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古代战争“分进合击”战术战例

“分进合击”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战术,历史上也不乏这样的战例。我粗略列举如下:

分进合击成功的战例:西汉攻匈奴河西之战、东汉灭蜀之战、魏灭蜀之战、晋灭吴之战、刘裕灭后秦之战、隋灭陈之战、北宋灭后蜀之战、金灭北宋之战。

分进合击失败的战例:唐讨田承嗣之战、北宋攻辽歧沟关之战、蒙哥攻南宋之战、明攻后金萨尔浒之战。

分进合击实际上属于处于战略外线的一方对相同的军事目标所采取的一种分兵作战,属于机动进攻的一种。分进合击的一方显然要拥有兵力、兵器、战斗力、机动性、配合度以及精神力方面的优势。分进是战役形式,合击才是战役目的,分进相对容易,但是做到合击相对要难得多。

我觉得分进要突出主要突击方向与辅助突击方向,在兵力兵器不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不必分多路进击,集中兵力采取两路分进,是比较稳妥的。三路、四路大军分进的成功几率要低的多。因为这样不仅意味着分兵,十指分散,握不成拳头,而且指挥协调方面难度也比较大。你比如萨尔浒之战,明军杜松、李如柏、马林、刘铤四总兵再加上朝鲜军一部,分五路进攻赫图阿拉,明军总兵力九万,每路明军不过两三万人,这在广阔的战场上极易被女真骑兵各个击破。

迂回包抄与分进合击的过程中,面对敌人的机动防御,成功的隐蔽主攻方向,辅助攻击方向能否成功的调动吸引敌人的主力,也是分进合击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之一。其中机动性与隐蔽性是分进合击能够取得胜利的保证。

这方面蒙古军渡河对金朝发动的三桅山之战就是经典的战役。

在战役发起前,蒙金两军主力延黄河潼关一线对峙进入相持阶段。蒙古军拖雷部两万人,从陕南通过宋朝控制下的大散关,经汉中,入唐邓,突然迂回出现在金朝后方。金主速调潼关守军步骑十五万南下堵截拖雷部。此时,在黄河以北的蒙古军主力,突然渡河,与拖雷部南北夹击,将金军主力合围歼灭在汴梁西南的三桅山地区。这一战例是分进合击,迂回包抄的经典战役之一。

由此可见,分进合击的一方在掌握了机动性,并能形成良好配合的前提下,成功的隐蔽主攻方向,正确的协调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处于内线作战的敌人要向采取各个击破的机动防御方式对付分进合击也不是很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