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喉揭垃圾短信百亿产业链:运营商创收数百亿

深喉揭垃圾短信百亿产业链:运营商创收数百亿

2013-05-17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手机,已成为多数人的必需品。目前我国手机用户已突破11亿,平均每10个人就拥有8部手机。同时,垃圾短信也铺天盖地涌来,各类广告、诈骗信息严重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这些垃圾短信从哪里来?谁在受益?谁来监管?今天是“世界电信日”,《每日经济新闻》为您揭开垃圾短信背后的利益链。
困扰大量用户的垃圾短信,竟源于电信运营商对集团短信业务的审核不严,甚至还有利益牵涉其中?

近日,一位电信运营商内部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垃圾短信的群发平台,大多是利用运营商业务体系中的一种集团短信业务渠道来达到发送垃圾短信的目的,“集团短信业务是以公司、单位为申请者的形式进行办理,申请者可以获得一个服务号码,通过运营商提供的设备连接至行业网关发送短信。发信者通过账号、密码进行登录鉴权”。

对此,与运营商合作多年的电信业深喉人士林方(化名)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的垃圾短信产业,已经形成了少数一级代理商掌握运营商核心资源、大量分销商拓展市场的产业分工体系。对于垃圾短信泛滥问题,三大运营商则涉嫌存在屏蔽失效、投诉无用、纵容违规、利益丛生、轮流坐庄等五大问题

疑点一:
屏蔽失效

2012年,工信部发布的《关于组织开展端口类短信群发业务清理整顿专项行动的通知》显示,目前存在部分电信企业利用自有短信通道,使用自有端口和个人通信号码违规开展经营性垃圾短信群发业务的问题,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要求运营商加强垃圾短信发现、过滤能力,尽快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垃圾短信发端、收端过滤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垃圾短信发端、收端过滤系统。
林方表示,屏蔽垃圾短信,在技术上完全是可行、有效的,短信发送首先要经过运营商的短信网关,短信网关上设有的拦截机制可以对关键字进行过滤,问题在于,现在很多发送端根本没有对关键字进行拦截,垃圾短信得以畅通无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后发现,在执行中,运营商对手机号卡发送的短信启用了屏蔽机制,也就是说普通用户如果发送带有垃圾短信关键词的短信,达到一定数目(一般为5~10条)时,相应的手机号卡就会被运营商强制关停短信功能。“但是这套屏蔽机制却并没有对运营商自营的106(开头的号码)群发短信产生作用。所以用户收到的很多106短信里面实际都有垃圾短信关键词,如现新房、询、开盘等类词语都堂而皇之地随意出现。”林方说。
去年,工信部曾严打过运营商的商业短信端口,随后各省陆续建立起了屏蔽外省发送来的垃圾短信的防火墙。林方向记者透露,“但是今年以来各省又陆续撤掉了防火墙,让垃圾短信畅通无阻,即使没撤下来的,发送短信的省份的运营商也研发了新技术,攻破了防火墙。这也是大量短信代理商宣称可以做到全国无屏蔽的重要原因。发送垃圾短信,没有运营商的技术配合是根本无法实现的,所以遏制垃圾短信,还是需要运营商管好自身。”
记者在暗访中也发现,群发短信的公司并未对广告主发送的内容作任何关键词限制,并且可以随时向三大运营商的任何号码无障碍地推送垃圾短信。
【对话】
记者以某品牌女装负责人的身份,与一位短信群发平台提供商的业务员进行了业务洽谈,以下为洽谈中的部分对话: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对话中简称NBD):你们公司是直接跟运营商签约还是二级分销商?
业务员:我们是一手分销商,直接合作的运营商是上海移动。过半通道都是由上海移动发放。
NBD:对于群发垃圾短信,运营商不是有屏蔽机制吗?
业务员:这个请放心,这种情况是绝对不会发生的。因为公司通道都是可以和客户平台连接的。即使是发单高峰期,我们这边的技术部也会为每个客户连接合适的发单平台。
NBD:我如果一次性购买了几万条,有发送时间限制吗?
业务员:没有时间限制,每个客户在我们公司都会有相应的准确备注,包括开户时间、开户金额、发单累计量和剩余金额等。只要客户的开户账号内金额大于1元余额,都是可以使用的。公司平台有软件版和网页版两种。网页版的查询功能比较齐全,而且比较方便,所以我们公司大多数客户都是在使用网页平台。
NBD:如果我购买了很多量,一次可以发多少条?
业务员:这个就没有限制了。提交的话,一般一次性发5万~7万条会比较稳定。如果再多的话,可以分批提交,这样不会影响到短信发送的速度。
NBD:我购买的短信量,有限区域、限网和限内容等方面的规定吗,还是全国及三网、无内容约束地无限制发送呢?
业务员:没有限制。如果想在全国及三网上发的话,我们也可以提供相应的分类号码。内容上可以做到无障碍发放。

