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尼泊尔毛派领袖进城三年间

尼泊尔毛派领袖进城三年间
作者:张 松 《环球时报》驻尼泊尔特约记者

对于走出丛林、回归政治主流的尼泊尔毛派领导人来说,10年的山中游击岁月与3年的城市政治生涯,哪个更艰难,更能磨炼革命者的意志,也许不太容易说清。自2006年尼泊尔开启和平进程以来,普拉昌达和他的战友历经了制宪会议选举的完胜,轰轰烈烈的废除君主制运动,近9个月的执政以及作为在野党的抗争。他们的脚下不再是原始森林里的羊肠小道,而是议会讲坛和城市街头;他们耳边回响的不再是震耳的枪炮声,而是政敌的攻讦与政党间的争吵。在进城3年后的今天,普拉昌达对《环球时报》记者感慨说,尼泊尔的政治太黑暗了,这不是他毕生为之奋斗的民主。

进城后,确保领导人安全依然是重要任务

绵长的巴格马蒂河穿过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市,尼联共(毛主义)主席普拉昌达现在的家就在这条河边。热闹的居民区里,一座三层小楼,看上去没有什么不一样,但邻居们都知道这里住着一位大人物。走近了,你会发现些许不寻常的地方:院门后立着一处“碉堡”,尼联共(毛主义)“人民解放军”战士在里面站岗,小院旁边的简陋停车场里时刻停着几辆车,多少能说明主人身份的不一般。

如果记者没记错,这里应是普拉昌达进城后的第三处住所。与前两处一样,这处房子也是租来的。2006年5月,这位尼泊尔“传说中的人物”进城后,先是住在泰米尔区一处借来的旅馆里。当时记者去采访时,看到至少数十名全副武装的战士在周围高度戒备,介绍记者去的朋友打开一辆车的后备箱,里面居然放着两挺机关枪!普拉昌达曾数次对记者说,当年曾经多次围剿他的尼泊尔政府军高层有可能对其采取“斩首行动”,“人民解放军”的情报也证实过这一点。

2006年11月,尼联共(毛主义)与政府最终签署了《综合和平协议》,2万多名“人民解放军”士兵刀枪入库,驻扎进7大21小共28处营地,接受联合国驻尼特派团的监督,和平进程正式开始。如今,尼泊尔政局动荡依旧。虽然记者看到负责警戒的战士神情轻松,没有如临大敌的戒备,但普拉昌达说,领导人的安全问题仍然是尼联共(毛主义)当前的重要工作之一。历史上,在尼泊尔支持率极高的另一大共产党尼共(联合马列)领袖班达里十多年前离奇遭遇车祸死亡。事后很多人怀疑此事是国外某情报机构暗中设计的,因为班达里曾强烈批评外国势力干涉尼内政,引起对象国不满。

按协议,约300名“人民解放军”士兵被允许保留武器,以保护尼联共(毛主义)高级领导人的安全。现在,普拉昌达有约15名士兵贴身保卫,其中包括一名经验丰富的师级指挥官和两名旅长级指挥官。该党其他15名常委分别有5至7名安全人员,均由旅长级指挥官负责。此外,尼联共(毛主义)领导的“共产青年团”在普拉昌达等领导人周围部署了大量志愿者,负责提供安保信息;而当地老百姓也有不少主动为普拉昌达当“线人”。为保安全,普拉昌达和其他高级领导人分散居住在加德满都各处,一些军队指挥官则在营地中居住,一旦有紧急情况,能保证至少一部分领导人可保存下来继续“战斗”。

这座小楼里原本住着普拉昌达和尼联共(毛主义)副主席巴布拉姆·巴特拉伊以及数十名战士,但现在只剩下普拉昌达一家及秘书。楼里没有任何高级沙发和家具,也没有高级电器。普拉昌达夫妇住的二楼里,一间客厅和两间卧室里放满了桌椅,等着见他的人在这里守候。像所有尼泊尔人一样,普拉昌达早睡早起,晚上10点以前休息,早晨5点就开始见第一批客人。对他来说,每天的时间基本上被各种会议、谈话占据,唯一的休息就是看上半小时电视新闻。

