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原!鲁迅的战斗小说《孔乙己》---缚苍龙,二谈中修课文『贰』

广告☭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Telegram: Contact @longlivemarxleninmaoist 2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

编者按
1.鲁迅是龙国革命力量的代表人物,其笔下的作品孔乙己也是辛辣地尖锐地从根本讽刺了维系龙国统治阶级愚民政策的重要核心——科举制的反动本质。通过兜售读书有用,读书可以变成人上人的神话,让知识分子皓首穷经,完全把所有精力投入到研究科举制度中,而对于自己的一切不幸和不公都归罪于自己读书不够努力。这种好用的统治工具,目前化身为高考还在统治和控制龙国的学生和知识分子。
2.鲁迅作为中国革命的先驱者,经历了从民族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蜕变,因为他明白,民族问题根本上是阶级问题,因而鲁迅的作品内核从来不是什么“民族”,而是“阶级”。也正因如此,即便是在当今社会,鲁迅的作品依然熠熠生辉。中修将阶级的矮化为民族的,以此来为资本主义复辟服务。当我们掌握了武器的批判,便能辨认出反动派在其中兜售的资本主义黑货,发掘出鲁迅的作品在当下的意义。但武器的批判代替不了批判的武器,无产阶级要获得权力,必然要用实际的物质力量去夺取,而这一物质力量则来自于组织。

开批!中修教育反动毒草之《送东阳马生序》—缚苍龙,二谈中修课文『壹』

是民族主义者还是无产阶级革命家?——谈谈鲁迅是如何一步步成为毛主席的“红卫兵”的?

此文是上次文章的延续,面对文艺工作,有两个方面,第一是要批判反动文艺,第二是要发扬革命文艺。其基本点是”革命”。有利于革命文艺与否定革命的文艺。不少泛左因为中修的教育里保留了一些马列毛的词句,便觉得中修只是有部分腐化分子,但总体还是”蒸蒸日上”。

但只要看看老师讲课的ppt和教材大纲里”不谈阶级谈民族”的宗旨,那一切泛左的自我感动都会烟消云散。

在中修的课本中‘孔乙己’这一个形象是用来反革命的,其根本目的是用地主阶级的尸体来彰显资产阶级的”进步”

如今,过去革命者们留下的革命瑰宝中依然闪光发亮。鲁迅同志所写下的小说就是这样,他希望自己的作品”速朽”,但如今看来,是让他失望了。鲁迅的文章绝不只是在抨击地主,抨击封建,唤醒所谓”中国人的民族魂”,他欲唤起的从不是什么”民族魂”,而是被压迫者的”阶级魂”,以民族魂这一称呼鲁迅,实际上就是把鲁迅推向了资产阶级革命者的范围,变鲁迅为庸俗的民族主义者,是在为当今的资产阶级政府找合法性,我们要做的重要之事,就是让鲁迅文学的”战斗性”得到彻底的激发。 就像高尔基的《海燕》,他不是用来为特色社会主义和修正党唱赞歌用的,而是鼓舞革命的

「不同的格局,相同的剥削」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尺形的大柜台……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同志们可以自行想象一下这个格局,一群短衣帮(劳动者)在外面站着喝酒,他们买不起太贵的菜,喝酒时也小心翼翼害怕掺水。而另一群”绅士”们表现出了对他人的尊重,他们既不害怕酒中掺水并且还大大方方的买贵的菜。”靠柜站”的短衣帮和”店隔壁坐的”长衫人就如此被隔开了,长衫人无比高贵,短衣帮只能站着喝酒。这是这篇文章的第一点体现。

一个被分开的世界形成了,正如现在我们面对剥削者的压迫,劳苦一天却也只能”站着”,而剥削者却在我们看不到的”隔壁”。中修的老师每每讲到这里便让学生写下: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几个大字,但却根本不敢说如今还存不存在这么一群”坐喝”的长衫。然后便把先烈,毛主席等等伟大之人为无产阶级做作的一切歪曲成其为民族做作的一切。告诉学生:看看看,以前有长衫,现在有吗?

事实上是有的,只不过是”有知识的长衫”,”还是剥削压迫的长衫”,学生和老师都承认,无产阶级的学生质问老师:如今真的没有长衫吗?老师回答:有,你们不就是长衫吗?