疑点二:
投诉无用

此前,工信部和三大运营商均针对垃圾短信出台了举报和相应处理的整治方案,但相对于海量的垃圾短信而言,大量举报如同泥牛入海,收效甚微。
目前,用户可以登录运营商网上营业厅,或者拨打运营商服务热线,对垃圾短信进行举报。此外移动用户可以编辑“端口号(即推送垃圾短信的号码)+*(星号)+垃圾短信内容”到10086999举报;中国联通用户可以将垃圾短信发送者号码与垃圾短信内容一起,发送到“10010”。
106短信平台自2007年12月1日起实行,其中中国移动短消息类服务代码为10657;中国联通短消息类服务代码为10655;中国电信短消息类服务代码将为10659。
此类服务代码开始使用之初,曾有专家分析认为,在采用统一代码后,可以方便手机用户分辨信息来源,并立即向运营商及工信部进行投诉,只要举报增值服务商的代码即可。
然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后发现,目前用户投诉垃圾短信却遇到了“严峻挑战”。
林方对此解释说,以中国移动为例,目前中国移动使用106端口群发短信,但该端口号码可以长达19位,这让用户既难记忆、又难录入、更难举报,“此外,中国移动可以任意更改群发端口的后几位数字,从数学的逻辑排列组合上,19位的长度可以衍生出无数的群发端口,也使垃圾短信得以生生不息”。
一名垃圾短信分销商的业务员向记者表示,如果有用户将其发送端口举报为垃圾信息来源超过两次,那么下次发送短信时,这名用户将被运营商拉进短信“黑名单”,不再收到垃圾短信,从而使这位用户也不再投诉。
林方也表示,出于利益考量,运营商收到用户投诉后,并不是将违规的通道关闭,而是将举报用户拉入黑名单,同时将该用户发往各省进行黑名单共享,从而减少举报。
【对话】
以业务合作为由,记者以某品牌女装负责人的身份与前述中的短信群发平台提供商业务员进行了一段对话,以下为对话节选:
NBD:如果有用户向运营商举报我发的信息,会不会影响我后续短信的继续发送?
业务员:不会,每个号码在运营商那里都会有记录。如果我们提供的数据中有号码进行了投诉,且投诉量超过2次,那么运营商就会将相应号码放进短信黑名单。所以下次再发送短信时,特定号码就再不会收到短信。

