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局自供】逮捕张春桥差点出了大漏子:贴身警卫拔枪反抗

逮捕张春桥差点出了大漏子:贴身警卫拔枪反抗

早早在怀仁堂正厅等候并指挥现场警卫的是汪东兴。

晚上七点多,当叶剑英步入怀仁堂正厅时,华国锋刚刚在怀仁堂正厅坐定。华国锋赶紧起身,请叶剑英在另一张椅子上坐定。

华国锋和叶剑英请汪东兴就坐,汪东兴摇了摇手说:

“我不是常委,我就不坐了。”

汪东兴隐蔽在屏风后面,观察着动静。

挂帅是华国锋、叶剑英。做具体工作的是汪东兴。

晚上七点多,叶帅、华国锋同志,亲临怀仁堂,就坐。汪东兴当时不是政治局常委,他就在屏风后面观察现场的情况。

七时五十五分,第一个来到的是张春桥。他一进入怀仁堂正厅,顺顺当当,立即被捕……

就在这天下午,姚文元前去钓鱼台看望张春桥,作了长谈。

张春桥和姚文元谈毕,吃过晚饭,前往怀仁堂。

张春桥和往常一样,慢条斯理的走下车,朝怀仁堂走去。他的警卫“大熊”,紧紧跟随在张春桥后面。

在研究抓张方案的时候,人们的注意力并不在张春桥本身,却是在反复捉摸如何对付张春桥身边的这只“大熊”。

“大熊”是跟随张春桥多年的贴身警卫。此人人高马大,腰圆臂粗,会几套拳脚,三、五个人难以对付。另外,此人双枪,左右开弓,枪法娴熟,十发九中。

“大熊”对张春桥忠心耿耿。

据云:

在1967年春天,张春桥被数万造反派围在一幢小楼里,两天两夜出不来。他闻讯带领一班侦察兵连夜赶去,将张春桥往掖下一夹,从二层楼破窗而跃,只身杀出重围,救了张春桥一条性命。从此,他深得张春桥的信赖和宠爱,成为张春桥的警卫参谋,日夜不离左右。他对张春桥也是忠心耿耿,唯命是从。

据说1970年中央在庐山开会时,有一天晚上林彪找张春桥谈话,久去而不归。他不知听谁说林彪有暗算张春桥之心,一时性急,挥拳击倒四、五个卫兵,硬是破门而入,冲进客厅,搞得宾主好不尴尬。张春桥嘴上虽严厉痛斥,心中却大加赞许。

“十大”以后,张春桥升为政治局常委。汪东兴几次提出要给他调换两个年轻、英俊的警卫,张春桥都坚决不同意,一直将“大熊”留在身边。

国庆节前夕,汪东兴经与华国锋、叶剑英多次密谋,决定采用武力手段除掉“四人帮”。为保证这一计划顺利实施,汪东兴主动批准“大熊”回老家探亲。

不料,“大熊”才离开几天就被张春桥秘密调回来。显然,张春桥已经预感到某种危险,暗中加强了戒备。

这只“大熊”的意外出现,不能不引起汪东兴的忧虑,如果出手不利,被他察觉,后果不堪设想。

果真,那天在抓捕张春桥的时候,差一点出了大事──危险就出在“大熊”身上!

当张春桥的轿车一到,负责抓张的“第一行动小组”,马上开始行动。

张春桥走进怀仁堂大门,“第一行动小组”负责人纪和富就迎了上去,恭敬地朝他行个礼:“首长好!”

据纪和富回忆,当时张春桥上下打量着他,冷冷地问:“国锋同志和叶帅都到了吗?”

纪和春说:“到了,正在会议室等您。请随我来。”

这时候,“大熊”紧跟在张春桥后边,想跟着进去,被两名卫兵拦住了。

1982年11月24日,叶剑英的警卫参谋这样讲述道:

汽车响了。张春桥第一个走进怀仁堂大门,在他身后紧跟着警卫员“大熊”。

张春桥好象察觉有点不太对劲,两眼盯着纪和富警觉地问:“怎么回事?”

