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孔老二翻案的文章,被乌有“顶、荐”

与网友苦口婆心谈孔子
作者:杨晓刚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点击数: 2266 更新时间:2011-2-12

因人所共知的原因,这一阵子孔子成了热点。在乌有网站上有很多网友无端漫骂孔子,让人极其不解。反观张宏良、孔庆东、刘仰、韩德强、何新等很多著名左派学者并没有一个跳出来反孔的。

有些网友漫骂孔子原因可能是因为毛主席晚年反孔。毛主席一生政治上的最大特点在于审时度世,总是站在最有利的位置,他曾说: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党的路线正确就有一切,没有人可以有人,没有枪可以有枪,没有政权可以有政权。路线不正确,有了也可以丢掉。

时代发展到今天,在毛泽东选集上是找不到当代政策的答案的,我们也需审时度世,开创一条走得通的道路,两个凡是的头脑会因僵化而让人反感。在今天,从哪个角度讲与孔子为敌也没有道理可言呀?既使从统一战线的角度说,广大儒学者也不应被排除在毛泽东思想之外呀。乌有网站上发了很多谈儒学的文章,足见网站的组织者的目光深远,大家也应有点胸怀,和不碍你事的几千年前的古人较什么劲呀,风物长还须放眼量……

如果说漫骂的原因只是因为孔子没有高喊过“毛主席万岁”,没有为我们写出《资本论》,那你也太难为他老人家了吧,他可三千来岁了,你这样做,情何以堪?你的祖先注定也没有马列主义信仰,当有人骂你祖宗八代时,你真的很不在意吗?中华民族慎终追远,孔儒文化深入人心,欺师灭祖是让人不耻的一种行为。你有什么政治主张,只管说你的好了;你想走什么道路,只管干你的好了,孔子碍你什么事了?人云亦云地拿一个两三千岁的老人开涮,你是人吗?你指桑骂槐可以,桑槐是无感情的树木,你对着孔子泄你的私愤就找错了对象,你以为孔儒学说后继乏人吗?

孔子本是先秦诸子之一,之所以几千年来,被国人奉为至圣先师,那不是浪得虚名的。把孔儒学说与其它诸子学说比较一下,就明白了。

道家学说有灵活而没原则,墨家学说有原则而没灵活。道家学说是一种只求自身的自由而无道德底线的无耻的学说;墨家学说墨守成规(成语就来源于此),上是则是,上非则非,除了领袖有自由的思想外,别人只有服从的份,是一种没有独立人格与头脑的傻瓜学说。儒家学说既有原则性又强调灵活性,是它们所无可比拟的。

墨家学说讲求摩顶放踵以利天下,也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进入组织就要交出财产,大家平分,看起来好象蛮社会主义的,蛮神圣的,其实违背了人性和人类社会的必然,所以最后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这也是思想史上物竞天择的结果。杨朱学说主张自私自利,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人自私,个个保护好自己的财产,政府也就不可能想欺压谁就欺压谁了,听起来也有道理,可人必定有对高尚的需求,总不是个个跟猪一样吧。儒家学说成人达己,从最低处要求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往最高处引领人(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在孟子的眼里,杨墨之学一个没有对国家的责任感,一个没有亲情友情,都不过是禽兽罢了。

说到法家必先谈荀子,荀子集春秋战国思想之大成,创儒学的一个重要学派——荀学。它是以性恶论为基础的,认为人性本恶,所以必以法律加以约束,同时附以教化,以使民众化性起伪,最后得以道德自律。

法家学说源之以久,上可溯至孔子之前的管仲,但理论大成于荀子的学生韩非,而荀子的另一个学生李斯则是这一学派的著名实践家,但他们二人都被荀子赶出师门。

法家学派与荀学同样重视法治,他们的本质差别就在于,法家学说不讲仁义,只从当权者的利益出发,好刑名,而无人性。

至于农家、兵家、阴阳家、杂家等因思想深度的原因,不提也罢。

后世的佛学认为缘起性空,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这般教义,不知所云,难证难修。后儒化成中华佛学,倒也与儒学相安互补。

至于基督教,当头就是上帝耶和华,拿望远镜都看不到,找不着,怎么可能在不言乱力怪神的孔儒故国兴风作浪呢?