疑点三:
纵容违规

今年4月,工信部先后发布4项通知规定,要求运营商通过主动监测,及时发现端口类商业短信发送服务中出现的不规范行为,切断垃圾短信利益链,重点清理基础电信企业自有及合作的端口类短信息发送业务。
然而,运营商端口类垃圾短信仍照发不误。
据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监测,截至2013年第一季度,腾讯手机管家接到用户主动举报垃圾短信总量达到5.53亿,仅2013年第一季度,用户举报垃圾短信的数量就达到1.93亿条。在第一季度用户主动举报的垃圾短信中,广告类占81.09%,诈骗类占11.46%,违法类占4.24%,其他类占3.21%。
“垃圾短信的来源既有106号段发送的,也有普通手机号码发送的,各自数量规模都非常大。最近监测到的用户主动上报数据显示:106号码段的垃圾短信约占45%左右。”腾讯手机管家相关负责人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林方表示,日益泛滥的“无签名”垃圾短信也是运营商涉嫌同流合污的重要证据。“卖群发短信的人通常会说他的通道可以实现70个字无签名。事实上,运营商集团公司明确要求,各地分公司在发送群发短信时,必须加上发送公司的签名,以防止广告主乱发垃圾短信。但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暗访调查中发现,在垃圾短信群发业务中,“不带签名”已成潜规则。
林方说,没有运营商的配合,随时随地、面向全国、三网群发、不限内容、不带签名的垃圾短信群发根本就无法实现。
【对话】
记者以某品牌女装负责人的身份与前述中的短信群发平台提供商业务员进行了一段对话,以下为对话节选:
NBD:不带签名是吧?
业务员:嗯,是的。
疑点四:
利益丛生
新华社2008年9月27日对外发布的一则消息称,当时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已达成了一致意见:坚决不向任何企业和个人提供低于每条5分钱的短信服务,并都对此进行了明确承诺。
记者拿到的一份《移动短彩信业务宣传方案》内容显示,中国移动文字短信群发业务的对外销售价格为5分钱一条。不过根据记者的暗访,一条垃圾短信的价格可低至三四分钱。
是谁偷偷降低了群发短信的价格,又有谁在其中获利?
对于其中的价格反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后发现,可能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短信群发公司在发送短信时未按合同中规定的足量发送,存在“缺斤少两”的问题。
记者调查后发现,通常一级代理商批发买入群发短信的价格约为每条1分多钱,而他们在制作群发软件时,就会在软件中植入漏发程序,扣量5%左右,然后再以高出2~3分的价格转手卖给次级代理商。分销商拿到短信发送额度后,出于行业竞争的激烈性,一般以3~5分/条的价格报价。在发送短信时,为了赚取利润,通常只按客户订购短信量的四到六成发送,部分群发公司最终的发送量更少。而客户由于购买的短信量较大,一般很难真正监控到短信群发公司的最终发送量,这也为短信群发公司的偷工减料之举提供了空间。
另一个原因是运营商给出的返点。
林方对此详细解释说,“垃圾短信背后隐藏着很长的利益链,全国一年近2000亿条的群发短信量。如果运营商和代理商之间没有任何利益瓜葛,这么多的发送量是不可能顺利发出的。现在运营商集团层面要求这种短信的价格不得低于5分钱,不过市面上很多报价不正常的短信群发代理公司,却基本上以4分、3分的价格在卖。代理商们不会做赔本生意,如果没有运营商的返点,这种价格是根本不可能做出来的。同时,只要有返点,就肯定有腐败。”
他同时透露,行业通常的潜规则是,运营商返点给代理商,代理商再私下拿出大头回头感谢运营商里面的关键性人物。
【对话】
记者以某品牌女装负责人的身份与前述中的短信群发平台提供商业务员进行了一段对话,以下为对话节选:
NBD:你们公司的群发短信多少钱一条?
业务员:请问是发会员通知短信,还是广告宣传短信?
NBD:广告宣传短信。
业务员:广告宣传短信的话,我们公司有“106(号段)70字无签名通道”,单价5分,3万条以上有优惠赠送。“106(号段)65字自带签名通道”,单价4分,量大优惠。“0971、0739”等各类电信通道,单价5分,也是3万条以上有优惠赠送。
NBD:如果购买的量大,有什么具体的优惠?
业务员:单价5分的通道,1万条是5分钱1条,3万条时为4.5分1条,5万条时为4分1条,10万条时为3分1条,同时赠送短信1万条。单价4分的通道:1万条时4分1条,3万条时3.5分1条,5万条时3分1条,10万条时2.5分1条,另赠送短信1万条。如果购买量超过10万条的话,再赠送一些短信,也是可以商量的。

