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秋火:评马前卒的《大目标》

评马前卒的《大目标》

原题:毛左马前化谋臣 少年中国名成谶
秋火
最近惊闻马前卒与其他几人合撰了一本强国派气息浓厚的新书,书名甚是阔气:《大目标:我们与这个世界的政治协商》[1]。因为著名资产阶级强国派评论家宋晓军为此书作序,就有同志问我:以左右论,马前卒究竟是什么政治立场倾向的?
多年来至今,马前卒一直用共产主义左派的语言说话,认同无产阶级革命,甚至认为中国有变为帝国主义的可能。马前卒自称共产主义者,却为资产阶级强国派的书作序,这种看起来奇怪的举动并不是第一次,在8年前他参与了强国派钟庆(网名愚蠢小猪)的书《刷盘子,还是读书?》的写作和修订,并且特意写了一个书评作为解释[2]。这个书评对中国当代史的评述,完全就是毛左的政治逻辑——文革沉重打击了精英;精英还是在1970年代末掌权并开始资本主义复辟;批判邓笑贫“摸论”;西方帝国主义欺压落后国家。(甚至马督工还慷慨使用了“官僚社会主义”这个由托派先驱社提出的概念,很明显是认同革命左派的基本分析的)
但是从2005《刷盘子还是读书》到2012《大目标》,这明明白白是一条资产阶级强国派的成长之路。这些年来马前卒更深地参与了强国派的写作,到《大目标》时他更成了该书的署名人之一(也就是说自觉地参与担负了主要文责);并且从赞同工业化道路,更进一步表露为真诚地“祝福工业化的中国继续高速发展”(这是他的原话[3])。而马前卒对《大目标》的理解,完全就是所谓“工业党”的逻辑。
现在应该来认真清算工业党这个新词语了[4]。在我看来,“工业党”这个词的树立,当然有一定现实性,因为西方的“去工业化”和统治阶级大力推行消费主义文化,在中国等后起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曾经)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这个词出现在当代,并非处于中国工业化的初期阶段,而是中国工业化已经进展了半个多世纪还在高速发展、向世界头号工业强国问鼎的阶段,那么它实质上是中国新生的本土资产阶级的一把利刃,试图为本土资产阶级的前进劈开左右两边的“荆棘杂草”,也意味着大力矮化、丑化、妖魔化被压迫阶级里期盼社会变革的各个势力流派。(不过其实这把利刃还有点遮遮掩掩,在许多语句上它还不是那么自信,带有很明显的自我辩护防御性质、甚至有一点悲情色彩,还借助了许多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和语式,这些思想特点都反映了新生的本土资产阶级的年少稚嫩,但气焰倒是很大的。)
我彻底反对“工业党”的提法和思路:第一,该提法暗示其他的社会变革期待者都忽略工业文明的价值,好像唯有他们才是脚踏实地地重视了工业文明的物质成果。实际上许多工人阶级的政治派别,都不可能忽略工业文明的价值和成果,因为工人阶级这种社会存在本身就维系于工业文明,只有改进它而不是解散它,工人阶级才可能谈得上美好未来。所以“工业党”的思路首先意味着一个圈套,你进了这个圈套跟他们辩论“是否应该承认工业的价值”那就上当了,因为所有真正的工人阶级革命派都决不否认工人阶级赖以生存的工业文明。而自认左派的诸位,未必要提供全套社会规划方案,夺权后的工人阶级必定可以尝试着学习运作经济与自我管理;以为左派现在就应该包办替代将来工人阶级,把基本社会制度都设计好,那是马前卒之类工业党知识分子自以为最能笼络小知青年的想法。