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陈毅同志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的统战

推荐按: 莫谓草庐无俊杰,须知山泽起英雄。只要保留武装,什么都好谈。

毛泽东同志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陈毅是忠实地创造性地运用统一战线这一法宝的楷模。尤其是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陈毅先后任中央分局委员、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区分会委员等职务,在极其艰苦的斗争环境中,他充分运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依靠人民群众,领导和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争,保存了革命武装和党在南方的战略支点,完成了党所给予的任务,为促进南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就陈毅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的统战特点作一探讨。

一、陈毅统战特点之一:建立南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以武装斗争为支柱,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1、建立统一战线要以武装斗争为支柱,保持党的革命力量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明显的特点之一是以武装斗争为支柱。陈毅认为统一战线必须以武装斗争为支柱才能巩固和发展,南方国共合作的实现是以红军游击队的存在为前提的。他鲜明地指出:“党的武装,这是敌后游击斗争的主要方面,是我们的本钱。抗日高潮毕竟是要到来的。共产党在未来的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取决于党的武装力量强弱、武装的多少;只有有了枪杆子,我们才有发言权。”

1934年10月中下旬,留守中央苏区红军和游击队完成掩护中央红军主力战略转移的任务后,陈毅向中央分局提出改变大兵团作战方式,转入灵活机动的游击战争的方式以保存革命力量的建议。1935年2月,遵义会议后的党中央也给中央分局拍来了万万火急电报,指示部队转入游击战争。中央分局下令部队分九路突围。同年3月,项英、陈毅等人经过千难万险,突围到江西省信丰县油山地区。从此,陈毅在这里直接领导和指挥赣粤边的游击战争。

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敌人以百倍于游击队的力量,采用了数百次的军事进攻,在政治上用保甲制度、村庄连坐、收买欺骗、反动宣传,军事上采取修筑碉堡、搜山抄山、经济封锁、昼夜巡逻、突然袭击,以及苦刑逼勒的自新自首政策,使红军游击队承受了最大负荷的锻炼和考验。为了保持党的武装力量、粉碎敌人的 “清剿”,陈毅制定了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原则,指挥红军游击队,经常来无影、去无踪地袭击敌人。有时夜间袭击,来一个“摸冬瓜”,白天潜伏在敌人回去的路上,截尾巴,打掉队之敌;有时穿起敌人的服装,抓敌人的哨兵和反动的保长、区长,打击敌人的凶陷;有时跳过敌封锁线,突袭敌据点。今天夜晚在这里打,明天早上又改变了方向;敌人搜山我下山,敌人下山我上山,搞得敌人晕头转向,疲于奔走,使敌人企图消灭红军游击队的阴谋破产。由于“游击队达到了保持阵地,保持武装,保持党的组织,保持大批干部的伟大成果。” 这就为建立南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组织基础。

2、建立统一战线要制定符合实际的阶级政策,努力避免树敌过多

游击战争初期,中央苏区党内有的同志被国民党屠杀政策所激怒,失却冷静,认为在山上或靠近山区村庄搞赤色区域,与敌人控制的白色区域相对立。对白区的国民党乡村政权人员和土豪劣绅一概杀掉,把叛徒自首分子消灭光。陈毅批评了这种“左”倾冒险主张,他指出,开展对敌斗争是长期而残酷的,一定要讲究政策和策略,必须争取群众,对敌人采取分化瓦解和打击相结合。对游击区的土豪劣绅及其它为国民党服务分子要区别对待,土豪劣绅及自首分子中死心塌地勾结反动派破坏革命的要镇压,其它的不能因为他是土豪劣绅或为国民党服务就乱抓乱杀,“对于敌人我们还可以搞些贿赂,如送些鸡、送粮、送钱。地主一回来我们就警告他们;你捣蛋我就搞你;你不捣蛋,我准你回来安居乐业,我们还你土地,给你粮食。” 只要他们没有反对我们,就要争取他们做“两面派”、“守中立”。由于陈毅采取区别对待政策,避免了树敌过多。