中修对劳动价值的歪曲使得体力劳动好像不如脑力劳动,借此转移矛盾,让学生工人内卷,好像只要努力学习了就可以跨越阶级,而迅哥接下来的所写,就是用来扒下这层虚伪的反动皮囊的利刃

「相同的长衫,不同的权力」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一个穿着长衫的知识分子却不进隔壁”坐”喝,而是在外面站着喝,他口中之乎者也张口就来,明明看上去深邃有智却引得哄笑连连,孔乙己没有学识吗?有的,在被他人说偷盗时,他便”君子固穷”,引经据典。但其他劳动人民却不买账,连连的哄笑暴露出鲁迅他要告诉我们的第一句话:那些长衫人不是因为有知识才过得好,他们与短衣帮的不同在于阶级。鲁迅设计出孔乙己,就是要告诉读者,这些高高在上的老爷,只要失去手中的生产资料和权力,那便即刻坠落到引得哄笑的境地了 ,就是要依次来破除人们的刻板印象

有人又要说:鲁迅这是搞的什么啊,明明是在说劳动人民愚昧不看重知识嘛。这些人随后有搬出文革来污蔑革命者了。他们看似在”尊重”人民群众,实际上却是彻彻底底的反革命。

鲁迅写的孔乙己是什么?是一个满口儒家论法的反动知识分子,劳动人民虽然在没有充足掌握文化的批判武器前可能读不出来,甚至于因为儒家学术中那些虚伪至极的言论而尊崇孔孟之辈。但当其在现实上变成对人民群众的专政武器后,人民群众却是能轻易发现这些反动黑货的。

毫无疑问,鲁迅很明白这点,他这段的内容在实际上体现出了人民群众对压迫的敏感。为什么对”坐喝”的长衫们短衣帮不嘲笑,是因为这些长衫在压迫他们时手里有权,群众不得不接受,但孔乙己没有”权”,作为比其他短衣帮力量弱小的那一方却还给人民群众灌输反动黑货,群众自然是嘲笑。

机会主义者们有如此一种幻想,好像压迫严重了人民就能起来反抗,就能自发组织起来。但这终究是一直幻想,人民群众不造反的原因有且只要一个,那就是力量还不够强,如果短衣帮的力量胜过长衫,那长衫主子们连酒馆的门都不敢踏进去!

孔乙己这个角色是有多面性的,他不光是一个彻底的受压迫阶级的一员,却又是个封建知识分子,他向人民群众灌输黑货,但他却不是压迫者们的走狗(主观上认识上不是,在物质基础上没被收买,但其行为是有利于压迫者的)。这种特性让这个角色可以讲三个故事,两个在上面已经讲过,最后一个,则是他自己作为劳动者的一面。

「什么让人越来越穷?是自己的不努力—还是—剥削?」

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钞钞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中修著名反动言论:脱不下的长衫。便是出自这一段,中修让广大学子脱下知识分子的装扮为国家的产业助力,出卖廉价的劳动,解决事业人口来满足资产阶级既要又要的目的,不过这次可没有社会主义时期刚结束时对国家无比信任的劳动人民了,大家不买中修的账,网络上骂声一片。

有些老师在讲到这里时便抬出了”孔乙己放不下知识分子的身段,还懒惰不知奋斗最后落了个悲惨的下场的论断。但事实上呢?就鲁迅给出的线索,孔乙己的一手好字是凭空来的吗?不是,一手的好字只能是他努力练出来的;孔乙己为什么在酒馆里守信用,在地主家里劳作时却坏心眼频频出呢?孔乙己的偷东西确有其事,但其他东西却是一定被歪曲了的,孔乙己的行为实是一种自发斗争,根源不是孔乙己的好吃懒做,而是他对封建统治的不满,是对异化劳动的厌恶,这一切促成了孔乙己的自发反抗。

结果如何,大家都是明了的,孔乙己死了,他对斗争的毫无思考,他满身的封建习气,他错误的路线与方式,他的死证明了这种染上剥削者气息的自发斗争不可取,终将走向死亡

「我们的任务」

短短几千字,鲁迅就写出了如此深刻的内容,我相信我所挖掘的内容绝不是全部,但如今看来,鲁迅留给我们革命者的财富还是惊人

团结群众力量,摆脱自发斗争。这就是以此为主视角所能分析出的主要内容。

我们的群众是在见到长衫是只能忍气吞声受到他们黑货的灌输,还是可以 以自己下雪眸看穿反动分子的画皮。根本就是看群众的力量,团结群众,夺取中修的权力才是先锋队的当下的任务,让孔乙己之流摆脱毫无力量的自发斗争,走上革命的道路,亦或者激浊扬清,彻底斗争。这是一条有阻碍困难的大路,但不论是过去的革命者,还是如今的革命者,只要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思考,没有那个不承认的。

当下有一群机会主义者,他们站在小资产阶级的立场,用庸俗透顶的理论和他们引以为傲但却毫无效果的”实践”,造出大批大批的作为自发抗争者的孔乙己。

同志们是站在反动的立场上,还是站在革命的立场上,请慎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