疑点五:
轮流坐庄

“2009年央视曝光了中国移动下属山东分公司群发垃圾短信,中国移动关闭了大量群发端口;其后,中国电信的群发端口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这也导致了2012年中国电信被央视曝光;但是,从去年底到现在,中国移动的群发短信又凶猛地卷土重来了,三大运营商对垃圾短信的操盘,恰如一场轮流坐庄的游戏。”作为内行的林方如此描述这种垃圾短信行业的幕后怪象。
根据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的数据显示,在今年4月7日工信部吹响又一轮垃圾短信清除行动的冲锋号后的4月14日~4月20日,该中心间接收到的举报中,通过端口发送的垃圾短信量不减反增,环比上升61%,再一次体现了垃圾短信身上“打不死的小强”的“信坚强”性质。其中,通过端口方式发送的垃圾短信排名前三的地区分别为广东(1890件次)、四川(1720件次)和浙江(859件次)。转给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调查处理用户举报的端口类数据共计9874件次。其中,中国移动2811件次、中国联通338件次、中国电信6725件次。
运营商的业绩考核机制成为垃圾短信泛滥的另一助推力。
目前,我国电信运营商利用KPI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把对部门或员工绩效的评估简化为对几个关键指标的考核。这种方式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导致了电信运营商很多工作均围绕着关键指标进行分配。
林方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运营商传统的话音业务收入下滑得非常厉害,而短信群发业务正好可以很好地弥补这块下滑缺口,“每年集团都要制定收入任务,其后再层层分解,集团分解到省公司、省公司要分解到地市级。问题最终暴露在了地市级层面,为了达成收入目标,地市级层面必须千万百计地拉收入,而垃圾短信就成为了其拉收入的一大动力源。其实运营商也怕垃圾短信被用户投诉,但收入压力太大了,所以他们只能铤而走险。”
律师炮轰运营商:既违约又侵权
针对垃圾短信泛滥问题,四川法典律师事务所律师都燕果撰文指出,在用户没有订制、申请某种短信服务的情况下,短信服务商擅自提供有偿的信息服务,相当于商业上的“强买强卖”行为,侵犯了用户的消费选择权和事先知情权,侵害了他们的利益。“垃圾短信涉嫌侵犯他人安宁权、通信自由权、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权、消费自由权等多种权利。运营商向用户发送垃圾短信造成的侵权,属于运营商直接侵权。”
不过令人较尴尬的是,虽然垃圾短信早已在中国社会泛滥成灾,但相关法律法规的跟进却严重滞后。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00年我国颁布了《电信条例》,但是该条例中并没有对垃圾短信作出明确的法律规范。在2004年颁布的《关于规范短信息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中,也只是对垃圾短信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规范意见,缺乏实际法律效力。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认为,由于我国立法存在漏洞、消费者维权的法律依据不足,特别是消费者举证难、标的金额小,导致垃圾短信问题难以通过法律层面得以合理治理。
北京市京华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宏辉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对于垃圾短信的法律监管,基本仍停留在无监管的真空状态。
记者注意到,与我国垃圾短信在法律层面的“放任自由”状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发达国家已对此作出了相应的法律严惩机制。比如美国的相关法律就规定,违规发送垃圾短信者最高将被罚款600万美元,严重者甚至会被处以监禁。而在韩国,未经用户同意发送垃圾短信的行为,最高将被处以约合人民币18万元的处罚。
暗访垃圾短信“跳蚤市场”:一年2000亿条为运营商创收数百亿元
“嘀嘀嘀”,午夜时分,已躺在床上的李明(化名)的手机短信铃声响起:家人有急事,公司有通知,还是好友的消息?当李明艰难地起身查看,却发现这又是一条垃圾短信,心中无名火愤然而起。对于手机用户来说,类似情景已经成为常态,而垃圾短信已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公害。
5月17日是世界电信日,借此机会,在运营商体系内人士林方(化名)的协助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垃圾短信屡禁不止,原因错综复杂,最终都指向垃圾短信背后环环相扣的利益链条。
追踪垃圾短信泛滥背后的利益链条,有一个环节不能被忽视:短信群发公司究竟是如何获悉用户的手机号码信息?事实上,盗卖用户手机号码在内的个人信息,早已成为一个公开的生意。在垃圾短信利益链条中,除了个人信息盗卖环节外,另一个环节同样引人关注,那就是垃圾短信的需求市场,毕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催生供给。
4月7日,工信部打响了新一轮的手机保卫战。当天工信部发出的《工信部电管函[2013]160号》通知内容显示,工信部决定自2013年4月至12月开展深入治理垃圾短信息专项行动。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自2008年央视“3·15”晚会,分众传媒旗下子公司分众无线被曝光为垃圾短信重要来源地后至今,工信部在6年内推出的第6次垃圾短信清理行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目前国内垃圾短信发送的主要来源为“端口类”,利用这种方式发送垃圾信息,不仅数量多,而且速度快。
运营商每季度向用户发送垃圾短信近500亿条,一年将累计达近2000亿条,而这将会给运营商每年带来几百亿元的创收。”

垃圾短信成“小强”

