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菲律宾革命者素描<?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以下是一位台湾左翼知识分子对菲律宾当代革命者的描绘。从文章中看,那位“费尔南多”很可能就是一位菲律宾共产党地下党员。从这篇文章可以窥见菲律宾当代革命运动之一斑。
奥龙格坡,是菲律宾一座临海有港口的城市。
我素来喜欢有港口的城市,也说不清楚为什么;或许,是因为听得到海的声音,或许,是因为空气中多了一点温润,又或许,是因为港口而来的那么点漂泊的联想。
但这座港市却没有这些令人愉快的东西。在一个台风天,我从山的那一头翻越来到这座港市。狂风骤雨打得一切乒乓作响,但雨中的一切却显得安静而抑郁,除风雨之外,你听不到任何声音,也没有什么温润的气味。
这座港市的身世,正如我初见它时那样安静而抑郁,带着些不祥的色彩。它的港口-苏比克湾,在「冷战」年代(见蜂报注)被美军选作远东的海军基地,直到1991年,美军才撤离。
■原作者注:
1.冷战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革命力量因战胜德国希特勒纳粹主义的军事侵略而崛起,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反殖民统治反帝国主义压迫的革命浪潮四处爆发,作为资本主义阵营的新霸主美国,为了保卫资本主义体系与统治阶级的利益,必须利用军事、经济、外交与特务政变等阴谋手段以防堵社会主义革命浪潮的扩大。
一九五O年,韩战爆发,当时美国总统杜鲁门一方面下令「第七舰队」巡防台湾海峡,防止中共渡台;另一方面,要求联合国派兵支持南韩。尽管,美军元帅麦克阿瑟曾将北韩军队打至鸭绿江边,并有进一步侵略中共的主张,但是,杜鲁门深怕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因此,采取较保守的防堵战略,不直接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采取正面军事对抗,所以,美、苏两阵营就进入既对峙却不短兵相接的「冷战」时代。
2.基于「冷战」的防堵战略,美国帝国军事霸权在世界各国设置美军基地,而远东地区最大的美军基地就设置菲律宾的苏比克湾。世界各国的美军基地都爆发过汹涌澎湃的人民反抗运动与反美国帝国主义运动,苏比克湾自不例外。在美英联军侵略伊拉克期间,西欧各国美军基地也激起人民围堵抗议行动!目前,改为「经济特区」的苏比克湾,划出300公顷成为「苏比克湾工业特区」,来自台湾的东隆五金、日立电机、宏碁计算机等大财团都进驻该地。■
对于美军基地这回事,你若是一个平常百姓,你是没办法对它说些什么的,你被迫变得安静而抑郁。它的到来,完全不经你的同意,统治着你的那一小批人,和美国政府积极合作,爱怎么干就怎么干。
当然,也发生过许多抗议,爆发过许多反抗运动,但是,在美军基地与反抗人民双方力量对比逆转的那一天之前,你不得不忍受美军带来的各种侵害与压迫;娼妓与犯罪横行,为了力挺美国政府,菲律宾政府竟然动用「国家暴力」将原住居民全部驱离,以便提供基地让美军的轰炸机、战舰、潜艇把整个太平洋纳入美国帝国霸权的「内海」,让他们到韩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等等随便什么地方,轰炸、屠杀那些和你一样贫困的亚洲同胞。
他们(美国政府与菲律宾政府)用枪炮、警察、学校教育与特务迫使你沉默,要求你的小孩也习惯这一切,并学着喜欢它-美军基地。他们干这些事干得那样乐此不疲,那样不知羞耻,以致最近你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他们把所有反对美利坚帝国的人都称做「恐怖份子」,你看到大量的美军重回到你的国家,继续杀人!