谁不想向宽路里走,就平地里坐,往高处里站。作为现代人别那么自以为是,厚今薄古,以为先贤往圣的选择是没头脑的盲从。

孔子成为圣人是历史的必然,他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历史的必然。大家想过没有,孔子本是一介布衣,在他身后的漫长岁月里,有多少帝王将相,多少才子佳人,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中,而孔子的精神却一直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血脉,他的宗师地位从没有人可以挑战。这里自有其道理。

简单地和大家说说儒家学说的主要内容,儒学可分为三个层面,政治学部分、哲学部分和伦理道德修养。

人们常说仁者二人,儒学是关于人人间关系的伦理学,这是有道理的,它内含了伦理学,但最主要的是讲求大伦理(政治伦理学)的,也就是研究社会最根本、最核心的伦理关系的,那也就是官与民的关系,这也是各国宪法所规范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社会中人人都要在上学时学习的儒家经典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所谓宪法的作用。
毛主席说:造反有理。有什么理?《孟子·离娄下》规定:“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理就在这里。当官的不拿老百姓当人看,老百姓当然要把你当仇人看了,当然要造你的反了。
毛主席说:“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反抗。”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是对当权者的警告,听信这一警告的李唐王朝自开国(公元618年)至天祐四年(公元907年)梁王朱温篡位灭亡,共延续了289年,历经22位皇帝(包括武则天在内),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不听信这一警告的秦王朝则传至第三代领导人就完蛋了。其实,这也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警告,而是在揭示一个事实,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反复上演的事实:如果大多数国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人民就有权收回委托给执政者的权力。
毛主席说: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也就是说: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孟子说:“民视即天视,民听即天听。”也就是说:天道昭昭,民心昭昭。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了。人民就是天,自称天子的皇帝也不过是人民的儿子。
有人说什么造反的都反孔,就坐了又都信孔,这纯属无知,其实造反的和执政的都是信孔儒的,这也是朝代更叠不断,而孔儒学说不倒的根本原因。

儒家学说对个人的道德修养要求极低,只要你不故意害人就是可以了,也就是说你自己不想受到的伤害不要施加给别人就行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然,你想超拔自己的精神与道德,那么儒家也有一整套系统的方法来满足你的道德欲望。

这一思想是人类公认的普世道德标准(黄金法则),这一思想也是人类最高的道德追求。这一思想不是自私自利的独夫寡人,也不是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的道德僵尸,而是在不伤害他人前提下,真诚地做自己。

子曰:性相近,习相远。人是生而平等的,又是生而不同的。生而平等,人皆可成尧舜,这是我们进取的起点;生而不同,我们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这是我们自信的根源。君子不器。意思是说,优秀的人是有个性的,不可复制的,不可以象器物一样规格化,不可能被批量生产出来,因材施教同样体现了这种对个性的尊重思想,与君子不器的理念相一致。正是人类个体存在差异性的这一事实,就意味着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才能保证每个人最大可能地发挥出自身的价值和创造力,自由不只是人性的必然需要,也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必然需要,如约翰·穆勒所说:进步唯一可靠而永久的源泉是自由。

儒家思想体现的是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无论自身穷达,社会治乱,都不随波逐流,不屈从于外在的权威。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就是说,任何人的个人意志,都是不可以被剥夺的。

儒家思想是不卑不亢的为人处世态度,鄙视一味顺从于人、丧失独立意志的妾妇之道,提倡大丈夫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荀子曰:上不循於乱世之君,下不俗於乱世之民;仁之所在无贫穷,仁之所亡无富贵;天下知之,则欲与天下同苦乐之;天下不知之,则傀然独立天地之间而不畏。说到底,做人就要有独立与自由的人格与尊严。

中国的传统神话中,有女娲造人的故事,故事本是虚构的,可它所说的人是泥捏的,却很有哲学深义。人是泥捏的,所以,人人都禁不住清水来洗,不要苛责于人,不要苛责于己,包容与宽恕是人世的第一大要义。海纳百川、厚德载物才能在内心中还原真实的世界;和而不同、兼容并包才是成熟的文明;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才能成就我们无悔的人生。理智、善良、进取(智、仁、勇)是人类永恒的优良品质。“合和”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文化。

儒家学说是庞大的学术体系,不入其门,妄言一二,不过是摸象的瞎子在瞎说;儒家学说是立体的学说,是人性的仿生学,你要是硬要把脑袋塞入厕坑里去看它,落你满头的屎,脏的是你,你再怎么骂,也弄不脏它。

挑战儒家学说是自不量力的蚍蜉撼树,是在与人性作战,只能把自己弄成个人不人,鬼不鬼,落个不仁不义、没人味的骂名;挑战儒家学说是在与中华的传统文明作战,不信你有胜利的可能,与五千年中华史相比,百年不过一瞬间;挑战儒家学说是在与你自身的种族作战,无论你笃信外国的什么破烂主义,也不过是个黄皮白瓢的烂香蕉,怎般虔诚也永远变不成你外国祖师爷的模样。(杨晓刚)

