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官方研究报告分析国外共产党的“真实处境 ”

官方研究报告分析国外共产党的真实处境
来源:南方周末 2009-07-02 14:52:24 作者:覃爱玲

 

编者按:这是一篇河蟹官方的报告,比较详尽的介绍了各国共产党尤其是修正主义党的现状,对马列毛主义共产党也有所涉及,通过该文的介绍可以看到修正主义不得人心、日益破产的面目,也能更加坚定广大革命网友甄别。 

目前国外的共产党发展情况怎样?遇到什么样的困境?有没有发展机遇?自身在做着怎样的巨大调整?

近期,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的一份研究报告对上述问题作了系统阐释。

这个名为《低潮中的变革与奋进——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国外共产党的发展趋势研究》的课题报告,由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亲自布置,中组部党建所、中联部研究室、上海市委党校、山东大学政党研究所等多名专家参与。

一位中组部党建研究所课题组成员告诉本报记者,研究主要是为“我们党自身的建设提供借鉴”。

事实上,可以看出,报告中提到的不少外国共产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正是中国共产党十多年来也在实行的。

总体处于低潮

报告认为,世界各国共产党的生存和发展仍比较困难,“总体上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仍处于低潮”。

据报告提供的资料,当前,世界上大约100个国家中有127个政党仍然保持共产党称谓或坚持马克思主义性质。从地区分布看,亚洲29个、非洲8个、欧洲55个、大洋洲3个、美洲32个。其中,执政和参政的共产党约25个。

报告依国家情况不同,将一百多个共产党分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发展中国家共产党、转型国家共产党和发达国家共产党四种类型。

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力量在革新开放中得到加强”,近年来,越南、朝鲜、老挝、古巴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员总数比苏东剧变时有了大幅度的增长,由剧变时的450万增长到约800万。

发展中国家共产党力量比较分散,缺乏走上政治前台的实力、途径和方法。但也有一些及时更新观念,调整政策,逐步走出低谷,并有所发展,比如巴西共产党和南非共产党。还有一些甚至取得了相当可观的业绩。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在印度西孟加拉邦连续执政已近30年,与其他民主政党在另外两个邦联合执政也已多年。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在2008年4月10日举行的制宪会议选举中,取得了惊人的胜利,成为尼泊尔执政党。

原苏东剧变后的“转型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共产党情况则均较严峻。

在“转型国家”,共产党力量衰退,内部派别众多,情况复杂,现有共产党约30个。主要大党面临深刻危机。比如俄共,在中右翼势力的夹击下,社会支持率一再下跌,内部分裂,党员老化,不再是杜马中的第一大党。在波兰、罗马尼亚以及南斯拉夫解体后独立出来的巴尔干诸国,今天几乎看不到共产党人的消息,有的国家封杀共产主义性质的政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前苏联地方党组织的后继者,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于2001年2月25日通过议会选举成为原苏东地区第一个执政的共产党,也是第一个以和平、民主的方式夺取政权的政党,这一事件在前苏东地区乃至全世界引起了震动。

发达国家的共产党逐渐被边缘化。受苏东剧变的冲击最为严重,力量损失很大,有的甚至还在为生存而奋斗。法共前主席罗贝尔·于等人认为,在欧洲,“不管什么类型的共产党,无论其名称如何,无论其参政与否,都无一例外地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其他地区,美国共产党(现有党员约8000人)主要是由一些左派和反政府人士组成,是美国的合法政党。日本共产党(现有党员约40万)是目前日本所有政党中组织最为严密的政党,党支部有2.5万多个,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组织网络。

多方革新调整

报告指出,面对新的形势,国外共产党不同程度地在探索和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普遍调整了党的理论纲领、政策目标。

