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马列毛主义与革命左翼大群☭ 上电报大群找真同志与真战友
加井冈山机器人 Chingkang (@maoistQAIIbot) 为电报(纸飞机)好友,可获得大群发言权
引:2022年5月和11月,各个高校都发生了广泛的抗议封控的学生运动。我们需要迫切需要总结学生运动的基本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社会运动提供参考。下面以2022年5月郑州学生运动为例,初步分析其经验教训。《一场意料之外的胜利:郑州大学五二二学生运动分析》是一篇网上流传的文章,再次给大家分享。
文中指出:第一,抗议活动的组织者站位要足够高,要能够站在全局的角度把握不同派系的诉求、特点、力量构成、行动力量的大小等,对各方面因素做出客观的估计,在此基础上安排自身的行动策略以及对待其他派系的原则。第二,群众抗议活动不是过家家,不是散漫集会和叽叽喳喳的车轮战式谈判,开展群众运动需要良好的组织。
文章还回答了“想提前放假的闹,让我们不想放假的利益受损了”“运动有这样的成果就挺好了,散了吧,没必要再组织了”“学校也不容易”“有些人既想获得利益,又不参加运动,就等着摘果子”等学生运动中的常见问题,值得今后学生运动广泛传播。
一场意料之外的胜利:郑州大学五二二学生运动分析
郑州大学的学生们,终于向川大和北大的学生们看齐了。在这个和煦的夏日里,一大批不满学校放假和考试安排的学生们,站起来反抗校方的不合理安排,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诉求了。在学生的极力争取下,学校做了一定的让步,答应学生们按照省教育厅的安排提前放假。这种反抗精神是可喜的,这是学生们争取话语权的一种尝试,运动本身也有一定成效。这次事件也打破了郑州“保密”大学的“优良”传统,是学生们对于学校“卓越”保密工作的大胜利。当然运动本身并不尽善尽美,甚至存在着相当的撕裂。如何把握这场运动的矛盾体系,如何评价这场运动,如何总结这场运动的经验教训,是几个需要讨论的重要问题。
一、 事件概述
事件的焦点在于放假安排和考试安排上。由于五月份以来国内疫情防控的形势比较紧张,省内绝大部分高校均打算提前放假,即在六月初让学生们回家。这样的放假安排,于五月中旬前后在相当数量的高校内进行了通知和安排。然而,郑州大学有优良的“保密传统”,在这次的放假安排上也同样如此。直到运动爆发前,学生们主要靠五花八门的小道消息来猜测校方的放假安排和考试安排。这对学生的期末复习和暑假安排都造成了很大困扰。同时,学校学院领导有着比较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这也助长了学生对学校不合理安排的怨气。
图1 本次运动的四项核心诉求
抗议活动本身经过了一定的筹划,但整体组织性协调性较差。为了聚拢人和组织人,组织者组大约在5月22日当天建了两个新QQ群。在解散前,两个成立时间的宣传群中有接近四千名学生,群内讨论也非常热烈,每秒钟都有人在发消息,这表明运动本身有着相当良好的群众基础。组织者主要通过这两个群宣传自身的主张、组织大家聚会以及宣传抗议主张。
抗议活动的主要方式是先建QQ群宣传和造势,然后鼓励大家在学校的某个特定地点聚集,以换取学校对学生诉求的关注,然后和学校对峙谈判。聚集的时间和地点选择,存在一定的无计划性,比如聚集的时间定在了七点十分这个不利于大家保护自己的时间点,而且并不是整点或半点。QQ群中对活动本身进行了大量的讨论,运动的口号,时间地点等也通过QQ群进行了传达。七点十分时,零零散散有人在聚集点附近观望,游走,但人员数量非常少,且未见组织者出面对运动进行组织。大约七点半到八点钟时,聚集的人慢慢多起来,有部分学生选择站在学校的标志性宣传品前面表达抗议,其他学生则仍然持观望状态,在聚集点附近游走。整个过程中没有看见横幅、海报、宣传单等打印出来的宣传用品,也没有喊口号或者游行等,是沉默而游离的聚集。最高峰时现场聚集人员推测有二三百人。
图2 部分同学在标志物前静坐
