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整理:步兵战斗战例汇编

齐会战斗

一、战前一般情况

1939年4月1日,冀中抗日根据地军民粉碎敌人第五次围攻后,我120师和冀中军区部队为整训队伍,于4月18日分别行动,其中师长贺龙率120师师部及独立2旅由高阳向河间县卧佛堂地区转移,与独立1旅靠拢。4月20日,师部抵达河间县东北的齐会地区,与在该地区活动的独立1旅会合。各部具体位置如下:师部驻大朱村;独立1旅旅部驻翟上,其715团驻找子营,1团驻侯安,2团驻南、北留路,3团驻郭官屯、北寨;独立2旅旅部及4团驻卧佛堂,716团驻齐会,5团驻河心庄、新立庄;冀中三分区27大队驻大广安。
当时120师驻地周围主要城镇均有敌人据点,其中河间有敌27师团700余人,任邱敌300余人,吕公堡敌百余人,大城敌200余人,沙河桥敌70余人,各据点还均有人数不等的伪军。敌人依靠这些据点和便利的交通,已逐渐连点成线,准备做进一步的扩张。
二、敌人的行动和决心
四月二十日,日军第27师团第三联队第二大队(吉田大队)共约800多人,另有伪军数十人,附94山炮2门,重机枪9挺,掷弹筒四具,乘汽车50余辆,大车80余辆,由津浦路上之沧县开往河间。二十二日,该敌由河间出动,当晚宿营于河间以北的三十里铺。

22日我120师得到此消息,根据多方情况判断:该敌可能在任邱、吕公堡、大城等地日军配合下合击我军。但附近日军人数不多,敌对我军情况并不清楚,而我军此时在周边地区已集中了两个旅7个多团的主力,有把握消灭这股冒进之敌。据此,120师决定:立即向旅团干部下达作战计划,待机歼敌,并于当日晚在师联欢大会上,召集各旅首长,作了紧急战斗动员,并布置加强警戒侦察。
三、战斗经过

4月23日7时,进占三十里铺之敌,渡过古洋河继续东犯.9时许,敌占领南北齐曹地区,即对齐会开始炮击,并以主力发起进攻,将我716团3营保卫在村内,隔断了3营与团部联系.3营依托村中房屋击退敌数次攻击,敌开始施放毒气弹.716团据此情况,命令1营向敌发起反冲击,但多次受阻,只一人冲进村内,未能打通与村内3营联系.为进一步查明情况,师部令715团一个连攻击敌人.该连沿地沟隐蔽接敌,以突然动作冲进村内.但该连冲进村后,同716团3 营一起被敌包围住,未能与村外主力建立联系,敌我双方形成对峙.

齐会战斗开始后,任邱之敌300余进至麻家务,被我独立2旅5团击退,撤回任邱;大城之敌200余也被我独立1旅1团及三分区27大队阻于大广安地区;吕公堡敌经我地方游击队不断袭扰,未敢出动.

根据以上情况,120师判断,进攻齐会之敌已经陷于孤立,有乘夜退走的可能,遂做如下部署:以独立2旅716团对敌实施反包围,其3营加715团7连由村内向外反击,于二十时同时行动,内外夹击敌人。同时2旅之4团前进至齐会以西四公村,5团一个营进至张庄附近埋伏,如敌撤退则协同追击,并阻击任邱、吕公堡可能增援之敌;以独立1旅715团(欠7连)及2团一个营前进至西南之姜村、东西保车附近埋伏,如敌撤退则协同追击,并向河间警戒。
二十三日二十时,716团1、2营同时向齐会发起攻击。经过激烈战斗,1营3连占领敌村北道沟内阵地,迫敌退守村边房屋;4连、7连由村西攻入村内与3营会合。二十四日四时,我各分队又一起向敌发动攻击,占领房屋数处。敌人见情况不利,便以一部掩护,大部人马向齐会南之马村方向撤退。716团即命令1、2 营尾追敌人,而在东西保车的715团不等上级命令即抓住机会给敌以迎头痛击。敌人见势不对,乃转向找子营撤退,被我尾追的1营紧紧纠缠在赵庄、孙庄、刘庄一带。敌以一部兵力冲击我南留路之3团,又被挡回。见突围不成,敌遂退至南留路与找子营之间的树林进行防御,与我军形成对峙。
双方形成僵持局面后,我120师根据地形平坦,白天攻击不易奏效等情况,决定白天围困,晚上再进行攻击,为此调整部署如下:以715团自孙庄、刘庄向找子营及其以东敌人突击;以2团自北留路向南留路与找子营之间树林敌人突击;以3团自南留路向树林之敌突击;以716团一部位于张曹担任阻击任务,主力向西南树林突击.此外,独立1旅1团在侯安、小王庄地区,向大城、吕公堡方向组织防御;独2旅4团在卧佛堂、5团在麻家务向任邱方向组织防御.

二十四日黄昏,715团1营向找子营进攻,将敌人赶出村外,并配合其他部队将敌压缩于南留路西南的张家坟地中.

二十五日三时,敌人向张曹我716团2营阵地多次反扑,企图突围,被我2营顽强击退.拂晓敌又向我南留路之3团阵地冲击9次,也被我打退.至此,我将敌压缩于南留路西南的张家坟狭小地区内.

二十五日上午,吕公堡之敌百余人、任邱敌二百余人,又向我军进攻,企图援救被围残敌,被我独立2旅4远、独立1旅1团击退。为全歼敌人,120师令716团、715团再缩紧包围圈,于黄昏时发起攻击,并调三分区27大队进至徘徊屯、张曹地区,防敌向南突围。
二十五日黄昏,敌人掩埋尸体,准备突围,我军当即发起进攻。此时,因狂风骤起,尘土飞扬,不便观察,约1百余残敌乘机逃出包围,向南逃窜,我715团尾追二十里,歼其后尾一部,剩余八十余敌经沙河桥逃回河间城内。至此,战斗结束。
此役,共毙伤敌七百余人,俘7名,缴获山炮1、轻重机枪20余挺,步枪200余枝。
四、经验教训
(一)正确判断情况,适时下定决心。战前,120师分析了敌我情况,认为在冀中第五次反围攻胜利后,敌人已转入分散守备,主力集中于铁路沿线,深入到我根据地内之敌各据点兵力不大;由沧县调往河间之敌是在敌人未发觉我主力东移的情况下孤军冒进的(如敌已发觉我主力动向,则来的兵力不会仅仅700余人),这时我军歼灭该敌,附近各据点增援兵力有限。而我军刚由分散到集中,士气旺盛,又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地方武装配合,有打好这一仗的有利条件。
(二)集中优势兵力,采取外线作战。第五次反围攻结束后,主要村镇都被敌占领,我军处于敌人据点四面包围中。敌处外线,我处内线。当敌由河间出动进攻我军时,我军适时以绝对优势兵力将敌包围,由内线转外线,由防御转为进攻,实施外线的进攻战,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三)抢占村落,控制要道,逼敌在无依托条件下实施近战、夜战.这次作战,当敌包围齐会时,我716团3营坚决防守村落;敌向南撤退,我先敌抢占马村;敌转向东,我先敌占领南留路,将其堵回;敌再转向南逃,我先敌强占张曹;最后将敌人逼迫到野外坟地,饥渴交迫,处于绝境,造成了我全歼敌人的有利条件.

(四)教训.这次作战在组织指挥上仍有不足之处.主要是最后总攻时包围不够严密,结合部衔接不够,战场警戒疏忽,观察不细致,致使部分敌人逃脱.其次,打扫战场也不细致,未能发现敌人埋藏在尸体下的武器.另一方面,此战我兵力占有绝对优势,仍经三天艰苦战斗才消灭敌人,而且附近敌百余人也敢增援,可见敌人战斗力较强,也说明与这样的敌人作战,我军战斗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主要资料来源:74年总参部编的<步兵师战例选编>,84年政治学院编的<战役战例选编>以及<贺龙年谱>.

贺龙26日给中央及八路军总部电:
是役经三昼夜连续战斗,计敌伤亡700余,死尸除焚烧者外,我拾得遗尸100余具,生俘日兵7名,敌伤兵20名,缴获步枪200余支,短枪7支,轻机枪10余挺,掷弹筒3个,山炮架1个,炮弹40余箱,防毒面具70余个,毒瓦斯10余筒,望远镜两个,子弹1万余发,大车50余辆(均载大米、罐头、及死尸),大衣200余件,军毯200床,其它军用品一部,因黑夜追击清扫战场不易,据地方政府报告,此次战斗有一部分枪械及军用品,被当地民众拾得。
此次敌大施毒攻,职及以下官兵中毒者 500余名,职中毒至今尚不能说话,据医生云恐不致有重大危险。我负伤旅副政治委员幸世修,营长王祥法、马冀良2员,营副周凯龙、蒋玉和2员,连长刘英良、李凤鸣、戴万顺、戴云武4员,连副段风、政治指导员朱金勋、丁当清、周至友、张凯锋、杨汉清5员,政治处干事俞楫清、曹云花2员。阵亡团政治委员朱吉昆,连长陈发田、荣世发2员,连副何清,政治指导员戴光等5名,排以下伤亡700余,我消耗步机枪子弹10万发,手榴弹2000余颗。

[ 本帖最后由 classwar 于 2011-1-10 22:49 编辑 ]