第二,“工业党”只关心工业文明进展,或者更坦白地说只关心资产阶级统治下的工业文明物质利益,而不关心工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和工业生产者及运作者——工人阶级的现在与未来的物质利益。“工业党”的新丁杜建国曾说郭台铭的加薪壮举正有赖于富士康的经济技术进步,这是彻底脱离工人的混帐知识分子的谎言,——去问问任何一个2010年以前入职至今还在的富士康产线员工,谁能找出一个认为富士康薪资真的大有提高的工人?“工业党”的阶级基础决定了他们的盲点:以为企业好、员工就会好。或者把“企业好、员工才可能好”的“可能性”当成了决定性的现实,但新生代工人比“工业党”更讲究现实主义:工人是不会为空头支票买单的。美国欧洲的工业文明早在一百年前就为全体工人过上幸福日子创造了完全的“可能性”——但这个空头支票至今也没有实现,只化为占领运动的回声了。第三,“工业党”只是通过一群国家谋臣智囊表现出来的“资产阶级自说自话”,对工人阶级毫无意义。南方有无数工人在工业技术雄厚的大型工厂里打工劳动,如果不是通过工人自己的斗争,企望什么“工业党”的歌功颂德或与各路工业老板同甘共苦、分忧解难,除了多几个马屁精,那是不会换来任何工人集体好处的。
现在马前卒俨然为工业党的思路辩护,乃至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工业党的马前卒”,他甚至这样说:“中国和整个世界都必须追求产业升级,在更高的层次上超出不可再生资源的限制,维持工业社会的生产和发展。这就是发达工业社会。 眼下许多资源已经有耗尽的迹象,所以说,如果有什么不可回避的转折点,就是我们必须在资源耗尽之前进步到发达工业社会。这是中国乃至人类的第一目标。……我只能说,工业党是中国的要害,工业党的数量决定了中国的进步速度。”[5]
马前卒似乎并不是“从左派转变为资产阶级强国派”,因为长期以来马前卒既在强国派的众多网络圈子里舞文弄墨,结交朋友,也在左翼圈子里活跃着,至今还是“少年中国学会”里受众左青尊敬的“前辈”。更有趣的是,今天俨然以工业党代表人物横空出世的马前卒,以“反对中国走向帝国主义”这个主张,在自己的左派观点与工业党强国派观点之间架起了一座桥,链接了起来。
不过,这位上海同济大学训练出来的道桥工程师,在政治上搭的这座桥,却把两头都通向同一个位置:资产阶级国家谋臣位置。认真一看,马前卒反对中国走帝国主义的路,只是把“帝国主义”当成中国内部可以主观选择的政策问题(有趣的是,列宁就细致反驳过那种把帝国主义看作一种政策、而不是资本主义一个必然阶段的观点),于是“中国是否走向帝国主义”就成了高参谋臣向朝廷决策者献计献策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可以用马克思主义分析来理解的客观现实问题。而且马前卒把出路寄托于投资(“工业需要投资才有增长,我们人均经济水平还差的很远,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持续投资,才能真正拥有未来”[6]),却完全不顾巨额投资正在带来的相对性的巨大产能过剩和巨大的资源浪费是多么惊人(这其中包含着资本主义不可调和的矛盾与无产阶级革命的现实必要性),而根本否定了消费(数亿中国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压抑下购买力已经被尽可能压低,其中潜在的重大的消费生活需求,包含着无产阶级革命的核心正当性,这是绝对不能与大小资们的“消费主义”相提并论的!!)。在同篇访谈里,这位马督工更是把资产阶级中国需要“主动转型”视为一场和平演变,这是一个更令我严重警觉的主张。从逻辑上看,把“走向发达工业社会”作为“中国的第一目标”,的确需要抑制革命,并且让无产阶级的鲜血成为资本主义升级换代转型为更稳定持久秩序的动力。当然,在重大事变到来之前,马前卒还会继续阐发立场观点模糊、着重显摆渊博知识的高谈阔论。