美军离开之后,基地改成「经济特区」,吸引大批商人趋「利」若骛,你看到美国、日本还有台湾的企业财团,利用菲律宾政府所提供的免税、低廉劳动力等「投资」优惠政策,在特区内兴设了许多工厂,绝大多数都禁止组成工会,也未签定劳资团体协约(CBA),员工的劳动权益得不到任何保障。
这座港市的政治权力结构,则和美军撤离前一模一样,还是那个家族宰制一切,市长、「经济特区」治理局主任、市议会全把握在那个家族手里,城内的市场、运输、土地、百货等等经济产业,也是那个家族一把抓,连外来跨国大资本想要打进来都不太轻易,更遑论长期沦为俎肉的小老百姓们了!整座港市的政治与经济皆遭外资与那个家族所垄断,所谓民主,谁是「民」谁是「主」,不但不难分辨,而且两极鲜明!
「这里约十万人,因为一些客观限制以及过去组织的问题,目前这里的社会运动(见蜂报注)组织仍有待重新展开。一切都才刚开始而已。」费尔南多说。费尔南多,一个二十六岁的青年,一年前,独自来到这座港市-奥龙格坡,目前是当地唯一的社会运动组织工作者。
■原作者注:十九世纪末以来,由于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广大劳工阶级非常贫困而剧烈的压迫,社会两极分化至为鲜明而悬殊,因此,当时的社会运动就是劳工运动,之所以称之为社会运动有两种意涵,第一种是相对于资产阶级(即企业财团资方与大股东)推翻封建皇权的政治运动,第一种则是针对资产阶级为谋夺利润的极大化而罔顾劳工权益与社会平等正义,并凌驾于社会之上而成为宰制社会的极权专制者,即今日我们俗称的金权政治,社会运动要与之抗衡,以便将企业财团重新纳入社会监督之下,并将资产阶级所剥削榨取的利润与财富由社会共享。
到了1960年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压迫与社会危机,因而也引发了各种新的社会运动,包括妇女运动、同志运动、少数民族运动、反核运动、环保运动、生态运动、动物保护运动、反殖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和平运动、反战运动、农民运动、性解放运动、教育改革运动、学生运动.......,当然,劳工运动仍是其中重要的一支。简言之,新的社会运动是抗衡挑战既定社会结构的各种不平等关系,追求一种贯彻民主、自由、平等与解放的新社会。
而所谓的社会运动组织工作者,就是怀抱着上述理想的人,彻底摒弃世俗功名利碌的羁绊,全心全意深入社会基层,协助各种被社会压迫的人民群众组织起来,通过集体行动以保卫争取应有的权益,并引导他(或她)们逐步熟悉到受压迫的体制性根源,以共同为追求新社会为奋斗。在国民黨威权统治的年代,社会运动组织工作者被视为「叛乱份子」或污名化为「社运流氓」的称号,曾经一时,部份民进党人士也参与支持社会运动,但是,民进党执政后,便背弃了社会运动的价值立场与理想,这是目前台湾社会运动界的普遍共识。■
「1980年代,这里曾有过一些不太成功的组织(即社会运动组织),但是,因为这里的组织工作者只知道发展个别工会的操作策略,不具有全局的战略,很轻易就被资方各个击破。此外,许多组织工作者是迫于个人现实的经济困境,不得不谋生另找头路....总之,每个组织都无法延续下来。1990年代,这里是个安静的地方。」他说。
原本,还有两名组织工作者要和费尔南多一同前来奥龙格坡发展社会运动,没想到,一个另有任务,一个因为家计危难而被迫离职,于是,便剩下他一人要负起在这十万人港市发展社会运动的重责大任。我深知这是「不可能的任务」而为他的处境感到担心,他却泰然笑答:
「唉,经济条件贫乏,没法支持够多的组织工作者.....反正就是这么回事嘛,哪里的工人还未组织起来,我们就去哪里!」这样的不畏艰难、这样的信念执着,是我在台湾社会运动圈子里所见不到的。
费尔南多外貌清俊,还带着点大学生气息,初见让人搞不清楚他的实际年纪,还以为他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年轻组织工作者。然而,他已是「老鸟」了!从大学二年级开始,他便投入了全职的社会运动组织工作,先是从事学生运动组织工作,后来扩大到青年工人方面,大学毕业后,又到乡下的农民运动组织待了一年多,后来又调回劳工运动部门,持续投入工人的组织工作至今。