纪和富解释说:“首长的随行人员都在外面大厅里休息。”

张春桥迟疑了一下,对“大熊”摆摆手:“你就在这里等我吧。”说完,就随纪和富朝里走去。

这样,终于把“大熊”甩开了。

张春桥失去了“大熊”的保护,抓他就易如反掌。

当张春桥走进怀仁堂正厅的东侧门,进了小门,刚拐了两个弯,走廊的灯便突然灭了。

在黑暗之中冲出几个人,将他紧紧扭住。

张春桥惊恐地连声喊道:“你们要干什么?干什么?”一只大手把他的嘴也捂住了。还没等他明白怎么回事,就被行动小组的纪和富等两人把他左右双手挽起,架到大厅里。

我们把张春桥架到里面,华国锋和叶剑英同志坐在那里。

张春桥眨巴眨巴眼睛。只见华国锋和叶剑英坐在沙发上,目光威严地逼视着他;汪主任握着手枪站在屏风后,乌黑的枪口正对着他。

张春桥明白发生了什么事,脖子一梗,恶狠狠地问:“你们凭什么抓我?”

华国锋起身,手里拿着一张事先写好的《决定》大声念道:

“张春桥你听着:最近一个时期,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趁毛主席逝世之机,相互勾结,秘密串联,阴谋篡党夺权,犯下了一系列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罪行,中央决定对以上四人进行隔离审查。 中共中央。1976年10月6日。”

华国锋念完,纪和富就给张春桥戴上手铐,把他从后门押走了。

就这样,张春桥第一个落网。他被押往中南海的一个地下室。这是临时关押处,是汪东兴想出来的主意。

汪东兴对中南海了如指掌。他知道,在六十年代初,随着中苏关系的紧张,在毛泽东所住丰泽园后门,秘密地建造了一个防空洞。这样,在面临特殊情况之际,可以把毛泽东安全地转移到这里。

这是一个长期空置而又人们所知甚少的地下室。把“四人帮”临时关押在这里,可以说是绝好的去处。即便江青大喊大叫,外面也听不见。何况把“四人帮”关进去之后,插翅难逃。

张春桥第一个被押进了地下室。

就在顺利地解决张春桥之后,差一点出了大漏子!

这漏子便出在张春桥的警卫“大熊”身上。

1982年11月24日,叶剑英的警卫参谋这样讲述道:

就在抓张春桥的同时,在前大厅还发生了意外的情况。张春桥的警卫员“大熊”被拦后,有人把他领到一侧耳房休息。

他进去后,见屋里还有几个警卫团的同志,因为彼此都是老熟人,他也没介意,随便打个招呼,就坐在门口的椅子上一面喝茶一面闲聊。

这个“大熊”别瞧他长得五大三粗,人还特别机警。他嘴巴哼哼哈哈应酬着,耳朵却紧听着外面的动静。可能是抓张春桥时有些响动,他“唿”地站起身就要往外走。

在座的一位警卫团副团长见时机已到,便朝众人使了个眼色。几个小伙子刚要朴过去缴“大熊”的枪,没想到这家伙眼疾手快,抢先拔枪在手,猛转身把枪口对准了众人:“不许动!谁要过来我就打死谁!”

大伙一下全愣在那了,谁也不敢动。

副团长就说:“大熊,你放下武器,中央已决定要逮捕张春桥。”

“大熊”说:“我只听汪主任的,他让我交枪我才交。”

副团长只好给汪东兴打电话,把情况简单报告了一下,然后把话筒递给“大熊”。

只听汪东兴大声说:“现在张春桥已被抓起来了,我命令你,立刻把枪交出来,听候组织安排。”

“大熊”立正回答:“是!我服从命令。”

随后,“大熊”就把手枪放在了桌子上。

倘若当时“大熊”开了枪,后果就不堪设想:

这枪声马上会惊动正朝怀仁堂赶来的王洪文和姚文元,而且会惊动住在中南海的江青和毛远新。一旦他们有所戒备,那就不会发生流血事件了……

本文摘自《“四人帮”兴亡》,叶永烈 著,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6月 [url]http://history.people.com.cn/GB/205396/17705887.html[/url]

[ 本帖最后由 submarine 于 2012-4-23 03:46 编辑 ]

以华、汪等为代表的一批带着红帽子的反动分子危害性极大!



[b]

[/b]
中南海秘密演练抓捕“四人帮”:有人开枪就往死里打

    改变中国命运的一天终于到来。

汪东兴回忆说:

“第二天,也就是6日上午,经过华国锋签字同意,我用中央办公厅名义发出了开会通知。”

汪东兴是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对于发这类会议通知,可以说是驾轻就熟。这一回,汪东兴发出的通知全文如下:

根据华国锋同志的建议,兹定于10月6日晚八时在怀仁堂一楼召开政治局常委会,主要议程:

一,审议《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清样;