3、建立统一战线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抗日救国同盟

一是争取国民党士兵共同抗日。陈毅转移到油山地区后,派一些骨干分子到国民党军队里去开展兵运工作,到白区去开展工运工作,同那里的士兵、工人交朋友、拜弟兄,分化瓦解敌人。在陈毅的指示下,原在国民党军第50师做兵运工作的陈宏(又名陈海)、陈桂华,打入余汉谋部第1、2师建立了党的支部和抗日士兵会,开展了以抗日为中心的宣传工作,而且该部在“两广事变”撤回广东后,赣粤边特委还与该部“建立经常的交通关系,继续以抗日和联合红军共同抗日为中心扩大工作” 。二是争取抗日爱国各界人士共同抗日。陈毅想尽一切办法争取一切爱国人士共同抗日。1936年底至1937年初,国民党军队加紧“围剿”赣粤边地区的红军游击队,陈毅派游击队到村庄和镇上去开展抗日宣传,“同村子里那些比较进步的地主、开明士绅、知识分子结成抗日救国的同盟。只要他们不干坏事,我们是不害他们的,我们可以利用他们来了解外面的情况,进行宣传。” 三是争取国民党地方政府共同抗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陈毅从旧报刊杂志中了解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精神,立即以赣粤边特委和赣粤边红军游击队的名义发表《赣粤边共产党联合宣言》、《告赣南民众书》,邮寄给国民党地方官员、驻军官兵,希望他们以民族抗战为重,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得到国民党驻军第46师师长和大余、信丰、南康、南雄四县县长响应,他们联名发表《告中共同志书》,愿意和平谈判,共同抗日。

二、统战特点之二:建立南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得团结

1、进行抗日宣传,建立广泛的“抗日反蒋”统一战线

陈毅非常关注时局的变化,两广事变以后,他明显看出结束内战,开展抗战的新倾向,于是他要求红军游击队在政治上宣传联合抗日,在军事上坚决武装自卫,以武装斗争争取联合抗日。他指出:“搞统一战线,统一战线里面有团结、有斗争。党有了统一战线,就可以发展我们工人阶级的力量,完成打败日本侵略者的首要任务” 。当时,一部分同志由于对两广事变的性质认识不清,有的认为陈济棠比蒋介石更好,对他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有的又盲目乐观,认为革命时机已到,可以重振旗鼓,趁机恢复中央革命根据地。陈毅保持清醒的头脑,于1936年6月中旬在信丰油山潭塘坑滴水垄召开了赣粤边县委书记、游击队长和交通站长参加的会议。他在会上指出:两广事变的实质是假抗日、真争夺、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表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不是缓和而是加剧了,抗日高潮就要形成,因此,“革命不是 ‘外甥打灯笼——照舅(旧)’。现在形势有了新的发展,但以后不是恢复中央苏区,而是要建立新的抗日根据地了。” 他要求全体干部和红军游击队应抓住有利时机开展抗日宣传,扩大游击区。会后,陈毅写出了《为两广事变告群众书》,提出了“反对军阀混战,实行抗日战争,变军阀混战为抗日的革命战争”的政治口号。在陈毅的正确领导下,乘广东军阀部队调离游击区之机,游击队适当集中兵力打击保安团和反动地主武装,火烧敌人炮楼,处决劣绅,惩罚反动保长,从而扩大了“抗日反蒋”统一战线的政治影响。

2、做好思想工作,建立“白皮红心”地方基层政权组织

陈毅要求游击队“经常去老百姓家里,几里外的村庄也要去,和老百姓谈谈,找找关系,吸收和总结经验。做统一战线工作,不能光躲在山洞里不管事。” 赤白交界地区,游击队应以公开或半公开的方法开展工作,群众提出抗租、抗债、抗税、抗丁的口号,游击队在军事活动上予以配合,保护群众利益,这样,便得到群众的拥护并积极参加斗争。国民党驻军第46师武力强迫油山老百姓筑碉堡时,老百姓或派出老、弱、残废等人员来出工,或采取怠工、拖延时间等办法来对付。当碉堡快要修好时,又暗中通知游击队夜晚来破坏,致使敌人的碉堡数月不能筑成。

