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钧棒——紧追穷寇——帝国主义的薄弱环节如地震一般无法判断?等待革命高潮到来的阳和平

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https://t.me/longlivemarxleninmaoist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各机会主义组织简要说明

编者按:
1.阳和平在哲学上彻底倒向了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表面上似乎在赞扬革命领袖的随机应变、善于谋划的个人能力,实则却无限夸大了进行革命规划的困难,否定了无产阶级群众和革命家参与组织路线制定和开展路线斗争的权力。最终为他所站台支持的机会主义的无作为进行辩护(他说尽心革命规划是预测地震发生,反对做顶层设计)。
2.阳和平的说辞就是赤裸裸的等待主义,难道阳和平认为在战争爆发后就可以神兵天降般走到群众前面说“喂,跟我走”吗?这位过去高举“中帝论”的先生如今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已经要通过这样的说辞抱着自己的手工业小组来无限推迟革命家组织的建设了,也正说明了靠所谓的政治影响力、靠单打独斗的个人热情必然要走向革命的反面,当下革命的必由之路也正是依照政治报的路线,扎扎实实地进行一支革命家组织的建设。

前言

历史的巨变并非天才人物的顶层设计,没错,单看这句话好像是在说人民史观;历史巨变也不靠人的设想,当然没错,毕竟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性,不是某个人脑中意识的产物;帝国主义薄弱环节无法预测,也没错,毕竟谁也不是预言家。但要是说:帝国主义薄弱环节如地震带一样无法判断,非常难预测,那笔者就要提出异议了,地震并非无法判断,帝国主义薄弱环节也并非难以预测。

气得晕头转向

在阳和平视频中的列宁不像是一个革命者,更像是一个投机家,不去主动的建设革命家组织推动革命运动进程,反而是呆在一旁观察,观察什么?结合视频下文我们就可以得知,啊~原来是在等待两个政权并立呀。那么笔者想问:苏维埃政权是怎么建立的,难道是群众自发形成的吗?显而易见的自发的群众讨薪都难,更别提建立一个政权,显然是革命家组织在地下建立的。既然是革命家组织建立的,那为什么连思想都没能统一?或者说思想都没统一就是连路线都没有确立,算得上组织的吗?充其量是团体,力量都不能往一处使,怎么建立的苏维埃政权?思想是能够”马上“就统一的吗?

当然在某种程度山两个政权并立那也挺简单,只需要阳和平为首的机会主义小组敢于宣布自己的小团体就是新的无产阶级政权,或者说较为秘密的在他们的团体之间统一认识。那么他们马上就可以看到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与此同时就可以认为“夺权搞革命的时机到来了,毫不犹豫,马上要在党( 如果算的话 )内统一思想,要搞十月革命”,但很显然他们出于各种的投机原因,是不可能做到这一步的。这里的阳和平的逻辑混乱的就像当年的孟什维克一样,能够将列宁气的晕头转向:

请想一想:对阶级利益和任务的理解没有统一起来,能够把组织建设统一起来吗?你们想一想就会相信,这是不可能的
----列宁:气得晕头转向(反工联主义的檄文之二)

地震问题

个人或单个领袖人物当然无法判断帝国主义的薄弱环节与地震带,但革命家与无产阶级人民群众都可以在党的集中领导下围绕革命路线开展研究,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首先要提到中共66-76年的防震救灾历史了,地震有两种解决方法,一是预测,二是预防,资本主义一直拿技术不足来说明地震的不可预测,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把视线拉回距今近六十年前的中国,1966年3月八日,是中国建国以来第一次大地震,河北省邢台地区的许多县区都遭到了天灾的严重破坏,由于没有相关经验导致伤亡惨重,周恩来代表党中奔赴现场表示慰问。

在此次灾难后,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了“地震能否预报”的问题,在场的不少专家认为苏、美、日等国, 特别是日本是多震的国家, 科学技术发达,目前都没有解决地震预测问题,言下之意我们更解决不了。时任中国科学院地震工作委员会主任的李四光同志力排众议, 他发言说:如果是这样,我们做工作就没有意义了。然后他对总理说:“我看地震是可以预报的,不过我们要做艰苦细致的工作,以探索发生地震的规律是什么……”