转折点是学校领导出面与学生交涉。在学生聚集阶段,校领导即在一旁观望,分析学生抗议活动的形势。一等到他们正式出面,学生们就将其团团围住,争先恐后地向他们表达统一放假、发布正式文件等诉求,要求学校就放假和考试的事情给出正式说法,标志着抗议活动正式进入非正式谈判阶段。当然,谈判过程也比较混乱,大有学校领导舌战群儒的架势。学生们没有选出谈判代表或谈判小组来和领导们交涉,而是采取自发的车轮战方式,向领导讨要放假和考试的说法。经过二十来分钟的对峙,学校领导最终松口答应所有学生提前放假,并在当天晚上通知到所有学生。在得到这个承诺后,具体的学生们大多觉得已经胜利,就纷纷各自散了。少部分人担心学校承诺不作数,选择在现场等候进一步消息。取消线上考试这样的进一步诉求,并未得到学校当场的明确承诺,而提前放假的事情当晚确实落实到位。想放假的学生们,通过斗争取得了部分想要的结果。线上组织用的QQ群在活动结束后不久即被解散,群主在解散群前发了一段合理表达诉求的呼吁。我们猜测组织者们受到了某种压力。
图3 某学校领导与对峙的学生们交流
二、 运动过程的矛盾分析
经过分析,我们认为这次事件的主要矛盾是学校与学生间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学生内部的矛盾。主要矛盾是强烈的,是普遍的,它促使学生中的放假派选择运动的方式来达成自己提前放假的诉求。但放假派们在抗议过程中忽略了次要矛盾,导致学生们对运动和运动成果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甚至在运动的一定阶段造成了学生的分裂。
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有两方面。第一方面是学校拖延放假的事情,这是主要的矛盾。学生们倾向于提早放假的理由大致有三:一,疫情严重的上海让多所高校提前放暑假,同时国内疫情的不稳定,学生们担心放假过晚可能会有比较大的风险;二,河南省其他高校都放假了,为何郑大就搞特殊,不愿意给大家准确的提前放假信息;三,学习压力不那么大,不那么想复习,想回家考试或者下学期考试。第二方面是学校迟迟不发布放假具体安排。如果和其他省内高校统一放假节奏,那么学校应该很早就发布正式通知,告知大家放假时间、小学期、军训安排等事项。但郑大一直没有文件通知。这导致学生们对放假时间和考试时间等不停猜测,没办法转专心复习,也没办法安排暑假的行程等。
图4 许多河南籍上海学生提前放假返乡
学生内部矛盾主要是放假派与现状派的矛盾。放假派主张立即放假,也主张出台正式文件,将放假的事情通知到每个人。放假派主张提前放假的原因见上。现状派不主张立即放假,但对始终不出台正式文件有很大意见。现状派们之所以不主张提前放假,原因大致有这么三点:一,提前放假意味着需要线上考试或者下学期开学再考试。线上考试作弊手段五花八门,水分很大;而下学期开学再考意味着需要开学后再复习一遍各个课程。二,有的专业,比如医学类专业,时间安排非常紧张,提前放假考试延期会严重影响自己的学习安排、实习安排等。三,想多花点时间学习科研实验等,认为提前放假会导致自己回家后没有学习实验科研等的条件,导致自己回家后在学习上受很大影响。两派的共同诉求是发布放假安排的正式通知,矛盾之处在于对于是否要提前放假的态度截然相反。
总的来说,学校一直不给准确的放假消息造成了普遍的不满。学校对放假时间的这种把握,意味着学校需要考虑在放假和保持现状中做取舍。学校的这种取舍,也往往意味着学校会与学生中的一派达成联合,与另一派形成对立。学生中的派别对立,与学校领导层的分歧有着对应关系。但学校迟迟不发通知,使得无论放假派还是现状派都对学校不满。放假派和现状派均希望学校能尽快出正式通知,以便大家尽快得知准确消息,好安排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等。这是抗议活动能发动起来,能得到大范围支持的土壤。但提早放假的抗议活动只可能由放假派发动,不可能由现状派发动。现状派们在维持现状这一问题上与学校的立场是一样的。抗议活动发动起来后,大量学生纷纷加入,即使部分现状派也保持着围观,甚至近距离旁观、参与的态度,但放假派的力量在抗议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由于放假派力量未能得到有效组织,抗议的自发性强,大家未能进行有组织有策略的正式谈判,导致抗议活动的核心目标之一,拒绝线上考试,未能成为核心议题。所以这次抗议的主要成果是学校承诺提早放假,并且将具体安排通知到各个学院,但考试时间不变。