在持续地围追阻截中,垃圾短信不但没有消停,反而进化成“信坚强”,愈挫愈勇。
新浪微博网友花醉农在微博上的抱怨颇具代表性:“最近垃圾短信越来越多,退一个又来一个,太黑暗了,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办法治一下他们。现在每天收到10条以上,我还是10年以上的老客户。”
不仅是非电信业人士对此抱怨不断,电信业内的人也同样深受其害。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浙江公司总经理钟天华就曾对垃圾短信狂轰乱炸、个人信息被泄露的事感到闹心。“我最多时候,一天要收到十多条垃圾短信,真是很无奈。”
对于垃圾短信泛滥成灾的现象,一首打油诗对此刻画得入木三分:“粗俗的、涉黄的、低级趣味流氓的;炒股的、诈骗的、中奖忽悠上当的;卖枪的、销赃的、暗售迷魂药方的;诅咒的、谩骂的、不转叫您害怕的;卖房的、开业的、莫名其妙感谢的;办证的、卖票的、提拔报销需要的;恐怖的、造谣的、难与社会协调的;误导的、群发的、短信业务开发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垃圾短信属于群发短信中的一种。目前国内的群发短信,主要分三大类:一是银行、运营商等向用户发送的提醒服务,如银行消费信息、信用卡还款提醒、运营商发送的服务推荐等;第二类是企业向会员发送的商业信息,如凡客诚品、当当等电商企业向会员推送促销信息等;第三类为小广告、欺诈短信等垃圾短信。
北京零点调查公司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有47%受访者表示目前正面临垃圾短信、骚扰电话和手机App弹窗广告的袭扰。垃圾短信已成为侵扰人们生活的一大社会公害性问题。
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组织、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调查显示,2012年下半年,我国手机用户平均每周收到垃圾短信息10.7条,占全部短信息的22.5%。其中,66.3%的用户收到过中奖类诈骗短信,而收到冒充银行扣款类诈骗短信的用户达到52.8%。
年倾销2000亿条短信
林方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自2008年央视“3.15”晚会曝光后,垃圾短信已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但行业却并未因此走向消亡,反而最终修炼成了 “打不死的小强”,这在本质上缘于运营商同流合污造成的恶果。
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移动短信业务量为2321.4亿条,同比增长0.5%;其中,点对点短信量为1247.4亿条,同比下降10.9%;月户均点对点短信量达到52.6条,同比下降11.2%。
对于这组统计数据,普通用户恐怕难以看出短信总体发送量增长和点对点短信量大降这两个数据之间存在的行业玄机。而这正是垃圾短信被疯狂发送的直接证据。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了解,企业或个人发送垃圾短信的渠道主要分为端口类和点对点类等两种。点对点类是指直接通过特定手机号码定向发送垃圾短信;而端口类则是短信服务提供商利用电信企业端口或行业类应用端口等形式群发垃圾短信。
目前,国内垃圾短信发送的主要来源为“端口类”,利用这种方式发送垃圾信息,不仅数量多,而且速度快。而点对点类则为补充配角。
端口类垃圾短信,其发送的端口号码一般以“106”开头,手机用户只需翻阅一下自己近期收到的垃圾短信,就会发现,目前大多数垃圾短信都是以106开头的号码。
一位用户向记者投诉道,16号上午8:54至下午14:36期间不到6个小时内,这位用户共收到19条垃圾短信,其中18条为“106”开头的端口类垃圾短信,只有1条为特定号码发送的点对点类垃圾短信。
据记者调查,106短信平台是基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等三大运营商提供的短信端口,这个端口可以通过互联网连接实现与指定号码进行短信批量发送和自定义发送。
回过头再来解读上述那组统计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国移动短信业务量2321.4亿条,同比增长0.5%。其中,点对点短信量1247.4亿条,同比下降10.9%。——这一数据意味着,普通用户间互相发送的点对点短信量正在明显下滑,一季度同比下滑10.9%,不过与此同时,一季度全国发送的短信总量却逆向同比增长了0.5%,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林方对此解释说,用一季度全国短信总量2321亿条减去点对点短信量1247亿条,便会得到1074亿的结果,而这一数字就是来自运营商短信平台端口的群发信息总量。“在这些群发短信中,保守地说,垃圾短信占有50%,这也就意味着,运营商每季度向用户发送垃圾短信近500亿条,一年将累计达近2000亿条,而这将会给运营商每年带来几百亿元的创收。”

