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桥战役研究

粟裕:黄桥战役总结*
(一九四○年十月)

同志们!

这次黄桥保卫战,由于党的正确领导和全体同志的努力,获得了伟大胜利,达成了完满的歼灭战,确实完成了保卫黄桥这一区域根据地的任务。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这次胜利的重大意义,认识这次胜利是由什么条件造成的,并检讨战役中有哪些优缺点。现在我分五个部分来讲这些问题。

一、黄桥战役胜利的意义

对这次黄桥战役的胜利,决不能一般看待,以为只是一次大胜仗,捉了大批俘虏,缴了大批枪炮而已。我们应该认识这次战役胜利的意义是很重大的。

首先,解决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使中国最进步、抗战最坚决、革命最彻底的八路军、新四军会合起来了,能够互相取得更好的配合和更多的发展;使苏北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和华北的抗日民主根据地联成一片;不仅奠定了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基础,而且使华中革命势力取得第一步的优势,也就是增加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有利条件。这是第一等的重大意义。

其次是,造成了我党我军在苏北抗战的领导地位。本来苏北存在好几种力量,最大的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军,其次是韩德勤(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所部,再其次就是李明扬所部(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当时我们挺进纵队在苏北活动,力量是非常小的,只算得第四位。自从今年六月二十八日郭村保卫战胜利以后,我们由第四位升到了第三位。由郭村地区东进黄桥,我们的力量逐渐加强起来。这次黄桥战役的胜利,我们的力量便由第三位升到了第二位了。就抗战立场和抗战力量而言,我们在苏北已经取得了实际的抗战领导地位。从今以后,我们可以集中精力,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作斗争,而韩德勤已经不是我们的对手了。这是第二个重要意义。

第三,大大发挥了统一战线的威力,获得了丰硕成果。这次战役,双方兵力对比,我们以一个打顽方三个。如果以韩方的整个兵力来比,我们的力量更小,兵器上我们也是薄弱的。可是,我们为什么反而能够胜利呢?固然有顽军士气不振等等许多原因,但极重要原因是我们开展统一战线,不仅中立了两李(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正副总指挥李明扬、李长江)和薛承宗(国民党江苏保安第一旅旅长)等部,而且中立了已经奉韩命出动的国民党财政部税警团陈泰运部。这样,造成了韩德勤部孤立,使我们能够集中兵力去打击韩德勤的嫡系部队第八十九军,而歼灭其全部。统一战线的胜利,对于今后在苏北团结友党友军共同抗战,有着深远意义。

第四,使韩德勤最终丧失了单独向我们进攻的能力。黄桥战役是随着九月初的营溪战斗和姜堰战斗来的。韩德勤在那两次战斗中虽然先后失败了,但还不能说他已没有进攻能力了,当时他还掌握相当强大的兵力,许多杂色部队也还在他的控制之下,数量约有三四万之众。可是,在这次黄桥战役中,他的基本嫡系部队已全军覆没,团以上主官无一生还。虽然还逃回去几千人,但战斗力已大大削弱。从此以后,韩德勤再也没有单独向我们进攻的能力了。

第五,解决了抗日的后方问题。这次战役是我们能否在苏北立足的关键。假如这次战役我们失败了,那不仅不能在苏北发展,而且根本不能在这里站住脚。由于胜利,我们占领了许多战略要点和广阔地区,便可以在苏北生根开花,建立起比较巩固的后方,能够有依托地放手在华中进行大发展。

正因为这次战役有这些重大意义,所以在新四军历史上是空前的胜利。

二、黄桥战役前的各种情况

(一)国际国内形势国际上,九月间,德意日法西斯签订了三国军事同盟协定,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正由欧洲、非洲向太平洋扩展。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准备南进,向太平洋地区英美势力范围进攻,急于结束对中国的战争,故于加紧对蒋诱降的同时,向其施加军事压力,准备向昆明、重庆进攻,企图达到使中国屈服的目的。英美一向企图压迫中国对日投降,以牺牲中国换取日本放弃其南进政策;现在则改为援助中国抗战,利用中国的抗战拖住日本,迟缓其南进行动,以便他们集中力量于欧、非,对付德意。由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冲突和他们对华政策的影响,我国的抗战局面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中国抗战开始进入更加困难、更加严重的阶段。一方面,由于日本对昆明、重庆的威胁,使投降派抬头和更加露骨的提出同日本帝国主义讲和,某些顽固派也更加动搖起来,走向敌人方面去;另方面,由于英美采取支持中国抗战的政策,又使顽固派中一部分主张走英美路线的抬起头来,想投到英美怀抱里去,梦想一面抗日,一面反苏反共。干是,国民党反动派便从华中开始,密锣紧鼓地掀起新的反共浪潮。我们的黄桥自卫战役,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二)苏北的政治情况自韩德勤执掌江苏以来,盘踞苏北敌后,苟且偷安,与日寇互不侵犯。他实际上统治的地区只有苏北六个县。在他的统治下,贪官污吏腐化成风,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土匪流氓横行乡里,弄得民不聊生,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广大群众以及稍有爱国心和正义感的社会上层人士,无不反对韩德勤而盼望真正抗日的军队来改造苏北。我军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来到苏北的,这当然是有利的。可是,蒋介石认为苏北我们的力量小,他们韩德勤、李守维的力量大,所以阴谋对我们先从苏北下手,后打皖南。今年六月,按照蒋介石的统一部署,在韩德勤的指使下,我军在江都郭村遭到了李长江部的围攻。我军奋起保卫郭村,取得了完全胜利,并顾全大局,未攻泰州,化干戈为玉帛,与两李恢复旧交,于七月下旬东进黄桥地区抗日。而韩德勤竭力阻止我东进,爆发了武装冲突。七月二十八日我们占领了黄桥。九月三日发生了营溪战斗,我们获得了胜利,九月十三日又占领了姜堰。当时广大群众还希望我们乘胜前进,打垮韩德勤,占领东台、兴化,以彻底改造苏北。但我们毅然停止前进,倡议谈判,以求与韩方团结,共同抗战。结果双方在姜堰举行了有社会贤达、上层人士参加的和平会议。当时有一部分社会上层人士,对我们抱怀疑态度,以为我们不肯停战;认为只要新四军能退出姜堰,韩德勤就不会再以武力进攻了。出乎他们意料之外,我们在谈判会上慷慨允诺退出姜堰,打消了他们的怀疑。可是,当我们部队开始从姜堰撤退,还没撤完的时候,韩德勤即以十几个团的大军南下进攻黄桥。这样,虽然我们在军事上处于仓猝应战的被动地位,但在政治上却造成了完全优势的有利条件。不仅广大群众对我们的防卫战竭诚拥护,就是社会上层人士也认为我们的防卫战是被迫的、正义的,认为韩德勤不仅欺骗了新四军,也欺骗了他们参加和平会议的代表,等于打了他们的耳光。正因为这样,当我们退出姜堰时,广大群众十分同情我军,在极短时间里筹集六千多块钱慰劳我军,以表示他们对我军的热忱。而韩德勤背弃姜堰谈判协议,发动了战争,破坏了和平,使自已处于孤立地位。由于我们连续胜利和自动退出姜堰,使统一战线得到更大的开展,争取了李明扬、陈泰运以及非韩德勤嫡系的保安旅团的中立,是黄桥战役我们能够胜利的有力因素。

不仅如此,韩德勤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内在矛盾,也是对我们有利的。他们政治上腐败,除了苛捐杂税,毫无政绩,民众不堪其苦。韩德勤所属部队,派系非常复杂,嫡系与非嫡系之间存在着矛盾,明争暗斗很厉害。韩德勤往往用非嫡系部队在前面当炮灰,结果使非嫡系的各保安旅团及其他杂牌部队,也不完全听他摆布,他们各霸一方,自成系统。比如东边(南)通如(皋)海(门)启(东)这些地方,名义上是隶属韩德勤管辖,可他没有嫡系部队在那里。泰州地区表面上也属韩德勤管辖,实际上两李霸占,而两李的部下同样又各自为政。在他们,根本谈不上什么团结抗战,只是盘算着怎样更多的搜刮民财中饱私囊而已。

(三)群众条件我们占领黄桥以来,虽然只有两个月时间,可是黄桥地区群众得到的利益很多,譬如免除了苛捐杂税,进行了二五减租,工人增加了工资等等,过去那些军队虐待民众的事没有了。正因为这样,不仅黄桥地区的民众热烈拥护我们,就是我们控制地区以外的群众也盼望我们去解除他们的痛苦,为他们谋利益。黄桥的群众支持我们去打姜堰,在打下姜堰后,姜堰的群众又希望我们去打溱潼,海安的群众希望我们去攻海安、去占领兴化。韩德勤统治区域的群众都希望我们去。已经得到实际利益的群众,为保卫实际利益要起来斗争,他们拥护我军的行动,帮助我们的部队。就是顽固派统治区的群众,为摆脱暴政,也起来斗争。群众的这些革命行动,对于我们保卫黄桥,有着很大帮助。特别在营溪战斗时,顽军对当地群众的蹂躏,最实际的教训了黄桥的民众以及其他各地的民众,使他们清楚了解了顽固派的残暴行为,懂得了顽固派不仅反对异党异军,而且把民众也当着异民对待。这样更激起了民众的公愤,推动了他们以实际行动来帮助我军进行保卫黄桥的战斗。总之,群众条件是有利于我不利于韩德勤的。

(四)我军情况自营溪战斗和姜堰战斗胜利后,我军声威远扬。顽军过去认为新四军只会打游击,不会打大仗;只会打夜战,不会打白昼战斗。这次胜利证明,新四军游击战会打,大仗也会打;夜战会打,白昼战斗也会打。他们还在军官会议上说:营溪战斗为什么失败?因为田里的高粱杆子太高,新四军打埋伏,所以他们失败了。可是这次黄桥决战,高粱杆子没有了,为什么又吃了大败仗呢?!恐怕就是让他们的“军事博士”来作总结,也找不出原因(众笑)。他们又认为新四军没有本事打堡垒,所以把过去对付红军的堡垒,今天又拿出来对付我们,从姜堰向北一直到兴化,普遍构筑了堡垒,密密层层,可是姜堰的堡垒在我们面前首先失去了作用。他们知道了堡垒也挡不住新四军,于是就用大炮来轰。在这次黄桥战役中,他们动员了大部兵力,机关枪几百挺,把山炮都搬来了,大概知道我们打鬼子据点没有大炮,所以这次送大炮来了(众笑)。