二,研究毛主席纪念堂的方案和中南海毛主席故居的保护措施。

因部分文献需要改动,请姚文元同志列席会议。

(签字):汪东兴

中共中央办公厅

1976年10月6日

发出会议通知,只是诸多准备工作中的一项。汪东兴依靠中共中央办公厅的三位副主任,即李鑫、张耀祠、武健华,完成一系列绝密的工作:

调兵遣将,宣布纪律──挑选绝对可靠中央警卫团的干部,内中大都是团以上干部,参加行动。进行战前动员,宣布纪律,进行宣誓;

人员分组,明确任务──负责抓捕王、张、江、姚各一组,每组三四人。拘捕江青小组特地配备两名女警卫。这一小组还负责拘捕毛远新;

踏勘现场,模拟练习──有关小组对怀仁堂的地形进行实地踏勘,比如捕人时走廊要突然关灯,灯的开关在哪里,都要一清二楚。捕人时如何格斗,也进行了模拟练习。

汪东兴后来回忆说:

“具体工作我做得多一点,因为我情况熟悉一点,又管一些军队和办公室,方便一点。应该由我做,应该做好。

“在做具体工作时,我主要依靠了办公厅的三个副主任李鑫、张耀祠、武健华。如果说我做了一点工作的话,没有这三个人是不行的。

“当时我没有考虑自己的危险,不应该考虑这些了……”

一位在叶剑英身边担任多年贴身卫士的张参谋,参与了这次行动。在1982年11月24日上午,他回忆10月6日的准备情形:

“我是执行具体任务的。是叶帅派我去的。那时叶帅决心大,行动快,‘四人帮’准备10号搞政变,我们提前在6号晚上八点(行动),名义是开政治局常委会,地点(选)在中南海怀仁堂。

“事先都做好了准备。因为是突击任务,要绝对保密。早上把我从家中叫来,集合到中南海一所院子里。临走时,我对爱人说:我有任务,要到外地出差,时间可能长一些,几个月,半年说不准,我不能给你们打电话,也不能给你写信,你不要找领导打听,也不要告诉孩子们。我这次是秘密行动。

“等我赶到指定地点,一看在场的都是一些熟悉的同志。每个人都带着武器,神情也特别严肃。虽然我们还不知道执行什么任务,但已预感到要发生一件大事。所有到场的人,都立即断绝同外界的一切联系,也不许到别的屋子随便走动。

“不一会,汪东兴来了。他数了数到场的每一个人,宣布了几条纪律,接着就对我们进行动员,说江青一伙坏蛋要搞资本主义复辟,要搞垮我们的党,我们都是共产党员,要坚决听从党的指挥,要用鲜血和生命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开创的无产阶级政权。

“随后,他就领着我们宣誓。誓词很短,大意是我们都是共产党员,要服从命令,保守机密;要勇敢战斗,不怕牺牲;要誓死保卫党中央;中央叫我们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

“宣完誓,汪东兴又进行了具体分工,把我们分成几个小组,按人头四个人抓一个,还在大厅里作了演习。”

汪东兴布置完工作,问道:“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这时候,有人问:“如果有人开枪怎么办?”

汪东兴非常明确地回答:“如果有人开枪,你们就往死里打,打死了你们没有责任!”

为什么有人会提出这一问题呢?

这主要是针对王洪文来说的。张春桥、姚文元是“秀才”,不会动手开枪。但是,王洪文那时身边常带短枪。他经常到靶场练枪,据说枪法还可以。

另外,还考虑到毛远新。那时候,毛远新也身边带短枪。

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毛远新都有警卫,警卫都带枪。

汪东兴毕竟军人出身,所以他的答复非常干脆:“如果有人开枪,你们就往死里打,打死了你们没有责任!”

我们根据汪东兴的命令,警卫们分三批秘密开进了怀仁堂,悄悄埋伏下来。

叶剑英那天在玉泉山九号楼。尽管叶剑英是当天的行动的“导演”,但是他不露声色,连他的机要秘书、警卫参谋都不知道这一绝密行动计划。

10月6日上午,叶剑英的工作一切照常。他像平常一样听秘书汇报,批文件,读书,看报,甚至还照常学英语。

在这大决战前夕,叶剑英守口如瓶,处之泰然。

据叶剑英的机要秘书回忆,在10月6日下午三时半,红机电话响了,意味着有重要的电话进来。

电话是汪东兴打来的。他以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的身份通知“叶办”:“晚上八时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请叶副主席提前一个小时到达。”

当机要秘书向叶剑英报告了这一电话内容之后,叶剑英说:“准时赴会!”