这家伙可真成僵尸了

孔子没有错,只是有人把孔子像放错了地方,这不是找骂吗?把孔子像放到国学馆甚至学校都行,为什么放到天安门?打个比方,就像把木匠的祖师牌位供到石匠家里一样,不伦不类!
可惜的是大家不明所以,一味谩骂,引起喜好中国传统文化者的反感,中国文化说穿了还就是传统文化!毛主席老人家其实对佛道儒都有很深的造诣,把传统文化与主席思想对立起来的人,其实既不懂主席,也不懂传统文化!

谁都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但传统文化并不一定符合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毛泽东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所以,毛泽东才成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以与他同时代的许多人没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不这样理解才不懂毛泽东。
孔的思想代表的是奴隶主贵族势力,现在不论把孔放在什么地方都是一种思想和文化的倒退。把孔抬出来,是因为当局背叛了马克思主义之后,致使思想文化、哲学、道德、精神信仰和价值观的倾颓,当局找不到统一人们思想文化、培养社会道德的精神支柱,才拿出腐儒文化来束缚和控制人的思想,以企维护其统治。

鼓吹孔子的人,最不了解中国。
战国的诸子百家,看似各派观点迥异,并且也代表不同的社会阶层,但其实不过是同一思想体系的各个不同部分,去除掉阶级立场和时代局限性,在今天的立场上看,儒家所言为个人修养,墨家为社会组织,法家为政策国治,名家为逻辑,道家为哲学,阴阳家为战略,纵横家为国交,小说家为立言诽谤,形形色色种种,其实是完整的先古的思想体系的一部分,源自三代的王室藏书,礼崩乐坏之际流失民间,不同部分为不同思想家所得,而各自阐发出更加完善的独立思想体系,并传播至更广泛的群众当中,因而春秋战国之际,国士多出于草野,能臣自见于瓦砾,如孙叔敖举于海,管仲发迹于囚徒,百里奚以五羊皮成就穆公霸业,乐毅起于田家,白起举于左更,孙膑源于庶人,蔡泽源于猎户。儒家不过是庞大丰富的思想体系中的小小一部分,且止于修身,治国却先天不足,奈何其思想体系中的鄙陋一面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故而历来为封建统治者篡改利用,鼓吹抬高,而流毒深远。
因而后来人批判的往往不是儒家本来的思想本身,而是被封建统治者利用篡改的儒家流毒,是其背后的整个封建制度,现在还把历史垃圾当做宝贝供起来,把儒家看做中国传统的唯一的人,实在是有够愚蠢了。

更关键的一点是,虽然历来封建统治者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套纲常在精神上统治群众,士大夫阶层一方面虚伪地鼓吹“君民鱼水”,一方面恶毒谩骂人民群众为“无知匹夫”,人民群众却在漫长的历史当中很自觉地真正在遵守儒家所提倡的个人修养标准,要知道,地主阶级几乎是根本没有人真正遵守儒家纲常的,一向被地主阶级蔑视的群众不但自觉遵守着儒家的本源要求(其中自然也有很多对其不利的负面因素),还顽强地保护被地主阶级打倒的其他思想流派(墨家、阴阳、名等),乃至后世的农民起义当中还能见到这些思想的作用。这就是毛主席所说的“低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
现在残余的那些士大夫还在大言不惭地鼓吹“中华文化之流失”,似乎他们自己才是中国文化的卫道士,但这些高贵的愚蠢者从来不知道,中华文化从来就没有流失,真正的中华文化一直在我们这些庶民当中生存,虽然我们当中大多数人未必会背《道德经》、《论语》,但这些古代典籍中所追求的那些积极的东西已经深深根植于我们的思想与生活,成为我们长久追求的美好理想的一部分。

还有一点,在旧的社会,这些思想的积极一面也无法发挥作用,只有在面向一个新世界的更宏伟的思想体系中,它们才能真正获得新生,因而试图或在旧中国的人最终都可耻地失败了,复辟是可耻的,不管是为封建主义还是资本主义。
真正懂得中国的人会满怀希望地追求一个崭新的中国,而不受旧的条条框框所累,尽管这个崭新的中国我们还没有完全追求到

如果不理解这一点,请看鲁迅的文章。凡是欲破而必先有立,鲁迅先生一直在不遗余力地破封建,但我们往往只看到他的“破”,却不容易看见他的“立”。鲁迅真正立的东西,其实见于《故事新编》的那几篇附会古人的故事(《铸剑》、《理水》等几篇)。
鲁迅如此,毛泽东亦如此,他们其实是最深刻地了解中国的人,所以能摆脱旧时代的束缚,而看得更远,他们是能看到那个崭新的中国的。

毛主席曾经说过:“今人一定要胜过古人的,这是历史规律。”而我们现在的许多人,连古人都不如,反而在倒退,是不是很可悲呢?