图5 某院系发布的正式通知
由于抗议活动本身雷厉风行,从建群到抗议结束不过短短大半天时间,突袭式的动作让现状派们措手不及。此外,现状派们本身对抗议活动了解不多,参与不多,主要靠不及时的二手三手消息了解抗议活动。活动结束后,现状派们才发现抗议的结果与自己的预期相去甚远。但这时学校的行政命令已经下达完毕,放假安排已经通知到各个学院,再想改变为时已晚。放假派的积极行动,导致了放假派与现状派在放假问题上的不同态度,演变为放假派与现状派的现实分裂。而放假派们组织工作的不完善,带来的考试时间不变这一附加性恶果,则进一步加剧了放假派与现状派的分裂。本该置身事内做决断的学校领导层,现在却仿佛成功置身事外。学生与学校在放假安排和考试安排上的矛盾,演变为了学生内部的矛盾。
图6 一位现状派对运动的评价
但矛盾的发展不止于此。既然提前放假已然成为了斗争来的、学校迅速发文并通知到所有学生的、不可撼动的斗争成果,那么下一阶段的矛盾就成了如何处理学校决定考试时间不变的决定。这个考试时间不变,存在着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个层面是学校层面的笼统通知,仅仅确定了公修课考试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考试方式,部分课程返校后考试,而专业课考试需要各个学院根据各自情况安排。第二个层面是各个学院对考试的具体安排,各个学院的安排方式可能极不相同。这样的考试安排,使得放假派与现状派的划分不再具有分析矛盾的意义,在运动过程中必须采取新的分析框架来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这样的考试安排,也使得学生们想要联合起来,只能在反对考试时间安排不变的抽象口号下联合起来。但即使这样的抽象口号,也会因为只有公修课考试安排相同,而专业课安排时间极不相同而受到很大削弱。因此,学生们要继续站起来反对一些不合理的考试安排,在此基础上形成大大小小的联合与统一,变得更为困难。
三、 经验教训
第一,抗议活动的组织者站位要足够高,要能够站在全局的角度把握不同派系的诉求、特点、力量构成、行动力量的大小等,对各方面因素做出客观的估计,在此基础上安排自身的行动策略以及对待其他派系的原则。群众中派别的存在是必然现象,是群众抗议活动组织者们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能否克服派性、走向联合,则是评价群众抗议活动水平高低的指标之一。本次活动中的行动派当属放假派,放假派的斗争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但由于放假派对于现状派的认识不足,对其诉求的了解不足,加上客观矛盾的发展,导致两派中间产生了一道裂痕,也削弱了抗议的力量。但所幸这样的裂痕并不会持久。制定什么样的目标才能团结多数群众,这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第二,群众抗议活动不是过家家,不是散漫集会和叽叽喳喳的车轮战式谈判。组织群众需要良好的组织。本次抗议活动虽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但总体来说组织性很差,活动的发起很仓促,现场几乎没有组织,和校方的对峙谈判也没有组织。运动整体看起来像麻雀开会一样,只是由于有深厚的群众支持才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这样一场抗议活动能取得成功当然是非常可喜的,是值得我们肯定的。但假如抗议的群众基础没有这么良好,假如校方没这么容易妥协,那么活动就容易遭受严峻考验,甚至走向失败。
四、 对群众抗议中的不同态度的一些评价
“我们”不是组织抗议活动的学生。“我们”对以下一切态度的评价,都是怀着共同讨论的想法讲的;希望多多批判交流。