姜堰的胜利使我军声威大振,士气高涨。在退出姜堰时,我们部队中有的同志还想不通,说:当初为什么要打,牺牲了好多人,结果又要退出!经过解释,使每个人都懂得为了争取政治上的优势,必须退出姜堰。在退出姜堰后,很快就进行决战,部队没有休息整理,当然这对我们是不利的。可是由于政治上的突击动员,党发出了号召,迅速鼓足了士气。正如第一纵队同志们说的:幸亏在十月四、五日决战,部队刚刚打足了气,假如迟两天,那气又要消下去了。这说明我军政治情绪很高,士气旺盛,保证了这次战役的胜利。

再说我们的军事情况:九月三日打营溪,九月十三日打姜堰,合起来是一个战役,打得不大好。首先讲营溪战斗,虽然是取得了胜利,但只是战术上的胜利,不是战役上的胜利。因为营溪战斗,我们主要企图是从营溪打起,直到把曲塘、海安夺下来。可是,这次营溪战斗最大的缺点是打得太早。顽固派的军队刚刚到营溪、野周庄、运粮河、高家湾一线,我们就出击,结果打着一部分,其余跑掉了!好象乌龟头刚刚伸出了一小节,我们就一刀砍下去,结果没有砍到,给他缩到曲塘、胡家集的乌龟壳里去了(众笑)。这是一个缺点。我们原来的计划是从营溪打起,打了营溪以后,第一、二纵队会合,由东向西打野周庄、运粮河、顾高庄,把税警团、独立第六旅一扫光。可是气没打足,营溪胜利后没有连续战斗,等到第二天再打,他就跑掉了,以致未能取得全胜。但其间也取得了成就,就是与税警团建立了统一战线。

再讲姜堰战斗,虽然我们显一显打碉堡的本领给他看了,可是最大的缺点是只占领了姜堰,从战役上说,任务没有完成。因为没有占领大、小白米,以致使姜堰变为死的,成为整个阵势的突出部分,两翼是暴露的,西边受两李的威胁,东边受税警团的威胁,北边有韩德勤的威胁。尤其在我们左右侧后有许多空隙,有被他们出一支兵去打我黄桥的危险。在进攻姜堰时,我们预计还要把大、小白米拿下,这样才能与黄桥打通联系,否则就要把缴获的汽艇“抬到”黄桥去。幸亏后来和税警团建立统一战线,才能使汽艇从大、小白米通过。由于营溪、姜堰战斗只完成了战斗任务,造成了战役上的不利态势,所以我们决定退出姜堰,以避免大的危险,同时在政治上争取优势。然而在营溪战斗中值得表扬的是,在那种河网地区,敌人沿河固守,我们进行了猛烈的攻击,克服了河网障碍,取得了胜利。我们首先把他们的主力部队第一一七师打垮了,师长打伤了,震动了他们,使其整个部队溃退下去。在姜堰战斗中,我们战术上也有奇特之点,采取了《西游记》故事中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去的办法。姜堰外围的许多堡垒我们不去理它,知道他们守堡垒的只有一排人一班人,指挥机关在街上,所以首先钻进街里去,从街里打出来,把他的师部、旅部打掉,外面的就先后缴了枪,张少华就这样吃了大亏(众笑)。我们为什么采取这样的战术呢?因为估计到张少华部队战斗力不强,他们不会进行巷战。假如他能打巷战,战斗力很强,我们一个堡垒还没有打开,就钻进去,那是危险的。此外,在姜堰战斗中,韩德勤受了我们的骗,也是我们取得胜利的原因。营溪战斗后,韩德勤在姜堰有六个团,那时我们如果去打姜堰,伤亡一定很大。因此我们就拿一个纵队一方面东进去佯攻海安,乒乒乓乓打得很剧烈,作东进的准备,威胁如皋、海门、启东;一方面向东北佯动。我们的意思是他姜堰的兵力太多了,请他调开一部分。结果他真是象听我们的命令一样,把姜堰的兵调了一部分到海安,只留下了两个团(众笑)。

从营溪、姜堰战斗以后,我们部队非常疲劳,伤亡还未得到补充,在这样的情况下继续进行黄桥战斗是不利的。而且,当我们大部队正在姜堰的时候,韩德勤部队就开始由胡家集南下,占领了孙家庄,由于我们侦察工作太不切实,传递情报又很慢,直到十月二日才知道这一情况,逼得我们仓猝应战,没有充分的准备时间。当时,我们部队又拉得很开,第一纵队在孙家庄、花园桥,第二纵队在姜堰,第三纵队在黄桥,相互离得很远,部队调动费时,运输也较困难。韩德勤部队开进可以用汽艇拖运,我们只靠两只脚跑。我们的通信联络很差,占领姜堰半个月,可是黄桥到姜堰的电话没有打通过。我们部队新兵多,训练差。韩德勤部队的训练和军事技术比我们好。这次捉到他们的俘虏兵中,二三年的老兵很多,而我们二三年的老兵已经当排长、连长了。在军事上我们有这些弱点。如果单以军事力量对比来说,那我们是不能进行这次黄桥战役的,是会失败的。我们是把各种条件综合起来考虑的。

(五)韩军情况韩军部队由于长期没有作战,加之在城市中生活腐化,以致削弱了战斗力。他们的士兵与很多下级军官还是爱国的,要抗日,不愿内战,对韩德勤驱使他们来打我们非常不满。所以,韩德勤在海安对他的士兵不讲去打黄桥,只说是与新四军联合去打如皋、靖江等鬼子据点。一直到部队开到了营溪、加力才宣布打黄桥。他们官兵不平等,矛盾很大。部队之间也存在矛盾。比如十月四日进攻黄桥,他们把一个独立团配属给第八十九军的第三十三师。第三十三师就把这个团配置在最危险的方向,被我第三纵队一部出击打垮了。第三十三师看到他们溃退,便架起机关枪对着他们扫。在他们一个团中,往往一、二、三营三个营长之间都有矛盾,他们各自希望别人被打垮,将来自己可以成为老资格,升团长。正因为他们存在着这些矛盾,战斗中难以协同配合。同时,这一次韩德勤虽然加强了生力军,可是这些生力军都曾经被我们八路军第五纵队打败过的,战斗力大大的削弱了。这些是他们部队政治情绪低落的状况。

从军事上说,韩军一般地占着优势。他们兵力的总数要超过我们七八倍,尤其这次进攻的部队差不多完全是生力军,没有同我们作战过。他们部队不疲劳,象独立第六旅,虽然在营溪打了一下,可是退回去已休息整理过了;第一一七师虽然在营溪吃了亏,可是在海安把保安第八旅补充给他了;第三十三师没有同我们打过,还有独立团、特务营、炮兵团都是生力军。我们没有多少生力军增加,仅仅由江南增来一个营(1)。当时我们说“江南来了几个团”,使我军士气大振。

他们的补充比我们好,武器比我们优良,弹药比我们多。姜堰战斗时,他们从江南运来了二十四万发子弹。

他们操纵了通信、交通工具,通信联络和运输很方便,部队行动不致过度疲劳。特别对他们有利的是,他们控制了一些重要的战略基点,如海安、曲塘、东台等城镇,有纵深较大的后方,部队调动回旋比较自如。而我们实际上没有什么后方,作战行动受着不少的限制。他们部队军事技术也比我们好,譬如做工事,我们一个纵队在黄桥做了三天,还有四五千群众帮助,可是还没有做得很好。而类似的工事,他们一个晚上就可做好。这说明他们技术方面比我们强。

三、我们的作战方针和作战方案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采取的作战方针是积极、自主的防卫战。要求在这次防卫战的胜利中,发展自己力量,奠定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基础。

这次作战是完全自卫,政治上我们完全有理。本来,有的同志感到退出姜堰很可惜,认为我们可以在美堰和韩德勤决战。但是韩德勤也晓得,姜堰有现成的碉堡等工事,不容易攻,所以他就以大部兵力从海安直攻黄桥。当我们发现这一点的时候,就毫不留恋的放弃了姜堰,否则,得了姜堰失了黄桥,不但政治上不利,而且军事上就被动和孤立了,非常划不来。

关于作战方案。根据对方和我们的各种利害关系,各种主客观条件,我们设想了如下三个方案:

一是乘韩德勤进攻黄桥时,我们以一部主力攻占海安。

二是乘韩德勤还未向我们进攻,先以一部兵力向东发展,控制(南)通如(皋)海(门)启(东)几县,并造成北进东台的局面,以主力守卫黄桥地区。

三是以全力依托黄桥这一基点,采取攻势防御,将顽军歼灭在我工事面前。

我们就上述三个方案作了比较,看采取哪个方案更好。先讲第一个方案。

好处是:(1)我们以主力进攻海安、东台,在军事上争取主动,并且是出乎敌人意料之外,容易取得胜利;(2)他们第一线兵力是我们三倍,兵器超过我们十几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同他们硬拼,一定要遭到很大损失,而以主力攻占海安,是避实击虚的战术,可以减少损失。

坏处是:(1)假使韩德勤以主力向黄桥进攻,我们以主力向海安进攻,在韩军主力尚未被歼情况下,断不容易把海安攻下,因为海安虽然堡垒不及委堰多,但比姜堰配置适当,工事很强;(2)如果攻海安不下,而把黄桥丢了,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士气,增加对方气焰,尤其给群众很不好的影响,可能群众会认为新四军是打游击的,不要根据地,不要后方,蹲不长,会走的,使以后发动群众增加困难;(3)我们以主力袭击海安是一个大兵团的运动战,如果仍采取打游击的办法,把后方挑起走,那是非常危险的。

利害相比,我们决定不采取第一方案。再讲第二个方案。

好处是:(1)东进有绝对胜利的把握,因为那边他们部队少,战斗力很弱,我们东进去打他们,如探囊取物,可以绝对胜利;(2)可以把东边那块地区很快创造成为根据地,以便同上海外围和江南连成一片,这是战略上的胜利;(3)我们东进,韩德勤会分一部兵力对付我们,并且还必须分一部兵力防止我们北进东台,这样,就使他的兵力分散,防御线宽,而利于我们作战;(4)无论人力物力,我们都能得到迅速的补充;(5)在东边创造一块新区后,可与西边黄桥地区形成犄角之势,互相呼应,更有力的牵制敌人,取得战略优势。

但坏处是:(1)在韩德勤南下前我们就东进,将在政治上蒙受不利影响;(2)他们在东边的部队是保安一旅和保安五旅,不是韩德勤的嫡系,在营溪战斗以后,保一旅就派代表来和我们接头,愿和我们建立统一战线,如果我们东进,他们必定要依附于韩德勤和我们作对,妨碍我们统一战线的开展;(3)我派一部东进,将使黄桥部队减少,那么黄桥未必能保卫得住;(4)我们派部队东进,固可牵制、分散韩的兵力,但他如果下决心丢开东边,集中兵力来攻黄桥,攻下以后再回头去搞东边,这样对我就不利了。