现在再来回顾马前卒经常参与讨论的左翼圈子“少年中国学会”,看看这个团体的名字,这真是一个有趣的事情。所谓“少年中国”,本来源自清末梁启超的民族救亡图存之作《少年中国说》,后又是一个救亡图存的青年知识分子团体(1919年成立),那个名字的本意就是为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为了一个“少年的中国”,它的活跃成员后来成了各路民族主义或爱国势力的创建者,不仅有左翼爱国者,还有很多右翼爱国者[7]。如果从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角度来看,一个资产阶级意义上的“少年中国”恰好就诞生在那个时期,但那却是孱弱悲惨的、内忧外患的、风雨飘摇的。1949年革命阻断了旧民国,1989年以后又开始了新民国的历史进程,随着“资产阶级中国”在私有化掠夺中的崛起,一个资产阶级意义的“中国民族”诞生了,时值今日,它仍可谓新意义上的“少年中国”。曾经让我感到很诧异(其实至今仍困惑不解)的是,一个满口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左翼团体,用了“少年中国”这个名字,而且是在极具进攻性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崛起的当代中国,是在大步迈向帝国主义的中国(而不是那个积贫积弱的中国)。现在倒是清晰了:由马前卒阐述的文本,处处谈论的“我们”,不就是以这个资产阶级中国为主体的吗?真可谓“少年中国”之名,一语成谶。
如今的“少年中国学会”看似越发庞杂,政治讨论与学术思想也颇“繁荣”,在外人看来,该团体的重大问题立场似乎是“激进左派”却又不甚清晰。它的更多功能似乎只在于为各位活跃分子提供思想活动舞台、壮大名声、积攒政治资本、为以后各怀鬼胎的那些活跃分子跻身主流政治做准备(像“马督工”这位在主流舆论中开始崭露头角的人,对于少年中国学会扩大政治生意是很有好处的,老马也需要这么一个媒介来给他提供影响青年和介入社会运动的实体平台,所以他们彼此会更加“珍重”),但是我们也将会逐渐看到一些清晰的思路出来,比如资产阶级强国派的思路,试图裹挟和收编革命的倾向,等等。我暂且不管马前卒是一个知识相当渊博、学养深厚的人,暂且不管他有多少值得学习、思考和进一步争论的具体经验及看法,也暂且不管他在对这个世界的洞察方面不乏创见并且独具智慧,我也决不是要否定他参与的著作的价值(相反,我打算邮购来阅读学习),我只不过是要初步说明一些不难判断的明显政治事实。
最后,托洛茨基1910年谈知识分子与社会主义运动的那篇文章值得一提:他分析指出随着工人政党的崛起,无产阶级最有知识的个人和集团都向工人政党靠拢;但在知识分子里却发生相反的情况:最有才华和思想的知识分子都被资本主义工业的巨大发展所网罗、吞没[8]。再回看马前卒在2005年写《刷盘子》书评时,最后说道自己作为共产主义者却为强国派思想成果而努力,曾经这样辩解道:“事实上,具有阶级属性的是完整的经济思想本身,而不是作者或我这样的个人”[9]。然而真正的事实是中国资本主义的空前巨大规模之崛起——它仍然只是“新生的少年中国”就已然正在大步迈向帝国主义了——这个重大的物质因素也带来了思想文化的席卷震撼之狂潮,这个“少年中国”向世界发出了呼喊,裹挟着昔日毛左、个别托派和其他新左,试图绑架进步青年思路与劫持社会革命的激进潮流,这是需要注意的。