首先是,马克思主义“本国化”、“时代化”已成为共同趋势。

如越共的“胡志明思想”、朝鲜劳动党的“主体思想”、古共的“马蒂思想”,如印共(马)强调马列主义要与印度的具体条件相结合。

发达国家共产党也普遍主张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但在围绕党的指导思想是一元还是多元的问题上存在较大差异。报告说,以希腊共产党和葡萄牙共产党为代表的少数党仍然坚持自己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另一些共产党,如法国共产党和意大利重建共则强调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把马克思主义视为党的思想来源之一。这一类型的共产党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归结为抽象人道主义的倾向,用抽象的自由、民主、博爱、人道等概念取代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内容。

其次,从主张暴力革命到主张和平民主的斗争道路。

发展中国家的共产党大多已放弃暴力革命,走上合法、和平的斗争道路,通过竞选进入议会并上台执政已成为它们的首选。目前可分成三种情况:一是以巴西共产党、南非共产党为代表,主张和平道路;二是以印共(马)、尼共(联)为代表,主张把议会和非议会的斗争结合起来。如尼共(联)提出“议会斗争为主,街头政治为辅”。三是以秘鲁共产党(光辉道路)为代表的少数共产党仍主张暴力革命。

发达国家共产党除希腊共产党等少数党仍主张进行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外,大都主张通过议会和平民主的道路来实现对现有资本主义社会的变革和改造。如法共、意大利重建共等提出“超越资本主义”的新路径,主张依靠发展现存社会的成果、需求和潜力来否定资本主义。日本共产党主张通过“资本主义框架内的民主改革”走向社会主义。

在执政的共产党中,均强调党的政治领导核心地位不可动摇,坚决反对西方的多党制。

再次,由“工人阶级政党”转向“群众性政党”。

国外共产党为了应对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巩固和扩大党的社会基础,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由“工人阶级政党”向“群众性政党”、“服务性政党”转变的趋势。

大多数执政的共产党对党组织的性质和作用进行了新的界定。如越共修改党章,提出了“两个先锋队”的定位,强调既“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劳动人民和越南民族的先锋队”。老挝人民革命党、古巴共产党也都先后修改党章,允许信教群众入党。近年来,金正日强调,朝鲜劳动党是“吸收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的先进分子的群众性政党”,是“深深扎根于群众中的革命政党”。

发展中国家共产党大多数主张建设“群众性的先锋党”,如南非共、巴西共认为“群众性的先锋党”既有基层代表性,又保持先锋队的性质,但也有一部分党仍然单纯强调党的革命性。

转型国家共产党大都宣称自己是工人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一切劳动者的政党,逐步从“先锋队”的党走向“劳动者”的党。如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强调,党代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在校青年、失业人员、退休者以及认同社会奉行社会主义发展思想的摩尔多瓦劳动者。

发达国家共产党除希腊共产党继续坚持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觉悟的、有组织的队伍”这一传统观点外,大多数国家的共产党已不再提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出现了“工人阶级的党”到“大众的党”、“群众党”转变的趋势。

从政策上也反映出了这种变化。各国共产党普遍认识到过于强调阶级斗争、忽视发展问题对国家、社会和自身建设的危害,因而更加关注经济社会和民生等现实问题,政策主张中的理性和务实因素上升。

执政的共产党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不同程度地进行了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多数非执政的共产党在经济政策领域已不再提制度性要求,有的认可混合经济体制,有的改变了企业国有化的立场。

还有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在组织原则上,从普遍实行民主集中制转变为强调民主运行机制。扩大党内民主成为大多数共产党的共同选择。

越共、老挝人民革命党、古共等执政党在保证思想和行动高度团结一致的前提下,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如越共先后创建了党内选举制、所有领导职务差额选举制、质询制、党务和信息公开制、基层民主制、权力监督制等党内民主制度。