这时候,“叶办”才开始着手晚上赴会的准备工作。

本文摘自《“四人帮”兴亡》,叶永烈 著,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6月

粉碎“四人帮”前,华国锋对中央领导大摸底

华国锋曾回忆说:9月10日(应为11日)下午,我首先找李先念来家中密谈,指出“四人帮”正在猖狂活动,他们阴谋篡党夺权的野心已急不可待,特请李先念亲赴西山找叶帅交流看法、沟通思想。

李先念的秘书、《李先念传》作者之一程振声的文章印证了华国锋本人的说法:9月11日,华国锋以到医院检查身体为由,突然来西黄城根9号李先念临时住处,向李表示,解决“四人帮”的时候到了。李问:你下决心了吗?华答:下了,现在不能再等待了。问题是什么时候解决好,采用什么方式好,请你考虑。如果你同意,请你代表我去见叶帅,征求他的意见,采取什么方式、什么时间解决“四人帮”问题。李先念怀着惊喜的心情接受了华国锋交办的任务。两人谈话不到10分钟。

以上说明,华国锋是发动这场斗争的首倡者,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毛泽东逝世后的第二天,华国锋就已经在考虑这场斗争,并考虑到了解决的时间和方式,态度积极而坚决。事实上,只有华才有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资格。因为他是毛泽东指定的接班人——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总理,是毛泽东逝世前后中央政治局会议的主持人和最后决策人。

叶剑英同样起了决定性作用:以他在党和国家及军队中的长期威望和广泛人脉,产生巨大威慑力,保证了粉碎“四人帮”行动的顺利进行及党和国家、军队的稳定,所以时称“红花(华)绿叶”。粉碎“四人帮”前后,叶剑英与陈云、聂荣臻、徐向前、王震、谭震林、邓颖超、康克清、乌兰夫等人保持着密切联系,沟通情况,交换看法。叶剑英还向军队将领李德生、粟裕、宋时轮、杨成武、萧华、梁必业、张廷发、吴富善、萧劲光、苏振华、傅崇碧、吴忠、吴烈等人打了若明若暗的招呼。

[b]华国锋、叶剑英、汪东兴、李先念、吴德构成了中央政治局粉碎“四人帮”行动的集体领导核心

[/b] 除了华国锋、叶剑英之外,中央政治局绝大多数成员参与和预知了粉碎“四人帮”的行动。这里按时间先后来排序参与决策者。

第一个是李先念。还在毛泽东逝世前后,李提出要去外地养病。华国锋对他说,现在的情况和问题很复杂,希望不要离开北京。9月11日,华向李交底。13日,李先念借去香山植物园的名义在未见异常情况下,突然转往西山,到叶剑英处传达华国锋的委托。华国锋后来回忆说:当时叶、李两人由于有一段时间没交谈了,互不摸底,相见时先是寒暄问好,又到院中走走,经过一段交谈之后,才转入正题,正式交换了对当前时局和“四人帮”的看法。李向叶转达了华的意见和华派他来的意思,两人都表明了态度,但并未深谈。

第二个是汪东兴。据吴德回忆,华国锋“在11日找了汪东兴同志商量此事,汪东兴的态度很明确,表示了坚决支持华国锋解决‘四人帮’问题的意见”。汪东兴长期在毛泽东身边,是毛去世前能够随时见到毛的不多的几个人之一,又时任中央警卫团团长、中央办公厅主任,是个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

第三个是吴德。9月16日,华国锋召集李先念、吴德、陈锡联、纪登奎、陈永贵等人在国务院会议厅开会。其间,华国锋问:“毛主席提出的‘四人帮’的问题,怎么解决?”吴德认为,当时华国锋是想了解他们的态度,准备做粉碎“四人帮”的工作。但是,因为互相不摸底,开会没有深谈。华国锋决定搞“个别串联”。

9月26日晚,国务院小礼堂电影放映完后,华国锋留下李先念和吴德,商量解决“四人帮”问题的实施方案。吴德表示坚决支持华国锋的决心,此后并与华、叶进行了多次具体商议。此外,吴德在粉碎“四人帮”的具体部署中,还起到了控制北京卫戍区部队采取行动和防御北京外围的重要作用。

华国锋、叶剑英、汪东兴、李先念、吴德五人构成了中央政治局粉碎“四人帮”行动的集体领导核心。其他多数中央政治局委员对这一行动,也有间接的支持和与闻。

陈锡联是中央政治局委员,是当时中央军委实际负责人,军队的调动必须由他下达命令。据吴德回忆,华国锋曾经对他讲,毛泽东逝世后,华曾先后四次与陈锡联商谈解决“四人帮”问题,说陈是比较好的同志,他支持解决“四人帮”问题。