抗美援朝战争战例选编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编印

1962年9月 北京

前言

根据林总和总参首长的指示,我们选编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防御阶段的五十四篇战例(计防御性的战例三十四篇,进攻性的战例二十篇),以便吸取经验,教育干部,训练部队。所选的这些战例,是以积极顽强坚守阵地防御作战为主,并以连以下小分队战例为重点(共四十八篇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力求通过一些典型的战例,具体地反映人民军队在毛主席亲自缔造培养下所形成的优良传统以及许多宝贵的作战经验。
朝鲜战争,是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战争集团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最现代化的侵略战争。美国动员李它全国陆军的三分之一、空军的五分之一和海军的大部,连同英法及其他仆从军在内总兵力达一百一十余万人,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新式技术兵器,企图一举灭亡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进而侵略中国,独霸亚洲以至全世界。但是美帝国主义的梦想被打破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和朝鲜人民军在一起,密切协同,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把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侵略军,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附近,取得了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同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侵略集团进行现代战争的丰富经验。
这些经验,主要是坚决贯彻与运用了毛主席历来教导我们的军事思想和作战指导原则。事实反复证明,不论是大的战略战役行动或小的战斗甚至每个指战员只要按照毛主席所教导的去办,就必能克敌制胜,特别是在艰苦复杂的情况下,如坚守阵地和攻击敌人的坚固筑垒地域时,敢与敌人展开面对面的格斗,敢于孤胆作战,坚决顽强,灵活机动,就必能以小的代价取得大的胜利;同时,由于每次战斗中充分发扬了党团中部和小组的核心堡垒作用和政治工作的威力,就能够启发部队的积极求战情绪和发挥最大的勇敢性,克服种种困难,坚决完成战斗任务。正由于全体指战员具有了高度的阶级觉悟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以及党团员的模范行动,带领群众英勇奋战,因而战斗中即攻必克、守必固。通过这些战例,充分说明对于革命军队,武器和人相较,人是重要的。人的因素,政治思想的因素,是战斗力诸因素中的首要因素。正如毛主席所教导我们的:“武器是战争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的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心和人力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过去战争是如此,现代条件下的战争仍然是如此。大兵团作战如此,小分队作战同样也是如此。在作战中优势的新式技术装备,虽然有重大作用,但不能最后解决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是靠步枪、手榴弹,靠拼刺刀,也就是林总所说的“勇于刺刀见血的部队”是“真正有战斗力的部队”。归根结底要看人的勇敢、觉悟和牺牲精神,看谁能过得硬。因此,在我军中必须认真学好毛主席军事思想,大兴“三八”作风,继续发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把这种固有的优良战斗作风的根子扎在基层,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部队战斗力的提高和作风的养成,基础作于连队,只要在,部队的基层单位和在每一个干部、战斗员当中,切实地掌握了毛主席思想,牢固地树立起“三八”作风,在战斗中就具有了克服困难完成一切艰巨战斗任务的最可靠的保障。
这次所编写的战例,是在各参战部队编写的基础上和各有关军区、院校、部队的大力支持下选出的,由于篇幅有限,部队中仍有许多战例未能选入,特别是由于我们对毛主席思想到体会不深,编写能力和军事水平有限,故漏洞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希各位同志阅后提出修正意见。
编者
1961年8月1日

步兵第120师359团9连3班

鱼龙浦北山西北侧伏击战斗

(1953年4月10日)

步兵第359团第9连坚守在板门店以东约1000米、鱼龙浦北山西北400余米之无名高地上,与当面鱼龙浦北山守敌美陆1师5团一个加强步兵连相对峙。自1953年3月中旬以后,敌人常以一个班至一个排的兵力,利用夜暗,向我阵地进行袭扰。我为争取主动,打击敌人小分队活动,并捕捉俘虏了解情况,9 连根据营、团首长的指示,决定由一排副排长率领第3班于鱼龙浦北山西北侧伏击敌人
3月25日至28日,9连连长带1排副排长和3班战斗小组长以上人员,经过连续侦察,选定了伏击地区,并构筑路战斗工事。战前指导员对该班作了深入的思想动员。随后3班根据敌情、地形情况,讨论了战斗任务,拟定了各种情况下的战斗方案,进行了战斗编组。全班12人,编成3个突击小组合一个火力组。除副排长和轻机枪射手外,其余人员均使用冲锋枪,并携带了足够的弹药。自3月31日起,该班晚出早归,连续设伏9个晚上,但敌人均未出动。4月10日18时,1排副排长任率3班,到达鱼龙浦北山北侧,首先搜索和检查了伏击地区的情况和预先埋设好的8根爆破筒,证明敌人未曾来过。然后按原定计划进行了部署,并进行了严密的伪装。
21时20分,敌两个班由鱼龙浦北山成一路纵队向我前进,3班发觉后立即作好了战斗准备。21时半敌人先头一个组,进至我伏击圈外约30余米处,便严密搜索,前进缓慢。但由于我伪装严密合战前规定了统一信号(喇叭一长音)和伏击纪律,因此,全班都沉着肃静地监视着敌人的行动等待着战斗信号。21时40分,敌人大部进入了我伏击圈,副排长一声喇叭,全班突然向敌猛烈射击,毙伤敌一部其余敌企图抢占有利地形进行顽抗,我又拉响了预设的爆破筒,炸得敌人到处逃窜,这时一部敌人就地抵抗,一部仓慌回窜,我第1组乘敌混乱之际,向顽抗之敌实施猛冲,但因队形密集,被敌火力所阻,未能奏效。第2组遂迅速从敌人右侧冲击,以冲锋枪、手榴弹将顽抗之敌全部消灭,毙敌5名,俘敌2名。第3组以火力追击逃跑之敌,毙伤敌10余名,战斗至22时5分结束。除个别敌人逃窜外,大部被歼。计毙敌18名,俘敌2名,缴获轻机枪3挺,步枪、卡宾枪3支,无线电话机一部。我伤、亡各1名。

主要经验

1、准确定掌握敌人活动规律,正确定选择伏击地区,是这次伏击战斗成功的基本因素。由于掌握了敌人活动的规律,肯定敌人会出来。因此,3班虽连续伏击 9个夜间未成,但仍有信心坚决伏击敌人,终于在第10个晚上伏击成功。伏击地区的选择非常重要,如果选择不当,就会疲劳了兵力,浪费了时间,甚至遭致伤亡,达不到歼敌目的。这次由于该班经过了反复的侦察,选定在鱼龙浦北山西北鞍部敌人出动必经道路上伏击敌人,控制了有利地形,构筑了战斗工事,并在敌人可能利用的地形上,埋设立爆破筒,所以,当敌人进入我伏击地区时,即遭我猛烈火力的伏击。当敌人抢占有利地形企图进行顽抗时,又遭我爆破筒的轰击,使敌更加混乱,此时我第2组乘机突击歼灭了敌人。
2、周密的兵力部署和火力配备、严密地进行伪装和严格的遵守伏击纪律,才能保证伏击奏效。该班在兵力部署上采取了“口袋”式的布置,敌人一旦进入伏击地区就全班陷于我火力圈之中,使敌人无法应付和逃脱。部署完毕后,进行了严密的伪装,消除了一切痕迹,避免敌人过早发觉,隐匿了我之企图。战前规定了严格的战斗纪律,没有统一信号谁也不准开枪,因此,全班都沉着的待敌人全部进入伏击圈后,以猛烈火力给以重大杀伤,歼灭了敌人取得了胜利。
3、战斗一打响,必须发扬迅速、勇猛、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以猛打、猛冲、猛追到三猛战术歼灭敌人。此次战斗,该班首先以猛烈的火力给敌重大杀伤,然后以两个组向敌人实施猛冲,以一个组以火力追击逃跑之敌,因此很快将敌人大部歼灭。

步兵第117师250团1连2排

190.8高地防御战斗

(1952年5月18日至19日)

190.8高地,是敌我阵地中间的一个高地,南侧距美3师65团2营防御前沿约800余米,北侧与我205高地毗连。长期以来,敌常以小分队进入该地,进行袭扰活动。我为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改善防御态势,于1952年5月15日,由步兵第250团1连,挤占了该地,并以该连2排(欠4班),在师团炮兵8个连的火力支援下,担任固守。
2排受领任务后,即进行了政治动员,各班集体写了决心书,人人订了立功计划。15日晚2排出发时,连组织了欢送,营团首长亲自送行。21时,该排占领了190.8高地,战斗小组长以上干部,即勘察了地形,研究了情况,制定了具体作战方案。5班配属重机枪1挺、火箭筒1具坚守前沿,6班配置在主峰北侧,准备随时机动和增援5班战斗。全排经3个夜间作业,构筑路5米长的坑道2条,5班并完成了野战工事和部分的防炮洞,各班阵地内均储备了充足的粮弹。
18日9时,敌1个班向190.8高地实施侦察,当进到我警戒阵地前约50米时,我以突然猛烈的火力毙敌4名,余者逃窜。9时40分,敌开始炮火准备,10时,以1个排的兵力向我前沿阵地发起冲击,第5班以轻、重机枪火力将敌击退,毙伤敌10余名。随后敌炮火再次向我猛烈轰击,5班除观察员外,均隐蔽于坑道内。12时许,敌约1个连的本领以1个排从正面、余从右翼向我攻击,此时排长即令重机枪和火箭筒占领阵地,以火力协同5班消灭正面冲击之敌,另以 5班两个小组,坚决抗击右翼敌人,当敌接近我阵地前沿时,全排所有火器突然开火,以猛烈火力向敌射击,予敌重大杀伤。单由于我阵地右翼,遭敌334高地的火力侧射,5班两个小组被迫撤至预备堑壕,敌约两个班即乘隙突入,我迅速以6班两个小组,在火力支援下,实施阵地内的短促反冲击,经5分钟激战,歼敌10 余名,恢复了阵地。
14时,敌在炮火支援下,以两个排兵力,再次发起冲击。此时5班伤亡过半,弹药将尽,仍顽强抗击,新战士蔡春泉同志奋不顾身向敌密集队形连续投弹30 余枚,敌遭重大杀伤,狼狈逃窜,当日被迫停止了进攻。我即利用战斗间隙,调整了部署,以6班接替5班防务,并根据第1天的战斗经验,研究了作战手段,积极加修工事,准备抗击敌人新的进攻。
19日6时至15时,敌两个排在坦克两辆和炮火的直接支援下,向我前沿阵地连续冲击7次,我6班在纵深炮火密切协同下,以短促突然火力,歼敌40余名,击伤坦克1辆,敌冲击始终未能得逞。15时20分,敌以飞机8架次和猛烈的炮火,向我190.8高地实施轮番轰击,我野战工事大部被毁。15时50 分,敌约两个连兵力向我接近,此时排长即令6班迅速占领阵地,并要求炮火拦阻射击。当敌接近我阵地前沿时,6班所有火器突然开火,并以手榴弹、爆破筒连续投向敌群,虽予敌很大杀伤,但因敌我兵力悬殊,敌1个多排从该班左翼突入阵地,我为保存有生力量,随即转入坑道。敌先后曾以3个班的兵力向我坑道口冲击,释放毒气和投掷燃烧弹,均被我以火力和小组短促出击所粉碎,毙伤敌20余名。新战士李青山同志冒敌火去连部送信,返回阵地时遇敌1个班向其攻击,李独身一人以手榴弹将敌击退。16时40分,我纵深炮火向占领表面阵地之敌实施了10分钟火力急袭,6班利用炮火效果,乘敌混乱之际迅速冲出坑道,猛打猛冲,全歼残敌,恢复了阵地,至此,战斗胜利结束。共毙伤敌270余名,我仅伤亡13人。