爱穿中国文化衫的普拉昌达生活依旧朴素

3年来,在记者眼里,普拉昌达的生活变化不大。在家里,普拉昌达穿着随意,有几次,他腿上裹着一条破床单出来见记者。记者曾送了几件国内买的印着毛主席头像的文化衫送给尼联共(毛主义)领导人,普拉昌达极为喜爱,后来记者多次见到他在家穿这件衣服。好几次,普拉昌达请记者在他家里吃饭,与身边的助手们一样,我们吃的饭是经典的家常尼餐:米饭、几块鸡肉、一点菠菜。尼联共(毛主义)进城后,一些媒体曾说该党领导人迅速过上了奢华的生活,甚至开始腐败,但在记者接触过的政党领导人中,尼联共(毛主义)的领导人仍然是最朴素的。

尼联共(毛主义)县以上干部均实行财产“共有制”,所有领导人的个人财产均自愿捐献给党统一调配,同时不从本党领取工资,其本人及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开销向党的相关部门实报实销。2006年尼联共(毛主义)回到加德满都后,普拉昌达高龄的老父亲将自己在奇特旺的一点土地和房产捐给了当地党委,其他几位高级领导人也分别捐出了自己的私人财产。不过少数中低层党员未自愿捐献,尼联共(毛主义)也默认了这一作法。

普拉昌达等许多中央领导人现在是制宪会议代表,每月有数万卢比(10卢比约合1元人民币)的工资。按规定,这些收入30%上交作为党费,而另外70%则交给专供中央委员会成员使用的户头。尼联共(毛主义)设立了专门的纪检小组,不定期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经费开销作审核。而大约1.9万名“人民解放军”士兵和基层党员,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工资。按联合国驻尼特派团的规定,普通人民解放军士兵每月工资约3000卢比,指挥官可以拿到近5000卢比。

随着尼联共(毛主义)的影响越来越大,有关个别领导人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传言也时有耳闻。普拉昌达说,他为此下令成立专门小组,追查民众反映的每个情况,对违纪事件做出严肃处理。

2008年8月到2009年5月,普拉昌达当了不到9个月的政府总理,但他的家人没有因此而发达。他的女儿选择从政,现在是制宪会议代表,同时也是尼联共(毛主义)加德满都市委领导人之一。他的儿子普拉卡什·达哈尔性格内向,没什么政治野心,现在是父亲的私人秘书,最近买了电脑,用于起草和保存父亲的讲话。不过普拉昌达并不会用电脑,更没有上过网。普拉昌达的妻子几乎从没有出现在任何公开场合,这位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普通尼泊尔女子对记者说,她过不惯现在这种喧嚣的生活,宁可回到老家去过简单的生活。

但普拉昌达是回不去了。从几年前的国王政府头号通缉犯,到现在尼泊尔最大党的一号人物,他到哪里都万众瞩目,也成为众多势力的共同敌人。现在,那些在选举中被他击败的22个中小政党选择联合起来执政,普拉昌达成了在野党领导人。他对记者说,尼泊尔的政治太黑暗了,这不是他想要的民主,不是他坚持十年“人民战争”,毕生为之奋斗的民主。他发誓,未来尼联共(毛主义)要建立真正为人民的民主,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政客们的民主。

去年底,尼政府推荐大会党主席柯依拉腊为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理由是他为尼和平进程做出了杰出贡献。消息传出,一些尼联共(毛主义)领导人不服气,他们认为普拉昌达更有资格,或者至少有同样资格,因为是普拉昌达2005年以反政府武装领导人身份与柯依拉腊签署“十二点共识”,最终结束了十年内战。

“理论导师”反印情绪特别强烈

尼联共(毛主义)第一副主席基然在很多民众眼里是个特立独行的领导人。这位声名显赫的领导人很少在媒体上出现,也拒绝在政府担任任何职务,而只在党内从事理论工作。虽然只比普拉昌达大两三岁,但基然却是后者的“理论导师”。尼联共(毛主义)历史上多次分化组合,基然从一开始就是党的总书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普拉昌达从另外一支共产党转而投奔基然,一开始只是党的地方领导人。据称基然尤好钻研理论,对领导党的日常运作不感兴趣,为此一直寻找合适人选接自己的班,担任党的总书记。五六年间,正是在基然的一手提携下,普拉昌达逐步成为尼联共(毛主义)的头号领导人。