态度一 :争取有什么意义呢?文件这么快出来,肯定是校领导都想好了……;考试重要就多学习,运动就是闲得慌……;搞这么大小心你们进去了……
评价:争取是必然有用的,不能搞“事后诸葛亮”。文件这么快出来的原因,更有可能是因为校方内部也已经早就形成了多种方案,在这种情况下,运动推动了他们在选择方案的时候考虑到哪怕是部分群众的诉求。而抗议活动从来不是一些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它是矛盾运动到一定程度的自然结果,只能被激发、不能被规定。在行政楼下守望的学生,没有人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而自己又会不会走上前去、喊出自己的口号。不是学生选择了抗议、抗议就发生,而是在学校与学生对立尖锐的时刻,抗议选择了学生;抗议的发生本身,就证明了“闲得慌”“干正事”“小心点”的虚伪。当然,学生也能分清楚真正的同情、同心、同伴。
态度二 :想提前放假的闹,让我们不想放假的利益受损了;提前放假、线上考试就满足“大家的利益”了?运动还是差不多得了,别搞了。
评价:必须承认,学生内部有不同诉求,这次运动没有取得所有学生满意的成果,一定程度上是抗议活动缺乏组织和协调造成的,但是学生共同的诉求起自对学校官方迟迟不发通知的不满,落脚于郑州大学的不作为、缺乏反映渠道。运动最大的意义在于,把矛头直接对准学校了,认清了这个主要矛盾。抗议 的主体正确地认识到了,学生与学校的矛盾是主要矛盾;错误地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次要矛盾,忽视了不同群体的意见。运动之后,学校发了通知,搞运动的这些人(主要是想提前放假的一批人)的利益实现了,才发现这不符合全体学生的利益,次要矛盾才显现出来,这不是很自然的嘛,这说明抗议需要继续推进、扩大到以全体学生为主体、或者能代表更多意见的人团结到抗议活动中来。态度二否定了搞运动的这些人,是学生内部搞窝里斗,是把次要矛盾当成主要矛盾,这样反而会顺了学校转移矛盾到下层的心意。这次郑大给了准信,或许满足希望正常放假和考试的群体的利益了,但是这些人就忘了前两天看不到通知的焦急、前两周吃不好饭的忧虑、前两年出不了门的恼怒,并且希望在未来继续见到郑大这种环境吗?虽不能毕其功于一役,然而号角总要吹响。 统一诉求,需要抗议前的积极协调,抗议后建立一套我们同意的新制度,但是不能忘记,抗议需要打破一套旧制度;我们需要打破一套旧制度。
态度三 :其他人有不同诉求那你们也闹啊?谁闹的声音大不就听见了?
评价:这种态度通常与上面一种在某博、某乎吵的很凶。反对上面一种,也不代表要支持这一种。有不同诉求的学生也是学生,也受官僚不作为的影响,如果把讨论的中心放在那些同学要不要自己闹、要不要谁闹的声音大听谁的、要不要“按闹分配”,那这种话和态度二一样,也是分裂,也是窝里斗,也把次要矛盾当成主要矛盾了。这不仅是伤了和气的问题,更是一个理论性的问题。所以合理的态度仍然是:矛头一致,对准官僚,对准校方。激进的学生主体要发挥自己的优越性,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团结更大范围的群众。
态度四 :想要提前放假、延迟考试的同学都是“懒汉”,都是躺平了一学期,还没开始复习,指望继续歇着,到下学期再考试的同学。
评价:确实不能支持“懒汉”同学,但提前放假、延迟考试的不一定是“懒汉”。这些人有直接的逻辑: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高校都通知了六月五号前离校且各自有明确办法。这些人有客观的需求:疫情之下,尤其是即将到来的上海返乡潮,如果按正常安排放不了假,又在学校封一整个假期是难以想象的。这些人有想回家的念头,而这种念头谁又能担保自己没有呢?难道就不会有一天,因为诸多因素自己想早些回家,也要称呼自己“懒汉”吗?这里不愿抬杠,只是我们应多考虑考虑“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态度五 :运动有这样的成果就挺好了,散了吧,没必要再组织了;学校有准信不就行了,干嘛堵那么长时间,你们要翻天啊?