几点经验体会

1、连续作战独立坚守的首要问题,是要尽一切办法保存住有生力量,这样才能以少胜多,抗击敌人优势兵力的连续冲击。这次战斗的最大特点,是在比较困难的条件下(我仅有两个班的兵力,抗击敌1个排至两个连的连续冲击;敌以优势的炮、空火力不断轰击,我野战工事经常被摧毁等),有效的保存量有生力量,因而能以小的代价,打垮敌人13次冲击,坚守了阵地。二排上阵地后,首先抓紧构筑工事,使坑道、掩蔽部与野战工事紧密结合,各种火器都修理预备发射阵地,并加强了伪装,在战斗过程中,还利用间隙不断修补,由于有工事作依托,即大大减少林伤亡。其次世兵力使用适当。此次战斗是采用了梯次配置,充分发挥战斗小组的作用,适当控制机动兵力,如以一个班坚守前沿阵地,另一个班配置在后侧反斜面,准备随时增补前沿防御力量,这样就保持了后劲,而避免过早消耗兵力。另外,摸熟了敌人进攻规律,准确的掌握了占领野战工事的时机,敌炮火准备时,即进入坑道(掩蔽部)隐蔽,当敌炮火延伸的瞬间,则迅速跃出坑道(掩蔽部)占领阵地,因而避开了的炮火杀伤。
2、把敌人放到阵地前沿,发挥近战,以突然猛烈的火力大量杀伤敌人,并结合适时的反冲击,是这次战斗致胜的主要手段。敌人每一次的冲击,二排都是大胆沉着的等其接近阵地前沿,各种火器突入开火,这样就使敌人难以应付而遭到溃败。如敌突入阵地,即乘其立足未稳或为我炮火轰击地形混乱时,坚决实施短促反击,第1次敌人1个班突入我阵地,我不等敌人喘息,即迅速以6班两个小组实施阵地内反冲击,歼敌10余人;第2次敌以优势兵力占我表面阵地时,我则利用炮火袭击效果,乘敌混乱之际,迅速跃出坑道向敌猛扑,全歼残敌,恢复了阵地。
3、发扬我军英勇顽强、机智灵活、孤胆作战的战斗作风,是取得这次胜利的重要因素。如在战斗最紧张的时刻,5班战士蔡春泉同志奋不顾身以手榴弹打垮了敌人两个排兵力的冲击。6班战士李青山同志,冒敌火去连部送信,在返回时,独身一人打垮了敌人1个班的冲击。

步兵第70师208团8连1班

259.1高地西无名高地防御战斗

(1953年7月7日)

259.1西无名高地,是259.1高地翼侧屏障,三面环绕河沟,比较开阔,步兵第208团8连第1班,在该高地依托半坑道式的掩蔽部结合野战工事组织防御。根据地形特点,上半班扼守高地南侧,下半班位于高地西侧,阻止敌人由南和西南及西北方向的进攻。
1953年7月6日夜,美3师65团3营10连企图以偷袭手段,一举歼灭该高地防守分队,捕捉我方人员,查明我军防御部署。我第1班机智勇敢地以短兵武器与敌展开近战,经1小时战斗,击溃敌人两个班至1个排连续4次冲击,歼敌30余名,俘敌2名,缴获轻重机枪各3挺,长短枪17支,我伤2亡1,获得以少胜多的歼敌范例,战后荣立集体一等功。

一、战斗经过

7月6日夜,风雨交加,敌趁机秘密进至我阵地前。7日1时30分,敌突然地向我阵地行5分钟的炮火袭击,接着约两个班的兵力向我堑壕逼进。由于观察受限,少数敌人已楔入我阵地内,距我哨兵10余米,我始发觉,哨兵立即向运动之敌投出一枚手榴弹,继之以自动步枪横扫已进入我堑壕内之敌人,并拉铃向隐蔽部发出战斗警报。班长闻铃声即率领全班进入战斗,刚出掩蔽部口,即发现敌人正对我掩蔽部口架设机枪,当即投出一枚手榴弹,毙敌1伤敌2,缴获轻机枪1挺,并令其余战士迅速占领野战工事,以手榴弹、手雷和抵近射击与敌展开激战。此时连根据情况,亦立即组织60炮和配属之82炮向该班前沿射击,拦阻敌后续部队。狡猾的敌人视攻击掩蔽部口不成,一面继续与我战斗,一面以一个班的兵力由左侧爬上掩蔽部顶,企图从侧后消灭我军。班长察觉敌之行动企图,乘敌立足未稳,即向掩蔽部顶连投3枚手榴弹,打得敌人弃枪而逃,全班乘胜向进入我堑壕之敌猛扑,经数分钟激烈战斗,将楔入我阵地之敌歼灭大部,残敌狼狈逃窜,缴获轻重机枪各1挺。之后班长随即重新排除警戒,迅速打扫战场,补充弹药,准备再战,并派战士刘佐道回连部报告情况。
敌人偷袭未成改为强攻,先以炮火向我阵地实施猛烈轰击,复以两个班的兵力向我正面发起冲击。当少数敌人逼近我左翼工事两侧时,,在班长同一指挥下,以手榴弹、自动枪突然开火,同时连的支援炮火也实施拦阻射击,使敌第2次冲击在我前后火力突击下又告失败。与此同时回连报告情况的刘佐道同志,中途遇到约两个班的敌人向我侧翼蠕动,企图聚歼该班,刘机智而沉着的隐蔽在有利地形上,当敌接近时,以手榴弹、自动枪突然向敌射击,敌遭意外打击伤亡惨重,狼狈逃窜。
击退敌人两次冲击后,弹药已消耗近半,自动枪因沾染泥土全班发生故障,班长立即号召党团员要以身作则节约弹药,坚守阵地,将敌人放至最近距离后,以手榴弹、手雷、爆破筒打击敌人。数分钟后,敌人又在炮火掩护下以3个班的兵力,向我上下班同时发起冲击,正面以火力牵制,其主力指向上半班左翼。班长察觉敌之行动企图后,即以两名战士扼守正面,其余3人控制在左翼。当3个敌人逼近堑壕时,我以手榴弹毙敌1名,其余仓皇逃跑,缴重机枪1挺。此时正面进攻之敌已逼近我前沿,我随即转移兵力抗击正面进攻之敌,在我正确火力打击下,敌人第3次冲击又未得逞。与此同时,向我下半班进攻之敌,也被我击退。
击退敌人3次冲击后,班内仅剩手榴弹10枚、爆破筒4根,班长即号召大家收集敌遗弃的弹药,并提出“近、准、猛”的要求。10分钟后敌人第4次冲击又来了,但此次射击与前不同,很长时间,才发现几个敌人向前蠕动,班长判断可能是敌人掩护拖尸,随即组织1个小组(3人)在火力掩护下,从翼侧实施短促反冲击,敌慌忙弃尸而逃,我乘胜追击,俘敌2,缴重机枪1挺,战斗至此胜利结束。

二、主要经验

1、在夜暗天雨视度不良的条件下进行防御时,应特别加强阵地警戒,做好战斗准备,当敌人进攻时,及时发出战斗警报,迅速占领野战工事抗击敌人,才能取得主动,挫败敌人的进攻。此次战斗,由于我哨兵因天雨、防炮进入掩蔽部口,警戒疏忽,敌楔入我阵地10余米才被发觉。但由于我事前做好了充分战斗准备,听到警报后,迅速进入战斗,消灭了企图封锁我掩蔽部口的敌人,并击退了楔入阵地内的敌人,粉碎了敌人的偷袭企图。
2、在战斗中要及时判明敌人的行动企图,运用灵活的战术,机智的指挥,敌变我变才能趋利避害,取得战斗胜利。此次战斗敌人偷袭不成,改用了翼侧迂回和正面强攻的战术,先以一个班从左翼爬上掩蔽部顶,企图从侧后消灭我军,尔后又以两个班在其炮火掩护下从正面向我发起冲击,我则承左侧敌立足未稳之际,先击退掩蔽部顶和楔入我阵地内的敌人,尔后集中力量歼灭正面进攻阵地,挫败了敌人的进攻。当敌人掩护拖尸时,我有实施翼侧短促反击,击退了敌人最后一次冲击。经验证明:在情况复杂、阵地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机智沉着地指挥更为重要。
3、小分队战斗,培养每个战士具有近战、孤胆作战、机智灵活的作风,是提高战斗力的一个根本问题。小分队本来战斗人数就少,据守一个支撑点,常常处于敌人四面或三面包围攻击的情况,如果你总是围拢在一块,不敢孤胆战斗,则很难适应战斗的需要,不能很好完成战斗任务。此次战斗,敌人虽楔入了我阵地,但由于我发挥了短兵武器的威力,与敌展开近战、夜战,将楔入我堑壕内和掩蔽部顶的敌人迅速击退。战士刘佐道同志由于发挥了孤胆作战精神,一人击溃了敌两个班,粉碎了敌人由侧后的攻击,保障了侧后安全。这充分证明,夜间战斗敌人脱离的攻击,保证了侧后安全。这充分证明,夜间战斗敌人脱离阵地,在没有依托的情况下,兵力虽大,只要我发挥近战夜战和孤胆作战的特长,以及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就能大量消灭敌人,挫败敌人进攻。

步兵第31师91团9连3班

南川桥地区7昼夜伏击战斗

(1951年12月5日—12月12日)

