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的另一里程碑:波幅扩大至1%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2〕第4号
2012-04-14 09:00:00

当前我国外汇市场发育趋于成熟,交易主体自主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日渐增强,为顺应市场发展的要求,促进人民币汇率的价格发现,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建设,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扩大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现就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自2012年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一,即每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的交易价可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对外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下百分之一的幅度内浮动。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提供当日美元最高现汇卖出价与最低现汇买入价之差不得超过当日汇率中间价的幅度由1%扩大至2%,其他规定仍遵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汇价和外汇指定银行挂牌汇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10〕325号)执行。
中国人民银行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篮子货币汇率变动,维护人民币汇率的正常浮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中国人民银行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二日
[url]http://www.pbc.gov.cn/publish/goutongjiaoliu/524/2012/20120414090504815230140/20120414090504815230140_.html[/url]

中新社北京4月11日电 (记者 刘辰瑶)中国人民银行11日表示,决定组织开发独立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从而进一步整合现有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渠道和资源,提高跨境清算效率,满足各主要时区的人民币业务发展需要,提高交易的安全性,构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据统计,2011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超2万亿元,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量超1100亿元。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司长李波指出,随着跨境人民币业务各项政策的推出,跨境人民币业务不断增长,对支付结算等金融基础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需要,有必要完善人民币支付清算体系,保证人民币跨境支付业务安全、稳定、高效。”
据央行官员介绍,CIPS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连接境内、外直接参与者,处理人民币贸易类、投资类等跨境支付业务,满足跨境人民币业务不断发展的需要;采用国通行报文标准,支持传输包括中文、英语在内的报文信息;覆盖主要时区(亚、非、欧、美)人民币结算需求;提供通用和专线两种接入方式。参与者可自行选择。
CIPS与境内大额支付系统的不同在于,CIPS主要处理人民币跨境支付业务,业务处理时间和业务类型均独立于大额支付系统(HVPS)。两个系统之间相互独立,但互联互通。境内机构可以同时作为HVPS和CIPS的直接参与者,境外机构不再与HVPS直接相连,而作为CIPS的直接参与者或间接参与者。
李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CIPS系统预计将在一两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央行其他官员也表示,该系统对时区的覆盖将由目前的八九个时区扩展到17、18个时区.
[url=http://finance.qq.com/a/20120411/005312.htm]http://finance.qq.com/a/20120411/005312.htm[/url]

[ 本帖最后由 阵地 于 2012-4-18 10:16 编辑 ]

这次央行果断并较大幅度扩大人民币对美元浮动幅度使得人民币汇率向市场化大大迈进了一步,是推进人民币汇率彻底市场化的实实在在举措,为最终实现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奠定了基础。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有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由于中国贸易占全球贸易比重不断提高,国际社会包括金砖国家在内对人民币国际化呼声很高,但是,人民币汇率仍处于有管制状态,何谈国际化呢?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有利于抑制国际短期资本进入炒作。人民币对美元浮动幅度扩大意味着市场决定价格因素增大,投机人民币汇率的风险当然也会增大。这使得国际热钱必须权衡风险,对进入中国市场将会更加谨慎。
“相对于欧元、日元来说,人民币对美元的浮动幅度还是比较小的。此次浮动幅度的扩大也是人民币汇率更趋市场化的表现,同时有助于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扩大汇率波动幅度,反过来有助于汇率稳定,能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因为在一个相对较宽的波动区间中,市场交易主体能进行完全交易性操作,通过市场操作发现真实价格水平,促进汇率趋向合理均衡水平,避免未来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连平说。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表示,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巨幅扩大,向全球传达了一个人民币汇率计划管理时代已初步结束的重要信号,代表了人民币的真实汇率水平的均衡,也代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大大超出全世界的想象,改革在以超过国外大部分人想象的速度在推进之中,给世界予计划印象的中国其实在大步向市场迈进,中国开放走向全面。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博士后陈建奇表示,中国金融开放改革提速。今天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扩至1%,由之前的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一显示汇率改革的重大突破,而且近期资本账户可兑换改革方面也稳步推进,这些问题已经讨论多年,当前的做法显示中国全面的金融改革开放提速。未来有望看到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也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或许因此加快。分析人士指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幅度的扩大,符合当前国内外金融、经济的运行条件,有利于我国汇率市场化改革和宏观经济的稳定,汇率弹性的扩大将利好中国经济.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表示,当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出现了分化,从单边升值发展到有升有贬,在双边走势渐显的情况下,扩大波幅不会发生汇率的大起大落。此外,丁志杰认为,当前我国外汇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交易品种和交易主体日趋丰富成熟,交易方自主定价能力不断增强,这些都有利于汇率波动幅度的扩大。
亚洲开发银行经济学家庄健则认为,目前我国贸易顺差日趋减少,国际收支进一步向均衡状态接近,资金流入流出双边情况开始出现,这些均是波动幅度进一步扩大的有利条件。“此时放开波动幅度时机较为合理。”庄健指出。
此外专家指出,波动幅度的加大,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平稳发展,有利于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完善,同时也有利于市场经济改革的整体推进。 中国社科院世经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斌认为,汇率水平是经济体间关系的体现,加大弹性让汇率浮动起来,可以增强经济体的发展弹性,有利于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
庄健认为,扩大浮动幅度一方面有助于打消国际资本对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同时也为资本账户开放打好基础,为实现自由兑换的浮动汇率目标奠定基础。 “
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最大好处,不仅在于让汇率自身发挥调节资源配置的价格杠杆作用,还在于给其他领域的改革松绑。弹性汇率是放松资本项目管制的前提。”张斌指出。