分销商的短信生意

在林方的介绍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进入了数个专业的垃圾短信交易QQ群,潜伏其中。与其说这是一些QQ群,还不如说它们更像是一个跳蚤市场,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中,夹杂着只有内行们才懂的各色行业暗语。
“跨网模拟网关,实号全到,百分百发送,随意监控测试,稳定大量接单;发正规电商PUSH,可一对一发送,到达率高速度快,效果佳;10657CMPP直连通道,可发全国,时时状态成功计费,70字无签名;浙江联通跨网官方直连平(微博)台,成功计费时时状态,70字无签名。”在一个垃圾短信QQ群上,一个人高声吆喝叫卖着。
此人的吆喝声刚落,另一人接着喊叫着:“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独家MAS三网106,【70字、无签名】【全国全网】四大类皆可发!北京、四川无压力!欢迎测试走单。欢迎咨询本Q【谷先生】电话:***”。
其它人也不甘示弱:“【上海021】【电信跨网】【联通跨网】接口齐,发送内容限制少,可查状态。call:***陈。”
“您还在为放假不能发而烦恼嘛?您还在为发送收不到而忧愁嘛?您还在为地区性屏蔽而苦恼嘛?您还在为通道不给力而担忧嘛?那么就来找我吧!【106】通道70字,成功计费,72H运营商自动返还,可发【教育】【房产】【金融】【移民】【所有正规商业信息】量大可以申请直连,诚招实力代理,欢迎各大短信公司,终端客户前来测试走单,【诚招代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加入的多个垃圾短信平台代理商交易QQ群内,每天从早到晚,这些QQ群里都充斥着接连不断的叫卖声。
普通用户可能不知道,这些频繁叫卖的人就是垃圾短信生态链条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短信平台代理商、群发短信二级分销商、三级分销商,这些公司在运营商与垃圾短信发送者间搭起了方便的桥梁,并以此渔利。
如果把垃圾短信比喻成一块块“小广告”、“牛皮癣”,他们就是负责印刷、张贴广告的人,只不过其手段更为高妙,只需要几妙钟就可以将数万条垃圾短信成功推送到每个人的眼皮底下。
记者以业务合作为由,与一位垃圾短信分销商业务员取得了沟通。该业务员向记者发来的一份“信息应用合同”内容显示,对方为上海搜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该合同规定,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有关法律、法规,签订信息应用合同。由对方为客户方提供信息应用平台,由客户方通过信息应用平台自行发送信息。
这位业务员随后向记者提供了一个网页短信平台的测试帐号,记者用测试账号登录http://www.guanggaoren.cn:7000,发现这是一个简单的网页商用短信发送平台。
页面显示其为 “短信群发管理系统”,并有两个主要的输入框,上方为短信内容输入框,内容限制为70字以内;下方为目标手机号码输入框,可以批量导入大量的号码数据。记者在上面发送了几条信息,均取得了成功。
在百度搜索框内搜索关键词“短信群发”,可以找到相关结果974万个。记者发现,有大量公司都在开展这项业务,并且设有正规的企业网站。其中,排在搜索结果第一位的“创明网络”,自称为是“中国最强大的短信平台系统”。公司在介绍中表示,其短信平台具备各地移动联通电信端口,可以使信息更快到达客户的手机。“使用短信平台发送中国移动、联通,每条短信收费都少于0.1元.购买越多,优惠越多,单条短信最低至3.5分。”
记者向该公司客服人员询问可否利用其群发平台发送广告。客服回答称,价格从5分~7分不等,500元起充。
随后,记者又通过搜索结果联系了另一家名为“九天企信王”的群发公司,该公司客服人员也表示,可以发广告,而且不会审核广告主的发送内容。
垃圾短信投放需求旺盛 个人信息盗卖猖獗
在垃圾短信利益链条中,垃圾短信的需求市场也非常引人关注,毕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催生供给。
追踪垃圾短信泛滥背后的利益链条,有一个环节不能被忽视:短信群发公司究竟是如何获悉用户的手机号码信息?事实上,盗卖用户手机号码在内的个人信息,早已成为一个公开的生意。
出于经营需要,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被运营商、银行、中介机构、保险公司、航空公司以及各类零售企业收集,但这些信息资源却并没有得到有效地监管,而时常面临有意或无意泄露的危险。
垃圾短信投放需求旺盛
值得注意的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垃圾短信群发公司在对外接单时,会根据客户特定业务对应的特定客户群,免费向客户提供号码库资源。
一位短信群发公司业务员在与记者沟通时就明确指出,行内公司向客户服务时,对于号码库“不另外收费,这是属于我们的服务范围之内,毕竟也不是每一位客户都有那么多号码的。”
对于手中用户号码库的获取来源,这位业务员介绍说,在本世纪初垃圾短信行业刚起步时,从业人员主要通过二级市场高价收购用户个人信息。不过伴随这个行业的壮大,慢慢地从业人员间开始互通有无,一些号码库便逐渐成了该行业内部的资源共享信息了。
记者在暗访中,一位从业人员对此解释说,从大的方向来说,垃圾短信的旺盛需求主要缘于两个原因,一个原因为价格便宜。
一位北京地区的品牌房企品牌部负责人在记者私下沟通中就承认,他所在的房企有新楼盘推出时,在广告宣传费分配中,也会适当考虑垃圾短信这个渠道,主要原因是便宜。这位负责人举例说,一个北京楼盘预计开盘时,其面对的客户群体主要是北京这座城市中的特定客户群,基本量并不大。如果通过垃圾短信渠道向特定客户群发10万条短信,一般的花费支出为25万元左右即可。“花费不大,但容易覆盖目标客户群。如果这笔投入能带来一个成交客户,以北京的高房价现实计算,就足够收回成本了”。
上述从业人员继续解释说,另一个原因就是一些非法业务,只能通过垃圾短信这种渠道来传播,比如代办文凭、贩卖发票等。

