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

[]米克布鲁克斯

在当代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中,贬低工人阶级并声称它正日趋式微已成为一种时尚,有的甚至公布工人阶级已不存在。英国学者米克•布鲁克斯针对这些谬论在英刊《反潮流》杂志2004年第5期上发表了题为《工人阶级发生了什么?》的文章,分析了英国工人阶级构成的变化:产业工人人数减少,服务业从业人数上升,但服务业从业人员中白领比例不高,更多的是待遇很差的非正式就业者,而且白领的技术优势以及自主地位也在不断失去。作者最后认为,越来越多的人无产阶级化仍然是社会的最大潮流。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谁是工人阶级

什么是工人阶级?根据马克思主义运动的奠基文献《共产党宣言》,它是“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因而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现代雇佣工人阶级”。因此一个人同生产资料的关系决定他属于哪一个阶级。资产阶级靠拥有资产而生存,工人阶级则以劳动维持生计。
由于划分阶级的界线不可避免地有模糊不清之处,一些学术界人士于是提出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的标准。有些社会学家以生活方式作为划分标准,他们认为矿工等生活在传统的工人阶级社区的人是工人阶级,而一些新兴工业部门的工人如汽车制造工人迁出了这些社区便成了中产阶级。实际上,汽车了人是“二战”后工人阶级中最有觉悟和战斗力最强的一支队伍。另有人以赚钱的多少来作为划分标准,我们社会主义者关注的不是钱的多少而是钱是怎样来的。不同部门的工人其工资水平差别很大;那些生活处于相对小康水平的工人往往是战斗性最强的工人,因此他们能为自己争取到相对体面的生活水平。但即使拿到“体面工资”的工人其收入同资本家相比也只是九牛之一毛,工人无论怎样辛勤劳动也不可能成为富翁。还有人以职业划分阶级,如英国户籍总署将被雇用者和自雇者都列为“技术体力工人”,这种划分标准的纰漏很多。

现代的工人阶级

产业工人 工人阶级是资本主义的产物,它随着这个制度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目前所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都在经历非工业化,英国走在最前面,它的制造业在20世纪90年代雇用了800多万人,到90年代中期己不到500万人。关于非工业化有三种可能的解释。第一,英国要把更多的钱投放到服务业。但像英国这样一个大国没有制造业是无法生存的,何况很难界定什么是服务,而且也无法将服务业从其它经济部门分离出来。组织旅游是服务业,但假如没有航空工业和度假所在地的建筑业,则这只是空谈。因此英国现在实际上投放在制造业的资金并不比1979年少。第二,英国的制造业日益发达,可以以更少的工人生产出满足全国人民需要的产品。制造业是新经济部门中劳动生产率提高最快的部门,1979—1989年间每年提高4.7%,即在这10年内每个工人的产出增加了50%——同时失业也增加了。制造业工人的人数虽减少了,但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性并未减弱,制造业是为资本主义创造剩余价值的心脏部门。第三,英国制造业资本家的失败。人们购买的制成品同过去一样多,但都不是英国制造的。
白领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 随着资本的规模日益扩大和日益采用新技术,需要有更多的治理工作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于是在整个20世纪,所谓的服务部门出现了爆炸性增长。白领工作岗位如雨后春笋遍布多个领域,社会劳动的分工和社会地位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实际上绝大多数白领工作的地位并不优越,反而是一些工资最低而且就业最无保障的工作。在这些岗位上就业的人绝大多数是产业工人的子女,因为在工厂里再也找不到那么多工作。他们都是工人阶级,而且本人也日益熟悉到这一点。
工厂工作岗位的日渐减少和服务部门的不断扩大说明劳动世界在发生变化。历来就有种类不同的白领职业——白领无产者和所谓的专业人员中产阶级,但现在他们实际上都是工人阶级,只是过去的工作经历不同而已。在19世纪,技术工人同非技术工人之间的界限分明,两者间的工资比为2:1。直到19世纪下半叶,技术工人仍把持着英国工会,随后到世纪之交,由于采用新技术和新的经营治理方法,机械技工因处境恶化在“一战”前后发动多次席卷全国的阶级斗争浪潮,涌现出大批产业工人斗士,他们进一步成立了英国共产党。
技术工人的特点在于他们垄断了自己把握的技术,控制着自己的工作节奏。这对于要求他们加快工作速度以提高剥削率的资本显然不利,因此资本主义往往采取措施取代把握技术的工人。但这样做仍需要有人把握新的技术。资本可以用机器人取代生产线上的技术工人,但又需要有人编制计算机程序来操纵机器人。多年来专业人员“中产阶级”可以自欺地说他们不是工人,他们可以像过去的技术工人那样按自己的节奏来工作。但现在,破坏了当年技术工人“特权”的同一体制又被用来对付专业人员。
教师不再同孩子们打交道,而是要处理输入数据、输出信号和商品增值等事务,他们的工作节奏就像装配线上的工人 样急促而且受到监控。图书治理员、医师和社会工作者也像蓝领工人一样接受例行的年度生产率调查。资本正在迫使那些不愿承认自己是工人阶级的人们接受其目前处境的现实。无产阶级化仍然是资本主义最大的社会潮流。