读《封建论》–呈郭老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虽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法政,“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注释:
《十批》是指郭沫若的《十批判书》批判古代人、事,其实污蔑秦始皇。
“子厚”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表字。
“文王”是指周文王。

[ 本帖最后由 无畏 于 2011-2-21 23:45 编辑 ]

关于这一句:地主阶级几乎是根本没有人真正遵守儒家纲常的,一向被地主阶级蔑视的群众不但自觉遵守着儒家的本源要求。
楼主为什么认定“肉食者鄙”?现在这个时代由于价值观的变化,许多青年少年都沾染上了不良习气,比如没有责任心、感恩心,自私自利,好高骛远,沉迷游戏网络,甚至犯罪等等——这一切并不限于肉食者,穷人的孩子也如此,这是社会的通病!总之,人心不古,比之纯洁的毛泽东时代,相去甚远!
实践中,我发现《弟子规》还管用一些,能唤起人内心的善良本性,一些孩子学习后确有改变。
我也不喜欢孔子的某些言论,但属于儒家思想的《弟子规》另当别论,这也是我希望大家要把孔子与儒家思想区分开来的真正原因。

回复无畏网友:没有读过郭老的《十批》,对主席的诗我也领会不完整,好像是针对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当时的儒家思想可以说还是一个雏形,基本限于孔子,所以主席没有说“儒学”,二是说“孔学”,可见主席并不否定用了2500年才形成的儒家思想,只是反对秦始皇以前时代的“孔学”思想。
或许是我领会错了,以前没有注意到主席的这首诗,欢迎指正,不好意思!

看这个帖子:[url=http://www.bu1917.info/bbs/viewthread.php?tid=8998]http://www.bu1917.info/bbs/viewthread.php?tid=8998[/url]

那个什么“肉食者鄙”不是我说的,是被历史证明的,其实无所谓肉食不肉食,高贵或低贱,在具体的历史的原则中,进步者不鄙,反动者鄙,顺应历史推动历史者不鄙,开历史倒车者鄙,而那些“高贵者”,往往是旧制度、旧生产方式、旧利益既得者的卫道士,也就是站在历史对立面的,而人民群众大部分时候最终是站在历史正面的,所以往往“肉食者鄙”。
我看过那个帖子,并非常赞同其看法,从我们今天角度来说,那个孔老二确实是站在历史对立面的比较反动者,维护的是当时腐朽没落的周王室的奴隶分封制的礼制,反对当时先进的生产方式与封建制度,并蔑视广大人民群众的,我们骂他骂得对,我们群众有资格骂他。但毛主席说过,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指具体地历史地看问题,也就是站在特定的时间、地点、环境当中看问题,也就是不能苛求古人,孔子,儒家,包括那个时代所有的思想家和思想流派,不论我们今天看来其观点多么粗浅鄙陋,在当时都还算是比较正常的,打个比方说,孔子在那时候鼓吹礼制仍然有市场,就好比今天资产阶级自由派鼓吹资本主义普世价值能骗很多人。
具体地历史地看问题的原则与阶级立场一样都很重要,因为没有实事求是原则我们容易丢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容易轻易否定过去的历史,没有阶级立场我们就容易盲从受骗,不能有效鉴别。不仅是孔子儒家,包括历史上许多人物,都要这要分析才能做到科学,比如岳飞、文天祥、袁崇焕等人。
共产主义者是最有胸怀最有自信的人,因为背后有历史的力量,如果一个小小儒家就能让我们暴跳如雷,坐立不安,那我们还想做什么大事呢?

毛主席说孔子名高实秕糠,是指他提出的思想学理那一套东西,很显然,当时孔子的那一套理论就没实际用处,时代变化这么大,对现在来说当然就更加没用了。所以那些所谓新儒学、复古派什么的都是垃圾,还tmd的拿那些东西迷糊人。但如果只是利用孔子这个国粹符号,那就另当别论了。至于谁来为着什么目的来利用孔子这个国粹符号,那就具体问题具体来分析,无需这里瞎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