起初,他只是个有正义感、爱出锋头的大学青年。大学时代的他,曾一人身兼三个乐团的主唱,获得全校音乐竞赛的冠军。同时,他也是篮球校队队员,长得英俊挺拔,颇得异性青睐。那时的他,压根儿没想过什么社会运动,「因为中学念的是男校,我们对女生都非常“饥渴”呢!」他略带尴尬地笑着说。
在大学期间,因为一次要求校方改善年久失修的饮水系统事件,他代表学生与校方抗争,才慢慢涉入公共事务,进而参加政治社会问题的读书会、讨论会,研读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书籍,逐渐地接触各种社会运动。
他大学念的是一所教会学校的哲学系,别的不教,专教些“圣托玛斯”之类的基督神学,无聊的很。「只有一堂课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主题,比较有趣。不过那老师之所以教授「马克思主义」,是为了反「马克思主义」!我经常在课堂上和他辩论。」他嘴角微扬,有些自得地说:「有几次,他被我搞得下不了台,就很生气地叫我滚出教室,说这堂不想再看到我,下一堂再说。哈!」
说到这里,他想起当时的情景,忍不住大笑起来,又紧接着补充:「不过我跟那位老师反而成了朋友,在课堂外头的关系还不错。他借了我很多马克思、列宁或毛泽东的书籍。学期末还给我很高的分数呢!」
后来,他在学生运动的组织工作期间,结识了现在的太太,目前也是社会运动组织工作者。在菲律宾社会运动圈子里的普遍现象是,男生可以追女生,同样,女生也可以追男生。
「所以,当时是我太太主动约我的,我算是被她“追”到手的吧。」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夫妻已育有一子,现已三岁了。我问他,一个人来到这里,长期和家庭和妻儿分离,想必很难熬吧?他回答:「是啊,我们大概一个月见一次面吧,不过,因为我们都是组织工作者,比较能谅解、适应这种状况。」
中午抵达奥龙格坡,费尔南多领着我搭车来到一家杂货店前,杂货店旁有一条小道,一道楼梯通向楼顶。我们上了楼顶,里面早已有几个人,待在一座简陋铁棚下,围着一张桌子讨论事情。
这几个人是工会干部,正讨论着下午要与资方谈判的策略。这座简陋铁棚并非临时起意的聚会处,而竟是他们草创工会的「办公室」!相较于我在台湾所见识的工会「办公室」来说,这座简陋铁棚标示出菲律宾是多么的贫苦!
那天下大雨,不曾稍歇,风向一变,雨水便扫进棚内,铁棚局促,无处可躲!豪雨猛击在铁棚上,声响之嘈杂,经常打断大家的谈话。读者可能难以想象的是,就在谈话打断、空等、躲雨等这样恶劣的会议环境里,工会干部们为了基本劳动人权而坚韧地奋战着。
「一开始真是一片空白,我以前从没来过这里呢!」工会干部离去后,费尔南多告诉我。「事前当然作了许多调查,搜集各种数据、二手数据,不过真正的社会调查,还是要和群众接触,从群众那里才能了解到真实的情况。」
可是从未来过这里,当地又缺乏劳工运动组织,该怎么起头呢?「要动用所有的社会关系啊!亲戚、同学、朋友、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凡是能沾得上边的,都要试着联络、接触。」
费尔南多拉高嗓门用盖过雨声的音量说:「工作进展是非常缓慢的。一开始几个月什么也做不了,只是尽量找人、拉关系,也还谈不上深入的问题,只是自我介绍、闲聊,了解这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想法。三教九流的人都要找。因为这里很久没有社会运动组织工作者了,人们不熟悉,所以,一开始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让他们习惯你这样一个希奇的人,愿意和你聊天。」(见注1)
