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论游击战

现在游击队要解答的问题

(一九三四年五月)

第一,游击队因其常在敌人后方,处于复杂紧张的斗争中,其首长必须是政治坚定、行动机警而熟于游击战术的人。游击队无论远殖于敌人的远后方或活动于被敌占领或侵犯的边区,都特别要求我们共产党派出很坚强的党员,在实际中去领导这一斗争,才能完满实现给予的任务。这在军阀制度法西斯蒂化的中国更有严重的意义。

在被占领或侵犯的边区县、区军事部的领导者,也应到地方部队中去直接指挥游击战争,不要脱离一边“拥兵自卫”。

第二,边区领导机关在预计敌人可能占领或侵犯边区时,应将敌人企图和阴谋预告广大的工农群众,同时派定好的干部去领导他们,为保卫革命所得的利益,就地开展游击战争,或组织他们扩大红军以及其他参战行动(坚壁清野在内,但这只是辅助的行动),特别要从积极方面给敌人以严厉的回答。

第三,当阶级斗争尖锐化的现在,敌人加紧了破坏我们游击队的阴谋,并以其反革命坚决分子法西斯蒂钻起进来直接活动。我们应发动全队群众的阶级警惕性,进行检举工作,给予严厉的处置。这首先要从阶级教育上来提高全队群众政治觉悟的水平。

第四,军阀,尤其是广东军阀,组织并指挥当地团匪在其军队的翼侧或正面作掩护队,向我们游击侦察,特别利用其封建关系来进行反革命阴谋活动。同时,敌军派出部队奔袭我们呆板的游击队或疏虞的地方机关,先给我们以打击,然后推进。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我游击队严格遵守下述事项:

一、明确执行阶级的路线和纪律,特别要密切联系广大的群众,深入阶级斗争,提高阶级警觉性,揭露反革命的真面目,只有这样,才能粉碎敌人利用封建关系来进行反革命阴谋活动。

二、在依靠广大群众的基础上,对反革命分子,特别是对镇压当地群众的“土老虎”,厉行红色恐怖,捕杀敌人间谍(不应姑容迟疑,使之逃跑误事),以消灭敌人谋我的内奸,并使敌人眼瞎耳聋,而便于我们行动。

三、一切地方部队,特别是游击队,要抓住主动权,机警地进行侦察警戒,严守军事秘密,实行其先发制人、出敌意外、要“游”要“击”的游击战术,千万不可老走一条路和呆停一地,给敌人以伏击和袭击的机会。

第五,游击队的新旧武器、弹药、粮食、被服(通常是便衣),通常是取之于敌军和地主手中。其所征集的资财,应供给红军并散发当地群众。

第六,游击队首长,在共产党领导下,指挥游击队的动作,应机断专行,而不应取决于会议方式。因为游击队常在顷刻变化、急转直下的环境中,不容许如此。

第七,游击队因为本身之小,活动在敌人后方,并没有粮食弹药准时的接济,故不能与敌人公开地进行持久战斗或防御战斗。相反的,要诡诈秘密,眼明手快地进行带进攻性质的突然的短促的战斗,如:忽然袭击、埋伏、奔袭和穿袭诸方式。每一战斗必须在胜利有把握时行之(并预定集合场以便万一失利时之用)。特别要使敌人在每次战斗中,都受到大的损害。这样才能引起敌人普遍的恐怖。游击队在敌人普遍恐怖中,才容易发挥其伟大的作用。

第八,游击队的编制应将非战斗人员尽量减少,以免演成浮肿不灵的现象,妨碍到战斗和运动。因此,要求每人不只是单纯的战士,而且是武装的政治宣传者和组织者。

编制也不应一律,而是要看所在地形如何,居民同情与否,敌军的多少,堡垒的稀密来决定。一般说来,最好是以一个百枝枪编成的基干游击队,领导三个由三十枝枪编成的小游击队活动。各小游击队各在指定地域不停滞地活动,而这一基干游击队则在他们各个活动的便利条件之下,辗转联合某个或某些小游击队,去奔袭敌人,以开展游击战争。这样可以使敌人感觉我们有很多很大的游击队,并且很容易把这一块地方赤化起来。