纪登奎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当时负责中央组织工作。他在逮捕“四人帮”后的第二天,代表中央部署了派迟浩田控制《人民日报》、杨贵控制公安部的行动。

陈永贵是农民出身的中央政治局委员,没有资料证实他在这次行动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但在9月16日那次会议上,华国锋实际上已经向他明白地预报了将要采取行动。粉碎“四人帮”那天,陈永贵坐立不安,不时问有没有电话;晚上一接到去玉泉山开会的电话通知,立即要车出发。

苏振华是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华国锋对吴德说,他也与苏振华谈过解决“四人帮”的问题。叶剑英也通过自己的渠道向苏振华打了招呼。苏振华在解决“四人帮”余党、平息上海局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倪志福也是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0月2日,吴德向他打了招呼,“明确告诉他,中央要解决‘四人帮’的问题,对他们隔离审查”。倪志福和苏振华一起,在解决“四人帮”余党、平息上海局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纺织女工出身的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吴桂贤,没有预知行动。

通过以上分析,在京的中共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3人中,除了“四人帮”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4人,再除了已经没有思维能力的刘伯承。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汪东兴、吴德、陈锡联、纪登奎、陈永贵等8人,全部领导、参与、支持或者不同程度地预知了这一行动,占整个政治局在京成员的三分之二。没有投票权的在京政治局候补委员3人中,除吴桂贤外,苏振华、倪志福两人也预先知道。

所以,1977年3月22日,叶剑英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说明这一行动时说:“政治局全体同志除了‘四人帮’之外,同‘四人帮’作斗争,思想是统一的,认识是一致的,决心是大家下的。……但是,要做起来,人不能过多,越少越好。”准确地说明了当时的状况。

在中央政治局之外,还有几个人物对这一行动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

陈云当时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虽然党内职务仅是一名中央委员,并无实权,但却是在世中共元老中资格最老的——中共八大即当选中央副主席,因此他的意见具有很大影响。姚依林晚年回忆说,毛泽东逝世后,他到陈云家去送一份关于江青是叛徒的材料。陈云在家里琢磨:在即将召开的十届三中全会上,有无可能利用合法斗争打倒“四人帮”?他把中央委员名单反复研究,算来算去感到“四人帮”力量还是雄厚的;何况毛泽东刚去世,“党内因循守旧、封建传统思想仍成风气,恐对局势敢怒不敢言者大有人在。三中全会上以合法斗争打倒‘四人帮’是无把握的事”。

陈云自己回忆说:同叶帅谈过一次解决“四人帮”问题,时间在1976年10月2日以后的一个晚上。叶帅派他的侄子叶选基到北长街我家里来找我,然后由他带领到北京西山叶帅住地谈的。到叶帅住地,叶帅同邓大姐正在一间屋子里谈话。邓大姐走后,我进去,叶帅给我看了一份材料。这份材料是谢静宜记录的一份政治局会议的情况,内有毛主席的讲话,讲话里面有“帮派”这样的字眼,详细内容记不清楚了。看了材料之后叶帅问我,把他们几个人抓起来,你看怎么样?我说,赞成。这场斗争是不可避免的。我问叶帅,这件事是不是告诉聂帅、徐帅?叶帅说,我就要去告诉他们。

据陈云的儿子陈元回忆,见面后,“叶帅又跟他(指陈云)讨论了关于粉碎‘四人帮’如何处置的问题,是采用党内斗争的方式,还是采用特别非常手段处置问题……两个人很深入地交换了意见”。10月3日,谷牧去看望陈云,陈对他意味深长地说,“控制二擀子(谷牧理解是不要轻举妄动、等待高层的行动)”、“守住阵地”、“等待时机,要有事件”。

[b]“四人帮”在毛泽东去世至他们被捕这段时间里,千方百计维护和扩大他们的权力

[/b] 除了围绕“按既定方针办”这一问题的斗争之外,还有传言说“四人帮”从沈阳军区调了两个坦克师进北京。1999年,华国锋回忆此事时说:张春桥的弟弟亲自下到某坦克师活动,上海市再次给民兵发放了大批枪支弹药。

事情的起因是:王洪文看到了许世友的儿子、北京军区某部团长写给三○一医院一护士的一封密信。信中说,许世友对他说,如果北京有人闹事,他就率部队占领北京城,控制中南海和钓鱼台,把那几个人全抓起来。还说:别看王洪文是军委副主席,张春桥是总政治部主任,军队没人听他们的,枪杆子全抓在我们手里。

