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河蟹建专门特种部队保护海外公民

专家称我军应考虑建专门特种部队保护海外公民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6日 10:28 环球时报

中国武警“雪豹突击队”组建于2002年12月,是一支中外闻名的精锐部队。

余潇枫 甘均先

近年来,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走出去”,学生越来越多地“留出去”,公民越来越多地“游出去”,机构越来越多地“办出去”,商品越来越多地“交换出去”。然而,中国公民和法人在海外的商业、学习、旅游活动中遇到越来越多的非商业性风险,如遭遇战乱甚至恐怖袭击、货物被扣押、财产被没收、店铺被哄抢和焚烧、遭遇抢劫、被绑架扣为人质、因刑事犯罪的意外伤害、因突发公共事件的意外事故以及不可抗的自然灾害等。这表明非传统安全问题正逐渐成为中国公民与法人在海外生存发展的重要威胁,也表明中国应当更加重视对这类新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应对。

最近中国人在苏丹、埃及接连被绑,引发广泛关注。像此类关系“人身安全”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共同特征有:非军事性、跨国性、普遍威胁性、不确定性、常需多国行为体共同协力解决等。

中国外交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外交为民”。在重大危险时期,中国政府的撤侨行动是十分成功的。但中国走向世界所带来的一大问题是:公民不断增长的安全需求与政府领事保护资源相对短缺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中国对海外公民的领事保护在人员、机构和资金上存在严重不足。因此,我们要学习各国在保护海外公民与法人上行之有效的做法,如英国驻外使领馆设专门的“安全风险协调人员”,美国在建交国的某些城市设立领事馆并划定特定范围的领事业务行政区以提供领事保护,日本在外务省领事局设立“海外国民安全科”专门负责海外日本人安全保护以及相关政策和措施制定。许多国家还鼓励保险公司提供公民和法人在海外的人身损害和财产保险。

与此相应,中国政府部门应加强领事保护机制建设,为中国公民和法人提供预警信息,为中国人随时随地无限制地获得世界各地的安全提供方便。中国外交部网站上已设有“海外安全动态”栏目,不间断地播发领事安全信息。教育部、商务部、国家旅游局等也通过多种形式发布涉及主管业务范围内的海外安全信息。中国外交部还参照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建立了海外危机快速反应机制。当前形势下,应深化这一工作。

中国宜在外交部设立“非传统安全司”(或者可以将领事服务业务与领事保护业务分离,将领事保护中心变为相对独立的机构),以专门应对海外非传统安全威胁为其主要职能,与各相关部门联合建立海外安全风险评估机制,为公民走出国门提供安全信息手册,为海外的中国公民提供免费与不限时的电话安全咨询,为海外公民实时提供预防各种安全“隐患”的警示,为海外涉华危机事件中的我方人员提供第一时间的援助,并设立相应的专项“领事保护基金”。我国还应呼吁国际社会来签署类似《共同防止绑架等恶性事件公约》等合作协议。

同时,中国的跨国公司、商会等民间组织、与国际问题研究相关的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也应为提供海外领事信息做出努力。作为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重要方面,中国军队应考虑建立保护海外公民的特种部队,以在和平手段失效时有效保护中国公民和法人在海外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此外,还要提高中国公民的海外安全意识与能力。这方面存在的问题颇多,如许多中国公民到了国外不主动到中国的驻外使领馆或办事机构进行登记告知,缺乏安全意识与危机防范预案,缺乏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权利的知识与能力,缺乏中国公民之间的互助与联动,缺乏处置危机时的自救与互救能力,缺乏学习他国文明与注重自身形象。

当然,苏丹与埃及的中国公民被绑,是属于政治性质的“非传统安全事件”,我们相信中国政府与当事国政府能联合及时地处置好这些危机事件。▲(作者分别是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讲师)

(《环球时报》2012年2月04日 第07版)

苏丹军官称其境内出现中国私人安保队伍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1日 16:16 新闻晚报

1月31日,在苏丹首都喀土穆国际机场,中国政府工作组组长邱学军(前左)在中国驻苏丹大使罗小光(前右)的陪同下进入机场大厅。新华社记者邵杰摄

作者:朱静远

1月31日,25名中国人在埃及被一伙贝都因人扣押(目前已经释放)。英国《每日电讯报》发表评论称,中国人被劫持暴露了一个严峻的问题:随着中国扩大在全球各地的投资,中国在动荡区域的出现率升高,在这些地区活动的中国人也逐渐成为了袭击目标。