如这种游击队集团有几个时,并应准照上述意旨,组成一个约五百枝枪大的基于游击队,领导并配合几个集团活动。

第九,游击队要依靠广大的工农群众进行侦察警戒,要做到我们明白敌人,敌人不明白我们;我们能袭击敌人,敌人不能袭击我们。这首先要靠我们在政治上争取了广大工农群众才能实现。

游击队应有计划地建立间谍侦察网及其通信网。这须要找当地居民忠实可靠者来担任此种秘密工作。

敌人常乘我们游击队在宿营地时,特别是在风雨昏夜警戒不严之时,施行包围的袭击。因此,选择宿营地应在敌人可能派出侦探的地域以外,而且是在运动自如之地。进入宿营地要在黄昏之后,或拂晓之前。且对于无论何人用何借口都不准其由宿营地出去。为隐蔽本身防敌来袭起见,最好以忠实的居民,在通敌来路秘密监视敌情,在发现敌人时,即发出警号(放烟火之类),预告宿营队伍,以便及时反袭敌人或撤退(看来敌大小而定),但都须预有准备。宿营队伍并应在重要道路设置潜伏哨。

游击队在行进时,为求不暴露本身起见,通常只须派出尖兵就够了,用不着采取大规模的警戒,最好还是使用当地居民。对于途中遇见的敌人步哨,应无影无声地捕获起来,不要响枪。

第十,游击队不只在敌人远后方,而且在已被敌人占领的边区,都不应筑守支点。因为这是把主动权转交敌人,自己陷死了,消失了自己游击的兵力及其应有的作用,并且徒惹敌人包围的攻击,同时也不应硬攻敌人的碉堡。

第十一,敌人碉堡构成的封锁线,可以相当限制我们大兵团进行机动,然而,我们游击队确实可以自由出其封锁线碉堡(特别在广东敌军没有连续的碉堡)的间隙,而入于其后方交通路上,实行穿袭。有些边区游击队就应该留在封锁线外,向敌人远后方,特别向其策源地开展游击战争,耗散其兵力,破坏其粮弹的运输,乃至造成地方暴动,就更有战略上的意义。我们要了解,敌人的堡垒主义,原是耗散兵力的,我们要使其一个堡垒不空,而且更向后方延伸,敌兵虽多,如此耗散,将无重兵深入苏区,而便于我红军消灭它。敌人的马路,原是运济其大军粮弹的,我们要使敌人运输停滞甚或断绝,以致饿困于苏区。敌人后方工农群众生活极端恶化,当敌人调集重兵“围剿”苏区和红军时,其后方守备薄弱,极易爆发武装的阶级斗争,我们要去领导他们斗争,走向暴动。

第十二,诸游击队应受附近红军兵团司令部的指挥,而活动于敌人后方翼侧,配合红军作战。红军兵团司令部应在一切作战计划上定出他们可能担任的动作,并随时指导和帮助他们。

第十三,游击队对于上级无论是军事的政治的指示文件,都应该深刻了解,参酌实际有计划地去执行,极力纠正过去忽视训令、重复错误的严重现象。

第十四,对于游击队中的政治工作,不但要培养每个队员自觉自动地来实现我们的行动大纲(先使他们明白了解斗争的前途,不容有任何掩饰),而且要培养并领导他们在每一事件到来时,即有热烈正确的舆论。这也使政委握着实行职务的职权。

第十五,合编零散游击队时,必须预先进行充分的政治工作,可能时,先使之会合一起行动。

第十六,游击队每到一地,要在开展阶级斗争中尽量培养当地优秀的工农干部,吸引广大的群众参加我们的组织,特别加强政治工作来巩固和发展这一组织,竭力消灭过去对群众关门和惊人的减员的严重现象。只有这样,才能使这一切工作巩固地深入到下层群众,并推动斗争走向更高的阶段–暴动,建立苏维埃政权,成立红军。

第十七,敌人想发挥历史上的保甲政策及遍筑碉楼寨子,以使我们游击队与工农群众绝缘,并饿困我们游击队。这就要求我们在一切工作中执行明确的阶级路线,进行充分的群众工作,发展尖锐的阶级斗争,万不可重演历史上的“打粮队”(就是不分阶级乱抢粮食),迫使群众去维持地主阶级的统治。这里必须执行严格的阶级纪律,对于违反工农群众利益的分子,要当着群众的面予以严厉制裁。