王洪文把信交给了毛远新,担心地说:“看来他们真的是要动手了,我们没军队怎么办?”毛远新想了想说:“北京军区和卫戍区全靠不住……最好的办法,是尽快从沈阳军区调两个师来。”王洪文说:“调动部队要有军委的命令才行。不然,李德生会听你的?”毛远新说:“我给×××打个电话,让他直接下命令,以拉练的名义把部队调到北京附近。”

据“文革”后笔者向时任沈阳军区司令员的李德生证实,调坦克师只是毛远新、王洪文的空想。按照毛泽东定下的铁纪,调动解放军一个排离开驻防范围,都要由中央军委批准。“四人帮”要背着中央军委调两个师进中央所在地北京,再骗这两个师去搞政变,无异于梦呓。

虽然调动部队是空想,但给上海民兵发枪却是事实。早在6月毛泽东病重后,张春桥就与王洪文共同授意,多次催促上海市委书记马天水给上海民兵发枪。由马和徐景贤、王秀珍共同批准,给上海民兵突击发了大量枪炮,连原定入库的2万多支半自动步枪都发了下去。毛泽东去世后,徐景贤去北京向张春桥当面汇报:“已有所准备”,“马老和我们已经给民兵增发了原定入库的枪支”。张听了表示满意。同日,马回到上海,又批示“立即将库存的7万条枪都发下去”。8月中旬,上海总共发枪炮7.4万件,弹药100多万发。9月27日,张春桥又派秘书肖木到上海传达他的话:“上海还没有真正经受过严重考验。林彪、邓小平要搞上海,都没有搞成。林彪搞成的话,上海有大考验,要打仗。”

“四人帮”的领军人物江青,这个时期把眼光落在了毛泽东的档案文件上。汪东兴回忆说,毛泽东去世前,江青从钓鱼台搬到了中南海,就是想要毛泽东的文件,交给毛远新。当时保管文件的是张玉凤,江青从她那里“借了两份文件去,没有归还,还把文件篡改得一塌糊涂”。为此事,汪东兴找华国锋商量开一个会议讨论。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毛主席的文件由中央办公厅负责,并由汪东兴封存。9月17日,汪东兴和中央警卫局副局长、八三四一部队政委武健华给毛泽东的卧室和书房贴上了封条,江青晚上前来吃了闭门羹。

[b] 考虑到毛泽东治丧活动刚结束,原准备在国庆节后10天再对“四人帮”动手

[/b] 华国锋、叶剑英下了解决“四人帮”问题的决心后,开始准备具体方案。1976年9月21日,叶剑英来到华国锋住处,商量如何解决“四人帮”问题的方案。两人初步确定采取隔离审查的办法,并决定把这个方案在可靠者中征询意见。

9月26日晚,国务院小礼堂电影结束后,华国锋留下李先念和吴德,商量解决“四人帮”问题的实施方案。在全面分析和权衡了各种情况后,三人认为:政治局开会投票,我们有把握;中央全会开会投票,我们无把握。最后决定“采取隔离审查的办法才是上策”。关于解决“四人帮”问题的时间,华国锋提出“早比晚好,愈早愈好”,李先念、吴德均表示赞同。考虑到毛泽东治丧活动刚刚结束,全国人民情绪还未调整过来,三人初步议定:国庆节后,准备10天,然后再动手。随后,华国锋委托李先念将密商结果通报叶剑英,叶表示完全同意。

10月2日下午3时,叶剑英又来到汪东兴在中南海南楼的办公室,指出:该摊牌了,不能失掉时机,兵贵神速,乘人之不备。我们要立即找华国锋同志谈,要加速采取果断措施。接着,叶剑英再次造访华国锋,希望华尽快解决“四人帮”。

汪东兴送走叶剑英后,通知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张耀祠和中央警卫局副局长、八三四一部队政委武健华来开会。汪东兴直接对他俩说:“中央已经下了决心,对‘四人帮’要采取行动。”汪东兴要两人先琢磨出一个行动方案。

当晚9时,汪东兴来到华国锋在东交民巷的住地。华对他说:我和叶商议,由你先拿出一个执行办法来,我们来议定。汪回去后,又与张、武两人进一步商讨了方案,直到3日凌晨4时。对解决“四人帮”的顺序、处置待遇、行动时间、隔离地点、保密措施、分工配合等都提出了细则。为此,成立了两个小班子,一个准备有关文件,包括“四人帮”历史和现行罪证,由李鑫负责;另一个负责对“四人帮”实施隔离审查,人员由汪东兴亲自从中办和中央警卫团挑选并个别谈话。