8月20日,2012年

[1]此书于2012年7月“隆重上市”,是凤凰联动策划三年之久推出的,百度百科的词条都早已建立了起来,见:
[url=http://baike.baidu.com/view/9024775.htm]http://baike.baidu.com/view/9024775.htm[/url]
此书的部分电子版:[url=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211493.html]新浪小说-小说网,好看的小说,免费全本小说
[2]马前卒:良师原来在敌营——我评新书《刷盘子,还是读书?》[url=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177730.shtml]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177730.shtml[/url]
[3]马前卒:新书 《大目标:我们与这个世界的政治协商》自序[url=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books/1/169811.shtml]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books/1/169811.shtml[/url]最后段落
这篇文章在他担任主笔的观察者网用了实名:[url=http://www.guancha.cn/ma-ping/2012_07_29_87477.shtml]http://www.guancha.cn/ma-ping/2012_07_29_87477.shtml[/url]
[4]据百度百科,“工业党”这个词是民族主义旗手王小东在《中国的工业化将决定中国与世界的命运——兼论“工业党”对决“情怀党”》中提出的,该文的审定者正是杜建国,原载《绿叶》杂志2011年第一期。但实际上有关知识分子圈子的讨论更早,不然也不会有王小东这篇带有论战性质的文章。
百度百科“工业党”:[url=http://baike.baidu.com/view/8313062.htm]工业党_百度百科
王小东那篇文章我去年10月曾转载到新青年:[url=http://www.youth-sparks.com/bbs/viewthread.php?tid=3253]http://www.youth-sparks.com/bbs/viewthread.php?tid=3253[/url]
[5]马前卒: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无路可走——《大目标 我们与这个世界的政治协商》访谈之三[url=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1361187/]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1361187/[/url]
[6]出处同上
[7]也许因为李大钊、毛泽东等共产党人也发起或参与过1919年的“少年中国学会”,后世倾向于把它正面化。其实少年中国学会的创建者与活跃分子里也有其他民主人士、乃至右翼先锋分子。例如少年中国学会发起者曾琦及其他成员左舜生、李璜,1923年参与创办了中国青年党,后来又是右翼的醒狮派国家主义的先锋人物。又如少年中国学会成员陈启天,后来不但成了青年党和国家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后来加入过民盟,而且后来成为南京政府的经济部长,随蒋军到台湾,鼓吹“反///共////复国”,继续担任国民党政府的高参智囊。少年中国学会的一个活跃分子吴俊升甚至在当时就是奉系军阀的主要头目之一,并在1921年担任黑龙江省的省长。此外,当时少年中国学会的发起人与活跃成员,许多都算是“公共知识分子”,后来都成了彻底不问政治的资深知识分子。真是一个在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旗帜下的超级大杂烩。
[8]托洛茨基:知识分子与社会主义[url=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Trotsky/marxist.org-chinese-trotsky-1910.htm]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Trotsky/marxist.org-chinese-trotsky-1910.htm[/url]
[9]见[2]末段。

蹩脚恐怖片

翀昊马前化谋臣,少年中国语成谶。

可怜夜半惊回首,不爱苍生爱党国。

遥想十年犹忆昨,共产主义作嫁衣。

红装一裹任妖娆,佳人原来是画皮。

从系统的把工业化特点说清楚的角度而言,钟庆(愚蠢小猪)、马前卒他们还是很有些贡献的。这个学派(工业史学)的前身我以为可以在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里找到一些来龙去脉。在那时,相对英国而言后发的资本主义国家诸如德国、美国在大力发展制造业时都曾采纳过李斯特的经济主张。

工业史学派的基本观点较以前而言能清楚地诠释毛泽东时代工业化建设的伟大意义,严格地说在整个左翼中当论述毛时代工业化题目时,解释的最为有力、清楚的数这一学派贡献最大。几乎把“摸石头过河派”污蔑毛时代生活水平低下的大部分攻击在理论上给彻底驳倒了。

当然我理解作者秋火对马前卒的批评,从无产阶级利益至上的角度出发,对于工业史学派的观点也的确需要有所取舍和扬弃。

《大目标》这本书不错,有干货。同意楼上的看法。秋火的评论有些吹毛求疵。未见有力反驳。

马前卒当叛徒了?我看没有嘛,不过是出版了本新书而已,在书里添加一些应付河蟹的话也在所难免。秋火文章有扶风捉影之嫌。

马前卒的文章一直以来都没有鲜明的阶级意识和斗争意识,何来叛徒之说???他就根本没说自己是共产主义事业的奋斗者啊,何来背叛之说呢????