阶级觉悟

界定阶级对马克思主义是重要的,因为它提供了政治发展动力的基本线索并使通过革命斗争建立一个新的社会主义的社会成为可能。工人们必然会意识到自己的阶级利益。然而工人阶级不是整洁划一的,其成员的阶级觉悟参差不齐。
对于社会主义者,衡量阶级觉悟高低的一个重要的但不是惟一的尺度是工会化的发展水平。在革命的斗争运动遭到资产阶级镇压以后的40年里即大约在1850年至1889年间,英国惟一稳定的工会组织是组织技术工人的行业工会,不过他们的阶级觉悟有局限性。这些工会一般支持自由党。当时英国还不是福利国家,所以它们的活动在许多方面类似兄弟会(互助会),主要是向有困难的会员提供疾病和失业补助。由于行业工会垄断了技术,它们要求增加工资时往往只是向雇主们发话,迫使雇主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做出让步,因此不需要组织纠察线,也很少罢工。但当时绝对不可能将非技术工人组织进工会,因为老板们随时可以征集失业者来顶替他们的工作,破坏他们的斗争,瓦解将他们组织进来的工会。到 1889年,受社会主义思想影响的新一代富有斗争性的战士们打破陈规,通过组织纠察线和群众性行动把大批非技术工人组织进工会。但这场轰轰烈烈的新工会运动在随后的10年间逐渐消沉下去,会员人数在19世纪90年代基本上没有增加。由非技术工人组成的新的一般工人工会也是靠向会员提供兄弟会式的服务并逐渐吸收一些技术工人入会而维持生存。美国劳工联合会在20世纪20年代处境困难,只是靠在小厂里组织技术工人组成的行业工会才坚持下来。当时认为新兴的大生产工业如汽车厂和钢铁厂等都是无法组织工会的,因为这些工厂实行家长式统治,而且有成群的公司特务、打手在车间滥施暴力,所以直到1941年,联合汽车工人工会才得以在福特公司的“模范工厂”红河厂组建工会。新一代的工会组织者也是用新的方式即根据产业原则来组织工会,到美国参加“二战”时,已有数以百万计的美国工人加入了新型的产业工会而不是行业工会,这些新的工会形成了美国工会运动的基石。
“二战”后,资本主义把女工纳入了产业后备军。一些坚持大男子主义思想的老一辈工会干部同100年前那些行业工会领导人完全一样,声称:“妇女走出家庭参加劳动只是为了挣点零花钱”;“决不让她们参加工会”。然而20世纪60年代和 70年代涌起的群众性工会化浪潮的主体恰恰就是女工,大量聚集于其中的是新一代白领工人。这次浪潮使英国工会会员人数达到1200万以上的历史性高峰,其重要性可以同1889年的新工会运动、“一战”前后的大罢工浪潮以及20世纪30年代后期将大批工人组织进产业工会的美国工运大发展相媲美。