全球化的风险

据中国和埃及的媒体报道,25名中国人是在埃及北部西奈半岛被一伙当地人扣押的。美联社报道称,这伙人属于一个受到“基地”组织影响的团体,他们要求释放2004年塔巴地区爆炸案和2005年沙姆沙伊赫爆炸案中被关押的部族成员。

自2010年夏天起,埃及一些与外界隔绝的部落(包括贝都因人)曾多次与埃及安全部队发生摩擦。西奈半岛人口并不多,这一地区的暴力活动是在去年埃及爆发大规模街头抗议以来才逐渐上升。不少贝都因人部落首脑表示,由于缺乏就业机会,他们不得不从事走私、绑架活动。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近年来对石油、铁矿石和其它资源的需求日益加大。中国因此出现在了一些其他投资者未必敢去的国家和地区,如利比亚、埃及、苏丹等。那些动荡国家的政府也依赖于来自中国的资金,他们欢迎中国公司和中国人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而对于反政府分子和罪犯来说,中国人也因此成为了他们的目标。

通过在风险地区的投资,中国要在西方竞争对手罕至的地方打开天地。普华永道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与非洲经济问题专家哈利·G·布罗德曼说,中国要在非洲开展工作,就肯定会成为一系列组织的目标。

研究中国在非洲商业活动的专家德伯劳·布拉提加姆说:“对于政府来说,这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曲线,是全球化的代价。”

出国打工者增多

《每日电讯报》评论称,中国开始越来越多地向海外投资。联合国贸发组织提供的《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总额达到680亿美元,这个数字是三年前的三倍。

中国的工人们也正在走出国门。布拉提加姆的研究数据显示,2010年,有84.7万名中国劳务工人出国打工,其中有近23万人在非洲工作。

美国《纽约时报》称,这一事件凸显了中国向世界上一些最动荡的国家派出越来越多工人所面临的风险。过去十年中,中国向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派出大量工人,在这些西方公司不愿涉足的地区建造高速公路、机场、桥梁、大坝和其他一些大型工程,从而成为这些地区主要的基础设施工程承接方。中国国有企业派人从事其中的大部分工作,而不是培训当地的工人,这种做法有时能够更快见成效,但也会造成与当地人的疏离,从而置中国工人于危险的境地。

去年的一些事件也表明,中国在海外投资的力度正在加大,在一些过去难以吸引外国投资的国家和地区,中国的存在感明显加强。2011年2月,中国开始从利比亚撤侨,据中国外交部公布的数据,共有3.5万余名中国公民从利比亚撤离。2011年10月,中国在坦桑尼亚两家民营企业接连遭到持枪歹徒抢劫,1名中国女性公民不幸中枪不治身亡。2011年10月,13名中国船员在湄公河区域被枪杀。

如何保护海外中国公民?

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中国政府才会派遣自己的部队或警察保护身在海外的中国公民。中国驻埃塞俄比亚的一名资深外交官表示,中国外交部会对动荡区域发布旅行警告,就像美国国务院发布的一样,但是是否听取警告是由各个公司自行决定。

不过,这一现状可能会有所改变。据苏丹军方官员透露,苏丹已经出现了一支来自中国的私人安保队伍。

《环球时报》评论称,每一个大国的崛起都经历了“走出去”的阶段。今天中国的“走出去”,是要在别人已经瓜分的市场中,寻找“被忽略的角落”,“淘出”自己的发展空间。

欧美国家当年对“新世界”的开拓,国家机器成为主体,军队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中国小心翼翼地向外迈步,大都是企业打头阵,中国工人以及商贩站到了最前沿。尽管这当中有很多中国国企的参与,但近代大国的对外开拓中,企业和工人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对中国这么重要。

中国离不开走在向外开拓的一线工人和商贩,但国家的力量却不足以在极其分散的地域中保护他们每一个人。中国在境外落后及动荡地区的侨民,往往是大国中最多的。向他们每一个人提供保护,是中国国家安全碎片化的超级课题。世界各地中国公民每个人遇险,都可能触动整个国家。而现在很多境外中国人的自我保护能力都不达标,与中国使领馆或华人组织没有联系,个别公司冒险经营的收益与安全比没有经过认真评估。

