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敌人反对是好事——评《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

GJGY编者按:“被敌人反对是好事”毛主席的这句话深刻地说明了为什么在他逝世30多年后,还有张戎及其洋人老公这对狗男女炮制出一本布满最恶毒的污蔑与谣言的所谓《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来疯狂攻击他,并被全世界反动媒体大肆炒作。因为全球反动统治者都深深明白:毛主席是他们的敌人。毛主席所代表的被压迫劳动群众的革命造反事业是他们从内心深处无比惧怕的梦魇。

公道安闲人心,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别看现在闹得欢,小心将来拉清单。反动派的一切罪恶,人民都记在心里,将来要和他们一笔一笔地算清楚!

毛主席万岁!革命万岁!从古到今被压迫人民造反有理!

本文出色观点摘录:评论中大多数流露出的不只是对毛泽东这位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者的敌意,他们或有意或无意地在胁迫任何对毛泽东的生活和成就持肯定态度、或者尽管持否定态度但要比张戎和哈利迪的全面否定稍显暖和的人。因此,弄清楚《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是在何种气候下出炉的,以及那些急不可待地认可该书的人的背景以及为谁效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当(对《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最初的愤怒和惊愕过去之后,我想到的是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一本书?为什么会在现在出版这样一本书?在毛泽东去世近30年之后的今天,当前的中国领导人已经改变了他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回到“资本主义道路”上——毛泽东早已预见到这一点,并试图阻止此类情况的发生。假如说“被敌人反对是好事而不是坏事”,那么在今天,毛泽东身上还有什么东西会对敌人具有威胁?为什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敌人,例如张戎、哈利迪以及他们的出版商乔纳森.凯普和阿尔弗雷德.克诺夫感到有必要把毛泽东的遗产贬得一无是处,而且彻底性要比过去有过之无不及?为什么中国之外的评论家感到有必要去热切认可他们的书?毛泽东身上到底有什么东西与当今中国社会和世界上的矛盾和斗争息息相关,从而遭来如此攻击?
在此,人们不能完全不理会出版该书的个人和经济因素。
……对毛泽东的毫不宽恕的敌意,以及罗列证据把毛泽东抹黑成为一个极端自私的人和虐待狂的决心,促成了《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的出版。……对像张戎和哈利迪这样的反共分子和许多评论家而言,毛泽东的名字必须被抹掉,甚至连当今中国领导人与毛泽东在形式上的联系也必须掐断。惟有如此,中国才会再次“摆脱”毛泽东领导的革命以及他所追求目标的残留影响。

……重新评价毛泽东,打开了那些长期关闭的门,尤其是使我们想起了他的警告:假如中华民族从社会主义道路上重新回到资本主义道路,后果将会是什么?


全文如下

被敌人反对是好事


——评《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
美国南加州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罗伯特·韦尔(1)
李新华、曲广为译 张运成校(2)