敌人自秋季攻势以来,气焰嚣张,美军第24师21团常常以1个班到1个连的兵力,对我91团刚接防不久的上里、上上里、金城地区防御阵地前沿袭扰,企图破坏我工程作业,陷我于被动。为了打击敌人狂妄气焰,争取主动,1951年12月,步兵第91团9连3班(共6人由副排长率领),在重机枪3挺,轻机枪 2挺,60公厘迫击炮4门的支援下,在大雪盖地,零下20度的严寒里,于金城南川桥地区设伏7昼夜,发扬了坚忍不拔,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并以速战速决的手段给予对我进行袭扰的美军第1连以歼灭性打击,粉碎了敌人的袭扰企图,保证了我工程作业和防御的稳定性。

任务部署

3班接收任务后,全面的分析研究了敌人活动规律和战术特点,并根据地形情况,把全班编为两个战斗小组:第1组(3人)配置在桥西侧,任务为及早发现敌人,放其过桥,并视敌兵力大小截断敌人退路或阻敌增援;第2组(3人)配置在桥西北侧,与第1组构成交叉火力,并视机出击,歼灭敌人捕捉俘虏。同时根据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制定了战斗方案:1、若敌小群来犯则力求捕捉;2、若敌1个班至1个排兵力则力求全歼,相机捕捉俘虏;3、若敌兵力较大,则放其前卫过桥,尔后斩腰截尾歼其前卫。

战斗经过

3班12月5日夜进入伏击地区,连续5昼夜,敌人未出来袭扰活动。此时,个别同志即产生了急躁情绪,党小组根据上述情况召开了会议,进行了思想动员,进一步说明了此次伏击的重要意义,号召党、团员以身作则,忍饥耐寒,克服困难。经动员后,稳定了情绪,鼓舞了斗志,一致表示坚决坚持到最后战斗胜利。
12日晨,大雾迷漫,敌约1个连的兵力由424.3高地徐徐的向我伏击地区接近。因视度不良,当时我仅能观察到其先头的1个排。该排过桥后,第1组首先开火,切断了敌人退路;第2组紧接着迎头猛烈射击。敌突然遭袭击,惊慌失措,队形混乱。但其发觉我兵力不大时,立即组织残敌向我反扑,同时敌占领桥头,以重机枪火力亦向我猛烈射击,情况转危。此时,第1组战士刘泽万同志冒着敌人火力,从翼侧向敌机枪阵地接近,距离20米时虽身负重伤,但忍痛以手雷将敌机枪爆炸(自己亦光荣牺牲),情况转危为安。此时,1、2两组立即以猛烈的火力夹击敌人,反扑之敌大部就歼,余敌向南溃逃。与此同时,敌后续两个排也增援上来,向我冲击,但因受金城川所阻,桥头又为我重机枪、迫击炮火力严密封锁,迫敌不能前进。至此,我3班在火力掩护下,迅速撤回主阵地。共战斗10分钟,计毙敌31人,缴获自动枪4支,军用物资一部。我伤1亡1,敌我伤亡对比为15.5:1。

主要经验

此次小分队伏击战斗,所有能在敌人优于我20余倍兵力的情况下,以小的代价获得较大的胜利,除战前进行了充分的战斗准备工作和深入的思想动员外,主要经验有以下几点:
第一,确实掌握敌人的活动规律,摸透敌人特点,是取得伏击战斗胜利的先决条件。此次战斗,3班就是根据已掌握了敌人拂晓、黄昏活动和往返必经道路的规律,利用敌人自秋季攻势以来气焰嚣张,缺乏警惕的缺点,于大雪刚停,雪深过膝,气温在零下20度的天候,出其不意地获得了伏击战斗的胜利。经验证明,只要确实掌握和利用了敌人的活动规律和特点,小分队活动,能以小的代价换得较大的胜利,反之,伏击兵力虽大,亦不能获得预期效果。
第二、伏击战斗必须根据敌人活动规律、特点,结合地形,事先周密的拟制不同情况的作战方案,才能保证战斗的顺利实施。这次战斗,3班由于战前拟定了三种情况下的作战方案,人人都明确立任务,故在战斗时,都能按照预定计划迅速完成战斗任务。
第三、地形选择恰当与否,是决定伏击战斗成败的关键。为此,必须根据敌人活动规律,选择敌人经常出没而又有利于我之地区,才能出敌不意达到突然的目的。此次3班伏击地区选择自南川桥北侧,不但是敌人到我上里、上上里阵地前沿袭扰必经之道,而且桥北地形起伏,树木稠密,较为隐蔽,并在我前沿阵地火力的控制之下,进退容易,桥南地形平坦开阔并有河川阻隔,特别是战斗触发后,桥即被我火力严密封锁,过桥的敌人后退步能,容易被我歼灭,没有过桥的敌人兵力虽大,但增援不便,无法施展。因此,3班虽然兵力小、火力弱,由于地形选择的恰当,结果,以小的代价取得了较大的胜利。
第四、战斗行动勇猛、顽强、沉着、果敢、秘密突然、速战速决是此次战斗胜利的主要原因。3班在进入伏击地区前,反穿棉衣、裤,头扎白毛巾,并进行了严密的伪装,故敌进入我伏击圈内仍未发觉,使我能以突然的短促火力袭击之,打敌措手不及。同时,在零下20度的严寒里坚持7昼夜,干粮充饥。雪团解渴,始终保持了高昂的战斗情绪,沉着待机。战斗触发时,动作勇猛突然,速战速决,故我伤亡较少。特别是在战斗过程当遭敌重机枪火力压制情况危急时,战士刘泽万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以手雷将其炸毁,在战斗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步兵第140师419团4连3排

方席洞伏击战斗

(1951年8月17日)

美军第2师65团,经常以一个连或一个营的兵力,从铁原方向经管浦、板桥洞进至上细足、方席洞一带进行侦察活动,企图查明我防御情况,伺机向我进攻。我为歼敌有生力量,捕捉俘虏,了解情况,步兵第419团以四连3排配属重机枪1挺、60炮两门,由连长率领,于方席洞附近设伏。当敌进入我伏击圈后,以突然猛烈火力和迅速勇猛地动作,经15分钟战斗,全歼敌一个加强班,毙敌12名,俘敌6名,我仅轻伤一人。
8月15日晚,该排隐蔽的进入方席洞东南小高地设伏地区,查看地形后,以一个班配置在正面,另两个班配置两侧,形成口袋式的伏击圈,重机枪、60炮配置于侧后,准备打响后以火力阻敌后续部队的增援。布置完毕后,立即构筑工事,严密进行伪装,作好了战斗准备。16日敌机低空侦察数次未能发现。17日9 时,敌一个营由铁原进至上细足后,其主力隐蔽该地区,以一个连继续向方席洞方向前进,其先头一个加强班(距主力约500余米)向我搜索前进,待敌接近我十余米时,以连长枪声为讯号,所有火器突然开火,敌遭突然打击队形混乱,我全排乘机向敌猛扑,经15分钟战斗,全歼美3师65团1营1连一个加强班,缴获轻机枪2挺,半自动步枪、卡宾枪7支。

主要经验

1、小分队伏击能否成功,关键问题在于首先掌握敌人的活动规律,才能出敌不意的打敌措手不及。其方法:应当是在判明敌必经的地区,先敌占领有利地形,作好工事,严密伪装,明确规定联络记号,沉着耐心的隐蔽,待机歼敌。只有如此才能伏击成功,否则,就可能暴露我行动企图,使敌有机可乘,向我实施反伏击。三排之所以伏击成功,主要是掌握了敌人的活动规律,虽然等待了一天两夜,但终于伏击成功。另外是工事伪装严密,第一天,敌机低空侦察未能发觉,直到战斗打响前,敌接近我十余米后,尚未察觉,因此,就保证了战斗发起的突然性,发挥了我军近战的特长和短兵火器的威力,战斗一打响,就迫使敌人慌乱无措,只好被动挨打。
2、根据已经掌握的情况,作好周密的战斗方案和充分的准备工作。该排根据不同情况,预定了各种战斗方案。如敌一个班进入设伏区,我则坚决消灭之;如敌一个排分路进入设伏区,我即突然开火,先歼其主要的一路,再以迅速勇猛地动作歼其次要一路;如敌兵力过大,我则以主要火力拦阻敌主力,以短兵火器突然袭击歼敌先头部队,尔后交替掩护,迅速撤出战斗。根据情况预计,进行了战斗编组(编为火力组、捕俘组和支援组)和反复的进行了战术演习。故在战斗打响后,各班以突然勇猛地动作向敌猛扑,敌尚未查明情况和展开之前,我即将敌先头班全歼,并迅速分路撤出了战斗,因此,就避开了敌人主力反扑和炮兵的杀伤。
3、伏击战斗,在战术上必须采取速战速决决不恋战的原则。当敌尚未进入我反击区时,要绝对秘密,千万不可暴露我行动企图;当其进入我设伏区后,在我短兵火器有效射击距离内,即应突然猛烈开火,给予歼灭性的打击,并乘敌混乱之际,以迅速勇猛地战术动作,插入敌战斗队形,以求迅速全歼敌人,捕捉俘虏,然后视情况很快撤出战斗,切忌与敌恋战。该排此次战斗,由于运用了这一战术原则,因此,当敌遭受我突然猛烈火力打击后,即乘机向敌实施猛扑,将敌歼灭。

步兵第7师21团4连3班

上浦防南山无名高地防御战斗

(1953年6月16日)

上浦防南山无名高地(55号阵地),是我军阵地前沿的一个独立支撑点,地形狭小,筑有南北贯通的约25米长的坑道一条,坑道口外以半环形堑壕相连接,由 21团4连3班(加强轻机枪两挺),在副排长率领下,共14人坚守。该班子炮火支援下,连续打退美7师31团一个连的三次冲击,毙伤敌83名,缴获各种枪 7支,步谈机1部,我仅伤3人,以小的代价完成了坚守阵地的任务。