为了应付xx,为了保护xx,这种乌有之乡常用的句式就不要再用了,无产阶级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有自己的鲜明的政治主张和要求,这种暧昧不清甚至完全阉割革命内容,恰恰是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反动。

秋火文章基本上能够指出这个问题,批判的也比较到位,这就很不错!!!

和谐的出版有审查,这本书出出来已经是胜利了。是不是像这里硬充老子是好汉,什么声音都不能在社会上公开发出,你们就满意了?

河蟹能让这本书出版,恰恰证明了我们的论断,河蟹就是帝国主义,他现在要从思想上为法西斯奠定基础。

这哪里是什么胜利???一篇毫无阶级内容,毫无政治纲领的书出版了有什么稀奇的????

偏要说这本书会带来什么好处,我就会说,他为河蟹是帝国主义提供了又一手的证据,无他!!!

就这点事情就能让我们满意???你也把我们想的太肤浅了吧

你怎么又给马前卒扣法西斯的帽子,之前是李敏琪。凡是不顺你们意就是法西斯,而我则是法西斯帮凶。哈哈哈

谁叫你们都为法西斯河蟹叫好呢???

呵呵,树敌过多,四面开花,稀里哗啦。

你这句评语对乌有之乡很合适,红中网也一定会如此的,宣传法西斯一定是自绝于人民,乌有之乡已经稀里哗啦了,下一个就是红中网!!!!

呵呵 不过我们一定会四面开花 真理嘛 没办法

也谈《大目标》读后感

草草读罢,一个随手的笔记。

整体看法是比较发散。与其说是按完整提纲写出的,不如说更像是几个人谈话记录的整理。这点倒是很像《中国不高兴》,但那《中国不高兴》相对来说更加抒情。

简单梳理一下其逻辑。

第一章

开头写的比较缺乏条理,总体来看无非是说,大国必须有核武器,必须有航母,否则就会被肢解。煽情成分比较多,举例来说:作者说,感谢父母一辈人。我不怀疑有40-50岁左右的读者看到这段会很感动,但这不构成逻辑关系。工人一直都是敬业的。和世纪之交的全球战略格局改变没有任何关系。

下一段是叙述经济危机和战争。最后隐藏了一个结论,中国要准备踢人了。尽管后面作者宣传要和帝国主义划清界限,但你如何定义这一表态?

第二章

主要是从不同角度说工业好。

论点一,工业化带来人的尊严。不能同意。生活的富裕和人的尊严是两回事。工业化的确会带来物质的丰富,但由于分配的不平等,最底层的生活水平未必有提高。也许你看到中国的工人,或西方国家工人生活水平在进步,那只是因为全球市场的形成,最底层阶级已经不再这些国家。

其次,工业化不会给人精神上的自由和人格的尊严。随着资本的进一步向垄断发展,商业化渗透到社会生活每一个角落,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思想空前贫瘠,浮躁,娱乐至死,庸俗之死,暴发户醉生梦死,普通人在提升阶级地位的奋斗中痛苦挣扎的时代。从物质的丰富程度来看,这是最好的时代,从人的精神生活来看,这是最差的时代。当然GDH们过着安逸的生活,可能不会同意这一点。但GDH们和普通人的文化修养差异恰恰说明问题。

下面从粮食角度论证工业化的好处。但对印度的分析是错误的,印度的问题在人口过多,分配不公——连生活大爆炸的编剧都知道这一点。

且前后矛盾,前面说印度缺乏工业导致没有化肥农药生产能力,后面又说印度能大量进口美国农药化肥种子。

此外要说说题外话,二战后,绿色革命带来第三世界粮食产量增长,人口爆炸,不但没解决,反而制造了更多社会问题。几百年前就有人幻想通过技术手段解决问题,从没实现过。技术倒是给第一次人类带来自我毁灭的能力。引用戴蒙德,人类需要的技术条件已经足够,需要的是政治解决方案(大意)。