越南的做法曾引起了中国国内党建理论工作者的巨大关注,被认为“走在了前面”。

发展中国家共产党一般都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转型国家共产党大都主张坚持和恢复民主集中制原则,但是,不少共产党由于处于动荡状况或非法状态,反党内分裂、宗派主义是当务之急,党内民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发达国家共产党出现明显分化,以法共、西共等为代表的大多数共产党已经放弃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民主运转原则”,突出民主、自由和多样性;以日共、希共等为代表的少数共产党,虽然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但大都作了新的解释,不再强调“无条件服从”,而是主张“自觉服从”。

困境与机遇

对于国外共产党的发展,报告认为,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当前,影响共产党生存发展的不利因素不但没有明显减弱,反而呈现出新旧问题交织的复杂发展态势。

具体而言,“资强社弱”的态势明显增强。始于苏东剧变的反共狂澜,至今余波未尽,东欧等少数转轨国家的共产党活动仍处于地下和非法状态。社会“疑共恐共”情绪蔓延。报告说,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机制持续发挥作用,各种社会矛盾有所缓和,资本主义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各种意识形态竞争并存,形形色色的改良主义思潮占据上风,社会的包容性加强,民众对意识形态的关注越来越少,更加关心影响切身利益的具体政策。

同时,为争夺选民,无论是左翼、右翼还是民族主义甚至教派政党,均抢抓平等公正的大旗,使共产党最能打动民心的社会公正、扩大就业、完善福利保障制度等政策主张,难以像以往那样以鲜明的政治主张广泛吸引民众。

报告还分析,各国共产党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如自我变革和创新能力不足,未能找到在左翼运动中的准确定位等,加剧了发展的难度。

此外,宗派主义仍然困扰着国外共产党实现左翼联合与国际合作。报告说,左翼由来已久的“宗派主义”在国外共产党中普遍存在,一些党“唯我独革”、 “唯我独左”的倾向严重,加剧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分裂、分化的倾向。例如,白俄罗斯共产党称白俄共产党人党为“共产帝国主义”,葡共等则视法共为“右倾机会主义”,而法共、意重建共则认为希腊共是“斯大林式的政党”。世界共产党不但难以实现团结,甚至难以共同在一个平台、一个场合聚会,没有一种机制能够将绝大多数共产党召集起来。

不过报告也认为,全球化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客观上为国外共产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例如,现有执政共产党政权的稳定,一些党经过调整后政治影响力有所上升,各种新社会运动兴起,国外许多共产党强调不同形式的左翼联合并频繁参与地区和国际性活动,等等。

近年来,全球化负面效应逐渐显现,许多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低迷、福利水平下降,中下层民众切身利益受损,普遍对主流政党明显带有新自由主义倾向的政策举措不满,在客观上,使得共产党的政治理念和政策主张重新受到关注,一些党抓住机遇,扩大了影响。报告举例说,2006年以来,俄共、印共(马)等针对物价上涨、民众生活受影响的情况,开展了一系列抗议活动,迫使政府作出承诺和让步,赢得了一部分民众信任。日共抓住日本经济社会改革进展缓慢,社会失望情绪抬头的现实,提出一系列民众认同的观点主张。2008年2月,日共委员长志位和夫在国会质疑自民党政府就业政策的言论引起广泛社会反响,有关内容的网上点击率超过15万次,一些网民直接称赞“共产党好样的”,这在疑共氛围较重的日本是不多见的。据统计,自2007年9月日共第五次中央委员会全会至 2008年5月底,日共新增党员八千多名,平均每月千人入党。

据受访的课题组成员介绍,金融危机爆发后,欧洲共产党的相关看法与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印证,使其受到新的鼓舞,各党围绕危机对资本主义及各国政府的应对方案展开新的批判,并组织、参与各种抗议示威活动,呼吁左翼力量团结一致,开展新一轮反对现行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斗争,为目前处于低潮的欧洲共产党创造了某种机遇。但这位人士同时说,这些政策主张与欧洲政治、经济现实较远,可操作性较低,难以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同,其借资本主义危机而摆脱自身政治困境的目标恐难以实现。

[ 本帖最后由 ftianjian 于 2009-7-21 16:37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