限制增多是制造业企业利润直线下降的主要原因。”胡迟(微博)认为,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时期,由于转型升级所需时间长、成本高,再加上整体外部环境较差,造成行业整体利润率较低。
此外,资源和环境瓶颈收紧、原材料涨价和人民币升值也被普遍提及。但在很多企业家看来,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税负高、融资难等国内因素,才是压垮企业的更重要原因。
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源仍在于当前的经济体制存在不足。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微博)分析称,国家相关部门将法律、政策、资金强力扩张,挤压民营经济的空间,导致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精神衰弱,不仅使经济增长难以维系,而且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王忠禹表示,在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我国大企业长期高速成长所依赖的基本条件正在改变。

重振实体经济的路径

在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看来,中国尚未完成产业结构转型,走虚拟之路不但逐不到利,而且因融资成本高、民间高息借贷等原因,出现了许多盲目扩张、涉房涉股企业的资金风险,也影响了众多相互担保企业的正常经营,如不及时采取有效化解措施,对经济稳健运行将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如何推动资本回归实体经济?在许多人看来,遏制投机,尤其是房地产业领域的投机是首要任务。
旭飞集团董事长黄少良认为,虽然我国房地产调控达到了预期目标,但前期更多是对楼市基础制度的修复,从限购、限贷到房产税,政策不断调整、不断加码,主要是为了搭建一个适合我国楼市的调控制度框架,而效果只能说才刚刚发酵,只要坚定调控决心,力度不放松,房价合理回归的预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不少地方尝试给楼市松绑,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如果取消房地产市场现有调控政策,房价可能很快反弹,资产泡沫可能进一步膨胀。”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宋林飞表示,“房市必须变投机投资主导为消费主导。”
不少专家表示,只要楼市股市的暴利还存在,只要市场还有大量的投机空间,资本就很难回归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发展就很难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因此,打击暴利、遏制投机,是资本回归实业的前提。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中心教授卢峰指出:“正是基于中国制造长期依托的低成本优势已难以为继的现状,在参与国际竞争中,以国企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必须尽快打造出新的优势。发展实体经济,壮大自身实力,成为势在必行的事情。”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陆亚男指出,在呼唤重振实业之时,必须注意到一种良性的实体经济“收缩”现象。以上海为例,2011年共调整淘汰落后产能2873项,关停危险化学品生产及储存企业149家——看起来,实体经济的“领地”大大收缩;但2011年上海工业总产值达到32087亿元,同比增长7%;“十一五”期间,上海工业以年均4.2%的投资增长、年均4.6%的能源增长,支撑了年均11%的产值增长和年均17.8%的利润增长。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提醒:“在我们重谈‘实业兴国’的时候,千万不要盲目地搞‘复建’运动,而是要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步进行。对上海来说,要充分利用传统产业基础来发展面向未来的现代工业体系。”
对此,有专家提出,国有企业在国家转型期,始终应把投资重点放在事关国计民生和国民经济发展目标与方向的产业、行业以及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方面,把一般性竞争行业的发展空间留于其他投资主体共享。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无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大型企业特别是国企,以其强大的产品和资本运营能力,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支撑,并决定着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和增长潜能。
因此,培养国企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国家竞争实力,成为新的责任主体。