[ 本帖最后由 阵地 于 2012-4-18 10:44 编辑 ]

货币国际化需三大关键因素
专家分析认为,国际货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往往有几大关键特征:较高的单位价值、长期稳定的币值、发行国为经济贸易大国且金融市场较为发达。 “一个国家的实体经济的产业竞争力是支撑其货币国际化的基础性和长久性因素。没有这个实体经济的支持,国际化是不可能的。”陈学彬说。 他表示,在经济实力方面,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位;在贸易方面,尽管我国进出口占GDP比重有所下降,但占比依然很高。美国在20世纪初期,其出口逐步超过英国,也为美元的国际化奠定了比较好的经济基础。 一种货币的国际市场需求,也是指引货币国际化的关键因素之一。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美元的国际化虽然是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巩固了地位,但是由于二战以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混乱,本身就急需一个强势货币来充当国际储蓄货币,这个时候只有美元具备这样的条件,国际市场对美元需求强烈。 同样的道理,上个世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美元大幅贬值,国际社会需要其他的一些货币来分担这种风险,所以德国的马克和日元的国际化就应运而生。在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中,每一个阶段各种储蓄货币地位的变化,都是与这种国际需求分不开的。 此外,币值稳定并伴随有升值趋向有利于本币的国际化。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费方域表示,一种货币要被国际社会接受,一个是要币值稳定,第二就是还要有一定的升值趋向。无论是上个世纪德国马克的国际化,还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美元储备地位的下降,都与货币币值的升降紧密相关。
国际合作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虽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民币在境外被持有,但是人民币的国际使用乃至国际化仍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区域化的双边或者多变的合作将是推动人民币国际使用的有效途径。 事实上,人民币国际化启动以来,政府层面的货币合作一直成为亮点。 以日本为例,随着中日间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希望在贸易结算时两国货币直接兑换的呼声高涨,中国与日本货币当局拟于本月内设立联席会议,促进两国货币直接兑换。市场人士分析认为,如果实现两国货币直接兑换,可进一步活跃两国间贸易和投资,在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不仅如此,2011年间,中国同其他各国进行货币互换的规模不断扩大,先后与新西兰、乌兹别克斯坦、蒙古、哈萨克斯坦、泰国、巴基斯坦签署总计1177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与韩国、香港地区续签货币互换并分别提高1800亿元和2000亿元,至此参与人民币货币互换的国家(地区)达到14个,累计金额超过1.3万亿元。 继马来西亚之后,奥地利央行获得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资格,日本外汇储备管理部门也加入申请之列。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现在看不到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前景,但是在亚洲区内是可以做到的。“央行双边互换机制能变成多边安排,有助于稳定亚洲区内的经济,然后稳定它的经济增长和发展。” 除了在区域内的国际合作,离岸市场的发展也是人民币国际使用的重要渠道。以香港为中心的辐射状发展,台湾、伦敦、东京等金融中心都提出了愿意积极参与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的意愿。发达的离岸市场可以进一步推动本币国际化的进程,使其在国际货币的竞争中取得更有利的地位。[url]http://news.cqnews.net/html/2012-02/19/content_12997744_3.htm[/url]
扩大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是出于什么考虑?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实施后,中国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贯彻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考虑到企业、居民、金融机构对浮动汇率制度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中国人民银行仍保留了自1994年开始的千分之三的日浮动幅度,同时指出将根据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适时调整汇率浮动区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积极培育和发展外汇市场,外汇市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这些都为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创造了有利条件。从国际经验看,新兴经济体在从固定汇率制度走向浮动汇率制度的过程中大都经历了汇率浮动区间逐步扩大的过程。目前汇改已进入第三个年头,企业、居民和金融机构基本适应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适时扩大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外汇市场的发展,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培养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培育金融机构自主定价和风险管理的能力,提高宏观经济运行的灵活性。[url=http://www.pbc.gov.cn/publish/bangongting/82/1740/17409/17409_.html]http://www.pbc.gov.cn/publish/bangongting/82/1740/17409/17409_.html[/url]