因此,同样在利害比较下,我们也不采取这第二方案。最后讲第三个方案。

好处是:(1)以黄桥当轴心进行攻势防御,军事上的主动权仍然操在我们手里,我们可以利用轴心向左向右自由转动,用兵依然很自如;(2)我们依托黄桥作战,是完全的自卫,政治上有充分的理由,不仅广大群众拥护我们,上层人士也会同情、赞助,就是顽军的大部分官兵也会对他们的这种进攻不满;(3)在黄桥作战,能得到群众有力的支援,事实上,在黄桥战役前两三天,就有几千名群众日夜帮助我们赶修工事,其中不仅有劳苦群众,还有学校师生、商店店员等等,战事爆发后,群众又踊跃参加抬伤兵,送烧饼、猪肉进行慰劳,对我军帮助的确很大;(4)黄桥地区距离顽固派的据点相当远,约需两天行程才能到达,我可利用他开进的两天时间,进一步查清情况,采取适当部署,使胜利更有把握,尤其是他们军队越前进,离后方越远,交通的维持很困难,如果派部队维持交通,又减弱了第一线兵力,而且离后方越远,其翼侧和后方就更加暴露,更便于我们的袭击;(5)因为他们离后方远,我们突击胜利后,追击起来更容易收效,刚才我讲了,营溪战斗的教训是我们打得太早了,所以顽军不到半夜功夫就退回乌龟壳里去了,这次顽军深入黄桥至少要两天才退得回去,部队疲劳了,两天还退不回去,而且在我们有群众工作基础的地区,他们更难退,我们就可以在几天中追击将其消灭;(6)我们让出姜堰,继续让出加力、古溪、分界,固然可以使他们提高士气,但他们部队看见我们不打就退,也会骄傲和疏忽起来,这就给了我们突然进攻和突击的机会。另外,由于我们沿途进行了广泛的政治宣传,也会影响他们的士气,使他们内部逐渐觉悟到不愿打自己人。兵法里说,攻敌之心,以老其师,就是这个意思。

虽有上述这些好处,但也有不利条件:(1)以我们现有的火器,不利于采取防御战,因为防御战是消耗战,拿我们的弹药数量计算,每支步枪打快放,五分钟,子弹就打光了,机关枪消耗弹药更快,没有补充,所以非万不得已,不能采取这样的防御战方针;(2)敌人开始进攻时分几个纵队前进,各纵队间隔十几里、二十几里,比如一路在海安,一路在胡家集,一路在曲塘,各路间隔很远,到靠近黄桥时,间隔距离就缩小了,缩小到只隔几里路,敌人的向心集中,使兵力、火力更形成优势,我们必须就地坚持,以寡敌众。这也是对我们不利的。但是,对这两个弱点,我们可以找到补救办法:我们弹药不够,可以少放枪,多用手榴弹和拼刺刀;虽然他们靠拢了,我们可以用“老虎钳子”把他钳住,使他动弹不得。这里河流多,地形对我们是有利的,我们把船只封锁起来,把桥梁拆了,就增加了他们的困难。

经过利害对比,总起来说是利多而害少。因此,我们决定采取第三个方案。

四、作战部署及经过

(一)作战部署的演变

1.战前部队的分布:当我们开始退出姜堰时,以第一纵队分布在营溪、孙家庄、花园桥、祖师庙一带,牵制海安敌人,并佯作向东行动,以迷惑东边敌人,使其不敢西进;第三纵队开至黄桥附近,积极整训和待机;第二纵队撤至运粮河、大(土仑)庄、蒋垛之线,以防韩军南下。

2.战前部队的集中与部署:九月三十日下午,韩军一部由胡家集南下进至孙家庄与我第一纵队前哨接触。估计韩军有从孙家庄、海安之线进攻黄桥的可能。我为诱敌深入,决定将第一、第二纵队大踏步后撤。第一纵队除派出最少兵力与顽军节节抵抗外,主力经分界附近八字桥、高桥撤至黄桥西北二十里之前袁垛、后袁垛一带;第二纵队撤至黄桥西北三十里之顾高庄、东芦庄一带。第三纵队集中黄桥加紧修筑工事,作为保卫黄桥之守备队,第一、第二纵队为突击兵团。

3.依据第三作战方案,我们决心依托黄桥阵地,歼灭进攻之敌于黄桥附近。作战部署如下:

(1)当面敌情:韩军第八十九军主力和独立第六旅,于十月一日攻占营溪及小塔头桥之线;二日推进至加力、芦家桥之线;三日又分别占领搬经、分界、古溪;四日各路进攻之敌向我黄桥外围急进。

(2)我军总的任务:我们决心依托黄桥阵地,歼灭进攻之顽军于黄桥阵地之前,并乘胜追击,占领海安、东台,与八路军会师,达成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3)各兵团的任务:以第三纵队为黄桥守备队,加紧构筑工事,并派出约一营兵力进至分界以西地区,用散兵战积极阻击敌人,迟缓其行动,疲劳其兵力,在不得已时,由黄桥东面撤回黄桥。

以第一、第二纵队为突击兵团,如敌人于十月四日进攻黄桥,该两纵队则于五日拂晓前,从敌人右侧后实施猛烈突击,配合第三纵队将进攻之敌消灭于黄桥阵地之前。出击路线:第一纵队由横港桥经高桥以南之何家桥、太平桥向刘家堡之线进行突击。第二纵队由顾高庄推进至申家庄,取道高桥、八字桥向分界突击;在占领分界后,由东向西,沿分界至黄桥大道,尾敌之后攻击前进。

特务营为总预备队,集结于严徐庄附近,在突击兵团出击后,该营则进至高桥附近,准备于黄桥战斗胜利后,即由总预备队改为追击兵团,经古溪、营溪直取海安。

(4)后方机关、野战医院在黄桥以西十里之黄家溪,各兵团自设野战伤兵收容所。

(5)指挥部及直属队仍在严徐庄。

(二)战役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情况和处置

1.十月四日上午九时,顽第八十九军第三十三师已接近黄桥,我第三纵队前哨部队正与其积极对抗中。在上述情况下,我们决心等待第八十九军主力全部进到黄桥附近,被钳制于工事前,而后以野战兵团实施突击。所以此时第一、第二纵队仍在原地(横港桥和申家庄)待命,仅以第三纵队对付当面之敌。命令第三纵队以全力阻止敌人进攻,至少要支持到第二天拂晓,并且以一部兵力前出于工事外围,阻止敌人接近我之阵地,尤其应防止其初到时的猛攻。经上述处置后,敌人果然以三个团兵力,于四日上午十一时作初次总攻。适巧,我江南增来之一个营于上午十时赶到黄桥,守备部队士气大振,挫败了敌人的第一次总攻。我们守备部队仍和敌人对峙在工事外围一百公尺的地域。至下午一时,敌人将前线攻击部队撤至离黄桥二三里的地域休息,准备第二次总攻。

2.十月四日下午三时,得悉古溪之敌向黄桥以北进攻,而黄桥以东之敌第二梯队已逐步向黄桥推进。分析这一情况,我们估计敌人可能分由黄桥以北以东两路进攻黄桥,其主力仍在黄桥以东。判断敌人的战斗编组分为三个纵队:第八十九军分两个纵队,独立第六旅为一个纵队。而古溪之敌必为独立第六旅,可能经高桥向黄桥进攻。因此,我们的处置是:(1)命令第三纵队应以全力阻止敌人对黄桥的突击,尤其要打破敌人黄昏时的第二次总攻,为求先发制人,以一个团左右的兵力先敌出击,击破其黄昏时的总攻;(2)命令第一、第二纵队于下午四时左右开始,各由原地经指定路线出击,务于当晚十二时向黄桥以东之敌实施总攻,如古溪之敌由高桥向黄桥前进,则第一、第二纵队应首先以全力击破之,然后继续南下配合第三纵队夹击黄桥东边之敌而消灭之。

3.十月四日黄昏前,顽第三十三师集中三个团准备向黄桥作第二次猛攻。我第三纵队以一个团兵力先行出击,果然打破了敌总攻计划,并且俘获了部分人、枪,敌情已更加明瞭了。至此,保卫黄桥的危险期已经过去。预计敌人的第三次总攻,最快要延迟到十月五日早晨才能发动。那时,我突击兵团第一、第二纵队已赶到敌后。因此,我对黄桥当可确保无虞。

4.十月四日午后四时所得情况是:我第一纵队在高桥、周家庄之线将由古溪经高桥向黄桥前进之敌截成数段,查明该敌确系独立第六旅。该敌遭我第一纵队截击,大部溃散,一部消灭,其第十七团向古溪方向逃窜。根据上述情况,我们决心令第一、第二纵队,以猛烈果敢动作,迅速将独立第六旅全部消灭,务于黄昏以前继续南下,仍于晚上十二时实施总攻黄桥以东之敌。令第三纵队继续以全力固守黄桥,特别注意东西两面,防止敌人乘隙偷袭,并且以少数部队挺进到工事前方向敌人的侧后实行袭扰,阻止其猛扑黄桥。这样处置后,进攻黄桥之敌因独立第六旅被我截击,其第二梯队已无进攻能力。至黄昏时,独立第六旅之大部被我第一纵队歼灭,仅有残余部队退守高桥西南之张家庄、八尺沟一带进行顽抗。我第一纵队急于围歼该敌而未能迅速南下。

5.十月四日下午六时,我第一纵队全部仍然在高桥附近与独立第六旅残部纠缠中,而第二纵队进至八字桥后行动不明。黄桥东面之敌第三十三师正在集结,准备于五日拂晓总攻,其第二梯队(估计系第一一七师)已进至西官庄、刘家堡之线,有于次日拂晓配合第三十三师作第三次猛攻黄桥之企图。依据上述情况,我们处置如下:(1)令第三纵队于四日晚十二时,以两个团兵力出击黄桥东面之敌,以打破其拂晓的总攻击,并配合我突击兵团夹击该敌;(2)令第一纵队将围困于张家庄之顽独立第六旅残部交由指挥部特务营负责解决,该纵主力立即全部南下,经何家桥.太平桥向刘家堡、野屋基之敌侧后攻击。在此处置后,我第二纵队已于四日午夜十二时进占分界,与敌稍事接触后即继续由分界向黄桥攻击前进。第一纵队即由高桥经八字桥南下。第三纵队则于五日凌晨二时左右,以两个团兵力出击,使黄桥东面之敌第三次总攻又被击破。但是,由于第一、第二纵队还没有于预定时间到达黄桥东郊,以致不能如期于五日凌晨以前解决黄桥东面之敌。