2004年,基然在印度东北部西里谷里活动时被警方逮捕,在印度监狱中度过了两年多时光,直到2007年初才被释放。基然在狱中遭到印度警方的百般刁难和虐待,这也是他出狱至今始终坚持强烈反印态度的原因之一。2008年4月,尼联共(毛主义)在制宪会议选举中获胜后,基然应普拉昌达邀请担任了制宪会议代表,但数月后便宣布辞职。他说自己的兴趣是留在本党从事意识形态研究,而对这种“资产阶级民主”的事儿不感兴趣。

在党内,基然被视为“强硬派”头号领袖,有人称中央委员中相当一部分是他的支持者。基然身边人告诉记者,过去数十年中,基然和普拉昌达大部分时间“亦师亦友”。有时他对普的具体政策不满意,会直接提出来,前年甚至在中央委员会上递交了自己版本的政治报告与普拉昌达对着干,不过最终双方都能达成一致。

“温和派”领导人主张学习中国道路

巴布拉姆·巴特拉伊,尼联共(毛主义)副主席,“全国人民联合运动”负责人,这是该党近期为了搞街头运动新成立的组织。这位毕业于印度尼赫鲁大学的建筑学博士和夫人伊希拉·亚米被一些媒体称为“温和派”领导人。在上一任尼联共(毛主义)政府中,巴特拉伊担任财政部长。虽然时间不长,但许多民众对他印象很深刻。因为2008年的财政预算中,巴特拉伊将大笔政府支出用在了改善民生上。巴特拉伊还全力游说中国企业加大对尼投资,并在尼北部与中国边境地区设立经济特区。他主张归还尼联共(毛主义)在内战中夺取的土地,主张国有经济和私营企业共同发展,主张与中印美平等发展友好关系,主张在一段时间内坚持议会民主制,这些颇具改革色彩的主张使他得到了其他政党和中产阶级的认可,但在党内也遭到一些领导人的批评。

为躲避国王政府的拘捕,巴特拉伊夫妇唯一的女儿从小隐姓埋名,在印度从小学念到高中。由于巧妙使用不同身份,居然一直都没有被印度政府发现。前年,女儿还前往中国学习了一段时间。巴特拉伊说,将来尼泊尔要走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道路,因此不仅要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更要学习中国的先进经验。巴特拉伊相对“开明”的政策主张,为尼联共(毛主义)赢得了联合国驻尼特派团和欧洲一些国家的支持,开拓了本党的国际空间。

媒体抹黑令前“发言人”无奈

尼联共(毛主义)常委、国际部主任马哈拉曾当过政府的信息与通讯部长,而这也是一段令他备感无奈的经历。马哈拉说,尼政府公务员大多是国王和大会党等培养、提拔起来的,尤其是局、处级官员。他们对反政府武装出身的尼联共(毛主义)部长们抱着强烈的敌视态度,表面上唯唯诺诺,却在暗地里“下套”,使普拉昌达政府大部分政令无法得到施行。2008年冬天,尼泊尔迎来了史上最严重的停电危机,每天停电时间长达16小时。各反对党趁机大肆攻击称尼联共(毛主义)政府失职。马哈拉对记者说,近十几年来,尼用电量激增,可历任政府都没能建成一个大型水电站,却让刚上台的尼联共(毛主义)背这个黑锅,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马哈拉曾是尼联共(毛主义)反政府武装时期的新闻发言人。但让他郁闷的是,担任主管通讯与新闻的政府部长后,他却是尼媒体攻击的目标。他说,尼几乎所有媒体都有强烈的党派和外部势力背景,除极个别中小媒体外,大多都视尼联共(毛主义)为眼中钉,无中生有的负面报道屡见不鲜。马哈拉本人及儿子等家庭成员多次遭蓄意抹黑报道,说什么“马哈拉的儿子卷入权钱交易”之类,他打电话表示抗议,结果却不了了之,司法机构也对这类事件不闻不问。

马哈拉请记者吃饭,特地让儿子从街边餐馆里买来中国菜。在马哈拉家里,记者还看到了其他不少“中国元素”:墙上贴着中国画,饭桌上放着筷子,他的儿子还在自学中文。身为尼联共(毛主义)国际部主任,他说自己首要的任务就是发展本党与中国的关系。

(摘自《环球时报》2010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