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及其本质和基本特征
Saviour
何谓社会主义以及何谓社会主义的本质与基本特征,本来是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最根本的问题,近几十年来却由于某些人及其集团的干扰,逐渐演变成为当代最滑稽的问题之一。由此造成的思想上的混乱和认识上的偏差,已经逐渐威胁到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所以在此给出简要而系统的澄清。
1.何谓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首先是一种“主义”,即一种可以重构社会结构的思想体系。更进一步, “社会”“主义”以词解词,即为尊崇“社会”的“主义”,而非崇拜“资本”、“私有”的“主义”,更不是“市场”至上的“主义”。由于“资本主义”是“资本”支配社会生产,进而支配整个社会生活的主义。与之类似,“社会主义”就是在全“社会”范围内统筹社会生产,统一管理社会生活的“主义”。“社会主义”最核心的内容在于:由“社会”来统筹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是由人类来统一掌控人类的命运,而不是由“资本”等毫无人性的物质操控人类的前途。
“社会主义”无论作为一种概念、一种实践还是一种理论,都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具有悠久历史的。“社会主义”的出现明显晚于“资本主义”,不但如此其出现的根本原因也在于资本主义的倒行逆施,在于“资本主义”从开始就造就的社会分化、贫富异途的悲惨图景,更在于作为“资本主义”思想基石的“自由主义”针对人类固有文化、道德体系的野蛮挑战。“社会主义”的提出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全面改进和替代方案,“社会主义”的实践则是资本掌控一切的彻底否弃,也即对其反面——“社会统筹生产、生活”的执著追求。
2.何谓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个事物的本质就是其最核心、最能体现其实质的内容,是区分不同性质事物的关键因素。在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中,任何事物都有可能根据实际需要而变化其外在形态,但是其本质是不会改变的。如果本质发生改变,那么必然演变成了截然不同的另一种事物。
无论是从资本主义“哲贤”说教分析,还是解析现实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对资本和欲望的自由放任是资本主义的本质。虽然随着时间的延续,资本主义不断地改变它的具体形态,不停地对自身实施美化,但是资本主义的本质始终是自由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虽然自由市场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小规模资本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但是资本就整体而言始终处于自由状态,有所改变的只是内部分配方案的变化。
与资本主义相对应,社会主义的实质在于对社会生产的统筹管理,以及由此衍生的对公平、协调人际关系的追求。在社会主义体系内,社会生产在全社会范围内统筹实施,不再有非人性的资本来掌控。实施社会生产也不再是为了资本的自由,更不是为了兽性的显现,而是为了全体社会人员的实际需要。反映社会生活层面上,社会主义提倡和实践公平、协调的人际关系,具体体现为人类友爱和美德的回归。如果说资本主义的本质是自由主义,那么社会主义的本质不妨称之为公正主义。
至于“解放”、“发展”生产力,虽然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一部分,但是社会主义首先应当是人性化的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式的物质决定人性的主义。将其称为社会主义的本质不但十分狭隘,而且还暗含有自由主义的某种成分。
3.何谓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就是,称之为社会主义而非其它主义的若干表征,也是显示其优越性的外在表征。基于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需要,为了切实统筹好社会生产,就必须实现由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以及由劳动者组织管理生产活动。要把这两个要求变为实实在在的社会现实,则必需做到以下三件事情:
(1)实行公有制
实行公有制就意味着,将生产资料实际占有权公平分解后分配给人民大众,切实实现劳动人民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它不但是社会主义统筹生产的必要物质基础,而且依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则,公有制经济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一个国家如果畏惧、否弃公有制,就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理念的根本否定,即是准备推行资本主义的明确表示。
(2)生产管理的民主化
实行公有制从物质层面限制了自由主义,消除了旧的私有制度,也克制了旧的私有观念,但是从长远来看这远不足以为维持社会主义。原因在于社会生产早就超过了可以剥削他人水平,而人的天生资质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由于人的意识存在突变、跳跃以及不确定性,即使如果公有制环境下也有可能产生私有的观念和思想。这种意识一旦产生,受人心思易潜意识的影响即会快速扩散,当达到一定程度时某些人物会在政治、经济思想上“觉醒”,转而有计划、有系统地反对公有制,最终造成某种私有制的复辟运动。
解决这种问题的关键在于,实行生产管理的民主化。具体在于:鼓励和推动群众参与到生产的管理中来,通过持续、适当规模的群众运动,教育和锻炼群众的管理能力和思想意识。实质在于:由后天的努力逐渐削弱天生资质的不均衡造成思维差异,从而消除私有观念产生的物质基础。迷信西方管理技术以及技术官僚的,从而导致的对实行生产管理民主化的冷漠,在努力制造经济腐败的同时,也造就了私有观念和私有制度回潮的恰当环境。
(3)践行计划经济
统筹就意味先有计划在实施行动,实行社会主义统筹社会生产必然要求践行计划经济。诚然计划经济作为较为新鲜的事物,还存在许多的缺点和不足,以至于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为了实现统筹社会生产的目标,坚持以计划经济为主体是实践社会主义不能动摇的原则。固然,我们可以依靠信息技术的进步来提高计划合理程度和反应速度,可以在公有制和人民民主专政以及严密规则的控制下适当地使用市场作为调节手段,然而彻底否定计划经济就表示对社会主义的背叛。
从而,可以认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为:公有制、生产民主和计划经济,三者均缺一不可。
4.一些深入的思考。
至此本文的主要问题均以谈清,为了进一步破除模糊的环节,再研究一下几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1)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虽然消除了剥削,但是矛盾还是存在的。由于剥削阶级的意识还将长期存在,所以执意复辟私有制、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少数人与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而所谓的不能满足“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讲的不是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根本就不是社会矛盾。
(2)社会主义先进性的根据
社会主义先进性主要在于,社会主义是一种主张自我控制社会发展的主义,是一种充满人性关怀的主义。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对实施社会自觉发展,摆脱物质因素控制,追求大多数人的解放的首次尝试,其开启的是社会进化从自发到自觉的伟大历史进程。
至于为何现今的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如此不成体统,不妨认为是因为某些位先生根本就不懂理论。
[ 本帖最后由 saviour 于 2008-7-11 20:5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