6.十月五日早晨三时,黄桥以东之西官庄附近枪声甚密,估计是我第二纵队已经抄袭敌后,但未取得联络。乃急令第三纵队已出击之两个团迅速猛攻,以打破敌人拂晓攻击。在此处置后,敌人拂晓总攻又告失败。顽第八十九军大部集结在黄桥东北大焦庄、小二房庄、罗家庄、何家塘、何家庄、野屋基、胡家堡之线,企图最后猛扑黄桥或固守待援。五日上午我已形成对敌包围状态。在上述情况下,我决心第一、第二、第三纵队于下午实行总攻。

7.十月五日八时,我第二纵队确已由分界进至刘家堡、西官庄一带,其一部已进至大焦庄与我第三纵队前哨部队取得联络。第一纵队则已进至八字桥以南地区与敌人对峙。此时得到密息,韩军增援部队约八个团已进至黄桥东北不远的地方。我们本拟于十月五日黄昏总攻。接此消息,估计顽军增援部队虽没有八个团,但二三个团或有可能,为在其增援部队到达之前,先解决当面之敌,决心尽量提前实行总攻。设法令第二纵队派兵一部向分界方向阻止敌增援部队,主力迅速向西攻击。但来不及向突击兵团传达命令,便采取了如下办法:令第三纵队首先以小部队向黄桥以东之敌佯攻,引起敌人回击,造成浓密枪声,以此作为我同第一、第二纵队之联络信号。战场上,枪声就是命令,使第一纵队闻枪声而迅速南下,使第二纵队闻枪声迅速西进。待至五日十一时半,再令第三纵队全部出击。我这一动作实施后,敌第三十三师全部动摇溃退,在我第二、第三纵队东西突击下大部被消灭,一部向东北突围退至野屋基、何家塘之线,与其军部及第一一七师靠拢。我第一纵队已进至野屋基以东、以北与敌激战。至下午五时,残敌军部及第一一七师仍固守野屋基附近各村庄,企图待援或于黄昏后突围。晚上九时,敌人大部主力已被我解决,整个战斗可说已初步结束。因此,我立即下达如下追击命令:

“(一)情况(略)

(二)各部应不顾疲劳,不惜一切牺牲,不重缴获,而在于乘胜追击以占领海安。

(三)追击任务及路线区分如下:

(1)第一纵队由现地(野屋基)经八字桥、古溪,向营溪、孙家庄,经胡家集渡运盐河,由海安以西向海安进击。

(2)第二纵队由现地(何家塘)经太平桥、古溪以南芦家桥、小塔头桥、花园桥、祖师庙,由海安以南向海安进击。

(3)第三纵队由现地(大焦庄)经分界、搬经、加力、花园桥以东,由柴湾镇以北渡运盐河,经立发桥绕攻海安东北,截断海安顽军向东台之退路。

(4)各部自行酌派兵力打扫战场,收容伤兵,应将主力之大部迅速兼程前进,务于十月六日早晨到达海安。

(5)我随中央纵队前进。”

8.十月六日早晨缴获顽第三十三师电报,得悉其请求韩部从海安派第一一七师之七○一团,经由分界迅速增援黄桥。据此电报判断顽第七○一团尚在营溪附近,有经分界向黄桥增援之可能。但若该敌得知第三十三师已被消灭,亦有退至营溪和海安之可能。因此,我今追击部队注意在海安外围歼灭顽第七○一团,不使其退守海安,以利于我军进占海安。但五日晚上,我部队疲劳,同时退守野屋基之敌未能完全解决,因此未能达成于六日早晨占领海安的任务。十月六日拂晓,各追击部队才从八字桥、野屋基、黄桥附近分路向海安追击,至六日下午始进至营溪附近,而第二纵队则在营溪附近与敌接触,战斗三四小时尚未解决。这时情况虽不明照,但估计该敌必系顽第七○一团。因此,我们决定以第二纵队全力解决营溪之敌,而以第一纵队迅速出动,其先头部队经孙家庄由胡家集渡运盐河,务于十月七日早晨确实占领海安。第三纵队则仍照原定路线追击前进。

至六日黄昏,我第二纵队将营溪之敌(确系顽第七○一团)全部歼灭(仅少数残部向海安逃窜)。据俘虏供称:海安尚有顽军七八个团。但我们判断此说不确,海安守敌两团左右或有可能。然而海安工事坚固,我们部队经三昼夜战斗,十分疲劳,所以决心改于十月七日早晨,以主力由胡家集与海安之间渡过运盐河,由海安西北绕攻海安。终因部队极度疲劳,行动迟缓,直至七日下午三时才渡过运盐河,黄昏才到达海安,而顽军残部已闻风先逃。

9.海安被我占领后,顽军第一一七师残部向富安集中,独立第六旅残部向安丰集中,第三十三师残部向梁垛集中,东台尚有保安第八旅防守。我们决心乘胜扩张战果,部队在海安休息一天后,即迅速进占富安、安丰、梁垛。十月十日我们的追击兵团只稍经战斗,即占领了东台。这样就结束了这个战役。

五、这次战役的总结

(一)这次战役的收获

这次战役胜利的重大意义,我在前面已经讲了,就不重复了。此外还有以下收获:

1.达成了歼灭战的任务。这次顽方用于进攻我们的兵力约一万五千人,我们一个人要打他三个人。顽军以为这次一定可以将我们消灭,可是我们胜利了,将他们全部歼灭了!特别重要的是他们团以上的主官有的被打死,有的被活捉,有的淹死,有的自杀了。连第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也到河里“洗澡”去了。这样,就使他们完全丧失了再向我们进攻的能力。

2.夺取了许多战略基点。我们占领了海安、东台,等于占领了四个县,使南通、如皋、海门、启东也完全在我控制之下,这是极大的收获。

3.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和装备。

(二)这次战役的优点

政治上:

1.经过营溪、姜堰的作战,部队虽然很疲劳,但是经过短促的突击动员,大家都认识到这次战役意义非常重大,抱了必死的决心去争取战斗的胜利,这是政治动员与党的号召的成功。

2.得到了群众有力的配合。黄桥的广大群众积极参加筑工事、抬伤兵、慰劳部队、打扫战场,给了我们很多的帮助。

3.得到了上层士绅和地方实力派的同情与拥护。

4.我们的干部党员都起了最好的模范作用。党员在这次战役中的伤亡比例虽然还没有统计,但是已知党员的伤亡是非常多的,他们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处处起带头模范作用,这是很好的。

军事上:

1.各兵团基本上完成了各自的任务,达成了歼灭战的总任务。

2,江南部队刚好在关键时刻赶到,使我军士气大大振奋。

3.防守兵团和突击兵团协同配合,一般说还好。第三纵队虽然武器差、弹药少,但是很好的完成了防守任务,值得表扬。第一、第二纵队也找到了敌人的弱点,达成了突击任务,同样是很好的。

4.追击动作还好。部队三四天没有睡觉,整天没有吃饭,非常疲劳,跑不动了,四小时只跑了十里路,但无论如何总坚持追到了海安、东台。以猛打、猛冲、猛追三项要求来讲,猛打、猛冲是做到了,猛追呢?追是追了,但还不猛,还要学。

(三)对战役缺点的批评

这次战役中还存在着许多缺点,我不作详细的批评,由各纵队、各团自己去检讨。现在仅扼要的指出一些较大的问题。

首先是共同存在的缺点:

1.侦察工作不确实、不及时。我们还未退出姜堰,顽军已进到孙家庄,而我们不晓得,到第二天才知道。

2.通信联络差,特别是下面对上面随时报告情况更差。一个部队出去以后就得不到他的报告了。各纵队都有这样的毛病,纵队部也跟着部队打冲锋,以致有些医生、电台人员也负伤,固然这是攻击精神好的表现,但这样做是不行的。指挥机关应该有适当的位置,或者设通信站保持上下联系,否则非常危险,可能使指挥中断。

3.射击指挥差,不注意节约子弹。这次敌人死伤四千余人,其中中弹伤亡的并不多,被手榴弹炸伤炸死的比较多,最多的是在河里淹死的。我们弹药补充很困难,这一点值得注意。

4.行军力差。现在我们部队的行军力比内战时期相差太远。过去一天一夜走一百八十里还打仗,而我们从黄桥到东台近二百里路追了五天。如果行军力强,抢先打到海安去,使他们来不及逃跑,那我们的胜利还要大。

5.供给工作做得差,有些部队一两天没有吃上饭,特别是第七团饿得厉害。在连续行军作战中,怎样保障部队吃上饭,吃得饱、吃得好,我们的司务长们要好好学学才行。

6.缴敌人枪时部队特别混乱,有些同志跟敌人混在一起,这样很危险。不过也有些光荣的事例,如两个人缴了一百多条枪,值得表扬。

7.追击时,有些干部过于顾虑部队疲劳,这是要不得的。特别在战斗没有结束的时候,各部队经常报告伤亡,这是表示他的心已经软了,是削弱战斗力、动摇决心的行为,以后要绝对禁止,战斗未结束,不准报告伤亡数目。

其次是对指挥上的批评:

1.有的兵团,尤其兵团首长不机动,以致不能取得很好的配合。在野屋基战斗中,第六团未能很好配合第一纵队,以致不能迅速地解决敌人,使一部分敌人得以突围出去。五日下午,第二纵队出击时,第七团首长带了一部分队伍也在那里,没有去帮助第二纵队,以致缴获不大。

2.第二纵队配合不好,以致在高桥战斗中,第一纵队不能很快解决顽独立第六旅。木来我们是这样规定的,如果北面敌人只有一个旅(师),则我第一、第二纵队与其接战,在两个钟头之内就把敌人解决,解决以后迅速南下,夹击黄桥东面之敌。如果北面敌人有两个旅(师),则第一、第二纵队以全力解决之,不必南下,可直接由古溪到海安。对黄桥东面之敌,则由第三纵队独立解决。可是当时因没有很好的配合,使第一纵队与顽独立第六旅相持很久,到黄昏以后还不能解决。

3.第二纵队是迂回部队,可是迂回圈太大,以致部队非常疲劳。当我们估计到敌人正面进攻黄桥的部队至多不过七个团,行军长径、战斗正面都有限时,第二次决定第二纵队直接插到西官庄,不要到分界去。因为命令没有传到,以致到分界扑了空。如果直接到西官庄,可以节省行军力,节省时间,也便于通信联络。同时,第二纵队到达高庄以后,应该以迅速、猛烈与果敢的行动,在敌人的后面动作起来,配合正面突击,不应等待正面动作,再来夹击。