其后”测不准中国“一段非常扯淡。

试图把普通人对高房价的不满转移到对钢产量的追求上。钢铁积蓄量少》设备少》生产率低》赚钱少,失业。这其中没有任何一环成立。

把房价高,卖地财政归于工业水平低。这同样是歪曲逻辑。在高速工业化进程中,政府试图通过地产涨价分一杯羹,这在历史上并不罕见。但具体到卖地财政,倒不如说说分税制改革。

总体来看,本章立意是好的。对现在铺天盖地的民国范抒情党有一定反驳作用。有些生拉硬扯在这类书籍中并不少见,本书还算比较收敛,可以接受。

第三章

对本章意见较多

1.把贵金属货币和纸币等同。算铸币税。那么按照如此算法,人民币是不是也收只扣除材料和印刷成本的,接近100%铸币税。只有相对经济规模超发的货币才是铸币税。
2.美国海军是美国货币霸权的基础。可以接受,但不全面。至少应该加上能源,美国经济地位的历史遗留作用,等。把美国比作土匪,可以,但不客观,美国海军客观上起到了为全球贸易保驾护航的作用。当前的全球体系是美国在维持,有人称呼为“美利坚和平”,参考罗马和平,蒙古和平。对全球贸易的作用不二。

(又一个歪曲逻辑,中美结盟是因为苏联坦克越过蒙古平原直接打到燕山脚下,美国要跨过太平洋,作者却说是因为美国产业空心化没有威胁。)

3.对美国国债的解释不客观。当然对此类问题,很少见到有写的好的。把美国比作传销集团,但问题在于,美国绝不会因为国债利息无法支付破产。很简单,迫不得已美联储免除利息即可。对外债务可以印钞。

对美元霸权的解释错误。

第四章

本章可能作者本人参与较多。

对英国衰落的解释。英国有三产和海外投资进项,不想搞实业。在工业革命中落伍。

对西班牙的解释。得到美洲黄金,转手毁灭实体经济。
这个说法是对历史的错误认识,事实是西班牙本土从来没有强大的手工制造业。

(西班牙继承阿拉伯遗产,是什么意思?难道又要谈所谓彪悍民族性?)

这2段逻辑相同。否定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否定历史的必然性。用民族性格,用人的主观愿望解释历史。事实是历史绝大多数时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毫无唯物主义史观。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衰落,难道都是偶然?这是一个产业转移的历史进程。

下面提出一个重要论点:中国必须拒绝帝国主义。

论据是:中国太大,世界装不下。即能源和环境。但后文中没有再次谈到这一问题。中国成为帝国将让世界无法承受,诚然。那么作者有没有考虑到全球资本主义经济的无政府状态?中国需要有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才能有序合理的利用能源和环境?此后通篇没有再谈这个问题,尽管他很重要。后面探的无非都是发展工业,工业工业工业,军备军备军备,对外投资投资投资,不知工业化本身就是一台吞噬地球的机器。当然,作者以及其所代表的工业党对环保问题一向是持不屑态度的。

第五章

苏联历史,总体上没什么好说的。

小问题,工业人口与规模呈比例。赞同。但零部件数目和所需工业人口1:1,不敢苟同。

第六章

论点,通过第4次工业革命解决社会问题。

没有定义第4次革命是什么?美国智库倒是有明确定义,页岩气,新能源,三维打印,人工智能,等。美国认为,通过新技术,可以保持高端制造利润,同时改变全球产业布局,在本土加工减少的运费大于生产成本,制造业将回流美国,从而创造出一个美国新世纪。

不谈是否可以实现,至少作者没有类似的分析,整个“工业革命”主题都非常空洞。究竟指什么?有什么利润增长点?(利润是不是来源于对第三世界的隐形剥削?)有利润是否会向下渗透(参看70年代后的美国)?是否有足够就业岗位?