「然后,就是选择一个可能性高的场域,推动建立正式的组织(社会运动组织)。首先,是在工厂组成工会,因为在都市中,受压迫最深重的就是工人,他们被组织起来的意愿与发展运动的动能也较高。当然,要建立一个「民族民主」(见注2)的社会,不能只靠工人,各种人民都要组织起来。工人、老师、学生、教会、货运司机、服务生、都市贫民、妓女、政客...都应该要去组织、接触。不过,初期要先集中组成一个工会,成功了就能推广开来。」
费尔南多提出他的中期目标:「我的中期目标是在几个组织之间建立起联盟。可以利用目前市长家族(见注3)与中心政府之间的矛盾,来设置社会运动的议题。」
■原作者注:
1.台湾社会对于社会运动组织工作者非常生疏,原因当然是台湾社会运动的力量极其微弱,不仅远逊于欧、美、日、韩等先进发达国家,也落后第三世界经济贫穷国家一大截,这也说明了台湾除了经济发展稍有成就以外,其余各方面都呈现出与经济发展不成比例的巨大落差。
对于社会运动稍有熟悉的人以为,社会运动就是街头抗争,从而,也错误地把社会运动组织工作者视为「煽动」群众走上街头抗争的「激进」份子,其实,真正的社会运动组织工作者就如同费尔南多一般,首先是扮演类似社会学家与社会工作者的角色,花费大半心力于融入被压迫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以接触了解被压迫人民的现实生活面貌、处境与思考。不同的是,社会学者是把调查研究的结果变成学术论文,社会工作者变成交给政府单位的业务报告,而社会运动组织工作者则是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找出被压迫人民共同利益之所在,并依此拟定社会运动的目标。
2.菲律宾社会运动组织一致认为,菲律宾尽管在形式上是主权独立而实施民主选举的国家,但在实质上,还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所以,所谓「民族民主」的意义,就是要追求反殖民的民族解放与落实民主于全菲律宾的新社会。
3.市长家族就是前文中述及垄断一切政治经济特权的那个家族。■
忽然,已让人禁受不住的雨势竟再转强,狂风暴雨侵袭铁棚的声音压过了一切,我担心起这座由木头搭起的铁棚,很可能撑不过这阵雨势。
我从屋顶远望出去,虽然,街上几棵大树已被狂风暴雨折腾得摇摇欲倒,但是,人潮、车流却未因此而减少。我的脑海浮出所有人都会为之退缩的问号,在这样生疏而茫茫的人群中,究竟如何可能开展社会运动的群众组织工作呢?
「要与群众接触,多半不可能直接进入工厂去找他们,因为,这会让资方起疑。要想办法去他们所居住的小区,最好能到他们家里,一起吃饭或过夜,这样才可以聊得多谈得深入些,也才能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费尔南多强调:「组织工会成员的家人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要到群众家里一起吃饭、过夜,这是非常重要的要求(社会运动群众组织工作的要求)。经常在自己家过夜,太少住在工人家,会遭到组织(社会运动组织)批评喔!」说到这里,他从口袋掏出刚刚在路边摊买的三支香烟,点起一支抽了一口。因为经济拮据,买不起一整包烟,费尔南多总是这样两支、三支地零买。
「不只是基于要和群众打成一片、适应他们生活的任务要求,而且,也因为我们自身的经济贫苦,社会运动组织只能提供最基本的食物、交通费用,其它的支出则要自己想办法。」他笑着说:「所以,若没有群众家可过夜,我就只好睡公园啦!我来这里一年多,就在公园睡过好几次呢!」
乍听之下,我还以为他只是在开玩笑?!
像游民一样睡公园?有没有搞错啊!尽管,我早已耳闻亲历,菲律宾社会运动组织的物质条件不比台湾,甚至是悬殊之别,但是,我却未料到,竟要贫苦至这般地步-睡公园?
「真是这样的!这也算是一种对组织工作成果的检验吧。不过,还好我睡公园的次数只有两、三次而已,现在,我已经有十几个地方可以轮流睡了。」费尔南多安慰着惊奇不已的我。
虽然,他说得轻松,泰然自若,但是,读者们一定能想象,同时也很难想象,天天在不同的地方之间搬来徒去,每晚要栖身于异处,其身心压力是何其大?个中滋味又是未经历者所能陈述?
