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 (@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编者按
1:甜这个梗的本身还是无产阶级(不论左右派)对于生活无望产生的,在阶级固化极其严重的帝国下。无产阶级生活无望没有前途的情况下对于现状的自嘲,虽然有点脱产的味道但终究还是出于对现状的不满。(2)
2:甜字本来是对于河蟹政府反动宣传的不满,发泄无产者对于当前生活现状的自嘲。可是在没有引导的网左面前,以及大量受到小资思想破坏的网左们,将甜字污名化,从而遮挡真正有需求人的发声渠道,网左的的甜字反应的正是对于路线与方向的缺失(3)
3、“甜”体现着无产阶级对剥削压迫的反讽,但烂梗化又体现着网络左翼的保守。止步于网络层面默默抗议只能变为小资产阶级的cosplay,学习理论融入群众成为马列毛主义者才对革命有帮助。(2)
甜,这个字原本是用来对“加油干,生活越来越甜”等中修政府为迷惑无产者的反讽,可近来在bililbilil等视频平台上早已有了乱刷的样貌,招致了不少路人的反感,以至于被冠上“甜小将”“甜党”的名号。这真是那些被压迫的无产者们所发的吗?似乎并不是,哪是谁?先让我们梳理都是什么“甜”吧。
甜有三种:
1,被剥削的无产者看透了本质,最后千言万语汇成一个无奈的甜或者想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却被检测删除,积火成了一言的甜。
2跟风网左们觉得这个字很符合叛逆的个性,到处刷着无脑的甜。
3.享受着甜的人用机器人(或者自己)到处刷,为的就是让人反感,让真正被剥削的人再也说不出甜,不敢说甜,害怕被反感的路人扣上“甜小将”的帽子。这成就了反串的甜。
我们可看到,“甜”字的污名化显而易见地被2和3类人所造成,在其本质上仍是网左群体、既得利益者群体。
既得利益者相信大家清楚,无非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当枪当矛罢了,而网左呢?这一群体是怎么出现呢?是什么导致他们这样的?
在近几个月来,随着中修的舆论威信崩塌碎裂,越来越多的人发觉,原来我们有威信老大哥是如此虚伪。逐渐的,自己的旧有认识被新有认识发起冲击(网左这一群体不是近几个月就形成的,这里只为举例),他们对立,矛盾,冲突。而这新有认识可以许多,比如新自,无政府,托,更或者马列毛主义。环境塑造思想,这些主义也是一样,部分人成了新自主义者,部分人成了泛左翼,其原因也是来自环境,各各色色的思潮影响着个体的思想,塑造着个体的思想。网左这一群体也是,他们接受着左翼的思想。
可按理说,接受了左翼的思想怎么还会成为所谓的网左呢?其实不然,他们虽然有了左的思想,却只是个空空如也的壳子,一个只有小资情调,小资热情的壳子,而这需要正确的马列毛理论和脚踏实地的实践去建设,去扫清旧有残余的错误思想,而网左们恰恰缺少的就是这些。
他们可能是时间问题,环境问题等外部因素阻拦着他们更近一步。而最主要的,最要克服的是还在猖獗的小资思想,这多半出自于脱产学生,因为远离无产阶级,没有受压迫剥削的直接经历,或多或少会被环境(例如短视频等)中的宣传小资思想的所影响乃至成型,它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破坏这些“建设”。自我的革命是必须的,而在这途中却又是曲折的,有些时候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却下不定决心,改变两三天便又回去了,“三分钟热度”便是小资思想破坏的一种表现。像随意跟风,不思进取皆是一种小资思想。原来是小资思想导致他们这样的。
而我们马列毛主义者就光看着吗?显然不是,我们要对其帮助,引导,监督。
让网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马列毛主义者才是我们要做的,不仅增加同志,还巩固了理论知识,乃一箭双雕的好事。而一味的讥讽,嘲笑是不对的,这还和未改变的网左有什么区别?一个理论多,一个理论少的区别?
现在正是风起云涌,乌翻雨覆的时代,同志还需努力,红日靠我们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