(一)战斗经过

6月16日3时30分,敌约一个连的兵力分两路:一路约一个排由正面沿山脊,另一路约两个排由左山腿乘夜雾秘密向我接近,企图以优势兵力多路偷袭,一举攻占我3班阵地。我前沿警戒发觉后即迅速向副排长作了报告,全班立即占领阵地作好战斗准备。为发挥我军近战特长,以少胜多,决定待敌进至阵地前沿时以突然猛烈火力消灭之。当敌接近我前沿30米时,有的战士沉不住气,要求射击,被副排长制止。敌未遇抵抗,继续向我偷摸接近,距我前沿15米左右,我各战斗小组在副排长同一口令下突然开火,以手榴弹、手雷连续投向敌群,敌遭我猛烈火力打击,伤亡惨重,狼狈逃窜。敌稍整顿后,再次冲击,又遭我火力杀伤,先头接近堑壕的4个敌人,被战士张洪连投两个手榴弹全部击毙,余敌慌忙后撤。
敌仍不甘心失败,15分钟后又在轻重机枪火力掩护下分两路每路30余人向我两翼再次发起冲击,副排长令2、3组占领两侧阵地,待敌进至我前沿约10米时,突然开火杀伤敌约20余人,余敌溃退,遭我营属82炮拦阻射击,又杀伤其一部。接着,弟以后续部队一个排分三路以正面为主向我同时攻击,我各战斗小组仍以短促猛烈的火力顽强抗击,予敌重大杀伤,正面有5个敌人冲上堑壕被我击毙4人。当敌冲击受阻队形混乱之际,我即乘夜雾由3班长率领一个组迅速跃出阵地,从右翼向敌侧后实施反击,将的击退。天亮后,敌释放烟幕,掩护拖运尸体,我以火力阻击,又杀伤敌一部,至此战斗胜利结束。

(二)经验体会

一、防御战斗必须严密的掌握情况,加强战斗警戒,随时加强战斗准备,这样才能力争主动,有准备、有把握的消灭敌人。这次战斗3班由于加强了观察、警戒,并根据敌人动态,及时采取了对策,预先做好了准备,因而能先敌动手,打敌措手不及。
二、对夜间以优势兵力偷袭的敌人,只要我们能够事前正确地发现敌人进攻的情况,能够充分发挥我军夜战、近战的特长,依托工事沉着勇敢的、有计划的把敌人放至近距离内,以突然猛烈火力的杀伤,继之给予短促的突击,就能以少数的兵力消灭多数敌人。此次战斗,敌3次冲击,我均在15米以内开火,打的猛、打的准、打的突然,使敌很难招架。击退敌冲击后,迅速进入坑道隐蔽待机,因此我伤亡很小(仅伤3人),既保存量有生力量,又大量的消灭了敌人。

步兵第187师560团7连2排

190.5高地防御战斗

(1952年5月16日)

步兵第560团7连2排,经过10余天的战斗准备之后,于1952年5月16日挤占了敌人机动控制的190.5高地。当日敌查觉我占领该地,即调集约1个营的兵力,在炮兵、航空兵的支援下,向我发起进攻。该排依托有利地形,在炮兵密切协同下,以各个击破和翼侧反冲击的积极手段,与敌激战9个小时,我仅以16名的伤亡代价,击退敌人4个排至2个连的7次冲击,毙伤敌人180余名,守住了阵地。

一般情况

190.5高地,是敌我中间地带的一个制高点,美陆1师1团,为长期占领该高地,每日以1个班至1个排兵力,到该地活动,并企图加修工事。我560团为粉碎敌人企图,确定以7连1个排先敌占领该高地。7连受命后,党支部决定,以冷枪、冷炮、伏击、巡逻等手段,积极打击敌人,阻止其接近该地,并于夜间,秘密的在高地背敌面构筑屯兵洞及通往纵深的交通壕,并储备足够的弹药和物资。一切准备就绪后,5月16日1时,令2排(欠5班)加强火箭筒1具占领阵地,组织防御。该排根据地形情况,以7班附轻机枪1挺,由副排长率领,扼守该地正面和左翼,6班附轻机枪1挺,扼守右翼(主要方向),8班及火箭筒隐蔽在屯兵洞内为预备队,连以重机枪两挺布于高地右侧后,保证该排侧后安全。

战斗经过

5月16日5时许,敌1个加强班由书堂洞北山向190.5高地搜索前进。当敌进至距我20米左右时,6班以冲锋枪、手榴弹突然打击敌人,歼敌一部,余敌后退。敌误认为遭我伏击,因此又连续向6班冲击两次,均被我猛烈火力击退,此时敌人才察觉我坚守190.5高地的企图。即以炮兵、航空兵向2排及我纵深阵地轮番轰击,并调集预备队约1个营的兵力,由新基向前运动,当即被我炮兵猛烈火力杀伤一部。8时20分,敌在其炮兵及机枪火力掩护下,又向我190.5高地逼近,我炮兵再次以准确密集的火力,向运动之敌猛烈射击,又杀伤敌一部。
9时,右翼进攻之敌约1个连,先头展开1个排,向6班发起冲击,当进入我有效射击距离时,6班在排长统一指挥下,所有火器一齐开火,7班则以侧射火力积极支援,同时我炮兵亦向敌后续部队实施猛烈射击。敌遭我前后火力夹击,被迫就地卧倒,以后又在炮兵掩护下,分三路向2排整个阵地进攻,其中一路以两个排兵力,向6班冲击,我以猛烈火力将敌击退。左翼一路敌人约1个排,正面一路敌人约两个排,同时向7班发起冲击,待敌进至我前沿30米左右时,在6班一部分火力支援下,以突然短促火力也将敌击退。该排抓紧战斗空隙,研究了情况,判断敌再次冲击的方向,可能仍指向我左翼6班阵地。因此决定将6班防御正面缩小,并调火箭筒班3人,增强该班防御,7班防御正面加大,主力向6班靠拢,8班随时准备向右翼机动。
11时,敌在炮火掩护下,以两个连分三路再次发起冲击,主力果然指向6班,企图用优势兵力,以多箭头、同时攻击的手段,分散我守备力量,限制我之机动。2排则以集中力量各个击破的战法,粉碎敌人冲击,随即令7班以两个战斗小组,抗击由左翼与正面进攻之敌,以6班全班及7班1个组,集中抗击由右翼进攻之敌。当敌进至距我30米左右时,我所有火器同时由正面、侧翼突然开火,右翼敌人即不支而退,6班又迅速向左翼机动,支援7班战斗,左翼敌见其主攻方向受挫,也仓皇退至山下。右翼被击溃之敌,重整旗鼓后,再次发起冲击,又被我猛烈火力击退。敌虽屡遭失败,但仍不甘心,12时30分,于山脚下继续组织战斗,准备再攻。我即以炮兵轰击,予敌很大杀伤。此时正副排长均牺牲,6班长代替指挥,将全排21人编为6个战斗小组,以3个组方式右翼,两个组方式左翼与正面,一个组为预备队。由于防御工事全部被毁,确定右翼阵地前推20米,以便利用前沿前残存之岩石、树桩等,抗击敌人冲击,同时进行了简短的动员,全体同志一致表示:一定顽强坚守,决不丢失一寸土地。
16时,敌在炮火掩护下,又以两个连的兵力,分三路再次向我发起冲击。当敌人主攻一路沿山脊及两侧向我右翼接近时,代理排长6班长同志一面亲率一个组,从正面以准确而猛烈的火力,迎头痛击敌人;一面乘敌混乱之际,以两个组由右翼实施短促反冲击,将右翼之敌击退,我乘胜组织火力追击,又杀伤敌一部。由左翼与正面进攻之敌,在我顽强抗击下,也未得逞。以后敌纠集所有残兵,蜂拥而上,战斗异常激烈,全体指战员英勇奋战,一面以手榴弹、爆破筒连续投入敌群,阻敌前进,一面以小组从侧翼实施反冲击,敌在我顽强抗击之下,伤亡惨重,无力再攻,即狼狈逃窜。战斗至傍晚17时胜利结束。

主要经验

一、根据地形特点,重点布署兵力,控制机动力量,是山地防御保持连续战斗,挫败优势敌人进攻的主要手段。这次战斗,2排根据地形特点与敌人可能进攻的方向,在不便于攀登的正面与左翼,只配置了少数兵力,主力则集中在利于敌人进攻的右翼,并以三分之一的兵力做为预备队。在战斗过程中,曾两次调整理战斗布署,都是按这一原则使用兵力的,这样既能集中主要力量于主要方向,又能保持连续的战斗能力,因而击退了敌人冲击,取得了战斗胜利。
二、小分队战斗,同样应该坚决贯彻毛主席各个击破的指导原则,只有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才能够做到真正的集中兵力,保证战斗的主动性,也就可以做到在防御战斗中以少胜多。事实上敌人进攻我之阵地,特别是山地支撑点式防御,多数是处于围攻的情况,而敌人的围攻,不管分多少路,总是有主有次,对我之威胁来说,有大的有小的,因此小分队防御必须采取集中主要力量各个击破的战法,去对付敌人的进攻,不应当平均分散兵力,使自己陷于被动应付的局面。该排这次防御战斗,成功的运用了上述原则,曾击退敌人7次优势兵力的冲击。如敌第2次进攻采用了多路同时冲击的手段,企图分散我守备力量,限制我机动,我则集中主要兵力和火力,首先击退对我威胁最大的右翼进攻之敌,然后再向左翼和正面转移兵力和火力,从而保障了防御的稳定性。16时以后,敌人的几次冲击,我均采取了一面利用岩石、树桩从正面痛击敌人,一面乘机以精干小组,向敌侧翼实施短促反冲击,夹击敌人的一路,从而能以小的代价,取得胜利。
三、争夺敌我中间地带的制高点,我先敌占领后,敌势必反扑。因此必须在占领前充分的作好战斗准备工作,才能粉碎敌人进攻,达到坚守目的。这次2排挤占190.5高地之前,部队进行了动员;又以10余天的时间,在该高地反斜面构筑了屯兵洞;储备了足够的弹药;并在连营首长亲自率领下,详细熟悉了地形;根据地形与敌人可能进攻的方向制定了战斗方案;研究了兵力运用,火力组织,各分队协同动作等主要问题;部队又通过训练和军事民主,更进一步明确立自己的具体任务。因此该排在进入之敌后仅4小时敌人即发起进攻的情况下,能够有秩序的投入战斗,并在炮兵密切协同和班与班的主动支援下,以猛烈的火力与适时的反冲击,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步兵第136师407团1连3排