第十八,游击队对于居民进行政治工作,要公开地号召,明确地尤其是以身作则地实行共产党的苏维埃的政治主张。然而在军事行动上,就要极端地保守秘密,不但对于居民不能泄漏我们军事行动的企图,而且对于部属也不能过早下达命令,或告以不应多知的事项。在实际动作中也要多方伪装,声东击西,走小路,掩盖行踪。因为不如此,不但不能争取胜利,反而增加行动的困难,甚至失败。

第十九,每一行动的成功与失败,无论是军事的或政治的,都应拿出来讨论,作出正确的结论。某些成功因素以及个人英勇的模范,应表扬出来。某些失败的因素以及因失败而发生的不正确的倾向,也应该拿出来讨论和开展斗争(要注意保守军事秘密)。这都是活的极有实效的教育,并容易积成好的作风。这不但可以实施之于自己部队,而且可以运用之于地方群众斗争中,丰富他们的斗争经验。

第二十,游击队应该供给地方群众斗争所需要的军事、政治干部。这些干部主要是在实际斗争中培养出来,可能时并成立教导队。

注 释:

*此文原载《革命与战争》第三期,后转载于中共苏区中央局机关报《斗争》第五十九期(一九三四年五月十五日出版)。*此文原载《革命与战争》第三期,后转载于中共苏区中央局机关报《斗争》第五十九期(一九三四年五月十五日出版)。

《刘伯承军事文选》

论游击战与运动战

(一九三八年三月)

一 对于游击战与运动战的一般了解

一般说来,运动战和阵地战,都属于“正规的作战”,游击战就属于“非正规的作战”。这是在军事上就兵力的大小及其指挥的方式来说的。

所谓游击战,是使用小的队伍,少至几人,多至几百人的队伍,在敌军后方活动的。这些队伍的组成,无论是正规军派出的或者是由民众政治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或者是由这两种混合组成的,通常是在敌人的后方,特别是在广大民众拥护掩护之中,袭击或伏击敌军,破坏其交通与辎重。其动作方式是机敏灵动,出没无常,尤其小队伍在敌军后方活动紧张情况之下,要求游击队长机断专行,独立自主地决定行动。它没有战线与后方的组成,所以说它是“非正规的作战”。

所谓运动战,就它在军事上的精义说来,应该是叫“机动战”。一般是使用相当大的数量的正规军队来进行的。因为军队数量比较大,就必须有协调各部在单一意志之下行动的统一指挥。正规军队进行的机动战,就是指挥军队在战斗之前、战斗之中和战斗之后的移动,求得造成便于使用武器的地位,并且利用已得的战果,发展到完全消灭敌人。假使敌人在动作中造成不利于我的战斗条件时,那我们就引退到适当的地点,以求避免其突击,且就此抓到有利的条件。

运动战与阵地战,时常是互为变换的。如遭遇战,就是标本的运动战,但它一转到固着一地时,就变成了阵地战。如阵地战的阵地一被突破时,又变为运动战了。无论运动战和阵地战,都是具有相当大的数量的正规军来进行的。因为它们的一般行动都须有严整的纪律,统一的指挥,所以说它是“正规的作战”。

总而言之,游击队因兵力少而突击力弱,不如正规军的兵力强大,特别是不如它能够严密组织各兵种的协同动作,在统一指挥之下执行艰巨的任务。所以游击队在军事上不能解决战略任务而是起一种辅助的作用。有个军事家说:“‘游击战是手工业,正规战是机器工业。”这就是从军队组织上来说明它们作战的威力,然并不能因此就轻视游击队在保卫祖国战争中的伟大作用。

二 敌人在作战中表现的特点

我们在抗战未开始之前,曾经把敌人在作战中的特点估计过和讨论过。现在我们在战地所证实的是:

(一)由于敌寇的暴行,加速扩大了民众团结救亡的运动–特别表现在战地民众痛恨日本强盗的奸虏烧杀,普遍开展游击战争,反对救亡运动的只是极少数的汉奸和托洛茨基分子。

(二)屠杀、诱惑、恐吓、离间同时并用–头天飞机轰炸武安,第二天特务机关就指使汉奸诱惑区长开会,强其接待日本军队进城。临城东塔村刚被烧杀,接着在附近散发其掠自我国的糖、盐、香烟、粮食以示恩,扬言只打这军不打那军。昔阳守备队长高田,明令立即持火烧有游击队的村庄,同时由伪县长求其延期,好勾引游击队员回家。太谷逼壮丁烧杀其本村抗日军人家属,想造成自相残杀的局面。