10月3日(或4日),吴德到华国锋处。华对吴说,叶剑英告诉他北京军区在昌平有个坦克六师,张春桥的弟弟张秋桥常去那里活动,叶剑英对这个师的情况不放心。如果这支部队违抗中央的决定,支持“四人帮”,把部队开进北京市区,北京市有没有力量把它拦住?北京卫戍区靠得住靠不住?吴德说:卫戍区司令员吴忠对批判邓小平是不满的,对“四人帮”很反感。我是卫戍区的政委,我相信吴忠是会听从党中央的指挥,和我们一致行动的。实际上,在此之前,叶剑英已通过吴忠的老领导苏振华,做通了吴忠的工作。

吴德随后找了吴忠,向他谈了中央解决“四人帮”的考虑和决心。吴忠说:北京的卫戍部队有能力保卫首都安全,请中央放心。吴德又按华国锋的指示找到陈锡联,陈说情况他已知道,随即打电话,向吴忠交代:卫戍区部队一切听从吴德的指挥。吴德与吴忠商量了具体措施,共同部署了北京市内紧外松的戒严工作。

10月4日下午,叶剑英来到汪东兴的办公室。汪把抓捕“四人帮”的行动方案向叶详细作了汇报:确定以召开会议的名义把王、张、姚找来中南海怀仁堂,名义是:一、讨论《毛选》第五卷出版问题;二、讨论建造毛主席纪念堂选址问题。解决顺序是:先解决王、张,再处置江、姚。毛远新区别对待,就地监护。叶说,我看这个计划比较成熟,安排也相当周全了,必会成功。要特别注意保密。

汪东兴、吴德在华国锋家里进行了粉碎“四人帮”前的最后一次商议。三人商定:一、按华国锋、叶剑英、汪东兴已议定的方案,抓“四人帮”由汪东兴负责,华国锋、叶剑英坐镇中南海怀仁堂指挥,以召开政治局常委会研究《毛选》第五卷出版问题的名义,通知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到会,由华宣布他们的罪状,随即由汪组织的人分别对其隔离审查。汪东兴派张耀祠到江青住处对她隔离审查。二、对迟群、谢静宜、金祖敏等人的隔离审查,由吴德和吴忠负责。三、中南海内如果出现了意料不到的问题,由吴德组织卫戍区的部队支援。四、由北京卫戍区把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机关以及由迟群、谢静宜控制的清华、北大等单位,用内紧外松的方式戒备起来,要再检查一遍落实的情况。

在最后一次商议中,华国锋说,就照这个行动方案办,经过五天的准备,如果不出意外,成功是会有把握的。但是,10月4日这天,《光明日报》发表了“梁效”的文章《永远按毛主席的既定方针办》,宣称:“任何修正主义头子胆敢篡改毛主席的既定方针,是绝对没有好下场的。”叶剑英注意到这个情况,于10月5日下午找到华国锋紧急磋商,要求提前行动,尽快解决“四人帮”。华国锋与叶剑英商定:改变原定国庆节后准备10天再动手的时间,提前到6日晚8时采取果断措施,对“四人帮”进行隔离审查。下午,华、汪前去检查了准备关押“四人帮”的地下工程。

[b] 10月6日晚8时左右,“四人帮”被顺利解决,前后仅用时35分钟

[/b] 1976年10月6日上午8时,汪东兴要中央办公厅秘书局通知政治局常委:华国锋副主席今晚8时在怀仁堂正厅召开中央政治常委会议,内容有:一、研究《毛选》第五卷的出版问题;二、研究建造毛主席纪念堂的选址问题。

下午3时,汪东兴把张耀祠和武健华叫到办公室,宣布:“中央决定在今天晚上8时统一行动,粉碎‘四人帮’。”为完成这次行动,经过反复挑选,从中央警卫局的局、处、科级和中央警卫团的师、团、营级干部中抽调了20多名干部,分成四个行动小组。第一小组组长李广银,负责解决王洪文。第二小组组长纪和富,负责解决张春桥。第三小组组长高云江,负责解决江青。第四小组组长滕和松,负责解决姚文元。

下午3时30分,汪东兴分别对每个行动小组进行动员,宣布这件事是叶帅和华总理拍板的,并颁布了两条纪律:一、要绝对保守机密。万一失密,将给予最严厉制裁。二、要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任何人不得擅自开枪。争取不响枪、不流血解决问题,这是上策。