鉴于“游击战争是长期的,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因此,陈毅主张游击队除了做好群众工作以外,还要做好保甲长的工作,在游击区或赤白交界地区建立 “白皮红心”政权(又叫两面政权),“表面上是属于国民党的,实际上是属于共产党的” 。保甲组织是国民党政府最基层的组织。保长是地方有权有势的人物,甲长也是一村说话算数的小头头。但是,保甲长并不都是坚决的反动分子。对于多数保甲长,争取他们同情、中立以至靠向游击队,对于极少数为非作歹、最反动的保甲长,则坚决给予镇压,以争取更多的保甲长中立。要利用国民党撤换保甲长的机会,派一些没有暴露身份的地下党员,革命群众或者一些年纪大的开明人士去担任,让他们为游击队服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游击区保甲机构逐步变成了表面上替国民党办事,实际上为共产党、游击队服务的“白皮红心”政权组织。如信丰县油山下坪的保长游爵治、黄坑口甲长李绍沧,就是这种“白皮红心”的保甲长。他们经常为游击队送情报、搞粮食、买东西,甚至把他们知道的敌人“清剿”计划也通知游击队。

3、根据形势变化,建立“联蒋抗日”统一战线

根据民族矛盾日益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时代特点,陈毅又努力使阶级斗争服从民族斗争,根据党中央“联蒋抗日”的指示精神,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并付诸实施,从而将赣粤边各界民众团结在共产党的周围,最大限度地孤立了赣粤边国民党反共顽固势力。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可是国民党蒋介石一直认为“南方各省项英、陈毅之流,他们只有几根烂枪,和朱毛的部队不同,谈不到合作。” 于是制定了“北联南剿”的反动方针,陈毅及时洞察了国民党蒋介石的反动阴谋,他在油山召开各游击区负责人会议上,指出当前的任务是促进国共合作,争取抗日民族战争的胜利,对待敌人的进攻,“我们只好打,只有把敌人的进攻打败了,使这支队伍还存在,谈判才有可能实现” 。直到卢沟桥事变爆发,敌人才停止了公开的进攻,不久,项英、陈毅就在池江西北部的一座大山上召开了赣粤边区干部大会。大家经过反复讨论,对由“反蒋”转变为“联蒋”,由内战转变为“抗日”,在思想上取得了比较一致的认识。这就为建立“联蒋抗日”统一战线创造了条件。

三、统战特点之三:建立南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灵活运用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方针

1、在统一战线中坚持党对红军游击队的领导权

国民党顽固派企图以谈判为手段,实现消灭红军游击队的目的。他们以“谈判”为名进行军事进攻;或企图用叛徒“招抚”收编红军游击队;或要红军游击队停止活动,却不给军饷,又禁止红军游击队筹款,等等,因此,谈判变成为一场极其复杂、尖锐的斗争,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谈判前,国民党顽固派妄图分化瓦解南方八省游击队。国民党顽固派写信给项英、陈毅:“跟你们只谈你们赣南的问题”“就是你们这里了,你们两位先生对抗日运动太不关心了。” 陈毅始终坚持党对红军游击队的领导权,要国民党跟中共中央或中央分局谈,不要跟各个游击区谈,并针锋相对:“你们去谈好了!谈好了再来找我们。” 结果,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忠诚于党,表示愿意合作抗日,但谈判的条件由中共中央或中央分局决定。

1937年8月27日,国民党大余县长兼“江西抗抚委员会”副主任彭育英派人给项英、陈毅送来“感秘代电”专函,对项英、陈毅“历年奋斗、艰苦革命”的精神表示敬佩,并称今日“非有中共参加抗日之力量,决不能战胜日寇,”他愿意与红军游击队接洽谈判有关事项,并表示可先通电湘粤赣边各县军政当局解除封锁,以示诚信。

1937年9月3日,陈毅以“快邮代电”复函彭育英:“我辈虽处深山,在敝党中央及特委领导之下,早已为抗日工作多所准备。……(特委)代表约一、二日可达余城。”陈毅利用复函之便,再次强调党对红军游击队的领导权,陈毅立场坚定,大义凛然,使敌无隙可钻。这为和平谈判奠定了基础。

2、在统一战线中坚持开展有理、有利、有节斗争

和谈不等于和平,陈毅作为中共赣粤边特委代表,前去同国民党地方当局谈判中始终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1937年9月上旬,陈毅到大余谈判,国民党《大余日报》登出所谓“油山共匪投城”的消息,企图混淆视听。陈毅非常气愤,义正辞严地说:“是谈判就来,投诚不干” 。
彭育英慌忙解释:“陈将军,对不起,这是官样文章,是做样子给英、美看的。说是‘投诚’,实际上是合作”。还说:“这是县党部干的,国民党搞的就是这一套。”企图推卸责任。

陈毅明察秋毫,随即表示愿意与县党部谈判,并说:“三民主义难道可以口是心非,装样子取媚英、美帝国主义吗?”