一个值得注意的关键,作者在此寄希望于工业革命解决国内社会问题,而放弃社会变革思路(无论是原先的激进态度还是温和的改良)。即,不改变当前政治经济体制条件下,通过增长解决问题。这点倒是和台上达成了共识。所谓,通过深化改革解决改革的问题。

问题,如果工业革命没有发生,怎么办。文章中描述美国著名的向请愿退伍军人开枪事件,是不是在做参考。

第七章

本书有很大部分是在做宣传,没有太多新意。这里提出了第2个重要论点,输出工业化。

“我曾经和你说过多少次,当你把绝不可能的因素都除去以后,不管剩下的是什么 不管多么难以相信的事 那就是事实。”

这是论证方法错误。福尔摩斯破案有确定答案。社会发展不存在既定的必然路径。

问题:这里的输出工业化和美国企业在中国建厂区别在哪里?

没错,转移了服装厂鞋厂,你可以做电器。后来你还可以做IT做服务,乃至金融。但你和英国美国的模式有什么区别?转移了低端制造业,你高端制造仍有利润,是否就证明你可以一直沿这条产业转移道路发展下去?

其次,全球市场所能容纳的产能有限。你转移产能是不是加剧过剩?即使你能在非洲创造出一个更大的消费市场,毕竟不是无限的。此外,中国国内为就业是不是要长期保留一部分产能。是不是和新兴工业国家存在贸易冲突。凭什么认为非洲会感激你?中国有没有无条件服从苏联?

全球经济存在分工。并不是所有国家的条件都需要,并适合搞一个工业体系。需要改变的是不平等的,美国主导的国际贸易秩序。而作者是想在保留当前国际体系的情况下向落后国家搞产业转移。

例子,绿色革命带来第三世界粮食增产,没解决问题,人口爆炸更快。这从来就是一个政治问题。工业化解决不了第三世界的问题。对外投资,美欧一直在做,中国最多是开始阶段为拉客条件优惠些,本质上区别在哪里?

中国人认为自己是在援助第三世界。回头看世界史,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荷兰美国,也没少在别国建港口建机场建道路,建工厂,但仍然被骂殖民。原因是他们做这些事无非是为自己的经济利益服务。中国企业在非洲的目的有何区别?参考<中国人来了>,虽然立场偏颇且部分材料选材不当,但仍有参考意义。

第八章

逻辑:美国法西斯化(没有论证)——》美国搞突袭——》论述核战略——》美国入侵本土的可能性

有人说本书铁血腔,看完这章感觉到,确实有此嫌疑。

事实上核威慑的存在就保证了不会有大国直接的大规模证明冲突。核武器不是只有战略对决才能用的。

美国智库文章20XX年的世界,分析要高明的多。列出三中可能:
1.进步。中美形成G2核心,共同维护全球秩序,合作推动技术进步。世界和平稳定发展。这种可能在作者看来最小。
2.倒退。大国之间冲突加剧,全球市场瓦解,能源耗竭,科技停滞。
3.分裂。这种情况出现可能最大。能源本土化,美国制造业回流。美国全球范围内收缩,全球分裂为不同区域。一个动荡的多级世界,充满地区小范围冲突,大国之间不直接参战。

美国陆军直接入侵中国的可能性完全不存在。即使出现中美战争,规模也是有限的,美国必然会调动少量资源达成特定目标,如封锁中国战略航道,摧毁中国港口,等。不可能派1000万陆军登陆中国本土。

最后提到铁路,以路制海。这是中国目前已经在做的,但铁路运能毕竟有限,从100多年前维特时代就在幻想,随着铁路的建设,欧亚大陆出现一个大陆强权。到现在还没实现。中巴石油管道,中亚铁路是补充,但关键还是制海权。

总结:

本书是在为中帝国主义摇旗助威。几个值得注意的论点:
1.作者主张(幻想?)在不改变当前经济和政治制度的条件下,通过新工业革命创造增长,缓解社会矛盾。
2.作者主张输出工业化。即美国之前半个世纪,英国150年前做过的事。
3.作者鼓吹大力发展工业,钢产量说明一切。枪炮和黄油是一回事,钢产量高了就能解决人民住房问题,同时也能解决中国的军事实力问题。
尽管如此,作者从来没有明确提出,中国必须大力发展军备力量。一切都是暗示,在反侵略(甚至是不现实的美国直接入侵本土)的名义下。

