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观点总体上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统一于物质”,第二部分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第一部分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前提,是立足点,这个观点是完全正确的,是不容置疑的。第二部分内容“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这块内容概念含糊不清,相互之间关系混乱缺乏实证,近乎主观臆断,根本不能成立。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没有说清楚“意识”概念究竟是怎么回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意识的解释是“意识是人脑机能对客观物质的反映”,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很明白了,其实很抽象,很难理解,可以说,根本就无法理解。这句话所包含的内容,其实与意识相关的概念共有三个,就是:1、“精神(人的主体意识,名词)——认识的主体”,2、“认识(动词)——认识的过程”,3、“思想(包括真理、文化、意识形态等,名词)——认识的结果”。这里的“反映”存在三个疑问:1、谁在反映及反映的主客体“对等”关系是什么?2、是指反映的过程吗?3、还是指反映的结果?很显然,这里的“意识”概念就是对上述三个概念的“游离”概括,模棱两可、莫衷一是。其实,“意识”概念解释起来很简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把简单的事物复杂化了,站在“无神论”的角度来理解的话,意识本身就指的是“主体意识”或者叫精神也行,这也完全符合唯物主义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要把简单的事物复杂化呢?不就是为了证明“物质决定论”的正确性吗?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概念的表述及分析也很模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其实是三个概念,而并非是一个概念。一是指“普遍物质”概念,就是指“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统一于物质”里的这个物质概念,说的是物质的普遍性、根本性、本源性等特征;二是指“主体物质”概念,就是与人的主体意识相对立的,人的自身存在的,与主体意识无法分割的这个“特定”物质概念;三是指“客体物质”概念,就是与主体意识存在“对等”关系的属于主体意识活动对象或者目标物的“对应”物质概念。分清这三个不同的物质概念的内容及其关系,对于彻底认识清楚物质与意识究竟是什么关系,以及对掌握正确的唯物主义观点意义非常重要。

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的判断存在概念不清,逻辑错乱等弊病。1、“普遍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第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物质决定意识的“产生”。“物质决定意识的产生”与“物质决定意识”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由“物质决定意识的产生”根本不能证明意识产生后“物质决定意识”关系的继续存在;第二,意识的本质也是物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承认意识的物质性,就导致了意识的虚无化,从现代科学揭示的“思维波、生物能”的存在就可证明,“意识是物质的”是有根据的,意识是一种特殊物质。所以,物质与意识之间根本就不存在“对等”关系,也就不存在谁第一性,谁第二性,谁决定谁的问题。2、“主体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主体物质与主体意识是完全同一性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关系。其中,主体物质制约着主体意识,主体意识又主宰着主体物质;主体意识规定着全部的“人性”特征,主体意识就可以等同“人性”。3、“客体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可以说,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的本质就指的是主体意识与客体物质的关系,因为主体意识可以代表“人”,所以,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就可以简约化为客体物质与人的关系。要准确把握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就必须要明确,它必须要有一个环境前提限制,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只有在认识论中才能说的清楚,否则,你就永远都不会搞清楚物质与意识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里的一个最大错误就是没有厘清在“认识论这个大前提”下认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一是意识概念模糊化,二是将普遍物质概念与客体物质概念没有分清,导致偷换概念的错误发生,三是没有找准物质与意识关系的“对应”点,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广泛化,这样就极容易出现“中空化”理论错误现象的发生。在认识论里,物质与意识是同时存在的,是完全“对等”的关系,没有先后、主次之分,也不存在谁决定谁的关系问题。并且,意识是“主”,物质是“客”;意识是“主动”行动而不是“能动”反映,物质决定“意识方向”而不是决定意识本身。

第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唯物主义“绝对化”的理解就是错误的。唯物主义也存在三种情况。一是指的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我们可以将这种唯物主义概念叫做“宇宙唯物主义”。在宇宙唯物主义里,只有唯物主义,没有唯心主义做“陪衬”,所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与关系就不存在;唯物主义也就是相对世界本源的认识,而与唯心主义无关,也就无所谓“唯物”、“唯心”的问题。二是指认识论里物质与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指的是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最高标准就是客体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标准,我们可以将这种唯物主义概念叫做“物质唯物主义”。物质唯物主义是相对唯物主义,物质唯物主义是“唯物、唯心”共同促成的,物质只是标准而不是全部的决定因素。三是指社会关系里人类世界与人的主观意志的关系,我们可以将这种唯物主义概念叫做“社会唯物主义”。社会唯物主义其实就是物质唯物主义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在社会领域里的引用,本质上与物质唯物主义是一回事。通过对上述三种唯物主义的具体了解,就可以准确的理解唯物主义概念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唯物主义其实只有两种理解,一是指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二是指认识论里的物质唯物主义概念。那么,我们究竟采取那种唯物主义概念才比较合适呢?前一种唯物主义概念只要世界的本源问题一经确立,再往后的理解就没有什么异议,这种唯物主义概念在其它领域的应用也不广泛,所以,我们一般所说的和所倡导的唯物主义只有后一种唯物主义,也就是认识论里的以物质标准为基石的唯物主义才是我们平常应该把握的和应该理解的真正的唯物主义概念。

第五,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唯物主义产生根源的掌握是完全错误的。所谓的唯物主义就指的是认识论里的客体物质客观实在性标准对主体意识活动方向的决定作用,但是,认识的主体却是人的主体意识,人认识事物是完全自主的和主动的认识行为,没有任何被动和压迫情形,所以,唯物主义是因为“唯心”而成立,没有“唯心”作为根据,唯物主义就无法确立,也无从谈起。这里的“唯”字就是“唯一、必须”的意思,也就是说,唯物主义是“唯物”与“唯心”共同存在的结果,缺了那一方唯物主义就不能成立;缺了客体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标准,唯物主义就没有根据可言,缺了主体意识的主动行动,唯物主义就没有发生的根源。正所谓孤掌难鸣,唯物主义正是因“唯心”而成立,因“唯物”而存在。这里共有三种情况:1、因唯物而唯物主义。这种唯物主义就是绝对唯物主义概念,这种唯物主义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观点。绝对唯物主义必然与唯心主义殊途同归;2、因唯心而唯物主义。这种唯物主义就是相对唯物主义概念,这是正确的唯物主义概念;3、因唯心而唯心主义。这是排除物质客观实在性标准的唯心主义错误认识论概念。

原文地址:[url=http://zhaohunzhenren.blog.163.com/blog/static/138317533201112615818764/]http://zhaohunzhenren.blog.163.com/blog/static/138317533201112615818764/[/url]

胡扯八道!韩德强希望通过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来哗众取宠!现在又冒出一个“渴望”通过批判马克思而成名的小丑。哲学本身就是抽象的思维,它是以思维、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是建立在每门具体科学之上的理论学说。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连什么是意识都没有弄明白的家伙就想在哲学上有所创造,真是不知天高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