国企一定要继续做大做强
让美国感到威胁

“没想到美国人会如此关注中国的国企。”安邦咨询合伙人贺军说。前不久,作为美方在中国访问期间唯一选择的智库,安邦咨询刚刚和美国国务院首席经济学家海迪瑞迪科进行过一次深入交流。虽然是一次非正式访问,“但要知道,美国人向来只关心人民币能否升值。”贺军坦言,海迪瑞迪科对中国国企的发展看起来很关心。
美国《华尔街日报》今年初发表的《美国对中国公司发动攻势》一文指出,“美国贸易官员们对美中商业冲突的核心环节——受到大量保护和补贴的中国国有企业,发起了协同攻击。”
今年5月,在中美战略对话中,美国政府破天荒地不再拿汇率说事,而是向中国政府提出要提高中国国企红利的上缴比例。
有评论指出,国企上缴利润天经地义,可这事由美国向中国政府郑重提出,却显得有些唐突。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今年表示,美国希望全球商务领域能够实现“竞争中立”。对此,美国副国务卿霍麦茨直言不讳地指出,“竞争中立”原则主要针对中国,“因为中国国有企业近年来凭借政府支持,实力大增,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对美国企业构成巨大挑战”。
“在金融危机期间,中国的国有企业没有出大的问题,也没有引发大规模的职工下岗,成为中国抵御金融危机重要的稳定因素。” 中国国资委副主任邵宁曾坦言。
而与此相反,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欧美国家的实体经济被投机性的虚拟经济捆绑,国家经济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失去原动力,因而陷入了经济衰退的泥潭。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国有企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和对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感到了威胁。
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2011年世界企业500强中,共有59家中国国企榜上有名,其中中石化、中石油和国家电网更是位列前十。这59家国企中,当年新增的超过10家,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
尤其是作为国企核心的中央企业,表现出更充分的市场活力与竞争力:“十一五”期间的资产总额、营业收入、上缴税金和税后净利润等主要经营指标均实现了翻番,年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15%。
即使是在最困难的2008年,中央企业利润同比虽下降30.8%,但上缴税金不降反升,达到10426亿元,同比增长18.6%,占当年中央财政收入的17%,成为社会事业的支撑力量。

理性助力国企

然而,与国企的贡献相对应的并不是褒奖,公众往往会将国企和垄断暴利、高薪低效、腐败浪费、与民争利这样的词汇联系在一起。
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部部长许保利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既有国有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又是国有企业与公众之间日益密切关系的反映;同时,这也是国有企业与跨国公司、国内非公有制企业均是市场竞争主体而难免存在矛盾和冲突的反映。
“我们不能否认,国企自身存在需要改革的问题,但用诋毁的言论来形容中国经济的堤坝难免有失公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陆亚男坦言。
虽然中国社科院已经连续多年在其发布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中表示,国企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要远远优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但有些声音一直不肯承认这一事实。
这样明显的偏见近年来屡见不鲜。对此,有人认为,是时常传出的有关国企的负面消息,给一些人留下了口实。
“问题在于,哪个企业没有些负面新闻呢,为什么总是国企在挨骂?”财政部财科所一位教授认为,“退一步说,如果这些言论真是出于完善国企发展而提出的善意批判和建议,当然也很欢迎。可现在有些人一提到国企,只有诋毁甚至是谩骂,缺乏全面客观理性的分析和思考,乃至连国企的正面消息都不肯承认。”
“国有企业既有市场经济中企业所具有的一般属性,又有不同于其他一般企业的特殊属性,比如承担的公益责任等。”他感慨道,这使得国企很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与此同时,一些将西方经济理论视为绝对真理的人,在这一过程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上述财政部财科所教授坦言,“有的人往往将国企视为市场经济中的‘异类’,偏颇地认为,国有企业是计划经济的残留物,只有彻底‘消灭’国企才能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在有的人眼里,国企发展究竟是好是坏并不重要,只要存在就是一个错误。”
陆亚男认为,西方一些理论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而只能在特定的条件下适用。同时,应该注意西方国家和某些国际组织在全球推行这些经济理论和经济模式背后的用心。
现实情况是,很多国企不仅跻身世界500强,还通过商品贸易、对外投资、资源收购等方式,开始在境外市场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美欧等跨国公司的强劲对手,打乱了跨国公司的发展布局和扩张步伐,对其利益最大化构成了直接挑战。
在陆亚男看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壮大,作为中国经济中流砥柱的国有企业变成外部集中攻击的对象“只是时间问题”。
有评论认为,对于目前出现的“倒中国国有企业”的思潮,实质上是以想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为目的。
“关键问题决不允许动摇,国企一定要继续做大做强。”卢峰坦言,在全球范围内,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就是企业间的竞争。所以,关系到国家安全与经济命脉的重要产业和关键领域保持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既是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则的要求,也是出于国家战略的需要。
(本文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刘永刚)

[ 本帖最后由 于无声 于 2012-10-16 19:10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