这可能反应了作者本人思想的转变过程,这也不奇怪,每人的思想中都会带有一些旧思想的痕迹,哪怕是不相容的。比如本书中仍然较多的提到苏联,提到和帝国主义划清界限等等。这可能也是新的中华帝国将会有的一个特色。

批评:

尽管作者曾经写过宏文《唯物主义史观的兴起》,但至少本书中看不出什么唯物主义史观。一个国家通过发展工业积累起一定资本,同时随着市场活跃,本国成本逐步上升,资本逐利逐渐向外流出,本国产业逐步空心化,新的制造业中心形成。这是经济的规律。连亚当斯密都明白这个道理,他只是没有计算所需的时间。而作者却认为,西班牙,英国,美国的衰落是因为他们懒,不用心搞实业。还是典型的唯心史观。中国人勤劳,因此能长期保持技术优势,这不过是种族主义的天命理论在中国的翻版。

社会主义者必须回答一个问题,我们希望创造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作者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作者讲到了美国霸权,讲到了发展工业,讲到了对外投资,但没有回答:
1.中国是不是要推翻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
2.中国希望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际体系?高新技术对传统制造,乃至农产品的剪刀差是否还存在?贫穷国家能否无条件获得援助资金?这个

经济体系是否有计划?如何限制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

那么,本书也无非是一份中华帝国宣传册。它在书店内最合适的位置应该是《中国不高兴》旁边。

   [url=http://book.douban.com/review/5530861/]http://book.douban.com/review/5530861/[/url]

2012-08-02 21:24:40 佛学大师土拨鼠 再补充2条吧

1.作者提出不走帝国主义,这是一个很空洞的口号。从实质来看,怎么看都是老牌资本主义帝国的路子。话说回来,台面上宣称“不走帝国主义”倒也是符合官方的表态的。因此要说这是为台上的中帝分子摇旗呐喊我觉得也没错。

2.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既然书名大目标,你的目标在哪里?工业,扩张,这些都是手段。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是什么?这根本不是内政层面的问题。你没有这个东西,那只能认为你是在宣扬帝国主义。

[

一针见血!

[ 本帖最后由 于无声 于 2012-8-22 20:06 编辑 ]

[

的确是这样!看这里

工业体系建设决定我们的历史和未来

——2012年8月上海书展《大目标》现场签售演讲记录

宋晓军老师和我

为什么大学要改名

首先,感谢今天各位读者、网友捧场,感谢主办方和出版方提供宣传机会,当然更感谢宋晓军老师对本书的指导。这本书是对10年来网络思想的一次盘整,应该说,各个网络论坛的网友才是本书真正的作者,我们四个作者只是执笔人。今天有许多网友来捧场,我向各位表示双倍的感激。

《中国不高兴:大时代、大目标及我们的内忧外患》,作者包括宋晓军、王小东、宋强、黄纪苏与刘仰。

作者们在书中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提出严厉批评。该书策划者、北京共和联动图书公司的董事长张小波表示“它是1996年出版的《中国可以说不》一书的升级版,在过去的这12年里,中国国内外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有一点没有变,那就是中国和西方摊牌。”值得注意的是,本书的作者之一宋强正是12年前《中国可以说不》的作者之一。

从帝国主义到霸权主义

极端民族主义三部曲

《中国可以说不:冷战后时代的政治与情感抉择》,作者:宋强、张藏藏(实名:张小波)、乔边、古清生等,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第一署名人是宋强,但这本书的策划人却是张小波。

《中国不高兴:大时代、大目标及我们的内忧外患》,作者:宋晓军、王小东、宋强、黄纪苏与刘仰,江苏人民出版社。该书策划者是北京共和联动图书公司的董事长张小波。

《大目标:我们与这个世界的政治协商》,作者:任冲昊、王巍、周小路、白熊,光明日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