国家投向保护境外公民安全的资源在快速增加,境外公民和公司的安全投入必须增加更快。中国政府除了完善驻外使领馆的紧急应对机制外,还应根据高风险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有效动员中国公民和中资公司增加安全投入的机制。

中国崛起过程的公民生命代价应当是最低的,这一点我们必须做到。

我国驻苏丹维和军人曾纷纷请战解救被劫同胞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6日 07:29 人民网

针对近日我中资机构员工被劫持事件和当地安全形势变化,2月5日,中国第六批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工程兵大队组织官兵学习法律知识,澄清官兵认识,稳定官兵激动情绪。图为随军的济南军区法院王达审判员给军官讲解法律知识(崔炯臣摄)

针对近日我中资机构员工被劫持事件和当地安全形势变化,2月5日,中国第六批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工程兵大队组织官兵学习法律知识,提高官兵认识,稳定官兵激动情绪。图为法律人员给官兵讲解有关法律知识(崔炯臣摄)

心怀祖国 情系苏丹。图为中国驻苏丹达尔富尔维护工兵大队营地(范永华摄)

吴文斌 崔炯臣

“你们的工作热情让我们敬佩!你们的施工质量不愧为中国标准……”2月4日,中国驻苏丹达尔富尔维和工程兵大队接连收到联合国联非达团南达战区工程部发来的通报表彰信,赞扬我维和官兵在多项施工项目中多次刷新纪录,并赢得其他出兵国和当地政府高度赞誉。

同时,我维和大队政委宋广军告诉记者,大队党委用法理讲道理,使我维部队血气方刚的官兵们在看到在苏丹同胞被绑架,以及网上一些网友对我维和部队的期盼,长生愤怒和跃跃欲试的救援情绪时,能够辩证地看待同胞遭劫持事件,化愤慨为动力,彰显我维和军人的觉悟和组织纪律性。

1月28日,中水电公司29名员工在苏丹南科尔多凡州141“和平之路”公路营地遭“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北方局)”武装劫持的消息传来,我维和大队315名官兵对此等恶行气愤不已、义愤填膺,作为人民子弟兵,同胞被劫,生死未卜,岂能坐视不理,加之网络舆论褒贬不一的压力,我维和官兵纷纷向大队党委请战,表示要拿出实际行动捍卫同胞利益,有的同志还向大队党委提交了请战书,并以此为由,拒绝执行维和任务,提出“同胞一天不安全,官兵一天不上岗”的口号,官兵施工热情一度降至冰点,部分工程也因安全形势骤然停工。

《联合国维和行动手册》第三章《行为守则》的导言中写道,尽管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通常由军事人员进行,但仍属于政治行动而不是军事行动,维和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敏感性,它不仅关系到派遣国国家和军队的形象,而且关系到驻在国政府和民众以及国际社会对维和特派团的态度,影响着整个维和行动的成败。根据这一原则,我维和大队党委在官兵情绪十分激昂、爱民心切之时,认真分析形势,加强请示报告,开展了《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专题教育,给官兵燃起的怒火降温。具体做法是,通过军区法院审判员王达给官兵讲解维和部队必须遵循的“哈马舍尔德三原则”,当事国同意原则、保持中立原则和非自卫不得使用武力原则,让维和官兵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担负的重要职责,使官兵充分认识到不理智的莽撞行为对营救同胞的利害关系,并会因此影响中国形象,导致问题升级。

经过学习和教育,我维和官兵化愤慨为动力,誓以“中国标准”突显大国形象、声援营救行动。他们第一时间展开“应急蓝盾—2012”综合演练,提高自身安全防卫等级,主动克服安全局势动荡,气候环境恶劣、施工难度复杂等矛盾,坚持高标准完成施工任务,先后完成尼亚拉机场、联合国垃圾场、UN城等部分工程建设任务,短短数日便运送土石方5000余平方,搭建直升机起降平台2个,施工质量、速度再创新高。维和工程兵大队大队长王雷说:“维和官兵辩证看待劫持事件,化愤慨为动力让我们看到他们更深一层的大局意识和爱国情怀。”(人民网喀土穆2月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