可以看到在这里出现了两个派别:可预报派与不可预报派。反映到思想上便是两种路线的的对抗,是资无两阶级的路线斗争。前者是无产阶级专政下,代表着无产阶级红专科研路线下的,专群路线,地震勘测专家与无产阶级群众相结合的人定胜天革命路线;后者是资产阶级白专路线下的不可知论,依靠少数资产阶级专家,脱离无产阶级革命大众的,由资产阶级中聪明的大脑,个人”精英“式人物决定能否预测的反革命路线。其只能通过无限追去科技上的突破去预测地震带,是一种科技拜物教,见物不见人,忽略了人的决定性作用。但好在在无产阶级专政下,无产阶级背后站着以毛主席为首的无产阶级司令部作为坚强后盾,研究工作才得以顺利展开。

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 一套“群测群防”的地震预报机制在我国很快建立了起来。“预防为主, 专群结合, 土洋结合, 多路探索”的总方针,最终在1970年的第一次全国地震工作会议及1972年的第二次会议上得到正式确认。所谓“群测群防”指的是在政府号召下的全民直接参与地震监测预报以及防御的活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都被动员起来,研制简易观测仪器,借助各种便利条件设立宏观异常测报点,投身地震预测预报之中,甚至有部分工矿企业投入人财物建立了专业的地震台。到70年代末的时候,我国已经建立起群众测报点几万个,其中骨干测报点6108个,业余测报人员20多万人。

虽然文章资料中多次提到周恩来多么亲切关怀,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其本质上还是一个中立的两面派机会主义者,之所以站在革命立场,是因为在当时无产阶级在阶级力量对比中占优,其只是暂时的看似站在了革命路线上,实际上是在行驶无产阶级革命司令部的意志,并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一旦阶级力量对比失衡,其便会立即转变立场站到反革命的一边去。

而李四光同志不仅首先提出地震可以预报的命题, 而且在此后的数年中组织全国各地普遍开展专群结合地震观察台、站,开始艰难的科学探索, 成功地在神州版图内圈定了地震可能发生的区域,他曾经多次提醒从事地震研究的科研人员,“要注意河北河间、沧州;要注意渤海;要注意云南通海;要注意四川炉霍;要注意云南彝良大关;要注意四川松潘;要注意唐山……将会发生强烈地震”,这些成为后来中期、近期和临震前的预报依据,而且都被后来地震所证实。

其实,海城地震预报的成功在当时并非全国孤例。在上世纪70年代地震监测手段刚刚开始探索、检测能力还较弱的情况下,地震工作者就已经依靠群测群防成功地预测预报了海城、松潘、龙陵等20多次5级以上地震,取得明显的减灾实效。

广大人民群众在无产阶级司令部的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群测群防运动,地震灾情的到了有效控制,由此就可以看出:就算地震是疑难杂症,那也是资本主义下的无法处理的疑难杂症。为什么苏联中共没有彻底解决地震问题?这并不是说因为地理因素不常遭受天灾不需要,而是还没来的及研究与研究一半的成果遭到破坏,无产阶级丢失了政权,进而导致天灾或者说资本主义社会下人为的天灾无法避免,失去了救援自己救援阶级同胞的力量。

帝国主义薄弱阶段

我们当下需要研究地震如何避免吗?并不,因为研究不出东西,那么为什么一些具体的问题无法通过马列毛主义得到答案或者说研究起来过于困难?那是因为距离组织路线太远,并非革命运动本阶段要处理的迫切的路线问题,缺乏物质基础自然难以研究。假使地震真的因为规律复杂运动不规律确实难以解决,那也不足为虑,只要人组织起来了,再复杂的规律也能被人所认识,帝国主义薄弱环节可以被先锋队所认识,那么地震带的规律自然也可以被数千百倍于先锋队的觉悟的人民群众所熟知认识。而解决方案的第一步便是推翻资产阶级专政,掌握改造国家暴力机器为无产阶级所用,组织起广大人民群众研究观测天灾的内部矛盾运动。而在本阶段地下革命政权并不具备这种物质基础,能做到的就是抓紧建设地下革命政权发展组织,为将来的革命高潮的到来做好准备工作。需要强调的是即便未来夺取了政权,对于地震带的研究也应当是政治挂帅阶级斗争为纲,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因为无产阶级政权始终是无产阶级拥有改造世界权力的保障,保护无产阶级提供物质基础,毛主席在63年提出这句:阶级斗争一抓就灵也是一样的道理,路线正确了,一切都会有的。

