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尚珺:15年的复读生涯,资本主义应试教育的悲剧

广告 ☭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1 唐尚珺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应试教育下营造出来的一大奇观,赤裸裸展现了应试教育中畸形的形式主义。 教育本来是为了培养青年,而资本主义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让教育脱离实际,只负责筛选能够听话受剥削奴隶的青年,由此产生的应试教育便促成了庞大的教育产业,落榜学子的悲剧以及如唐尚珺一样在形式主义中反复挣扎的学生等。 正如文中所说,如果顺从资产阶级的统治,即便侥幸从应试教育中脱颖而出也只不过是争得一块稍微舒适一点做奴隶的空间, 无产阶级要改变命运只有通过团结起来进行革命一条路。

编者按2 从唐尚珺多年复考到小镇做题家的背后,是无数学子受所谓“公平”的应试教育捆绑的一生,这得益于应试教育的本质,资本主义下教育的目的,无外乎培育一批又一批生产机器,以继续维护资本主义再生产,换句话说维护统治阶级统治下的社会运转,资产阶级通过这个熔炉不停的炼制对其最有利的养料,至于养料们能学得什么有用的东西无关紧要。

最近是各个学校开学的时期,在华南师范大学,有这麽一位特殊的大一新生开启了自己的大学生活,他就是已经35岁的唐尚珺。
唐尚珺与1989年出生于广西的一个小山村,自2009年起连续参加高考,至今已复读十余年,累计参加16次高考。

他本人提到,自己的梦想是考上清华大学,也曾表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理想学校。但十几年的高考,始终未能如愿。尽管曾被西南政法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名校录取,他都选择放弃,继续复读。2024年,他再次高考,并被华南师范大学信息工程专业录取,他也终于决定结束自己“漫长”的高中生涯,开始大学生活。
如果从唐决定的复读的年份2009年开始算起,截止他入学的2024年,唐已经整整复读了15年,15年甚至足够一个学生从小学一直读的大学。许多网友谈到,唐尚珺复读的速度完全赶不上学历贬值的速度,即便今年唐上了清华,毕业后竞争力恐怕也不如当年上海交大,更何况现在中国就业环境严峻,且普遍存在对大龄就业者的歧视,唐尚珺毕业后差不多40岁,多半会加入毕业即失业的大军。很多人指责唐“固执”“轴”,固然,唐如此极端的15年复读有他自己的原因,但归根结底唐尚珺“漫长”的高中生涯,是修正主义教育的罪恶缩影。 接下来笔者就为大家分析,造成唐尚珺这一现象的几个原因。

反动的应试教育制度

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经济基础决定,并为政治服务。简单来说,哪个阶级出钱办的教育,教育就为哪个阶级服务。
高考制度表面上提供了一种“公平竞争”的机会,但实际上,考试的标准,考生的阶级,甚至是考生的出生地,都会导致不同的考试结果。无产阶级的子女根本无法享受与资产阶级子弟同等的教育资源、家庭支持和学习环境,他们即便付出再多努力,也无法资产阶级子女竞争。 更何况部分资产阶级会早早地将自己的子女送出国门,享受生活,根本不需要和无产阶级子女竞争。
同时。
image

应试教育无时无刻都在向下广大无产阶级学子们灌输着他们只有高考这一条路可以走,反对学生们独立思考,唐尚珺就是一个典型,出生于一个农村家庭的他,能接触的其他信息极少,自然而然被应试教育体系引导着将“考上名校”视为唯一的出路。他多年的复读经历同时也反映了这一套教育制度将无产阶级学子推向了无休止的恶性竞争和内卷之中。
所以,无论特色政府与其旗下的喉舌如何吹捧高考的“公平性”与伟大作用,都无法掩盖如今应试教育给广大学生群体带来深重苦难的事实。特色政府的高考和应试教育的也根本不是为了选拔人才,而是为资产阶级挑选听话的奴仆。他们利用这一套考试制度对无产阶级进行分化和竞争,从而巩固自身的统治。

教育商品化的推波助澜

唐尚珺漫长的高中生涯不仅仅是应试教育制度对他个人的影响,更有资本主义所导致的教育商品化的推波助澜。
2016年时候唐尚珺考上中国政法大学,他其实本人当时就想结束复读生涯,但那年他父亲化疗需要钱,复读学校愿意给他10万现钱,所以他退学了。
父亲的化疗费用对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来说是巨大的负担,这注定了对比上大学,这笔可以马上拿到手的10万元巨款更有价值。
学校通过提供资金吸引复读生,以提高自己的升学率和声望,实际上就是教育商品化、资本化的体现。在应试教育,高考的背景下,对于上级对学校的考核主要基于结果(即学生成绩,重点大学的录取率和成绩排名等),且这些指标直接决定了学校的声望和资源分配。因此,各个学校对于为追求升学率疯狂竞争,将应试教育推向极致就成了必然,教育也逐渐变得高度功利化。 唐尚珺作为一个复读多年的学生,成为了这种商品化教育体制中的牺牲品。

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

对于唐尚珺来说,他的家庭背景和生长环境使他一开始就处于教育竞争的劣势。无论他再如何努力,所接受的教育质量远远无法与大城市学生相媲美,这使得他只能能通过复读,年复一年地提升分数,花费远比城市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与他们竞争,即便如此,唐尚珺如此的努力仍然比不上一张北京户口。
在资本主义,尤其是在高考制度的筛选机制下,优质教育资源被名校所垄断。就比如衡水中学,其拥有师资力量是普通学校无法比拟的,而且这些学校通过如前文所提到的提供“奖学金”招收复读生或成绩好的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对教育资源的垄断。

小镇做题家的困境

最终,15年的复读不仅没有让唐尚珺实现他考上清华的梦想,修正主义教育彻底浪费了他15年宝贵的青春时光。即便退一万步讲,假设他真的考上了清华,现实仍然是残酷的。如今充满竞争和内卷的就业环境中,所谓的“读书改变命运”不过是特色政府用来掩盖剥削的谎言。到那时,40岁的唐尚珺毕业后面对的依然是严峻的就业压力,然而他已经错过了人生中最具活力的黄金岁月。
唐尚珺的悲剧,也不禁让笔者想起全短时间那个死在出租屋的女孩唐尚珺和她都是如今小镇做题家的缩影,他们受资产阶级庸俗的”个人奋斗“宣传的欺骗,也有着其背后贫困家庭寄托着的“改变命运”的期望,这些推动,强迫着他们不得不参与到各种关于考公、考研中继续疯狂的内卷,想要以此改变人生,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但最终,在这罪恶的资本主义社会下,或是换来个成为“高级打工人”的机会,或是默默无闻地死在阴暗的出租屋,所以无产阶级想要改变命运,只有革命这一条路,其他的,只不过是资产阶级许下的空头支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