4.第一纵队同样是迂回部队,当进到高桥、八字桥以后,不应该等待黄桥枪打得剧烈时才南下,而应该尽量向黄桥靠拢。大兵团作战,主要靠各兵团首长在上级总的意图下,自己机动果敢猛烈地行动,这样来达成任务。因为在目前条件下,大兵团作战,部队一出去,通信联络就很困难,这是值得以后注意的。同时,第一纵队在高桥与独立第六旅交战,当独立第六旅大部已被解决时,就应该以少数部队监视残敌,而将主力立即南调,以达成夹击黄桥东面之敌的主要任务,而不应把主力集中在张家庄附近,被敌人少数残部钳制住了。

5.第三纵队五日下午在黄桥出击成功到达何家塘、野屋基之后,不应迅速撤回黄桥。因为这样,使敌人对南面松了一口气,而能集中全部力量对付我第一纵队,增加了第一纵队的困难。在总攻时,敌人未完全解决,是不应该撤兵的。

总之,几年来没有打过这样的大仗,由于大家努力,这次是完全胜利了。希望各纵队、各团进一步认真研究、检讨,总结经验教训,尤其是部队里对一些小的战斗动作和技术上的动作,更应该深入的检讨,作为今后部队的教育训练教材,更加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我的报告完了。(热烈掌声)

注释:

*[黄桥战役,是新四军向苏北敌后发展中,于江苏泰兴县城以东黄桥地区,粉碎韩德勤部进攻的一次战役决战。国民党顽固派在一九四○年春发动的反共高潮被打退后,将摩擦中心由华北移向华中,密令第三、第五战区和鲁苏战区大举进攻华巾新四军。九月,协同新四军开辟苏北的南下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第二支队和新四军第五支队,分别抵达涟水以北地区和大运河西岸,与我新四军苏北部队形成有利的战略态势。九月三十日,韩德勤集中其大部兵力,由海安、泰州等地分三路向黄桥进犯。这时,八路军南下部队尚在老黄河一线,第五支队仍在运河以西,难以对我苏北部队进行战役配合。经过审慎研究,为了赢得一举解决苏北问题的时间,陈毅决心以劣势兵力在黄桥地区独立同韩部决战。粟裕协助陈毅具体组织战役并负责战场指挥,决定以黄桥为轴心,采取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歼击韩部。战役自十月三日起至六日胜利结束,共歼灭韩部第八十九军军长以下一万一千余人。我军乘胜追击,进占海安、东台等地。十月十日,我苏北部队前锋与南下八路军先头部队会师于东台县之白驹镇。黄桥战役的胜利,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奠定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坚实基础,打击了顽固派,争取了中间势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篇是粟裕在海安西寺干部会议上所作战役总结的记录稿。]

(1)[是老四团第三营。]。

《栗裕军事文集》

决战黄桥,一举解决苏北问题(摘自粟裕战争回忆录)

我军自北渡以来,经过四次战斗,连克黄桥、姜堰,控制了东西一百公里、南北数十公里的较大地区。但从夺取苏北全局来说,还只是初步的胜利。因为,虽然我们已给顽军以一定的打击,但是同韩德勤的主力还没有交锋;虽然我们已经控制了一些地方,但苏北抗日民主政权还没有确立;虽然我江南主力已经过江,但与八路军的联系还没有打通。所以我们还没有在苏北站稳脚跟。在这几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第一个问题是核心,只有同韩德勤的主力作了决定性的较量,其它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这时,南下的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第二支队已抵达涟水以北地区,新四军第五支队已列阵于宝应湖、大运河西岸,与我新四军苏北部队形成了由北、西、南三面夹击韩德勤的有利战略态势。针对国民党顽固派、特别是韩德勤的反共阴谋,中央公开提出了“韩不攻陈(毅),黄(克诚)不攻韩;韩者攻陈,黄必攻韩”的严重警告,使我军处于政治上的有理有利地位。

韩德勤深惧八路军与我会师,又以我退出姜堰为虚弱,决心采取“先南后北”的方针,先歼我苏北新四军,然后回师对付南下的八路军。于是亲自指挥二十六个团共三万余兵力南下,妄图与我决战,歼灭我苏北部队于黄桥地区。韩德勤主动寻衅,正是我一举解决苏北间越的良机。但我军全部人员仅七千余人,其中战斗人员不过五千余人。而八路军南下部队受到敌、伪、顽的牵制和半水网地区的阻碍,尚在老黄河以北;第五支队在春季反顽战斗胜利之后,整训还未结束,同时又受津浦路东敌伪的威胁,暂难东渡。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北、西两军对我进行战役上的配合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只能在他们的战略配合下,作独立决战韩顽的准备。

大敌压境,顽军多我数倍,能不能打歼灭战呢?从发展苏北的任务来看,我们是必须打歼灭战的;如果只把韩德勤击溃,没有歼灭他的有生力量,他还会卷土重来,对我开辟苏北、发展华中很不利。但是在实际上能不能达到目的呢?毛泽东同志说,我们与敌人作战,在战略上是以少胜多,在战役上、战斗上是以多胜少,这是一个原则。但当前的形势却要求我们不仅在战略上,而且在战役、战斗上也要以少胜多。我军军政素质是敌人所不可比拟的,我军又处于“哀兵”的地位,“哀兵必胜”。但是,要克敌制胜,还需要发挥灵活机动的军事指挥艺术。

韩德勤的进攻部署是:以其嫡系李守维第八十九军和翁达独立第六旅为这次进攻的主力,组成中路军,分经营溪、古溪和祖师庙、加力攻我黄桥北面和东面地区。以鲁苏皖边游击军两李部及苏北游击第八军(由税警团等部编成)陈太远部组成右路军,以第一、第五、第六、第九、第十共五个保安旅织成人路军,掩护其主力之两翼,攻我黄桥以西及东南地区。目的是占领黄桥,消灭我军主力。

我军自退出姜堰后,兵力已经集中。我们对顽、我形势作了认真的分析研究:黄桥地区北面是通扬河,南边是长江,西南有一条从泰州到口岸的运河,周围有泰兴、靖江等日寇据点,如果放弃黄桥,我军就没有回旋余地了,而且对民心、土气必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但是从我军当时的人力、物力来看,我们没有条件采取集中兵力、坚守黄桥的方针;而且集中兵力坚守黄桥,最多只能击溃敌人,而不能歼灭其主力。于是,我们决定采取以黄桥为轴心、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有了黄桥这个轴心,既可以大量吸引、迟滞、消耗敌人,又便于我观察全局,机动使用兵力,达到各个歼敌的目的。

在各路敌军中如何选择首战歼灭对象,对战局的胜败关系极大。我们选择了翁达旅作为首战歼灭对象。这个选择的主要根据,一是两李和陈太运虽然已表示中立,但在韩德勤大军向我进逼的形势下,疑虑很大,如果我首战歼灭了翁旅,对于拉开两李、陈太运同韩德勤的距离,稳定李、陈的立场将起重要作用。这样就使韩德勤的右翼失去了掩护。二是翁旅是韩德勤中路右翼,把它消灭了,就把韩德勤的中路军打开了缺口,使我军可以实现对韩军主力的包围与迂回。第三,翁旅是韩德勤嫡系主力,如首战被歼,可以给敌军士气以严重打击,并使其它杂牌军不敢动作。所以如果首战歼灭翁达旅,对战役的转变会起决定性影响。

选择翁旅为首战歼灭对象,是一着奇兵。因为翁旅在韩德勤的战斗序列中,是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之一。全旅三千多人,一色的“中正式”七九步枪,每个步兵连有崭新的捷克式机枪九挺,号称“梅兰芳”式部队(指装备漂亮),军官大都是“军校生”,是强敌。一般作战原则是先打弱敌,后打强敌,而这次我们是先打强敌。我们认为这是可以办到的。我们可以利用“青纱帐”的掩护,隐蔽接敌,对行进中的翁旅实施突袭,把它截成几段,使其首尾不能相顾,这就能发挥我军优势,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

对于日寇,我们分析,当顽军向我大举进攻时,他会采取坐山观虎斗的态度,而韩德勤也不敢公开要求日寇直接参与向我进攻。只要此战能速战速决,日、顽联合攻我的局面不会出现。

在兵力部署上,我们决定以四分之三的兵力作为突击力量,仅以四分之一的兵力守卫黄桥。

我们充分注意发挥各个纵队的特点。这三个纵队都是善于勇猛攻击的。其中第一、二纵队兵力比较充足,用于突击方向,隐蔽集结于黄桥西北之顾高庄、严徐庄、横港桥地区待机;并由第二纵队派出主力两个营配置于古溪至分界一线,实行运动防御,诱敌深入;另以一纵队一个营化装进入敌后,配合地方武装袭扰敌人。第三纵队全部人员不足两干,用于防守。这个纵队的作风顽强,指挥灵活,是可以胜任正面阻敌任务的。

陈毅同志召集各纵队领导干部开会,很快统一了认识。部署既定,便对党政军民进行了深入的动员。政治部印发了军分委和党代表的《敬告指战员同志书》,反复强调打好这一仗的政治、军事意义,号召全体同志为打败顽军的进攻而战,为巩固和扩大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而战。全军上下斗志昂扬,紧张地进行战斗准备。地方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纷纷声讨顽固派破坏抗日的罪行,掀起了支援我军作战的热潮。数千民兵和人民群众扛着门板和各种器材帮助部队赶修工事。在支前委员会的组织和领导下,救护站、担架队迅速组成,待命行动,家家磨面、烧水、烙饼。仅黄桥镇上就动员了六十多个烧饼炉为前线烘烧饼。由此诞生了以后广为流传的《黄桥烧饼歌》。

即将来临的是我军在苏北进行的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战。它的胜败,关系到党中央开辟苏北、发展华中抗战局面的整个战略任务,是有决定意义的一仗,所以称之为“黄桥决战”。而且我军从东进开始,方向的确定,战场的选择,战役的部署,各项准备工作的进行,都是指挥部根据党的方针紧密地结合当面的具体情况来安排的,目的全超与韩顽决战,成败的责任完全在我们。在敌众我寡的条件下,肩上的担子是很沉重的。陈毅同志有一挑珍贵的书籍文稿,从皖南挑到茅山,又从江南挑到苏北,从来不肯丢开,可是这时也从铁皮箱里拿出来打埋伏,显然是作了“破釜沉舟”的打算。但当时,我们的干部都是二十多岁、三十几岁的入,连陈毅同志也还不到四十岁,恰是风华正茂、精力充沛的时候,全都精神抖擞,迎接严重的考验。