个人信息外泄的三种途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后发现,目前用户个人信息外泄主要存在以下三种途径:
一、互联网注册信息
互联网用户在访问网站并进行注册时,网站通常会要求其提供大量的个人信息,这些个人信息被提交后,通常会被网站存储。如果黑客入侵网站的数据库,就能够看到后台的数据,从而调取用户的注册名和密码等资料。同时,也不排除网站恶意倒卖用户信息的可能性。
此外,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商家套取用户个人信息的手段也花样翻新。目前,在淘宝网等电子商务网站上,用户经常能购买到一些“低价、超值”的商品,殊不知,这些商家可能只是打着
“1元包邮”“9.9元包邮”等口号为幌子,行大量收集用户个人姓名、住址、电话等信息之实,然后将收集到的用户个人信息进行倒卖变现。
二、企业资料外泄
3月14日,北京警方通报称,近期连续破获两个有组织的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团伙,抓获92名犯罪嫌疑人。在其中一起案件中,多名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先后出售20余万条客户信息,被诈骗团伙利用后骗得300余万元。
4月18日,江西新余市审理了一起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被告人简某从事非法追债、婚外情等“私家侦探”调查工作。为了做好业务,简某花费人民币1500元通过QQ向另一QQ用户购买了江西省11地市的1633.7802万条移动公民个人信息。信息内容包括手机号码、机主姓名、机主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开户时间。
有运营商人士表示,在运营商内部及一些合作公司,有部分岗位可以轻易获取大量用户个人信息,不排除有员工以此谋利的可能。
三、智能手机泄密
根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公布的数据,目前有66.9%的智能手机移动应用在抓取用户隐私数据,而其中高达34.5%的移动应用有“隐私越轨”行为。
据了解,很多手机应用程序向用户都会要求实际功能以外的权限,获取如用户位置、设备序列号、通讯录、短信记录等,并默认地上传用户隐私。
其中部分恶意软件甚至能在后台窃取用户手机通讯录的信息并转发到指定的服务器,让不法商家能够大量收集用户的手机号码信息。

国家出台法律约束
面对日益猖獗的个人信息盗取、买卖,国家已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予以约束。
日前,工信部发布了关于《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根据《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管理机构及工作人员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否则可以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意见稿规定,用户个人信息,是指电信业务经营者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收集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用户的信息,包括用户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住址等身份信息以及用户使用服务的号码、账号、时间、地点等日志信息“,一旦通过,这一界定将具有重要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