晚6时30分,各路行动人员就位。汪东兴指挥对怀仁堂正厅进行了布置:北侧放了一扇大屏风,东边增加一排小屏风,场内摆放一张长条会议桌,后面放了两把扶手椅,所有文具、茶具都撤走。


   晚7时20分,第一个来到怀仁堂的是叶剑英。他对在场人员只说了一句:“好好地注意啊!”7时40分,华国锋来到。三人进行了简短商议,汪说:“可以说是万事俱备。”7时45分,华、叶、汪三人一起走进正厅,华在左、叶在右坐下。华把事先准备好的中央决定,放在面前的桌子上。叶要汪坐下,汪谦虚地说:我不是常委,不能坐在这里。然后,他到屏风后面去指挥。


 晚7时55分,王洪文第一个进了小门,身穿军上衣便装,夹着皮包,毫无戒备之心。两个行动组员立即从两边将他胳膊紧紧扭住。王涨红脖子咕噜了两句:“你们干什么,你们干什么!”然后拼命扭动胳膊,蹦着双脚。后面的人抓住腰带将他提起,控制在华国锋正面。华国锋伸直两臂按在桌子上,宣布:“王洪文,你不顾中央的一再警告,继续拉帮结派,进行非法活动,阴谋篡党夺权,对党和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中共中央决定,对你实行隔离审查,立即执行。”王洪文被扭离现场戴上手铐后,叹息一声:“想不到你们这样快!”


   晚7时58分,张春桥心事重重地走进来,身穿灰色中山装。他迎面看到华、叶端坐中间的异常情况,放慢步子嘀咕道:“怎么回事,怎么回事?”两个行动组员冲上去快速夹击,把他扭架到华、叶面前。华宣布同样的中央决定后,把张押出现场。张脸色铁青,两眼微闭,自始至终沉默,一声不响 。


  解决两个人后,按原定计划,华国锋给姚文元打电话,叫他前来开会。安排好后,华问叶、汪:“还要我们出面吗?”叶说:“免了吧。”决定由武健华对姚宣读隔离审查命令,华亲笔给武现场写了手令。晚8时25分,姚文元走进来,三个人上去扭住他。他大叫:“谁让你们干的?”武健华宣读命令后,姚被架走。他一直在喊:“我有话要说,我有话要说!”被押解上车以后还不住地喊:“你们是哪个部队的?谁指使你们干的?”行动组只好用毛巾塞住他的嘴。张耀祠那边的任务,是负责隔离审查江青和就地监护毛远新。


   晚8时,张耀祠和一中队指导员李连庆等十几个人先到毛远新住所。进入毛远新的办公室,看到他正在看电视。毛远新立即站起来,关掉电视机。张耀祠宣布:“毛远新,我接华国锋总理电话指示,党中央决定将你保护审查。为了你的安全,还住在这里(中南海),但要换一个房间。现在你把文件柜钥匙和手枪交出来,材料和文件由中央办公厅派人接收。你的生活、安全仍由李连庆同志负责,不准向外打电话,要遵守纪律。你写的交代材料交李连庆同志转交党中央。”毛远新听完宣布,愤愤地说:“主席尸骨未寒,你们就……”然后就不再说了。一个干部上去缴了他的手枪、钥匙。


   晚8时30分,解决江青。张耀祠带着江青的护士长马晓先进了中南海新建的二0一所前门。江青正坐在沙发里,把脚跷在跷脚墩上。张耀祠走到江青面前,拿着一张纸条宣读道:“江青,我接华国锋总理电话指示,党中央决定将你实行隔离审查,马上执行。你到另一个地方,你要老实向党坦白交代你的罪行,要遵守纪律。你把文件柜的钥匙交出来。”


   马晓先回忆说:江青听着的时候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表面上没有显出慌乱。她轻轻地说:“我没听清楚,你能不能再说一遍?”张耀祠就又重复了一遍。江青这才站起身来,从裤子口袋里掏出钥匙,放入一只牛皮纸信封里,折好口,拿订书机订好,用铅笔写上“华国锋同志亲启”,交给了张耀祠。然后,她提出要上一下卫生间。张耀祠同意了。然而,东西都收拾好了,江青还没有从卫生间里出来。马晓先进去一看,江青正坐在那里愣神思考着什么。江青随后出了卫生间,坐上了停在前门外的一辆大红旗轿车。就这样,曾经骄横,不可一世的“四人帮”,在晚7时55分至8时30分的35分钟内即全部束手就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