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诸多原因,作为美国重返月球的“阿尔忒弥斯-1”计划,其搭载猎户座飞船的SLS火箭发射遭到了延期,原本定于2016年的发射,一直延期至今,终于摆脱了“跳票王”的状态,正式开始了月球探测。
不过这一次的背景并不是冷战美苏争霸,而是面对中国这个新型社会帝国主义国家的新冷战。好巧不巧,时间节点也都是某个社会帝国主义国家完成了其空间站技术的突破后,仿佛NASA有一套研发进度算法,一旦竞争对手的科技超过了这个值后,美国国家航天局就会开始对月球做手脚。
不可否认的是,最早的太空探索确实是苏联科学界对于广袤宇宙的自发研究。但随着苏联修正主义上台,人造卫星计划以及载人航天对美国社会造成的轰动影响,在太空——这些需要高科技,高资金,高人力的项目,变成了大国争霸的重要舞台,以证明自己的政权优越性。太空项目也变成了美苏冷战期间的主要战场。实际上,美国也曾经因为太空而变得”社会主义”了起来,其具体表现在中央指令性计划、对于科研任务管理体系、其主体经费均摊到每一个美国公民等等。虽然普通的民众承担了更多的税负,但太空项目所带来的技术民用化,确实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更好的经济效益,也促进了工业4.0时代的迸发。
遗憾的是,无论是苏联还是中国,其航天技术井喷的时间节点都在修正主义政府上台以后,这当然不代表修正主义政府具有优越性,而是主要由于航天技术的研发周期需要长期累积,以及修正主义政府有更强的世界争霸动力。当局并没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去看待这些航天技术,无法切实的为人民服务,航天技术在下放的过程中,会被卡在官僚资本主义的手里。发展太空项目,只谈星辰大海的政治笼络,不谈切实利益成果分配,这并不是唯物主义,更不是社会主义。
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美国的航天从原有的国家主义,转变为资本化运作。中国的航天也随着改革开放,在商业化之路发展。
太空确实是浪漫的,但并不像星辰大海一般让人狂热。真正的唯物主义者,只会将太空脚踏实地的造福于社会,而不是急切的向他人证明自己的优越。希望太空计划能有一天从政治脱离,归还科学本身,归还给创造它的无产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