(三)害怕游击战争,特别害怕游击队做瓦解日本满蒙军队的运动–日本强盗屡次派相当大的兵力,突然地分进合击游击队,企图消灭它,终未成功。相反地,游击战争长期包围并恐吓了日军,正如敌伊藤少将所说:“行踪飘忽,出没无常,我前进则彼逃散,我停止则彼出现。”“在广大之中国,到处流窜,不能使作城下之盟。”表现着对于持久性的游击战争的忧虑。榆次曾发现日军中有一兵士,在地划一圆圈,自己站在中间,表示其被游击战争包围,不能回家的苦况。我们在广阳、沾尚战斗中,曾用日本话喊“缴枪优待”的口号,招降了日本兵卒和官长。榆次日本清乡军满洲籍士兵经常逃亡。最近邑城的日军中,发现产业组合、日本无产党(1)等瓦解日军的小传单。正太线日军到处搜查、扯毁我们游击队的日文标语。当然,日军并不会忘记它在一九一八年到一九二二年出兵西伯利亚在游击战中所受的消耗。

(四)要求速战速决–敌伊滕少将说:“战争一开始的时候,日本军队立刻占领中国重要区域”。去年冬,近卫内阁也曾再三声明:“至迟今年底或明年春,即可解决中日战争。”事实上,它已经使用优越的军事技术,执行了速战速决的歼灭战略,也占领了北平、太原、南京、济南等要点,然而抗战还是顽强地继续着,并未如它所预定的日期使中国降服,解决中日战争。现在它国内的反战运动的发展,国际间和平战线进步的团结,不能不使它一面在中国民众中散布所谓“中日亲善”、“东亚和平”的空气,另一面将继续进行更大的侵略战争。

(五)掠夺资材–这不只是说日本财阀、军阀掠夺半殖民地一般的资材,以延长其反动统治,而是着重地说日本强盗战争资源缺乏,难以支持长期的侵略战争,特别在中国长期抗战的条件下,不顾一切来掠夺占领区域内的军用资材,如工厂、煤、铁、粮食、棉花等,甚至这几天连民间的破铜烂铁也收集起来,从正太路东运出娘子关,去造军火。

(六)夺占交通线,逐次转移作战重点,企图各个击破我军–开来中国的寇军,现在是四十六万以上了,但以这样少的兵力,分布于兵多地宽、交通不便的中国,必然要把作战线放在铁路公路线(有时虽离开铁路公路线作战,终归是要夺取铁路公路)及河运线上。对于敌人,运输的便利,不但在供给现代战争技术化兵器所需要大量的煤油、弹药等资材上有意义,而且在使中国各军策应不灵,而使敌人仍灵敏转移兵力于决战方面各方击破我军上,更有意义。我军在深远的冀察晋三省的地域活动,经常截断其后方交通线,确给了敌人以很大的困难。特别在它越深入内地,交通线越延长的时候,使它更感觉困难。它最近到处散布“一民护路,万民享福”的欺骗宣传,并定出民众护路的严厉办法,这已暴露它因交通阻滞而受了莫大的痛楚,然而交通仍经常被我破坏着。

(七)战役上的突贯攻击–因为日本作战军队数量上有限,而又不能不沿着主要交通线作战,于是采用了战役上的(不是说战术上的)突贯攻击。不管如河困难,总是沿交通线为轴心的作战目标努力直钻。忻口的战役,把这一点表现得非常明显。这是给我军突击其侧背的好机会。

(八)占据要点–日本军队因恐兵力耗散,只把占领的广大区域内军事之要点派兵据守,空出广大地域,则想发展汉奸伪政权,组织以华制华。拿山西来说,共有一百零五个县,只有二十个县才有日本军队。除晋南不计外,也空出不少的地面。这已成为发展游击战,组织民众,遂行运动战的好场所。

(九)战略重点放在华北–日本侵略中国,特别企图截断中苏联系,以及苏联的积极反对这一侵略战争,这使日本陆军在战略上的重点不能不在华北,以便策应两方,虽然它在灭亡全中国的战略方针之下,此刻把作战的重点转移到津浦线,甚至将来再转移向南,然而就整个战争来说,其全国陆军战略的重点,仍在华北。