云谷西山防御战斗

(1953年3月19日)

步兵第407团1连3排于3月17日接替了云谷西山防御任务,19日敌向该地进攻,3排依托坑道工事,发挥短促火力并积极的实施反冲击,经两小时激战,打退敌美陆1师5团1个加强连的连续三次冲击,坚守了阵地。

(一)

云谷西山是我防御阵地前沿一个较突出的支撑点,可直接观察由高浪铺里至梅岘里方向敌纵深的活动情况,并威胁敌梅岘里东山之侧后安全。该地原筑有坑道一条,并有部分堑壕、交通壕等野战工事。3排(配属2排6班及60炮、57炮各1门、90火箭筒2具)接替防御后,即根据地形和工事情况,采用了有重点的分散配置,以7、9两个班坚守主峰,8班和2排6班分别守备主峰以北两个无名高地。
17、18两天,敌以飞机56架次向云谷西山连续实施轰炸,我4个坑道口被炸塌3个,并炸毁堑壕100余米,同时敌军官看地形和小分队活动增多,纵深内不断有部队演习,车辆运输频繁。根据上述情况,判断敌正积极准备向我进攻,因此3排除加紧进行各项准备工作外,则全力以抢修工事,并加强了伪装,准备坚决粉碎敌人的进攻。

(二)

3月19日4时20分,敌以70余门火炮向云谷西山西侧之梅岘里西山和乌金里西山友邻阵地轰击,以20余辆坦克向3排阵地进行破坏射击,同时10余架飞机有重点的轰炸和扫射3排阵地。5时,敌炮火突然转向云谷西山,掩护其1个加强连在5辆坦克引导下分两路向3排阵地接近,另1个连向乌金里西山实施佯攻。敌炮火轰击时,我3排阵地除留观察人员和值班火器外,余均进入坑道隐蔽,并立即将当面情况向连作了报告。5时15分敌炮火转移地瞬间,3排副排长赵春山即指挥9班下半班迅速占领野战工事。此时敌先头1个班在烟幕掩护下向9班正面发起冲击,距我堑壕10余米时,我以手榴弹、手雷、冲锋枪等各种短兵火器突然开火,将敌打乱,并乘机以9班班长率半个班勇猛地跃出堑壕实施阵前短促突击,歼敌大部,敌第一次冲击被击退。
敌经整顿后,接着以1个排的兵力向我发起第二次冲击,当进至堑壕附近时,我以机枪和9班所有火器在3排长统一指挥下向敌猛烈射击,同时纵深炮兵积极拦阻敌后续部队,敌遭重大杀伤慌忙溃退,我迅速以火力追击和炮火拦阻,又歼敌一部。与此同时,敌1个班在烟幕掩护下向我6班阵地秘密迂回,当时6班在坑道隐蔽,野战工事内仅有刘大胖一人担任观察,敌进至30米时被刘发觉,已来不及报告,该同志即机动的准备好手榴弹,大胆沉着的待敌进至20多米,突然向敌连投3个手榴弹和两个手雷,然后以冲锋枪迎头扫射,使敌措手不及,6班长听到手榴弹爆炸声立即率1个组跃出坑道,此时敌已被击退。
敌两次冲击失败仍不甘心,又以1个排的兵力在炮兵和坦克火力直接支援下,发起第三次冲击。3排即迅速发出要求炮火支援的讯号,并以60炮、无后坐力炮、火箭筒等所有火器向敌一起开火。9班战士李伦轩负伤11处,仍坚持战斗不下火线,还叫班长踩他的肩膀射击(班长个矮),此时,我纵深炮火则积极向敌群轰击,在我步炮火力密切协同下,敌最后一次冲击又被打垮,战斗至当日7时胜利结束。共毙伤敌50余名,我仅伤2亡1。

(三)

3排接替云谷西山防御后,仅有一昼夜的准备时间,在敌情、地形不够熟悉的情况下,挫败了优势敌人的连续冲击,以少胜多,坚守了阵地。主要经验是:
1、防御战斗必须有较强的工事作依托,尽可能构成以坑道为骨干并与野战工事相结合的环形防御,只有如此,才能以少胜多,保存好有生力量,有效的打击敌人。这次战斗,云谷西山原有工事不多,3排接防后,即全力以赴加修工事,并使屯兵坑道与野战工事相结合,敌人轰炸、炮击时,即进入坑道隐蔽,炮火转移就迅速占领野战工事,因此敌虽使用了大量的飞机炮兵并以优势兵力连续冲击,但整个战斗我仅伤亡3人。在战斗过程中,他们还抓紧间隙积极抢修或边打边修,始终保持有一定的野战工事作依托,这样就大大减少了伤亡,并能充分的和不间断的发扬火力,大量歼灭敌人。
2、抗击敌人优势兵力的进攻最好的办法是采用近战,大胆的把敌人放到阵地前沿,以短促猛烈的火力打敌措手不及,同时抓准时机短促出击,兵力不要太多,动作要迅速突然,这是防御作战以少胜多的积极手段。此次战斗,每次都是等敌人接近至我阵地前几十米时,以手榴弹、手雷、冲锋枪、轻机枪一齐开火,予敌以杀伤。当敌遭我迎头痛击失去冲击能力时,我则以精干兵力短促出击以收奇效。如敌第一次冲击在阵地前沿遭我火力杀伤队形混乱时,9班半个班突然跃出堑壕向敌反击,歼敌大部,打垮了敌人的进攻。
3、防御作战必须严密的组织步、炮协同,充分发挥炮兵作用,这样才能大量杀伤敌人,确保阵地。此次战斗,3排能把情况随时通报给炮兵,并及时发出要求火力的信号,炮兵也能及时准确的支援步兵作战,给进攻之敌以歼灭性打击。如敌第二次冲击,我纵深炮兵根据3排指明的位置积极拦阻,予敌以火力杀伤,当敌溃退时,又猛烈轰击,歼敌大部。
4、这次战斗高度发扬了英勇顽强孤胆作战的战斗作风,这是致胜的重要因素。如9班战士李伦轩,在抗击敌人第一、二次冲击中,先后负伤11处,仍坚持阵地不下火线。6班战士刘大胖独自一人打退敌1个班的冲击。由此可见防御作战以英勇顽强的精神,寸土不让,坚持到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步兵第45师133团5连1排

佳岘里西山防御战斗

(1952年6月14日3时——6时20分)

佳岘里西山,地形突出,三面受敌火威胁,是忠贤山主阵地前沿之重要支撑点。除2号阵地外,1、3号阵地各构筑坑道一条,共长17米,基本上形成了以坑道为骨干和野战工事相结合的阵地体系。该高地由我5连1排防守。为完成防御任务,小组、班、排都拟定了详细的战斗方案,并多次利用黄昏或拂晓进行阵地练兵。1952年6月14日美40师223团先后以两个营,在火炮70余门、坦克35辆的支援下,向我5连1排阵地发起进攻。该排在我炮火有力的支援下,激战约4小时,共击退敌8次冲击,毙伤敌连长以下523名,我伤亡30人,敌我伤亡对比为16:1。胜利地完成了防御任务。

一、阵地经过

提前发现敌人进攻征候,随时加强战斗准备
6月12日8时,敌炮火突然向1排阵地轰击,同时敌卡车20余辆,载步兵由芳通里开往注字洞东南侧凹地。为了及时查明敌人行动企图,排长孙富生同志令各班增设观察哨,另外2、3班每夜还各排出1个组,至前沿前侦察巡逻警戒。
13日夜22时,我巡逻组先后与敌小分队遭遇,我当即抢占有利地形,先敌开火,毙伤敌10名,残敌狼狈逃窜。此时,根据以上情况判明,敌即将向我进攻,遂招集各班长、火器组长区分了任务,并令各班立即加修工事,进一步加强战斗准备。
击退敌人的夜间偷袭,歼敌80余名
14日3时,敌约1个连的兵力,分两路利用夜暗向我秘密接近,企图以偷袭的手段,攻占我阵地。2班观察哨听到敌脚步声,立即报告全排作好战斗准备,待第接近阵地前沿时,我以突然猛烈的火力打敌措手不及,敌见偷袭不成,随以轻、重机枪及炮火向我前沿和纵深进行压制射击,掩护其步兵向我冲击,当即被我猛烈火力击退。激战20分钟,毙伤敌80余名。
依托工事,组织短促猛烈的火力杀伤敌人,适时反击,恢复阵地。
14日4时20分,敌在其炮火支援下,以一个排依托杏亭西山,向1号阵地猛烈射击,同时敌主力指向我阵地两侧,一路约两个连沿佳岘里以西凹地,向2号阵地冲击,另一路约两个排向1号阵地进攻,敌曾两次冲至我阵地前约50米处,均被我步、炮猛烈火力所击溃。敌稍经整顿后,又向我发起第3次冲击。此时,坚守1号阵地右侧的机枪班长与射手壮烈牺牲,副射手负伤,机枪因尘土过多而发生故障,敌乘机突入了1号阵地。同时,另股敌人约1个排也突破了2号阵地。当时情况紧急,排长立即要求炮火向佳岘里以西凹地与1号阵地以南谷地以及杏亭西山之敌进行拦阻和压制射击,令2班一个组,由2号阵地左侧自己带一个组,从右侧同时向突入之敌实施反冲击。敌在我左右夹击下而溃退,一举恢复了1、2号阵地。共激战30分钟,毙伤敌190余名。
4时50分至5时30分,敌先后200余人在炮火和4辆坦克的支援下,又连续3次向我冲击,在我步、炮猛烈火力打击下,死伤120余人,狼狈溃退。此时我伤亡较大,排长遂将现有10人,编为3个战斗小组,以1组坚守2号阵地,亲率2组坚守1号阵地,3组则隐蔽待机。
6时10分,敌100余人分两路又向我2号阵地冲击。在激烈战斗中,1班长赵安雷同志,右臂被打断,左臂和胸部同时负伤,仍顽强地坚持战斗,并用负伤的左手投弹,先后毙伤敌10人。终因敌群我寡,3号阵地被突破。排长当即令3号阵地一个组由左侧,自带一个组从右侧,同时向突入阵地之敌实施反冲击。激战10分钟,毙伤敌连长以下大部,残敌不支,仓慌逃窜,我恢复了阵地。