陈毅同志坐镇严徐庄掌握全局,我到黄桥前线,负责战场指挥。

黄桥周围,全长约两公里。我和陶勇同志商量:防御兵力不足,只能保证重点,机动部署。从当时的敌情出发,西边、南边不派部队,由后勤、伙夫担子担负警戒;北门只放一个班;其余兵力全部集中在东门之南、北一线。
顽军出师不利,九月三十日出动后,受阻于暴雨。十月三日雨过天睛,才又向我攻击前进,分兵几路,扑向黄桥。十月四日,攻城战幕揭开。

这时,苏北各种政治势力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黄桥这块弹丸之地上来了。四日下午,李明扬宣布“谢绝会客”,中止了和我方代表见面(一直到六号我军已取得全胜,他才又开始会客),日夜询问战况;陈太运则派人伏在通扬运河堤上向南眺望;泰兴敌探也进到黄桥以
西七八公里的石梅(失迷)观战;周围伪军据点中的汉奸队伍也在注视黄桥风云变幻。一时,在以黄桥为中心的苏北战场上,出现了一幕两方对战、多方围观、准备应付突变的奇局。这一切情况都要求我们,必须在军事上迅速歼敌取胜。

正当顽军第三十三师一部向我黄桥东门进攻进入高潮时,翁达旅也从高桥南下了。对于这个首战歼灭对象,我军选择在什么时候突击最为有利呢?这又是极其重要的一着。如果实击过早,只打到它的先头部队,而没有打到它的要害,顽军不但可以退缩、避免就歼,而且还会暴露我军的部署和意图;如果失之过晚,顽军多路会攻黄桥,我军难以坚守,观战各方就可能争先扑杀过来。四日下午三时,据报翁旅的前锋已抵黄桥以北两三公里处。为了进一步判明情况,确实把握最有利的出击时机,我赶到北门,登上上城高处观望,但见北面两三公里远的大路上,有许多群众惊慌地向西南奔跑,判明独立第六旅的先头确已来到。我计算,独立第六旅采用一路行军纵队前进,如果两人之间的距离为一米半,全部三干多人的队形将是长达四五公里的一路长蛇阵。从黄桥到高桥的路程约七公里半,其先头部队抵达黄桥以北两公里半时,后尾必然已过了高桥,完全进入了我伏击地段,我军
此时出击,正好可以将独立第六旅拦腰斩断。我决心采取“黄鼠狼吃蛇”的办法,多路向其突击,将它斩成几段,然后各个包围,力求首先歼其首脑机关。

我打电话至严徐庄征得陈毅同志同意后,马上下令出击。

我一纵为主要突击力量,分为四个箭头猛插过去,将独立六旅切成几段,首先歼其旅部和后卫团,迫使其先头团回援,然后以一部从侧翼迂回到翁旅后方,乘势将其包围。经过三个小时的激战,全歼独立第六旅,中将旅长翁达自杀。

我军一举歼灭了独立第六旅,斩掉了韩德勤中路的右翼,使顽军主力第八十九军完全暴露和孤立了。

翁旅被歼后,战场重点立即转到黄桥城下及其以东地区。顽军为扭转不利的局面,拼命猛攻黄桥,以猛烈的炮火掩护部队向我东门进攻。我军防御工事大部被毁,部队伤亡颇大。敌人三十三师一部居然在尘土硝烟中突进了东门。情况异常紧张。如果黄桥失守,在我完全无预备队增援的情况下,将无法达到围歼敌李守维的目的,不仅战役任务不能完成,我几个纵队势将被敌人分割,被迫分救活动,形成打游击的局面。因此,必须动员部队人员以有我无敌的战斗精神,坚决迅速地把突入东门的敌人就地消灭或驱逐出去。恰在这时,听说奉命增援的老四团一个营由江南过来了,离黄桥镜还有十公里。我便振臂高呼:“同志们,江南增援部队过来了!”同志们受到鼓舞,土气大振,都兴奋的回答:“我们坚决打退敌人的进攻,迎接江南主力!”陶勇同志和纵队参谋长张震东同志把上衣一脱,挥动马刀,带领部队硬把顽固派杀出东门,然后架起机关枪,把敌人死死顶住。

当翁达旅被歼,攻入黄桥的敌人又被反击出去后,战场出现了对我极为有利的转折。我第二纵队经八字桥插到分界,第一纵队已由八字桥与黄桥之间南下,与我守卫黄桥之第三纵队完成了对已经进入黄桥以东地区的李守维部的合围。我军已完全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原来,顽军三十三师于四日下午在黄桥东门进攻受挫时,第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使命令他的预备队之大部在古溪待命,自己亲自率第三四九旅经八字桥向黄桥疾进增援,刚刚到达黄桥东北之野屋基村附近,得知翁达旅正被我包围于高桥及其以南地区,危在旦夕。
李守维非常惊恐,既不敢救援翁旅,又不敢继续前进,遂令第三四九旅在野屋基村附近构筑工事固守。而我第二纵队在王必成、刘培善、杜屏等同志的带领下,于当夜悄然向东南穿过八字桥,插至分界,裁断了顽军归路。接着,第一、第二线队两路夹击,将二四九旅
和三十三师全部分割包围于黄桥东北地区,并首歼三十三师主力于小二房庄。然后向东,全力围攻野屋基村附近的第八十九军军部及第三四九旅。

正当围歼战激烈地进行的时候,陶勇同志从守备部队中抽出力量,把包括炊事员在内的所有人员都组织起来,从黄桥的东门及其两侧地区打了出去,配合第二纵队聚歼顽第三十三师,活捉了该师师长,加强了对李守维的围歼。

顽军第八十九翠李守维部,是韩德勤赖以横行苏北的主要军事支柱,人多武器好,是顽军在苏北最有战斗力的主力之一。虽然已被包围了,但李守维还想作困兽挣扎,拼命抗击我本的进攻。由于敌人火力猛烈,我军多次攻击,进展不大。我军组织力量,调整部署,黄昏后发起总攻。

经过一夜激战,六日清晨,顽八十九军的军部被彻底歼灭了。李守维妄想渡河逃窜,失足落水,淹死于八尺沟河中。

顽军失去了指挥,极度混乱。但第三四九旅仍在拼死抵抗,在野屋基村附近与我展开逐屋争夺战。我军经多次白刃格斗,终将顽军反抗气焰彻底压倒,第三四九旅大部被歼灭,其残部沿原路治退。但因地形复杂,桥梁早被我人民武装所控制,陷入我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在一片“缴枪不杀”、“优待俘虏”的呼喊声中,纷纷缴械投降。

奉命增援三十三师的顽军预备队进至分界以西,因三十三师被歼,便转守营溪。我第二纵队追至营溪,把它包围,激战半天,歼其大半,残部向海安方向溃逃。韩德勤纠集来的各保安旅团见势不妙,也争先撤退。为了囊括通、如、海、启,控制长江,向大海边发展,我们把海安作为追击战的首要目标。在作战命令中规定:“不顾伤亡,不计俘获,占领海安就是胜利。”因为海安是个十字路口,控制了海安能割断如皋、南通、海门、启东四县顽军与海安以北顽军主力的联系。当时我曾对江南增援来的部队说:“你们才从江南赶来,本来应该让你们休息一下的,现在任务紧急,只能先执行任务了。”他们立即出发,和各兄弟部队争先前进,逢水过水、见桥夺桥,不怕疲劳,边打边追,直奔海安。海安的顽军逃了,我军胜利占领。

至此,顽军第八十九军及独立六旅几乎全军覆没。最后清查,我军自十月三日起至六日止,共歼顽军主力十二个团,保安第十六旅全部,保安第三旅、保安第五旅各一个团,共计一万一千余人。其中第八十九军中将军长李守维、独立第六旅中将旅长翁达及旅、团长数人毙命,俘三十三师师长孙启人、九十九旅旅长苗瑞林、一一七师参谋长等师、旅、团军官十余名,下级军官六百名。据不完全统计,主要缴获有长短枪三千八百余支,轻、重机枪一百八十九挺,山炮三门,迫击炮五十九门,还有大量弹药和军需物资。

韩德勤见大势已去,率残部千余人向兴化狼狈逃窜。我本着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到达东台,便停止向西北追击,给韩德勤留下一条后路,以便争取更多的人继续抗日。我军派出一支部队,继续沿通榆公路北进,堆备迎接南下的八路军。十月十日,我苏北部队前锋与黄克诚同志率领南下的八路军先头部队会师于东台县之白驹。

盼望已久的大会师终于在决战胜利之后实现了。陈毅同志曾慷慨赋诗:

“十年征战几人回,又见同侪并马归。
江淮河汉今谁属?红旗十月满天飞。”

叶飞回忆录:

黄桥鏖战(上)
黄桥决战在军事上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有些人常把真理绝对化。毛主席的军事指导思想,歼灭敌人必须以多胜少,需要三倍、四倍,甚至五倍以上的兵力。
孙子也说,“十则围之”,要超过敌人十倍才能包围。而黄桥决战,韩军十万,我军一万,战场上呢,韩军二万五千多主力,我则全军不足一万!
是不是以少胜多就违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了是不是以弱胜强就不符合自古以来的兵法呢?
并不是绝对的。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就列举了鲁齐长勺之战、楚汉成皋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飞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有名大战。而重要的,毛泽东同志指出:“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
战胜之。”
陈毅同志是从我军南昌起义失败后,从实战中锻炼出军事才能,习惯于长期战争中的“以弱胜强”,在黄桥决战中得到了充分发挥。陈毅同志在黄桥决战前后的统— 战线工作是得到中央表扬的,至今人人赞誉,而他在黄桥决战的军事成就却被淹没了。黄桥决战是陈毅同志军事上的杰作,是“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的典范。
与陈老总在姜埝召开军民代表大会的同时,韩德勤在东台召开旅以上军官参加的军事会议,研究进攻黄桥的计划。他以为我军撤出姜埝是“匪胆已寒”,“不敢与我作战”o于是在九月三十日,韩德勤密令:“集中力量,力求主动”,《(应不惜牺牲,达到最后目的”,将新四军“包围而歼灭之气,韩德勤部署了三路大军:两李和陈泰运的部队为右路军,约一万二千余人,攻击我军黄桥以西防线,并掩护中路军的进攻;左路军由第一\第五、第六飞第九、第十共五个保安旅的大部组成,约七千人,攻击我军黄桥东南地区防线,牵制我军防御兵力,中路军是进攻的主力,兵力约一万五千人,以八十九军三十
三师为左翼,向黄桥东面的加力\分界攻击,独立六旅为右翼,攻击黄桥北面,李守维亲率一一七师大部飞军部直属队及炮兵为中坚,由营溪南下,攻击黄桥东北。韩德勤共组织了二十六个团\三万余人的兵力,发起黄桥战斗。同时, 日军加强了对长江的封锁,沿江韩军也劫走了船只,以断绝我军退路。
我军仅七千余人,兵力悬殊太大,还要分兵防御可能配合进攻的泰兴等地的日军,形势十分严重。
为迟缓韩德勤的进攻,中央于十月二日致电周恩来同志:“韩德勤又大举压迫陈毅,据陈毅称战事不叮避免,要求黄克诚增援。因此,我部署方针,韩不攻陈,黄不攻韩;韩若攻陈,黄必攻韩。望先告何应钦停止韩的行动,否则八路军不能坐视。”少奇同志根据中央指
示,致电陈毅,黄克减同志,认为苏北目前确不应向韩采取严重的进攻行动,而应完全站在自卫立场,对陈毅部的增援如无中央明令南下,就以到达阜-宁售益林之线为止。而陈、粟目前的作战方针“还应是独立打破重围,求得以速决为原则”,“在胜利后即以比较谦虚的态度言和,冲突可暂时停止。”
陈毅同志与粟裕、钟期光、王必成、陶勇等和我在内的有关同志,经过反复商量,苏北军分委数度集体研究,形成了一个独立解决韩德勤的方针。就是说,在八路军及四,五支队的配合下(这种战略配合是非常必要的,陈毅同志后来在党的“七大”发言时曾表示热
忱的感谢),并不固守两星期待援,而是以“独立作战为原则。韩如三路或两路来,坚决各个击破之。”(陈毅于九月下旬致毛、朱,、电)这“各个击破”就不仅是“打破重围”,而是要歼韩军主力了。因为多方争取;两个月的决战战机终于到来,按照陈毅同志和苏北军分委的意愿,即使援军不能到达(如胡胡所料,赶援 “事实上决不会快的”),也非歼韩军主力不可。事实上,韩德勤提出的是“决一死战”,我军提出“决战”,双方都很明确。我们很清楚:韩德勤主力全部来了,胜败在此一仗,如果打赢了,就解决了苏北问题,如果打不赢,再也无处可退。韩德勤也清楚:要末“把新四军赶到长江喝水”,要么“苏北垂危”。他的“追剿令”写得很清楚:“此次决战关系苏北及我团体整个政治军事问题至大,事已至此,应不惜牺牲达到最后目的。”
我军退出姜埝后,已在政治上、军事上取得了有利地位:第一,揭露了韩德勤积极反共、破坏抗战的罪恶阴谋,我军的忍让求全的态度,赢得了社会各阶层的极大同情;第二,加深了苏北国民党军队内部派系之间的矛盾,增加了地方实力派在韩我之间中立的可能性;第
三,我军能够缩短战线,及时集中兵力,处于进行自卫反击的有利地位。我军虽然人数较少,但军事素质却不是顽军能比拟的,被迫自卫,背水作战,“哀兵必胜”。当然,除了上述条件外,要取得战役的胜利,还需要发挥灵活机动的军事指挥艺术。
这是抗战以来全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反摩擦战斗,如何对付顽固派如此规模的进攻呢?
当时有三种作战方案:
一种是给予韩军重大杀伤后,暂时撤出黄桥,乘顽军追击时,再集中兵力歼其一路。优点是兵力集中,便于机动,诱敌深入根据地腹部歼敌,这是红军一贯战法。但是,该地区北有运盐河,东有串场河,西有泰州到口岸的运粮河,南有长江,并有泰兴城飞靖江城等日寇大据点,回旋余地甚小。而且我军撤出黄桥,非但影响民心、士气,对中间派也必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另一种方案是全力死守黄桥,待韩军进攻失败后再出击。这个方案是有道理的,黄桥西南面有日寇大据点,北面省韩来攻,腹背受敌,此种战法可以应付敌顽夹攻的严重局面。但以当时的人力、物力来看,困难较多,最多只能击溃顽军而不能歼其主力。这样就会同前一方案一样,都会大大增加中间势力参战攻击我军的可能性。这样就不能决战,使苏北问题长期拖下去,于我不利。
陈毅同志主张以黄桥为轴心,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方案。不是以主要兵力守黄桥,而是以少数兵力(约占总兵力的四分之—)坚守黄桥,吸引、迟滞、消灭敌人,主要兵力(约占总兵力的四分之三)则置于侧翼机动位置,当敌人遭我军大量杀伤后,择其一路歼灭之,并继续扩大战果,以求全胜。对中间势力稳定其中立;对日寇据点则大胆不管,只派少数侦察部队进行监视c有人担心:这样是否有风险?陈毅同志分析:当顽军大举进攻时,日寇会采取坐山观虎斗的态度,而韩德勤也不敢公开要求日军直接参与向我军进攻。只要此战能速战速决,日、顽联合攻我的局面不会出现。陈毅同志诙谐地说:“如果战胜了,苏北大局就定了.我们就可大发展:如果失败了,那就算了。”他是充满必胜信心的。最后,大家一致同意了这一方案。战后,俘获的顽一一七师参谋长称赞说:出其意外!

根据这一方案,具体部署是:一飞二纵队兵力比较充足,用于突击方向,隐蔽集结于黄桥西北的顾高庄\严徐庄、横港桥地区待机;并由二纵队派出主力老二团的两个营配置于古溪至分界一线,实行运动防御,诱敌深入;另以一纵队派一个营化装进入敌后,配合地方武
装,袭扰敌人。三纵队全部人员不足两千,用于防守口当时,我考虑三纵兵力少,担当如此艰巨任务,确有困难,所以提出由一纵队抽一个团增强防守黄桥的力量。陈毅同志认为这会削弱突击力量。粟裕同志提出自己坐镇黄桥,陈毅同志同意了。陈毅同志的指挥所则放在黄
桥镇西北十二里的严徐庄,指挥全局。
当时,管文蔚同志奉陈毅同志之命去见李明扬,李表示“严守中立”。陈毅同志听了汇报之后说:“我们打胜仗,他不会动;我们打败了,他就会来抢黄桥了。我们一定要打好第一仗,才能稳定他的中立。”在部署战斗时,又派朱克靖电黄逸峰同志到泰州“报聘”,安抚两李,并时刻警惕蒋介石、顾祝同、韩德勤方面及日伪方面派来的说客口陈泰运,各保安旅团也都派了人去。这就稳住了左右两路约一万七千人的兵力,使得我军能集中全部力量对付敌中路军的进攻。
根据一定要打好第一仗的考虑,选择独立六旅作为首战歼灭对象。这支部队是韩德勤所属部队中战斗力较强的,按一般的战斗原则先打弱敌,这战先打独立六旅这支劲旅,可收出奇制胜之功。如果首战歼灭了独立六旅,对于拉开两李\陈泰运同韩德勤的距离,稳定李\陈的中间立场将起重要作用;该旅是韩军中路的右翼,把它消灭后,就把韩军的中路打开了缺口,可以实现对韩军的包围与迂回;主力首战被歼,必给韩军士气以严重打击,并使其他杂牌军不敢妄动。所以,首先歼灭独立六旅,将会对战役全局起决定性的影响。
首歼独立六旅也是有条件的。我们一纵在增援半塔集时就打过它,把它冲得落花流水,听说打这支部队,指战员的信心很足;其次,独立六旅只三千多人,不象八十九军两个师那么庞大,战斗不致于拖延太久而影响下一步;再次,独立六旅两侧按韩德勤的作战计划规定,由两李、陈泰运的部队列阵前进为掩护,由于李、陈已和我们有密约,我军可以埋伏在他们两路之间,背李、陈而击翁达。
问题在于选择适当的攻击时机了。
韩德勤出师不利,九月三十日暴雨,部队行动不了,而且参差不齐,七零八落。十月三日,雨过天睛,才向我攻击前进,分兵几路扑向黄桥,十月四日攻城,战幕拉开。
八十九军扑上来了,攻打黄桥。翁达比较有经验,被我一纵揍过一次了,独立六旅迟迟不上。四日上午,黄桥前沿工事以东三百米处的小焦庄失守口经过一个上午的争夺,黄桥东部的发电厂在中午时分也被韩顽军攻占。有些地方,顽军已突破了镇边的河沟,手榴弹都甩
到了黄桥的街头。 、
, 这时,苏北各种政治势力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黄桥这个弹丸之地上来了。四日下午,李明扬宣布“谢绝会客”而李长江的佛堂里,南京来的“和尚”,兴化来的“参议”、进进出出,空气紧张。陈才福的土匪部队竟然在我西北方向打家劫舍,开始骚扰。。。。
我冒雨到阵地上巡视。正是青纱帐起,便于接近大路观察。四日下午两点左右,正当黄桥东门争夺战愈演愈烈,我军阵地一片烟火之时,翁达率领他的独立六旅出来了。我在青纱帐里看得清楚,这部队一路纵队前进,每人一顶笠帽,完全是旅次行军的架势,好不逍遥!大
概翁达正得意哩,让八十九军打了头阵,“乘人两伤,后发制胜”,蛮以为新四军主力已在黄桥以东拼得焦头烂额,正是他直入北门,攫取头功的大好时机哩。前队过去,翁达和几个高级幕僚骑着几匹高头大马,在本队前头由大批卫队簇拥而行。它的一字长蛇,正好让我军
切断围歼!
我立即电话报告陈毅同志:独立六旅在我枪口下踽踽南行,毫无戒备,正是在运动中加以歼击的绝好机会c我建议不要等他攻到黄桥北门,立即出击,把他切成几段,一举歼灭该敌。
陈毅同志说:“能不能再放近一点?会不会太早?”
我说:“过去一个团了,现在在过本队...”
陈毅果断地说:“一定要看清楚,等独立六旅全部脱离高桥,再出击!”
我说:“从行军队形的间隔判断,后卫该出高桥了:”
陈毅同志立即批准我的建议,命令二纵队配合一纵出击,首歼翁旅c他大声说:“那就出击!注意,照单全收,一个人也不要放他跑掉!”
我立即命令一团分三个箭头,直插独立六旅的腹部四团打其前卫,五团打其后卫。顿时,把这条长蛇的躯干斩成几段c独立六旅在局部被歼以后,收缩到土墩和独立家屋固守,其后卫团还猛扑高桥,企图打开退路。我五团已先机占领高桥,一场血战,把该部十八团打了
下去口一团团长乔信明同志看准顽军中有一大群挎皮包、拎箱子的军官拥着骑马的头头奔跑,断定是旅部,立即率领一营扑去。接着,二营插向敌阵,和三营配合,攻歼大股大股顽军。全团三个营分三路插向敌军第十六团。独立六旅首尾被攻,展开不及,被我军一个猛冲,
乱作一团。
翁达发现我军向他进攻时,相距只有一里许,只好率领乱糟糟的旅部奔进一个村庄,声嘶力竭地命令架设电台,摇机员却连人带机不知去向。翁达气急败坏地命令通信军官,带着卫士飞传令兵找李守维求援。其他部队也溃退到两个村庄里。我一纵把这三个庄子团团围住
。。。。。。。
二纵队赶到高桥,独立六旅已经过完,没有打上,就机动灵活地插到南边去了。这样,我纵迂回包抄的部队和二纵插到路东的部队,把独立六旅和八十九军的联系切断了。
八时许,陈毅同志亲自打来电话,询问战况。我报告说:“正把独立六旅围在三个村子里。”他说:“很好。”又问和王必成联系上没有?我报告说:他向南插,迂回过去了。
十时许,陈毅同志再次亲自打来电话。这时二纵队已到八十九军后面,发现李守维亲率一一七师的三四九旅三个团正向东南兼程急进。陈毅同志问十二点以前能不能解决战斗?我说‘可以,没有多少敌人了,十二点以前完全可以解决。陈毅同志立即交代我:解决战斗后,队伍马上集结,作为二纵队的第二梯队,向南迂回包围,消灭八十九军。我报告说:俘虏、缴获都很多。他说:打扫战场,收容伤员,你们不要管,总部派人去c消灭敌人后,部队立即出发。
一团向我报告:一具倒在血泊中的尸体,看来是自杀的,身边有—件绣“翁达”名字的风雨衣…