[ 本帖最后由 阵地 于 2012-4-18 10:51 编辑 ]

凡是稍微具备金融常识的人都知道,汇率可分为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所谓固定汇率,顾名思义,就是两国货币的比价不变,其实质就是两国货币法定含金量的比例固定不变。在实行浮动汇率之前,世界各国大都发行纸币,但是规定了纸币的法定含金量,因此,汇率固定。所以,固定汇率是以黄金作为货币材料为条件的。与固定汇率相对立的,是浮动汇率,所谓浮动汇率,既是两国的货币比价由市场决定。因而随时变化。浮动汇率产生的条件,是废除金本位制,即是说,货币与黄金脱钩,各国不再规定纸币的法定含金量,纸币的含金量可随时变动。由于浮动汇率的特点是随时都在变化,这就使人们产生疑惑,决定浮动汇率变化的究竟是什么因素?浮动汇率变化是否有规律可循?我们先要问:既然浮动汇率的出现,是因为不再规定纸币的法定含金量。那么这是不是说,黄金不再作为货币呢?不对,不能这样理解。纸币的含金量不受限制,这就好比说,政府今天规定用重1克的黄金做铸币,明天用重半克的黄金做铸币。纸币与黄金脱钩的结果,只能相当于铸币的重量可随时变化,或则说,政府随时在更改纸币的法定含金量。但是,这绝不是说,黄金就不再是货币材料。或则更直接的说,黄金仍然是价值尺度,这一点是无法改变的。在上篇博文《汇率》里,我们分析过,随着纸币的发行量变化,纸币所代表的含金量也随之变化。由于金本位被废除,当今各国政府根据需要可以任意增发纸币,所以,纸币的含金量也在不断降低。由于各国增发纸币的幅度不同,这就使两国纸币的贬值程度不同。比如甲乙两国的纸币本来都代表1克的黄金。这个月,甲国由于增发纸币,甲币贬值为0.5克黄金,乙国增发纸币,却贬值为0.8克黄金甲币的汇率就是 0.5 0.8 =0.625 单位乙币。可是下个月,甲币贬值为0.4克黄金,乙币贬值为0.2克黄金。甲币的汇率就是 0.4 0.2 =2 单位乙币正是由于纸币可以很容易的发行,纸币的含金量也就不断降低,可是各国降低的幅度却不同,结果就表现为汇率可以随时变动。可是接下来还有另一个疑问。虽然各国纸币发行量的增幅不同,可是不能每天增发,至少在某一段时间内,纸币量不会变化的,汇率也应该呈现固定性,可是外汇市场上的汇率为什么随时都在变化?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回顾关于生产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区别。我们知道,在商品经济发达的社会里,商品都具有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一个固定值。可是当商品出现在市场上的时候,它是以市场价格出售。市场价格是由供需状况决定的,正是因为每天的供给与需求量都在变化,所以同一种商品,每天的市价都不同。但是只要观察一周的行情,我们就会发现,市价总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值上下波动,中心值就是生产价格。一旦理解了生产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关系,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外汇市场的汇率变化规律了。在每一段时期内,两国的纸币都代表一定的黄金量,所以总会有一个短期的固定汇率。但是在外汇市场,各国纸币的数量随时都在变动,所以市场汇率也就在不断变化。看起来似乎市场汇率只由货币数量的比例决定,可是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就可以知道,市场汇率总是围绕着某一固定汇率波动。在什么时候,市场汇率刚好和短期固定汇率一致呢?当外汇市场内的两国纸币的数量比例,和两国内的纸币数量比例相同的时候,市场汇率就刚好等于短期固定汇率。其实每个进入外汇市场的人,心里都有某个固定汇率,他们希望的,只不过是在此基础上出现少许波动。比如,中美汇率总在16 和18之间摆动,如果有人想用1元人民币购买1美元,那就是笑话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浮动汇率显得如此难以捉摸呢?第一, 由于各国任意印刷纸币,使得纸币的含金量不断变化,从而使以往的固定汇率转变为不断变动的短期固定汇率。第二, 由于汇率由外汇市场决定,市场汇率又根据市场内各国纸币数量的变化,围绕着短期固定汇率波动。所以,决定浮动汇率的真实原因被两层帷幕遮盖了,第一层,是各国的纸币发行量不断变化。第二层,是外汇市场内的纸币量在不断变化。但是,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并无本质的不同,它仍然由货币的含金量决定。但是,由于金本位被宣布废除,所以我们看不出,决定浮动汇率变化的因素,仍然是黄金。

[ 本帖最后由 阵地 于 2012-4-18 18:59 编辑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