二、几点主要经验

1、防御战斗必须加强观察警戒,及时掌握敌情,以争取主动歼灭敌人。此次战斗,排发现敌人进攻征候以后,为了提前查明敌人行动企图,即在阵地内增设了观察哨,因而敌人于14日3时1个连向我偷袭时,我及时发现,提前有所准备,结构以猛烈火力将其击退。又如该排每夜派出了巡逻组,至阵地前沿侦察巡逻警戒,不但及时了解了敌情,也有效地打击了敌人小分队的活动。
2、依托野战工事,在近距离内,针对敌人集团冲击的步兵以短促猛烈火力杀伤敌人,并在有利时机坚决进行反冲击,是防御战斗中制胜敌人的积极手段。此次战斗中,敌数次冲击,均遭我短促猛烈的火力的大量杀伤,当敌立足未稳,体力减弱,队形混乱的有利时机,以精干小组从敌翼侧实施反冲击,两次均获胜利。
3、边打边组织,是保持分队持续战斗的有效措施。此次战斗中,排长根据情况的需要,曾先后调整了3次部署,因而有力的打退了敌人的连续冲击。特别在全排伤亡较大的紧急关头,排长把仅有的10人,组织了3个战斗小组,重新动员,明确任务,从而击退了敌人一个连最后的一次冲击,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4、战斗中干部沉着、顽强,以身作则,特别在紧急关头,能挺身而出极为重要。此次战斗,当敌人约两个连的兵力,曾先后两次冲至我阵地前沿时,排长孙富生同志不但能沉着地指挥全排将敌击退,而且在战斗激烈的情况下,能亲率1个小组向突入阵地之敌,实施坚决勇猛地反冲击,恢复了阵地。特别是排长右臂已负伤,仍忍痛坚持指挥战斗。又如1班长赵安雷同志,身负重伤三处,右臂被打断,口吐鲜血,还坚持战斗,这种顽强的战斗精神,鼓舞了全排同志各个英勇顽强,斗志昂扬,对挫败敌人冲击、守住阵地,起着重要的作用。

步兵第67师201团1连1排

205高地东南无名高地防御战斗

(1953年1月25日8时至15时30分)

1953年1月25日,美军步兵第7师32团以两个连的兵力,在各种火炮100余门,坦克20辆,飞机48架次的支援下,向205高地东南无名高地实施进攻,我步兵201团1连1排在炮兵密切协同下,依托坑道和野战工事,充分运用近战手段,避敌之长,击敌之短,连续打垮敌人6次冲击,歼敌150余人,守住了阵地。
205高地东南无名高地,地形突出,为步兵第1连前沿的主要支撑点。阵地上筑有坑道两条,环绕阵地筑有堑壕和交通壕并与坑道相连接,形成环形防御。1排配属2排4班和57无后坐力炮1门,重机枪1挺,坚守该阵地。1、3、4班并列配置在前沿,2班为排的机动兵力,位于排主坑道隐蔽待机。自1月17日以来,敌前沿每天均有军官向我观察,其纵深内的车辆活动突然增多,对我205高地及其以南阵地的炮击比往常增多,我判定敌即将向我进攻。于是1排加紧进行了战斗准备工作,着重的研究了作战方案,并利用夜暗结合阵地进行了演习,此外利用了一切时间,全力抢修野战工事,并储备了足够的粮弹。

(一)战斗经过

1月23日至24日,敌先后以飞机100架次,对我1排及其后方各阵地进行重点轰炸,同时以1个排至1个连的兵力对我205高地以南阵地,进行了两次试探性进攻,均遭我火力严重打击,攻击未逞。我经两次战斗初步掌握了敌人进攻特点,摸到了敌行动规律。
25日8时敌以飞机48架次再次向我1排及其后方阵地轰炸扫射,约达3小时,并在1排阵地上投掷凝固汽油弹1枚。11时30分,敌开始炮火准备,重点对1排进行了两小时的猛烈轰击。此时我阵地上除留观察员和值班火器外,其余进入坑道隐蔽。敌坦克与步兵在炮火准备的同时,在大量烟幕掩护下由宋村洞方向向我接近。首先以坦克20辆进至我第1、3排阵地的两侧,进行抵近射击,摧毁我野战工事,以火力切断1排与3排以及和后方的联系。尔后以两个连的步兵,利用宋村洞西之自然沟展开,占领冲击出发地位。与此同时又有6辆坦克迂回至塔上洞附近,企图以火力切断我205高地与以南各阵地的联系。
13时30分,当敌炮火向我纵深转移地瞬间,1排长和3、4班长首先跃出坑道观察情况,此时敌坦克成半包围态势已逼近我前沿阵地,其步兵约1个排分三路向我发起冲击。左路1个班子浓烟掩护下突入我4班交通壕,并以机枪封锁该班坑道口。4班长当即率观察员及1组组长勇猛的扑向敌人,以冲锋枪、手榴弹杀伤敌一部,将其驱逐出阵地。1排长即指挥1、3班各一部,迅速跃出坑道,占领野战工事抗击另两路的敌人。经激战后,歼敌约两个班,击退了敌人第1次冲击。1排即抓紧战斗间隙抢修工事,进行战斗准备。接着敌人又以一个多排的兵力,仍分三路向我猛扑。当敌进至距我20余米时,我以连续密集的手榴弹投向敌群,杀伤敌一部,余溃退。敌两次冲击被打垮后,又以正面的20辆坦克和纵深的炮火,再次向1排阵地实施猛烈射击。我表面阵地除留观察员外,其余迅速进入坑道隐蔽待机。
14时10分敌炮火转移时,我1、3、4班迅速占领了野战工事。敌约两个排在其坦克、炮火支援下,向我发起冲击。该排在3排火力侧射和纵深炮火有力支援下,以近战手段连续打垮敌3次冲击。但敌仍不甘心失败,最后又纠集了残敌约1个连的兵力,分三路,以正面为主,再次冲击,战斗异常激烈。1排长和1、3、4班长先后负伤,一部分敌人从1、3班阵地之间突入堑壕。在这种情况下,3班副陈志同志挺身而出代理排长指挥,迅速的组织火力,指挥各班利用残存工事,奋不顾身的以手榴弹、爆破筒打击突入阵地的敌人,歼敌一部,余敌溃退。15时40分,战斗结束。先后共打垮敌人1个排至1个连兵力的6次冲击,毙伤敌150余人,我仅伤亡11人。

(二)主要经验

一、对付装备优势敌人的连续进攻,必须善于避开敌人的长处,打击敌人的短处。当敌炮、空火力准备时,我表面阵地只留少数观察员和值班火器监视敌人,其余人员则迅速进入坑道隐蔽,从而避开了敌火力,保存量有生力量,当敌炮火转移发起冲击时,我即迅速占领野战工事,发挥我军近战的长处,以短促突然的火力,大量杀伤敌人。每次跃出坑道的时机,一般不能过早,早了可能遭受伤亡,也不能太迟,迟了来不及准备,有使敌突入阵地的危险。如25日下午敌炮、空火力转移后1排长和几个班长跃出坑道,此时敌1个班已突入阵地,并以火力封锁我坑道口,以后4班长率两名战士短促反冲击,才将敌人击溃。
二、防御战斗必须有独立作战,长期坚守的充分准备。为此,在工事构筑上,应以坑道为骨干,并与堑壕、交通壕等野战工事相连接,构成环形防御;在火力组织上,前沿自动火器的配置,以侧射火力为主,构成短促绵亘的交叉火力网;在兵力运用上,采取量敌用兵,并控制了适当地机动力量。依托坑道屯集粮弹,隐蔽机动兵力保持持续作战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达成歼灭敌人,保存自己的目的,即便阵地被敌割裂,仍能坚持战斗。
三、步、炮密切协同,是防御战斗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因此,战前步、炮指挥员必须根据敌情、地形制订周密细致的协同计划,建立多种可靠的通信联络。战斗过程中步兵指挥员应随时将情况通报炮兵,以便及时得到炮兵的支援,炮兵本身应建立观察,以便主动支援。如此次战斗,当步、炮联络中断时,幸好炮兵能自行观察,能够根据情况主动射击,予敌很大杀伤。
四、部队的优良作风,在战斗中,起着重大作用。在此次战斗中,步兵第3排积极主动的以侧射火力,支援1排战斗;特别是在战斗激烈的情况下,干部伤亡、敌人又突入阵地,副班长陈志同志能当机立断,挺身而出代理排长指挥。这种互相支援和机断行事的优良作风,对取得战斗的胜利,作用很大。

步兵第119师357团8连12班

227高地坑道防御战斗

(1952年7月2日)

1952年7月2日,英29旅威尔治团以一个排至一个连的兵力,在炮火支援下,向我12班防御之227高地连续进攻,该班在副排长杨宗耀同志指挥下,与敌进行激烈的争夺表面阵地后,主动转入了坑道防御,坚决扼守坑道口工事,以短兵火力给敌以重大杀伤,粉碎了敌人破坏坑道口的企图,最后再炮火支援下,配合连的反击分队,击退了敌人,恢复了阵地。

一、一般情况

227高地位于高旺山主峰以西约1000米处,是步兵第257团防御阵地较突出的一个支撑点。该高地不仅能瞰制高旺里一带敌人的活动,并且直接威胁高旺山西麓之敌,尤其自我开展冷枪、冷炮杀敌运动以后,对敌人威胁更大,成为高旺山之敌的“眼中钉”。因此,敌人不断发动进攻,并以火力破坏我防御工事,企图拔掉这个“钉子”,以稳定其高旺山阵地的防御。
227高地主峰原有“丁字”形坑道一条,共三个口,一个口向我方(西北),两个口向敌方(东北、东南),有断徐堑壕环绕,通向我主阵地还有交通壕1条。8连12班上阵地后,根据“长期作战,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进行了深入地动员教育,研究了战斗方案,加强了防御工事和战斗设备。坑道那存有半个月的生熟食粮,7天的饮水,储备了步、机枪弹3万余发,手榴弹525枚,爆破筒6条;每人有防毒面具1具;各坑道口还设有防火沙土。

