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永图说出了西方最想说的话
曾直言“对待刁民,政府要硬气,不要被刁民挟持”的龙永图,最近在21世纪中国经济年会上演讲时表示,现在谈论民族企业和民族产业的观念已经过时了,现在应该谈的是国内企业。(凤凰财经)
龙永图称,凡是在中国政府注册登记的,中国政府批准成立的,受中国政府部门监管的,受中国的法律约束的,给中国政府交税的,给中国老百姓创造就业机会别管是外资企业也好,国内企业也好,民营企业也好都叫中国企业,或者叫国内企业。外资的并购也好,三资企业生产的产品也好,属于把所有三资企业生产的产品都看成中国的产品,如果都看成是中国企业,我们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法律上政治上甚至外交上的困难。
以“国内企业”统称中国大地上的企业,从逻辑上看来很美,从心胸上看很大气,但是从政治上、经济上看来却很浆糊。一个民族强调自己民族企业和民族产业的观念是如何过时的,请龙永图先生试试到美国碰碰运气,微软公司、好莱坞是否会“为避免很多不必要法律上政治上甚至外交上的困难”,而对中国IT业、电影业拱手相迎。如果龙永图先生能“满载而归”,能让美国人也树立“国内企业”的理论,那么“民族”这个概念从此就可以退出世界历史舞台,龙永图先生也一定能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什么什么奖的中国人。在中国历史上,还真有一个“国内企业”全盛时期,那就是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那时中国民族产业受到严重挤压,民族企业举步维艰,那时民族这个词对中国人来说就是屈辱的代名词,那时中国法律上政治上经济上外交上的困难重重。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了,中国经济是否强大到可以忘却“民族”的无称境界了,龙永图先生的“国内企业”论是不是站在了寻常人难以企及的制高点,我看不到、不明白。且不说 “国内企业”论能否抹平外资、合资、中资企业,在投资方式、分配方式、风险方式、回收投资方式、承担责任方式、清算方式上的本质区别和差异,就说说被龙永图先生 “国内企业”中的外资、合资企业是如何消灭中国民族品牌的,也足以让所有中国人倒吸一口冷气。当然,龙永图先生可能是例外。
从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外资收购的民族品牌不计其数。其中不少民族品牌在被外资收购后已被人们遗忘,而外资品牌则趁机蚕食市场份额;没有消失的,也有不少市场份额萎缩,不复当年之勇。(每日经济新闻)
美加净:该品牌原占有国内市场近20%的份额。1990年,上海家化与庄臣合资,“美加净”商标被搁置。上海家化于1994年出5亿元收回美加净商标,但已失去了宝贵时机。
中华牙膏:1994年初,联合利华取得上海牙膏厂的控股权,并采用品牌租赁的方式经营上海牙膏厂“中华”牙膏,如今,中华牙膏在市场上的份额已少得可怜。
活力28:1996年,与德国美洁时公司合资后,双方规定的合资公司洗衣粉产量的50%使用“活力28”品牌的承诺没有兑现,前3年共投入1.84亿元用于“活力28”宣传的广告费用也成了一纸空文。“活力28”这个知名品牌从人们的记忆中渐渐消失了。
南孚电池:自1999年9月起,通过数次转让,2003年,72%的股权落入吉列手中,吉列的金霸王电池进入中国市场10年,市场占有率不及南孚的10%。而南孚被吉列控制后即退出海外市场,一半生产能力被闲置。如今这一曾经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市场,中国第一的电池品牌已经不属于民族品牌了。
乐百氏:2000年,乐百氏被达能公司收购,现在乐百氏品牌已基本退出市场。此外,达能还在中国收购了上海梅林正广和饮用水公司50%股权,汇源果汁22.18%股权。还在乳业收购了蒙牛50%股权,光明20.01%股权。这些企业都拥有中国驰名商标,是行业的排头兵。
小护士:法国欧莱雅2003年收购小护士。5年后的今天,小护士在市场上也几乎销声匿迹。
苏泊尔:苏泊尔品牌销售额占压力锅市场40%,评估品牌价值16.248亿元。2006年8月,法国SEB(世界小家电头号品牌)获得苏泊尔控股权。
大宝:2008年7月30日,强生宣布完成对大宝的收购。至此,中国化妆品市场的竞争已形成外资主导的局面。
从中国汽车行业来看,中国汽车行业在买帮官僚的操纵下,在外资合资的不断优化下,民族品牌早已销声匿迹了,成了外资名副其实的打工仔,民族品牌根本就无从谈起。
上述情形看,中国已经够去“民族”化了,已经够一厢情愿地把野心勃勃地把外资、合资企业“国内企业”化了。 再“国内企业”化下去,“中国制造”就要百分之百丧失“民族”感,中国就要彻底沦为跨国公司的“打工仔”了。
龙永图先生的“民族”过时论,与近期发生的两件相关事件形成鲜明对比。 一件是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事件,引发中国舆论的强烈抵触,这不仅有“抄底”中国优质资产的嫌疑,更让市场人士担心,汇源这一民族品牌在收购后恐怕又将被打入“冷宫”。想当年,被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收购的国产碳酸饮料品牌早已在市场上销声匿迹,已足以让我们担心汇源今后的命运了。另一起是 3G牌照发放在即,中国移动独扛民族大旗,在与WCDMA和CDMA-2000的竞争中,TD-CDMA的生存概率有多大?中国3G民族品牌大旗还能扛多久?这不仅是一个品牌生存与死亡的问题,我更愿意告诉龙永图先生这也是一个民族的自主和尊严问题。
龙永图先生的这番高论,是否因这两起事件而起不得而知。但这肯定是西方跨国公司最想对中国说的话,而且最为理想的表达的方式,是由中国人自己说出来。在中国民族企业、民族产业、民族品牌已经如此不堪的情况下,龙永图先生的高论无疑是在为我们这个“民族”送终。
[ 本帖最后由 雪域高原 于 2008-12-26 09:00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