经过陈毅的严正交涉,国民党立即改变口气,作了正确报道,说陈毅是代表共产党“下山接洽抗日合作事宜” 。

大余谈判结果,双方就停止了游击区的进攻,释放政治犯等问题,达成符合赣粤边特委要求的七项协议。

9月11日,陈毅在大余县长彭育英陪同下抵赣州,与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代表,江西省抗日义勇军编练处副主任熊滨,江西省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兼保安司令马葆珩谈判。
在谈判中,国民党第46师的一个代表竟摇头晃脑,大言不惭地说什么“无所谓国共合作,这种说法英、美不习惯。”陈毅当即质问他:“你代表谁?代表英、美吗?”那人慌了手脚回答:“对不起,这不是兄弟的意思,我们中央党部的文件指示我们这样讲的。”陈毅愤怒地站了起来,说:“你要代表英、美,就没有资格和我谈判。我们的队伍要下山,你挡不住!进赣州,你挡不住;中国有共产党,英、美也不挡不住!形势变了,你的脑袋也得变。”那人连忙表示歉意说:“是,是,很对,很对。”谈判期间,大叛徒、原湘赣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陈洪时受命来拉拢陈毅:“现在我们总算走到一起来了,只不过我比你早来了一步。”陈毅当即拍案痛斥叛徒,并严正声明:“我是代表共产党来和国民党谈判的。”

由于陈毅始终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在不损害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下,作了必要的让步,终于达成了国民党停止对游击队的进攻,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抗日义勇军等九项协议。

1937年9月下旬,为了解决其他游击区的合作抗日问题,陈毅和项英一同来到南昌,同国民党江西省政府进行谈判。经过陈毅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解决了国民党军队从游击区撤走,释放政治犯,在南昌建立红军游击队总接洽处等六个问题。

3、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陈毅强调,在建立南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针对当时有的同志以为国共合作就是“国共一家”,甚至提出要与国民党“合作到底”的错误认识,陈毅及时提醒大家:“我们不能麻痹,搞不好,‘合作’就会变成‘合捉’”,陈毅还说:“不能提‘合作到底’,只能提‘长期合作’。三年五年是‘长期’,三个五个月也叫‘长期’。我们只有这样才能争取主动。合作是为了集中力量打倒当前主要的敌人。现在民族矛盾是主要的,但阶级矛盾依然存在。合作抗日是有条件的,我们必须壮大自已的力量。如果没有力量,就无所谓合作。”

赣粤边红军游击队在集中训练部队时,始终按照陈毅的指示,坚持独立地靠山近水扎营。为了防止国民党军队的袭击,油山和北山地区的红军游击队,先后下山,在信丰县油山潭塘坑集中,随着形势发展的变化,部队逐步进到平原的边缘,但仍不驻县城和圩镇,后来部队开到大余池江一带的农村里,这里背靠油山,面对章水,进退方便。由于保持独立自主的原则,这为建立南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了主动权。

10月12日,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国民政府军委会宣布将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浙江、安徽、河南八省14个地区(不含琼崔游击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在实现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这个历史性的大转变中,陈毅进行了大量艰苦细致的说服工作,他亲自冒着很大的风险,历经艰辛,奔走于各游击队之间。他先后到信丰小江、兴国、吉安、湘赣、皖浙赣等地传达党中央关于国共合作的指示精神。在湘赣游击区,他被误认为叛变投敌,受到红军游击队的捆绑、审讯。陈毅以抗日大局为重,表现出高度的原则性,革命的坚定性,机智、巧妙地说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耐心解释党的原则立场,长久呆在山沟里的广大游击员都被陈毅豪情壮志所感动,被他阐述的革命理论所折服,一齐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下山接受改编,从而使新四军较顺利地建立起来了。

综上所述,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陈毅及时贯彻执行中共中央抗战方针,灵活运用统战方针策略,为新四军的顺利组建,为促使南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 本帖最后由 classwar 于 2011-1-15 22:32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