他接着补充:「每晚换地方也是必要的。因为群众多半很穷,房子简陋得很,能招待你一两天就已经很不错了,不能增加他们太多负担。而且,要考虑他们家人的反应,他的家人不一定欢迎你来。另一个要注重的是性别:不可以在单身异性家过夜,这是我们的原则。」
■原作者注:相较于菲律宾社会运动组织工作者的真实处境与工作态度,我们不得不说,台湾社会运动组织工作者有如办「家家酒」般的愉悦与轻率!■
在我与费尔南多的谈话过程中,风雨不曾稍歇,而不知不觉地,天色却渐渐暗了下来。从屋顶上那狭小的「工会办公室」走下来,我们搭上末班的吉普尼(菲律宾公交车),穿过风雨肆虐的夜街。
当晚,我们「借宿」于工会主席(如同台湾工会的理事长或常务理事)家里,这位工会主席是下午在铁棚一起参与讨论的工会干部之一。读者和我都不难预见,菲律宾工人的住宅一定是「简陋」而「寒酸」的,工会主席的家也不例外。
那是一幢小小的两层「楼房」,以楼房称之,其实太夸大,也轻易误导读者以为是台湾所惯称的楼房,但笔者才疏学浅,舍此无以名之。我仔细打量端详,只有一楼是用砖头水泥砌建,二楼则是用尺寸不一、各式各样的木板,加上竹子所搭造而成,读者别误会,那绝不是我们所欣羡的「别墅小木屋」,而且,我也不知道这是否属于「违章建筑」呢?
一楼地势非常低漥,「以前碰到大台风,河水暴涨,水会淹到这里呢!」工会主席抬手在胸口比划了一下,以示淹水的历史高度。
就这样,我们在工会主席家门前的布棚下共进「素朴」的晚餐,讨论着今天下午工会与资方谈判的事情,费尔南多并不像开会那般严厉,以聊天的轻松神情,与工会主席交换意见。
用过晚餐之后,我与费尔南多上了二楼,在地板铺上纸箱纸板后睡下,这就是今晚我们「下塌」之所在。屋外风雨未断,屋内一处漏水,用水桶接着,水滴坠入桶中所发出的声音,在静谧的夜里,格外响亮。漏水,在发现了二楼是以木板和竹子搭造而成的那时,我心里就有数了。
很快地,费尔南多就入眠了,偶而,他还发出些微的鼾声。显然,他之前对我所言非虚,每晚要借住在不同工人的家里,假如,公园都是他的预备住所,有屋顶遮风蔽雨的纸板「床垫」就不啻于豪华旅馆。
瞥着隔邻的他,那样地安然自得,耳闻他的鼾声,那样地习惯如常,我却久久不能成眠。在屋外风雨与屋内滴水的「交响」伴奏下,我回溯着、理解着、想象着他这一路走来的历程。
那已经不是「台湾水平」的艰辛困厄所能形容;要投入这般社会运动组织工作,绝不能光凭怀抱一股理想与冲动即可,因为社会运动组织并不是营利组织,也不可能向政府申请补助,更无法依靠贫苦的菲律宾人民捐款,所以,经济之危难与不确定,是随时会发生中断供给组织工作者基本费用之虞。
曾经在大学时代风光一时、风流倜傥的费尔南多,几年来,从事着毫不「浪漫」的群众组织工作,压抑着与家人的分离之苦,坦白说,他可以有完全不同的生命选择,至少,能在物质条件方面过得比现在好些,但是,在一种绝对自主的决定下,他走向了当下的一条生命之路。
除了面对着三餐不继的威胁,还要迎接毫无奥援、指引与协助的工作环境,独自一人单兵战斗,走进了一个又一个工人的住宅,从生疏、疑忌到交谈、熟悉与建立关系,这是包括我在内的非亲历者,所无以体会也不能言喻的「坚苦卓绝」!
在工人们的生活空间中,费尔南多和他们为了未来更好的生活讨论着、奋斗着。这么几年来,一个又一个工人接纳了他,鼓励着他,使他相信,只要哪里有还没组织起来的群众,他就能去哪里,献上自己的一份心力,即便只是一个人要组织一座城,也毫不迟疑。
是的,每个社会运动组织工作者都必须自觉地担任一颗「种子」的角色,落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