“被敌人反对是好事而不是坏事”,我一直认为这是毛泽东语录中最有价值的一句话。它不仅改变了我的斗争观,而且也许比毛泽东的任何其他语录都更为简练地浓缩了毛泽东思想和策略的深刻辩证性。正是此种辩证性,使毛泽东能够利用敌人之间的矛盾去“排除万难”,一次又一次转败为胜。毛泽东指的,并不是敌人的反对所造成的损失和苦难,他认为那是为革命必须作出的“牺牲”,并在诗中写道“为有牺牲多壮志”。(3)被敌人反对是“好事”而不是“坏事”的原因在于,敌人的反对意味著革命力量进行的斗争是成功的,它把敌人打疼了,对其统治构成了挑战。
要不然,为什么那些反革命势力甚至会为反对我们而烦心?那是因为敌人越少克制自己,暴露出的弱点就越多,就会使他们看不清现实。毛泽东说过,“如若敌人起劲地反对我们,把我们说得一塌糊涂,一无是处,那就更好了,那就证实我们不但同敌人划清界线了,而且证实我们的工作是很有成绩的了”。(4)因此,革命者受到的反对愈是猛烈,说明他们取得的成绩越大。而那些反革命的人仅仅是出于仇恨而作出的轻率结论,将会使他们犯下严重错误,并使其在人民当中名誉扫地。
最近出版的张戎和乔·哈利迪合著《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不仅对毛泽东个人的领导地位,而且对他领导的那场革命的全部历史,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是其中一个重要构成——为实现社会主义而进行的斗争,进行了无情而又令人恶心的攻击。该书在美国出版(此前在英国和亚洲已经能够买到),其写作手法和调门哪怕是一位粗略读过的读者都能迅速领会。不过,英国广播公司(BBC) “新书速递”栏目摘播的内容,已使该作品的性质昭然若揭。通常,该栏目更多地是摘播小说。显而易见,毛泽东生活当中的所有行动和事件都被最大可能地进行了负面解释。 2005年10月20日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对作者进行的一次采访,以及五天后英国广播公司的另一次采访,都验证了这个事实。该书的美国版本面市之前,有关评论也已经清楚地说明了其品性。正如那些评论家普遍阐明的那样,这本书的出发点,就是要从最细微处着手,毁掉毛泽东作为领导者乃至作为人的形象,否认过去中国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在这本书中,毛泽东这位中国人民民族解放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领路人,被描写成一个胆小鬼,藐视农民,他从革命造成的死亡中获得乐趣,只会通过恐吓和玩弄权术进行统治,而且私生活放荡。这本书已引起西方主流评论界的关注,至少某些被称为“新中国通”的评论家在认可书中披露的内容时的热情,要比先前对李志绥的《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时高得多。英国广播公司也迫不及待地认可了这本新书,虽然把其称为经过精心研究的非小说类作品,但在摘播《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时,用的却是一种富有“戏剧性”的冷嘲热讽的语调。
已发表的评论,都对该书的权威性表现出一种相似的深信不疑。其中有一位评论家称该书是“一部具有无可辩驳的权威性的著作……总体来说,毛泽东自始至终无论在小节还是大节上都并非那么光彩;他是杀人犯,是虐待狂,是没有天分的演说家,是好色之徒,是文化破坏者,是贩卖鸦片的奸商,是惯于说谎的人”。(5)该书声称毛泽东要为七千万中国人的死亡负责,这大大超出了其他激烈争议的说法中提出的最大数字。“张戎说:‘毛泽东的邪恶和给人类造成的损害,如同希特勒或是斯大林’”。(6)即使是如此诋毁,对某些评论家来说仍嫌不够。在把毛泽东与前俄国领导人进行了比较之后,西蒙·塞巴格·蒙蒂菲奥里声称,“毛泽东是他们当中最大的恶魔——中国的红色帝王”。(7)菲利普·亨舍自一开始就加入了那些热情过头的评论家的合唱当中,用与他们类似的语言谴责书中提到的“所有残暴的事情”。该书在美国出版之后,最初的评论完全是在鹦鹉学舌。《纽约时报》刊发的一篇书评,其标题为《中国恶魔,首屈一指》,作者角谷美智子(Michiko Kakutani)认为该书“以令人感慨不已的事例表明,毛泽东是所有时代中最恐怖的暴君”。(8)两天后,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夫在《纽约时报书评》上发表的一篇书评,仍在重复上述论调,语言毫无新意,完全是在自说白话。尽管对该书的学术性以及资料的来源和准确性表示怀疑,并表示“我对该书的判定持保留态度,因为我自己的感觉是,毛泽东尽管残暴,但也给中国带来了有益的变革”,克里斯托夫仍宣称该书是一部“极好的传记”,是一部“富有权威性”的著作。(9)
上述评论中大多数流露出的不只是对毛泽东这位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者的敌意,他们或有意或无意地在胁迫任何对毛泽东的生活和成就持肯定态度,或者尽管持否定态度但要比张戎和哈利迪的全面否定稍显暖和的人。因此,弄清楚《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是在何种气候下出炉的,以及那些急不可待地认可该书的人的背景以及为谁效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显而易见,该书恰如其分地符合毛泽东本人在其文章中已经预言过的情况——“被敌人反对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如若敌人起劲地反对我们,把我们说得一塌糊涂,一无是处,那就更好了,那就证实我们不但同敌人划清界线了,而且证实我们的工作是很有成绩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