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 “9·11”五周年

“9·11”近5周年了。近5年来美国反恐成效究竟如何,人们有着不同的评价。布什总统认为,伊拉克之战让美国更加安全了,世界也变得更加美好了。参议院少数党领袖里德则不同意,他说,“美国人民清楚地知道:在‘9·11’之后的5年里,我们并没有如所应有和所期望的那样感到安全。”人们为何会有如此不同的感受?其实,美国的反恐战争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战场。

假如仅从国内战场上来看,5年来,美国政府确在反恐方面做了大量颇有成效的工作。“9·11”之后,总统下令成立了北方司令部,负责保卫国家安全;组成国土安全部,主持国内反恐大计;设立了国家情报总局,统筹15个情报部门。在机场、港口加强了对入境人流和物流的监测;对移民和外国人的入境审查与治理更加严密;对国内外电话进行了空前广泛的监听。因此布什不无骄傲地宣称,5年来,美国没有再发生类似“9·11”式的恐怖袭击。这就是为什么一年来民众对布什的肯定性评价仅在30%上徘徊;而对其反恐表现的满足度却要接近50%的一个主要原因。

然而,美国在海外的反恐表现却令美国人悲观。放眼全球,与5年前相比,恐怖活动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是越反越多,每况愈下。且从多伦多的炸楼密谋到伦敦的劫机策划,多半是针对美国及支持伊拉克战争的盟友而来,更不要说塔利班在阿富汗的回潮,教派冲突在伊拉克的加剧了。布什将伊拉克作为全球反恐的中心战场。然而近几个月的主要民调显示:62%的人不赞同布什对伊拉克问题上的决策 69%的人认为伊拉克战争让美国的外交变得更加困难;63%的人认为伊拉克战争是不值得的;56%的人认为伊战是个错误;高达68%的人认为由于美国入侵伊拉克会招来更多的恐怖袭击,美国会为此变得更不安全。

人们在思考,舆论在追问:越反越恐,这究竟是为什么?答案是美国的反恐战略似乎出了问题。

首先,美国新保守主义者们“劫持”了反恐大业,他们在反恐的旗帜下,以一个虚假的理由发动了那场与反恐风马牛不相及的战争。这一方面分散并转移了反恐注重力和大方向;另一方面将一个本不存在恐怖活动的地方,变成了一个滋生恐怖分子的渊薮和实战演练场。

而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被否定后,美国又祭出了“民主万能”的旗号,决意树立一个辐射中东的民主样板。然而现实是,这个仰赖13万多美国士兵枪炮支撑的政权却在一步步滑向内战的边缘:自7月份以来,教派仇杀让平均天天100余人在爆炸中丧生。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靠武力移植民主是难以成活的。

美国不仅将反恐战争扩大化,还有意无意地将其意识形态化与宗教化。前不久,布什总统接过了极端保守派的口号,将反恐定性为“西方自由民主社会同伊斯兰法西斯主义”的决战。布什在8月31日的演讲中,将恐怖分子分为三类:极端的逊尼派追随者;极端的什叶派追随者;自由社会中土生土长的(穆斯林青年)恐怖分子。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更发挥说,这是继上个世纪反对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冷战时期反对共产主义之后,另一场“反对伊斯兰法西斯主义的新的意识形态之战”。这样的定性近乎于宣扬“文明冲突论”,因此遭到伊斯兰团体的抗议。“美国与伊斯兰关系理事会”主席帕维兹· 阿赫默德批评布什不该将“伊斯兰教”与“法西斯”联结在一起,他说,“这将会助长对伊斯兰教和美国穆斯林团体的敌视情绪的升高。”应该说,这样的定性的确存在着将反恐战争引向宗教对抗的风险。

在总结“9·11”的教训时,总统布什与副总统切尼公布了美国新的反恐战略:一、对恐怖分子采取进攻态势,事前就要御敌于国外战场。这分明是“先发制人”的代名词。二、公布包庇恐怖分子的国家就是美国的敌人。这不啻是在树立更多的敌人。三、通过支持自由的力量来打败敌人的意识形态。这是在扭曲反恐的性质。四、严防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落入恐怖分子及其支持者之手。这首先需要美国摒弃双重标准。这个反恐新战略的一个缺陷是,美国并没有检讨其偏袒的、双重标准的中东政策,事实上那才是中东反美情绪有增无减、让恐怖分子得以生存发展的一个主要根源。不正视并消除这一根源,美国的反恐大业恐仍会是事倍功半。

《人民日报》 (2006-09-08 第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