评价:对这个结果不满意的同学,不在少数吧。不论从暂时的抗议活动、还是长期的改变而言,盲目妥协的论调都不可取。暂时来看,在运动之时,许多人凑个热闹就走,更多的人在学校还没表明考试安排的时候就撤退了;长期来看,很多人认为没必要组织第二天的活动,更多人不认为这是一个长期博弈、反映学生合理诉求途径的开端。这些现象,追本溯源都多少受到类似这种态度的影响。应当尊重每一个人自己的选择,然而这些问答想要告诉你们:如果你真的知道你在做什么、这些东西与你的未来有更长远的联系,你还会这样选择吗?你还会迷迷糊糊听从辅导员的驱赶吗?大环境没有给小资情调的学生机会,走出校门面对的就是只能出卖自己劳动力的未来;在学校尚不能争取基本的权益,难道进入社会就有更好的出路?历史潮流推动我们每一个人。还是这句话:我们前两天还在焦急看不到通知,前两周还在忧虑吃不好饭,前两年还在恼怒出不了门,我们希望在未来继续见到郑大这种环境、社会这种环境吗?虽不能毕其功于一役,然而号角总要吹响。
态度六 :延迟考试前几年就搞过了,导致线上考的是这些人,不喜欢线上考的是这些人,回头到开学前考试抱怨的还是这些人,行不通的东西干嘛要重复一遍呢?
评价:不得不承认,本次抗议活动关于考试的诉求有很大问题:抗议前,得出来片面的不要线上考试的诉求;抗议中,逐渐忽略了关于考试的诉求;抗议后,依然没有人提出来能让所有人满意的考试方法。对于延迟考试具体制度的探索,还是一个重要问题:一是客观上如何评价其利害,二是主观上如何达到共识。然而这些都是次要矛盾的内容,在探讨这些时,我们至少应该明白面前的主要矛盾是学生与学校的矛盾,而最好是在主要矛盾解决之后(学校和学生的关系比较健康之后)、才能把这个问题的讨论付诸实践。退一万步讲,一场反对官僚习气的抗议,就算只能反映小部分人的意见,难道比意见上不去、通知下不来更差劲吗?这场抗议活动就不正义了吗?
态度七 :组织者太烂了,集会不顺利,没有统一谈判和喊口号,整个过程从开始到结束都迷迷糊糊的,甚至没有完整贯彻最开始的诉求。
评价:这种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客观现实,然而这不是否定和谩骂组织者这一“敢为天下先”身份的理由。争取正当权益,之所以采取斗争的形式,是因为“校方不会和平接受一般学生的意见”已经是很多人的共识了。而在这种激烈的情况下,事发突然、预组织不充分、经验不完备等情况都会导致最终组织和动员有许多弊端,最后组织者承担的风险也是极大的。诚实讲,大约许多人是没有想到这场抗议活动是能搞“成”的,然而最后搞“成”了,说明抗议活动站在群众一边、站在先进性一边。这里应当感谢每一位参与始终的同学,感谢组织者。
态度八 :学校也不容易
评价:学校不容易的地方,大概不在形成计划案、不在与院系沟通、不在找时间给学生发通知——五月二十二号,学生们共同见证了这些环节的效率之高,世所罕见。那么不容易在哪里呢?协调不同学生群体的意见,确实不容易,因为学校连意见都没有听、连反馈渠道都没有,甚至需要学生自己在行政楼集会才能听到声音;给学生发解释声明,确实不容易,因为学校从来没有见过下命令还要讲理的,习惯成自然;在这些过程中保密,则确实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我们也见到郑州大学保密委辛苦付出的成果。一个学校如果担当不起服务学生、协调学生、统筹学生的责任,那么需要为它开脱什么?同学,在你如此不容易的情况下,能站在学校的角度说一声不容易,真是更加辛苦你了!
态度九 :有些人既想获得利益,又不参加运动,就等着摘果子
评价:组织抗议活动需要勇气,参加抗议同样需要勇气,我们无法要求所有学生都积极去做组织者或参与者。学生们对参加抗议积极与否,毕竟是学生团体内部的问题,属于内部矛盾。我们要做的是将矛头一致对外。在内部的次要矛盾上耗费过多精力会影响团结,削弱战斗力。对于组织者来说,如果运动参加的人不多,组织者需要反思自己的工作,制定更合适的目标,发动更多的群众来参与活动。
态度十 :这就是当代的五四运动啊!
评价:这仅仅是一场比较自发的学生聚集性抗议活动罢了,离五四运动还差得很远很远。我们没必要将这场抗议抬这么高,踏踏实实做事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