(十)武器精良,其常备军长于协同动作,但其步兵攻击精神并不很旺–就是有名的坂垣帅团,表现也是如此。它们拥有优越的技术兵器,而动作严格遵守着典范令的规定。其对于我国军队的被动的单纯的防御,当然要占些上风。但如果我们作战审计了敌我的长短,玩一点出乎它们典范令之外的新的花样–主动袭击的运动战与游击战,它们就要感觉难于应付。如平型关、阳明堡、七亘村、广阳诸战斗。它们在感觉不易应付时,竟至避开我们。至于新由预备役成立的师团,其素质就比较坂垣师团更差多了。

三 现在我们应进行的游击战与运动战

根据上述的特点,并见到我国领土的宽大,交通的不便,特别是在抗战的广大民众中繁殖游击战争条件之下,我们组织和进行游击战、运动战,以及游击战与运动战的适当配合,这在长期抗战的战略上,更有严重的意义。当然,在某些要点的阵地战也是必须的,但在整个战局上不是最主要的。

游击战争,原来是抗日战争中广大的民众武装斗争的事业,而不是单纯的军事行动。它是在敌寇侵略中国肆行奸掠烧杀的战地,尤其是敌人的后方,中国民众为保卫自己身家性命、国家民族而产生的。它的出路,只有把日本强盗的军队完全赶出中国去,使民族得到解放。因此,它的基本任务是:

(一)公开或秘密地发展民众抗战的组织,特别是武装的组织,来繁殖游击战争;同时,揭破敌人的欺骗阴谋,铲除汉奸,瓦解敌人的傀儡政权,特别是敌伪的军队,使我国已失的领土和政权,从一切斗争中,主要是武装斗争中,恢复起来。

(二)配合正规军队,消灭或消耗敌人,取得最后的抗战胜利。这些基本任务,具体地说,就是:

1.从敌人后方伏击敌人,袭击敌人,使它腹背受敌,而不能不耗散其兵力,借此创造敌人的弱点,配合正规军队突击之,并为正规军查报敌情,同时封锁消息,机动迷敌,使敌人陷于聋瞎的状态。

2.破坏敌人的交通,首先是铁路公路,其次是土路,主要是破坏道路的技术工物,如桥梁山洞之类,使敌转移兵力、输送粮弹都感困难,甚至使敌人各部孤立起来,受着锇困,这对于战争全局有很大的作用。

3.截毁敌人停留的或运送中的武器、军用品及其他资材,特别是飞机场、弹药库、煤油池、粮食站,以及运送中的各种辎重。在敌人收集原料制造军火的区域,如河北(棉花食盐)、山西(煤铁)等地,更要繁殖游击战争,使敌人不能利用中国的资材来做杀中国人的工具。这就是从物质方面来加速消灭敌人侵略战争的实际办法。

我们有了民众的抗战而表现之于游击战争的条件,那我们就好进行运动战。如使游击战配合运动战,消灭敌人,那就使运动战的歼灭性质增大。如敌人在被消灭之后,集结重兵行动,则空出的地面更为广大,又是给游击队活动范围加宽发展,民众组织加快发展以机会。这就是游击战与运动战互相为助的地方。

我们进行运动战,通常是大踏步地前进或后退。无论是在构成的战线的附近,或挺进到敌人的深后方作战,都要把握住主动性、秘密性、迅速性、坚决性和干脆性,主要是力求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因此我们的作战的机动,必须:

(一)寻找敌人的弱点,如其没有弱点,那就要创造敌人的弱点。

(二)集结绝对优势的兵力,来突击敌人这一弱点。

(三)在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条件之下完成机动,使敌人不能援救其被突击的弱点。

(四)尽可能争取时间,来组织优于敌人的火力配系。这是我们机动的要求。但艺术的机动,还要求适时发觉敌人对我们的突击,而避免其将我们压溃。

因此,我们在布置时:

(一)选择主要的突击方向,最好是在这一方向能以几面会合突击敌人。

(二)选择集中主力的地点:一个或几个地点。集中主力于决战地点,是保障胜利的基本路线。

(三)适时区处主力转移的秩序,务使在战役上决战之时能集中主力。

以上这些就是我们运动战一般的基本原则。我们要实现运动战的这些原则,主要地是靠在我们周围的为自己身家和民族生存而斗争的广大民众的上面,特别是游击战争的上面。

我们的军队的区分又应当是:

其一、在次要方向,我们就用极少数的正规军的兵力,甚至不用这兵力,而只使用现地域的游击队或游击兵团,在广大民众掩护之下,运用自卫队等抗日戒严的组织,肃清敌探,封锁消息,就已使敌人不易知道我们的虚实了。如游击队还能佯动迷惑或袭击敌人,那就使敌人越发摸不着头脑了。到处民众都是日本强盗的对头,部在暗算日本强盗。即使它们晓得那里有我们的游击队,它也没有信心来消灭游击队,而只有受游击队的消耗。

其二、在主要突击方向,我们正规军队可以集中绝对的优势兵力,在广大民众掩护及游击战争配合之下,于适当的时机,不动声色地采用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向着敌人完全不知觉、不戒备的地点,特别是向着敌人侧背的弱点,给以致命突击,而消灭其有生力量。这样,敌人虽有精良的武器,也来不及发挥威力,而可能被我们缴械。万一所选择的突击点情况临时变迁,由敌之弱点而变为敌之强点,且无胜利把握时,那就临崖勒马,只派出小部队,给敌人以相当的消耗或威胁。

总而言之,我们每次进行运动战,必须把敌情可能的变化,战地民众的政治情绪,及其帮助作战的力量,游击队、自卫队的多少,及其任务的分配,都要站在取得运动战胜利的立场上,计划清楚,作秘密审慎的准备,迅速突然的袭击,这样才能使我们每次消灭或消耗敌人,而不使敌人消灭或消耗我们。当然,我们必要的伤亡是无法避免,也不可能避免的。

无论游击战或运动战,一方面因为我们本身要求隐蔽灵动,容易抓住或突然袭击敌人的弱点,不使敌人抓住或袭击我们的弱点;另一方面,因为敌军使用现代优越的技术兵器,如飞机、装甲车队之类,要求明朗干脆的速战速决。照一般说来,我们的活动在山地比在平原便利些,在森林隐蔽地比在沙漠开阔地便利些,在荒辽僻塞的地方比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便利些,在夏秋冬三季比在春季便利些,在夜间比在日间便利些,在敌军稀少的地方比在敌军众多的地方便利些,特别是民众抗日运动更开展的地方,比落后的地方便利些。这些后者不利的条件,只能影响到游击战与运动战兵力组成及运用原则的某些方式的不同。是要我们随时精密审计,适当运用原则,但绝不能以这些条件来否定游击战与运动战的原则。因为我们游击与机动的原则,特别着重的是适时适地配合运用各种力量,乘敌不备来袭击敌人的弱点,而以秘密坚决干脆–特别是秘密实施之,并不要对敌人先下“战书”,预约决战的战场和时间,教它准备。

上述的那些条件,事实上也是参差错综生长的,绝不会一切不满人意的条件都生长在一个地方。问题是要我们如何适当地配合运用当地当时客观的条件,加以主观的努力,来推动到某些限度罢了。

在中国地方作战,日夜四季都随我自由运用,无须说了。单说对运动战和游击战有密切关系的民众抗战运动,是要我们到处努力推动和发展的。如果有了民众抗战运动的高潮,日寇占领的重镇的平津都有可能用武装暴动来恢复的,又何处不可以进行游击战与运动战呢?

苏联国内战争时,游击队在邓尼金(2)占据的新俄罗斯城的活动,曾经吓得城中驻军发生“风声鹤唳”的现象。现在日本作战兵力过少,不能分驻于各大城市,许许多多的城市乡村,特别是广大的地面,都便于游击队活动和正规军机动的回旋了。

【注释】

  • 刘伯承同志的这篇文章发表于一九三八年三月出版的《战水研究资料》,以后转载于《前线》和《八路军军政杂志》。

(1)日本无产党,一九二八年成立;与日本共产党有联系。一九四○年解散。

(2)邓尼金(一八七二年–一九四七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曾任沙俄军队总参谋长。十月革命后,在西方帝国主义援助下,任反革命军队南俄方面的总司令,进攻列宁领导的俄国苏维埃政权。失败后流亡国外。

《刘伯承军事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