“灵活性”和会员流失

我们现在再一次处于会员人数持续下滑的时期,英国职工大会的会员从20世纪70年代高峰期的1200多万人减至目前的约700万人。这是因为1973年“二战”后经济大繁荣终结了,资产阶级因此而发动的阶级斗争也加剧了。
以制造业为例,1979——1989年的10年间劳动生产率每年平均提高4.7%,而净投资仅年均增加 0.6%,只相当于 1973年以前年均投资增幅的1/7。这意味着迫使越来越少的工人用基本上没有更新的机器设备生产同质等量的产品,因此这10年是失业增长的10年。在失业的威胁下,就业者的劳动强度加大了,加上保守党政府废除了保障工人权益的多项法律,工人现在受资方的压榨更深。
资方将这种对劳方的进攻美其名曰“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他们说根据市场经济供求关系变化的规律,失业是因为劳动力供给过剩,而后者又是因为工人对劳动力的要价太高,假如降低要价,雇主就能多雇一些人,等等。保守党政府财政大臣早在10年前就宣称,“工人的要价太高所以丢掉了自己的饭碗”。
为了加强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保守党政府通过了一系列反工会法,不断向工人权利进攻。它取消了禁止不公平解雇的规定,致使数以百万计工人的工作失去保障;它取消了工资委员会,以致不再有政府机构为低工资行业的工人规定保障最低生活水平的最低工资标准;它取消了所有关于限制女工和童工工作时间的法律;英国产妇的权利和福利是欧洲最少的;它大肆削减多种失业福利以迫使人们去寻找哪怕不适合自身条件的和工资十分低微的工作。尽管存在所有这些“灵活性”,英国仍然存在大量失业,这是加紧压榨在职劳动者的有利条件。
由于实行“灵活性”,英国全日工作的固定工在就业人口中的比重从1976年的56%降至1996年的36%,即只超过就业职工的1/3。自1992年大选至1996年短短四年间,有900万人失去了工作,尽管其中大部分人找到了新的工作,但工作条件不及从前。现在盛行的是非全日制和临时合同制工作,这是资本压榨劳工的另一优势武器。
尽管受到资本的猛烈进攻,劳工的工会觉悟仍未减退。20世纪 70年代以来工会会员大幅度减少的原因不同于 20世纪20年代末和 30年代初的情况,当时会员们或撕毁会员证,或改而加入公司工会寻求庇护。现在则由于已成立工会的生产单位裁员或关厂致使数以百万计参加工会的工人失去工作。其中绝大多数虽己找到工作,但这些工作就业条件恶劣,没有工会,在这些单位组建工会尚需时日。至于在那些已实现减员的制造业工厂,资方并未能如愿敲打出驯服于他们的工人队伍。

资本转嫁危机的后果

工人阶级为什么现在受到攻击?我们认为这是由于资本主义正处在危机之中并竭力将危机的后果转嫁给工人阶级。在1948年至1973年的战后繁荣期,工人的生活水平和资本家的利润都逐年增长,大家都是赢家。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我们现在正进入资本主义的“后福特主义”时代或灵活的生产专业化时代,战后是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消费的福特主义时代。那时相对的充分就业使工人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资产阶级对此虽十分愤怒却无法无故寻衅,况且利润在不断增长,所以当时的阶级斗争不激烈。
这一切都已经过去,新时代的特点是一些各不相同的市场要求较小规模的工厂进行小批量的生产。工厂虽然变得小些了,公司却越来越大,资本和财富都越来越集中。企业的合并和兼并每年都创造新纪录。后福特主义理论将所有这些变化都归因于技术进步——运用新技术以分辨和确定多种多样的市场需求,并据此利用新技术设计和生产多种多样的产品。但工作场所发生的变化不是信息技术引起的,英国资本家没有大量投资于信息技术的开发。使用计算机虽是工作场所发生的最显着变化之一,它主要是被用来做信息归档之类无关紧要的工作。它对企业经营者的一个最大好处是能提供生产数据并监测使用它的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因此实际情况是,战后经济繁荣时期投资和劳动生产率的整体增长速度仍远远高于其后的年代。难怪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索罗说“处处都可看到信息技术的作用,惟独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看不到”。
非工业化和将经济发展重点转向服务部门虽然创造了数以百万计的新工作岗位,但不足以解决大规模的失业。这些新岗位的绝大多数的工资比它们所取代的制造业工作的工资平均要少25%。主要是雇用男工的全日工作的固定工岗位被雇用女工的非全日工作的临时工岗位所取代。工人受到的随时被解雇的威胁和数以百万计失业大军的存在给雇主提供了侵犯工人权益的大好机会。44%的临时工都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固定工工作才当临时工。大部分非全日工作的男工都想干全日工而不可得。绝大部分非全日工作的女工之所以只干非全日工作是因为英国的幼托设施在欧洲是最糟糕的。许多地方纷纷把固定工改成临时工。另一种钳制工人的办法是竞争上岗和更新劳动合同,在新合同中加入不合理的条件,这种作法基本用在低技能和不需要技术的工作岗位。
英国的劳动条件在欧盟各国中是最“灵活”的,也就是最无保障和最恶劣的。英国是西欧各国中对每日和每周的休息时间不作法律规定以及对每日最多工作时间不作法律限制的惟一国家。欧洲的每周平均工作时间是39小时,英国是44小时。英国有16%的工人每周工作48小时以上,荷兰只有1.7%的工人如此。英国有25%的工人经常地或非经常地做夜班工作,这是全西欧的最高记录。英国有将近66%的制造业工人倒班工作,创西欧的另一项记录,意大利次之为46%,德国为22%。西欧国家中只有英国和意大利没有法定工资照付的休假。
英国和其它发达国家为了加强竞争力,力图将工人的劳动和生活条件降低到发展中国家(如中国)的水平,这样做工人阶级决不答应。英国的工业亟需现代化,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摘自2006年第7期《国外理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