无产阶级革命首要解决的是人对人的压迫剥削,天灾只属于旁支末节,因此帝国主义薄弱环节能够迅速攻克总结得出科学的革命理论。纵观人类历史,可以说是私有制不断发展的历史,底层劳动人民从来都不是被单纯的天灾所杀死的,往往是是天灾人祸所造成的,并且人祸占绝大数,追根溯源是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私有制历史。可以简单试想今年开春收成不错,但地主老财收走了七成,朝廷收走两成,留到手里的混杂着草木树皮吃掉半数维持生命体征,留有半数用来耕种,但不巧又遇到了朝廷打仗强盗掳掠,又或是洪涝蝗虫灾害,才终是彻底没了活路揭竿而起。这样的吃人图卷一直持续到近代的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科学革命与最为先进的生产力集团无产阶级的出现,这才为私有制敲响了丧钟。

帝国主义薄弱环节便是私有制下资本主义内部矛盾不断发展运动的必然产物,是组织起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自觉的革命行动中发现并总结掌握的革命理论。正是因为列宁为首的一众无产阶级革命家汲取手工业小组的教训,同小组习气决裂开展建党计划,旗帜鲜明地划清组织界限,走上了正确的革命路线,才认识到了帝国主义的薄弱环节,从这点上来说,帝国主义薄弱环节就是革命家组织所创造的革命有利因素,革命者又怎么会抓不住呢?大群早已明确指出:中修就是帝国主义的薄弱阶段。而绝非阳和平所说的很难判断,列宁是靠观察出夺权搞革命的时机到了这种革命等待主义,机会主义投机的调调。

二流帝国主义国家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正是列宁所说的“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的体现。资本主义总危机的新阶段,正是以“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充分暴露其不稳定性和脆弱性为标志的。新阶段反映了资本主义总危机的进一步深化,反映了现有帝国主义统治体系的进一步动摇,反映了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正在走向断裂——极其严重的内外危机使得薄弱环节不能照旧维持下去,而要么成为帝国主义新争霸战争的策源地,要么成为新的无产阶级革命的策源地。究竟前途如何,将取决于内部革命力量的努力。当然,目前薄弱链条的内部革命力量都相当弱势,那么短期内更大可能是薄弱链条将以发动新的帝国主义战争的方式“断裂”。即使如此,也无法拯救帝国主义灭亡的命运,而只能是在全世界人民付出重大代价后,由战争引发革命。在帝国主义深重的危机下,不是革命制止战争,就是战争引发革命,而帝国主义薄弱链条将成为突破口——这就是帝国主义灭亡的历史规律。
[------葛平:资本主义总危机的新阶段与疫情防控中的资产阶级专政]

道理很简单,而阳和平不明白,“苏维埃政权和临时政府并存,这不就是薄弱环节的最明显证据吗”?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 你就得变革梨子, 亲口吃一吃。同理革命政权不可能公开自己的存在与行踪,因此你要知道一国之内是否并存两个政权,你就要参加到革命组织建设中来,但政权本身不可能天然存在,所以就必须根据客观革命条件从地下建设出来。阳和平称帝国主义薄弱环节如地震无法预测,只能去等,既然列宁观察一战,那他就要观察三战,等到三战的到来灾难已经发生,等待资本主义自己快灭亡时再去统一组织思想,好一个冠冕堂皇的投机行动,危险风险一点不担,革命胜利果实是一点不让,这就是机会主义者投机心理的最真实写照。

回到最初的问题,阳和平之所以无法判断帝国主义薄弱环节在于何处,就是因为其走在错误路线上,深陷松散孱弱的手工业小组的泥潭之中。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者齐坐一堂,小组的运转尚且需要团体内的少数积极分子去维持,仅仅是作为团体存在都无比艰难,又和谈统一思想与组织建设呢?显然按阳和平的说辞来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并不是布尔什维克,应该映射的是如今的手工业小组,在”机会“到来前,谁都不要脱离三勤三化路线,老老实实的小组融工,等待革命高超的到来进行”随机应变“,不如直说就是投机,还随机应变老脸都不要了。等待群众自发运动将赵国革命推动到两个政权并立,好做到兵不血刃,坐收渔翁的建立无产阶级政权,那现实会如他所梦见的融工玄学剧本一般进行吗?答案是在阳和平将布党同孟什维克的路线斗争,地下地下建设全都否定掉,裁剪歪曲为利于小组投机的童话剧本的那一刻起,破产也就是注定的了。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