黄桥战斗总结

(一九四二年)

一、战前的情势是这样的:苏北的磨擦战,三个月来已打了七次(一次打郭村,二次打姜堰,三次打营溪。而北边八路军也打了四次王光夏〔1〕),但都没有结局。虽然击溃了韩德勤的主力,但没有消灭他。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未开拓,新四军的脚跟未踏稳,与八路军未联系。
二、因为国际关系的影响(滇缅路封锁三个月,德苏关系有改善可能,又因为鹿钟麟〔2〕在华北磨擦失败了),全国第一次反共高潮已结束,全国宪政运动〔3〕高涨,但苏北韩德勤却未放弃其反共主张,形成苏北与全国范围形势之矛盾。党中央当时指示我们要尽量与韩德勤妥协,赶快结束苏北战争。局部的策略是不应该违背全国策略的任务的,所以我们也提出加强团结的口号。但中央的指示是全国范围的,全国性之任务,必须要在局部地区按具体情况来实施。有人以为全国反共高潮已去,苏北韩德勤也不会反共了,这是不对的。当时韩尚有七万军队,有两万是主力,存心要消灭我们,所以我们仍要有战斗准备,要准备军事行动。韩德勤如果要进攻我们,我们要积极的自卫。这还不够,我们一定还要将韩德勤的阴谋本质暴露出来,给全苏北人士知道,这才有胜利的把握,但又一定要不给全国范围以不良影响,不危害当时党在全国性之妥协任务才行。
三、所以当时决定我之任务及作战方针,皆须以退为进。这样可以暴露韩德勤的本质,暴露蒋介石之本质(口是心非),也可暴露我们顾全大局的本质,这样可以争取广大的群众站在我们一方面,使我们斗争能取得胜利。这就具体的表现在姜堰争让这一问题上:首先是韩德勤集中兵力攻我营溪,但结果攻不下,又自己秘密的撤退了。我当时却还以为敌人还要进攻,把兵力集结好而不动,结果等我发现情况,敌人已经跑走了。如当时情况早点知道,我能出击必能歼灭敌人,苏北韩德勤必处守势,当然也没有什么黄桥战斗了。敌人既跑掉,乃在海安、东台一带重新部署,而我虽保住了营溪,但地区太小,无法立足。因此,我就决心打姜堰。一方面估计对韩德勤威胁并不大,另一方面也因为姜堰地区富,税收多,可以解决我们许多困难。战斗结果夺取了姜堰,消灭了敌人两个旅,而且我在经济、粮食等问题上也大大解决了。但是,韩德勤却不肯与我妥协,而且准备向我大举反攻。
这以前,我们尚未曾与韩德勤直系军作过战,打的都是与韩也有矛盾的封建顽军何克谦,所以苏北问题还可以说是一个局部问题。这以后就不同了,苏北磨擦战成为整个苏北和全国国共两党的问题了。因此,像李明扬、韩国钧〔4〕等都出来讲话了,一共有八县的代表,三四十个长胡子穿长衫的人。其中的确有些人是本着团结抗战的好意的;而像李明扬等中间势力是希望韩我力量均等,他可以在中间立足;有人则和韩德勤有不可分离的利益,眼望韩德勤再打就会失败的,所以也出来劝韩德勤不要打了,韩紫石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有许多钱都投资在韩德勤的手中,所以也出来劝韩不要打了。另外,有些开明人士则主张我们消灭韩德勤。但不管当时许多人的动机如何,对我都是有利的。他们都跑到韩德勤那边去,韩对他们说新四军如果让出姜堰,什么问题都可谈了,他并且说新四军是最不讲信义的,决不会退出姜堰,劝各代表不要多费心血。代表回来后都不敢将叫我退出姜堰的话当面说,怕碰一鼻子灰,而我却首先慷慨大方退出姜堰,请代表们去和韩主席接洽。代表遂喜颜大开,大为称赞,忙再去见韩德勤,不料韩主席竟如我料,下命令要新四军完全退出江北到江南去。这一来,代表们都摇头回来。我就特别同情代表们,暴露出韩德勤反共内战的本质,而且我们是退出姜堰。
估计当时韩德勤是要下决心打我们的,而只有李明扬和陈泰运是中间势力,如果他们帮助了韩,我就失败,而且韩也很可以下命令要李、陈出兵夹击,姜堰又是被韩、李、陈三人力量所包围,河网又多,对我很不利,我就将姜堰让给李明扬和陈泰运,一根骨头喂三只狗,结果李、陈态度对我更好,并暗示我,韩要打我。
后来因为陈泰运兵力小,姜堰被李所独占。陈泰运就派代表来问我要枪支,敲我竹杠。许多同志都不高兴,我却慷慨得很,叫代表自己到仓库中去挑选,结果拿去百余支,但却和我订了条约:如果韩德勤叫他打我们,他枪向天开,而我们可不必还枪。
四、军事上,韩德勤以为我退出姜堰是“匪胆已寒”,乃下令一鼓作气,冒险轻进,一共集中十三个团,约一万七千至两万人,其中以八十九军及独立第六旅为主力,他决心先歼灭南边之新四军后,再北上消灭南下之八路军。
我们则有九个团分三个纵队,其中只有三个主力团,共计七千余人,战士只五千人,敌人多我三倍至四倍,占了绝对的优势。在部署上:
(一)我刚刚撤出姜堰,敌人就已经展开了,比我展开早了五天的时间。当时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力阻止敌之前进,而使自己部队迅速集结。所以,敌人一过海安河,即遭我叶飞部之抗击。当时我们多争取了一分钟的时间都是有利的,结果我们兵力集结好了。三十日展开的敌人到四号才与我主力作战,连日来敌人都与我牵制部队作战,相当疲劳,而且敌人首先皆尽力布置攻占营溪、古溪,而我则先行撤退,敌人均扑了空,士气已较松懈了,敌以为我必已撤出黄桥,所以也更轻视我们了。
(二)游击战配合正规战是非常重要的事,而在整个战斗过程中,钳制队之积极动作,完成任务也是很重要的。当时我主力少,照理是应当拿主力来作突击队,我却派主力团(如二团)去钳制敌人,打游击战,任务完成了。
(三)黄桥西南面是有日寇的据点,北面又是大敌来攻,背腹受敌,当时的决心很值得考虑。有人主张集中全力死守黄桥,候李守维进攻失利后再出击。这个决心是有理由的,可以应付敌顽夹攻的严重局面。但是这样就不能决战,最多只能击溃敌人,使苏北战争长期下去,这却与我不利的。所以我的决心是要用全力来包围敌人而歼灭之,对日寇据点则大胆不管,只派少数侦察就好了。只以一个纵队守黄桥,以两个纵队包围敌人而决战。如果战胜了,苏北大局就定,我们也可东进了。如果失败,那就算了。
结果胜利了,当我俘虏到三十三师的麻子参谋长时,他竟伸指称赞说,出其意外,我们竟敢用包围。
如果照前一决心,敌人可以把我围困在黄桥饿死我们。李明扬虽然接受了韩的命令,一天只向我推进五里,但如我被围,迟早一点也会赶到的,他天天派人来问战况就是如此,他是企图找时机来下手的。鬼子当然也会出动。所以当时我只有迅速解决战斗,才能解决问题。
(四)守备黄桥的三个团,我仍是以两个营出击包围敌人、迷惑敌人,使我两翼迂回部队得以成功。当时有人反对这样,其实当时战斗重心已经不在黄桥了,黄桥之得失已不起决定作用。两个营出击是对的,结果取得很大的胜利,并且配合了迂回部队的成功。
五、李守维从展开以来的整个部署是对的,其失败之主要原因,是由于平均使用兵力的结果。把十三个团分成五路开进,在最前线的只有五个团,当然便于我之各个击破,如果他抓住了三十三师及独立六旅的七个主力团作为突击队,其他用来佯攻,我恐怕还会被迫退出黄桥,最多也只能击溃敌人,不能歼灭敌人。
六、黄桥战斗之胜利,当时八路军也能在战略上予以配合,在北边钳制了韩德勤的几个旅。战斗胜利后,我们就打东台,八路军则南下打东沟,一直打到盐城,结果兄弟军会合了,苏北形势就分明了。

注 释

本文是陈毅在一九四二年所作的《几个重要战斗总结》之一。黄桥战斗又称“黄桥战役”或“黄桥决战”。
〔1〕王光夏,当时是国民党江苏省保安第七旅旅长。
〔2〕鹿钟麟,当时是国民党冀察战区司令长官。
〔3〕宪政运动,即“立宪运动”,是争取制定宪法、实现民主政治的斗争。
〔4〕韩国钧,即韩紫石,又名止叟,江苏泰县海安镇(今海安县)人。早年曾住江苏省省长等要职,告老还乡后,是苏北一位声望甚高的爱国人士,经陈毅多方争取,能在国、共之间保持中立,并支持新四军抗战,后被日军毒害而死。

            《陈毅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3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