二、战斗经过

7月2日早晨6时40分,敌人先以炮火向227高地进行了半小时的轰击,阵地上落弹1000余发,我堑壕被破坏一部。7时10分,敌炮火向227西侧无名高地转移,步兵一个排由高旺山西麓,向我227高地发起冲击。12班全体同志迅速占领堑壕,以集中猛烈的火力将敌先头一个班击退。此时,左邻第118师353团2营,见敌人后续部队迫近227高地,当即以猛烈的炮火支援,毙伤敌20余名,余敌仓慌逃窜。
敌人第一次冲击被击退后,副排长鉴于敌兵力较大,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大量杀伤敌人,持续作战,守住阵地,迅速将全部人员(连同无线电员和木工组、宣传员等共18人),编成4个战斗小组,以1组守东南口,2组守东北口,3组守西北口,第4组机动,准备随时支援各组战斗。
7时40分敌人又以两个排,利用死角由东南和正南避开我纵深火力,隐蔽的向我227主峰发起冲击。当敌到达我短兵火器有效距离内,我12班依托仅有的表面工事以集中火力给敌杀伤,迟滞了敌冲击速度。后来,因我已伤亡4人;无线电话机也被打坏,与上级联络中断,在敌众我寡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副排长即命令各组退守坑道,依托坑道口工事与敌继续战斗。
敌人占领了我227高地表面阵地后,以一个排控制了该高地主峰;另一个排以4至5人为一组,在其机枪火力掩护下,用小包炸药、手榴弹、汽油瓶,连续对我东南和东北面的坑道口实施破坏,企图夺占我坑道口,我坚守坑道口的第1、2组,为粉碎敌人的企图,奋勇作战,连续向外投掷手榴弹、爆破筒,阻止敌人向我接近,在战斗激烈阶段,仅班长冉凤章和1组长张绍仁即连续扔出100余枚手榴弹,击毙敌官兵10余名,使敌无法接近。敌人在我顽强的打击下,被迫退至我坑道口30余米以外,以火箭筒、喷火器向我坑道口射击。主峰的敌人也向下滚汽油筒、炸药包,并施放毒气,2组的坑道口被打起火,1组的坑道口被打塌,只剩1个小洞。此时坑道内多数同志因缺乏氧气而昏倒,伤员也逐渐增多,仅有少数人扼守坑道口,顽强坚持战斗。在这极端严重的情况下,副排长虽已负伤,但仍一面鼓动大家沉着奋战,互相支援,1人1枪战斗到底;一面组织力量迅速扑灭坑道口的火焰,积极改造洞口的战斗工事,坚决不让敌人接近坑道口。
9时50分我炮兵对占领我表面阵地之敌开始火力急袭,发射炮弹1358发,给敌以重大杀伤。连组织了半个班(6人)兵力,利用我炮火急袭效果,向227高地实施反击。我12班也乘机跃出坑道,配合反击分队将敌击退,最后恢复了阵地。战斗到上午10时30分结束。计毙伤敌80余名,我伤副排长以下11名,忘班长以下3名。

三、主要体会

(一)坑道有保存有生力量的作用,但坑道防御战斗异常被动,故必须在利用野战工事,予敌大量杀伤后,敌我力量相差悬殊,而野战工事大部被破坏时,才可以退守坑道;在退守坑道后,又必须千方百计的控制住坑道口,纵深炮兵和两邻部队均应积极组织火力支援,压制敌人,协同退守坑道的分队,不使敌人接近和破坏,这样才能守住坑道,保存力量,待机打出去,恢复原阵地,12班子此次战斗中就是这样利用坑道,保存量有生力量,守住了坑道,最后配合反击分队击退了敌人,恢复了阵地。
(二)坑道防御战斗的战斗编组,应根据坑道的长度和坑道口的数量而定。一般以3至5人守一坑道口或一条支坑道为宜。另外还要保存好预备力量,以便机动使用。此次战斗根据力量,以3人守一坑道口,以第4组为机动力量,不但及时支援了各组战斗,也保存量有生力量,并且能够在最后打出坑道,配合反击分队恢复了阵地。
(三)为保证不间断地通信联络,应多规定几种信号、记号和音响等辅助的通信联络手段,以避免无线电话机被打坏,或者进入坑道后失效而中断联络。这次12班没有事先注意到这个问题,仅依靠无线电话联络,当电话机被打坏后,即与上级中断了联络,既不能及时的报告情况,也影响了步炮的密切协同。

步兵第124师371团6连1排

回山防御战斗

(1952年1月6日5时30分至12时30分)

回山位于敌我对峙的中间地区,是一个孤立突出的高地,周围地形平坦,南侧有横贯东西的公路一条,通往敌我阵地纵深,此地是敌我必争之要点。早在初期,双方就以小分队经常争夺,最终为我占领。我6连1排,于1952年1月6日4时30分,接替了原1营2连2排防御回山的任务后,5时30分,敌人即发起了进攻。该排在准备时间仓促,既无坑道作依托,又无团、营炮火直接支援的情况下,仅以本排火力,依托野战工事,独立顽强的进行战斗,整整持续两7小时,先后击退敌5次攻击,以少胜多,共毙伤敌人68名,我仅伤亡5名,完成了坚守阵地的任务。

战前敌我概况

敌人不甘心回山被我占领。1952年1月初,驻铁原之李伪军9师28团第2营,进占领大兴及其附近地区后,连日对回山进行空中侦察及破坏射击,企图攻取我回山阵地,为继续进攻我蓬莱山主阵地扫清障碍。
我6连1排,于1月6日4时30分,接替了原1营2连2排防守回山的任务。占领阵地后,即根据上级的意图和地形情况,抓紧时间布置兵力和火器。步兵第3班加强轻机枪1挺,防守1号阵地;第2班附轻机枪1挺,防守第2号阵地;第1班加强轻机枪1挺,配置在回山西北角的掩蔽部内,为排的机动部队,并以1个组担任前沿巡逻警戒,以便提早发现敌人;60炮在1号阵地后侧占领发射阵地,协同1、2号阵地作战,实施排的火力机动,打击向我进犯之敌。布置就绪后,除派出2至3名警戒观察哨外,其余人员均立即加修工事,进行战斗准备工作。

战斗经过

6日拂晓,进占大兴之敌,以一个加强连的兵力隐蔽的运动至我阵地前150余米处干沟子一线。5时30分,对我实施猛烈的炮火准备,随即以两个多排的兵力,在坦克掩护下,分3路向我1、2号阵地发起攻击。战斗至8时,敌3次冲击都被我以突然猛烈火力所击退。10时30分,敌又以两个排的兵力,在其重机枪火力的直接支援下,一路直扑我2号阵地,另一路则沿右翼迂回,企图牵制我1号阵地的火力,以支援向2号阵地进攻之敌。此时我2号阵地前沿的一个组,只剩2人,他们沉着地用冲锋枪、反坦克手雷、手榴弹向敌人猛打,顽强战斗,击退了敌人反复数次的冲击。当敌最后1次冲至我阵地前沿约15米时,战士邢树财同志跃出了堑壕,用反坦克手雷打死敌人数名。此时该组两个同志均负重伤,仍顽强战斗,但终因敌众我寡,最后壮烈牺牲,敌乘机突入我2号阵地。排长根据当时情况,为迅速夺回已失阵地,即令1班沿1号阵地东侧出击,插到2号阵地以南,依托有利地形,截断占领2号阵地的敌人退路;同时又令2班长带1个组附轻机枪1挺,在60炮火力的直接支援下,乘敌立足未稳,沿2号阵地东侧实施了猛烈反击,结果将敌击退。与此同时沿右翼迂回之敌,接近至我1号阵地前沿约60——70米处,即遭我出击之1班以猛烈火力从翼侧的痛击,此敌丢掉重机枪,弃尸数具,仓慌南逃。突破我2号阵地之敌,被我击退后,仍不甘心,重整旗鼓,企图在炮火掩护下再次发起冲击。我1班见此情况,随即机动的迂回到该敌的侧后,以突然猛烈的火力给敌严重杀伤,该敌在我前后火力夹击下,死伤大半,遂狼狈逃窜。
敌遭惨重伤亡后,复于12时以1个多排的兵力,在数辆坦克掩护下,对我1、2号阵地前沿进行猛烈射击,以图报复并掩护其抢运伤员。我即利用工事隐蔽,避开敌坦克火力,同时以60炮和轻机枪火力猛烈射击,12时30分,敌全部溃退,战斗胜利结束。先后共毙伤敌人68名,缴获重机枪1挺,各种子弹4500余发,60炮弹100发,手榴弹48枚。我伤亡副班长以下5名。

几点主要经验

一、在上级无法直接支援的地形上进行防御,而且随时都可能遭到敌人突然攻击的情况下,防守分队特别是刚接班的分队,必须力求在最短的时限内,尽快的完成必要的防御准备,这是战斗胜利的一个关键性问题。6连1排所以能在上述条件下,顽强的击退了敌人1个加强连反复5次的猛烈攻击,给敌人以重大杀伤,坚守住阵地,就是因为该排战斗准备工作抓得紧。换班后到战斗打响仅有一个小时,时间极为仓促,他们一刻未停,首先在现地勘察的同时,就根据地形及敌人可能进攻的方向,简要的明确了任务,区分类各火器的位置及主要射击地段,立即乘夜暗加修工事。因此,当敌突然发起攻击时,就能有秩序的投入战斗,并能有效的依托工事,在近距离内,以突然猛烈的火力大量地杀伤敌人,从而打垮了敌人连续、猛烈的冲击。
二、在此种地形和作战条件下进行防御,保存有生力量,对持续战斗和增强防御的稳定性,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在使用兵力上,应根据地形特点,节约兵力,重点隐蔽配备,并控制一定数量的机动分队,才能增强防御的稳定性。该排在兵力使用上,就是根据了当时地形情况,以两个班的少数兵力,隐蔽的配置在1、2号阵地的工事内,其余人员则隐蔽于阵地后侧的防炮洞里;另外还控制了1班为排的机动分队,配置在回山阵地西北角的掩蔽部内。这样,不仅避开了敌人坦克、炮兵火力的杀伤,保存了有生力量,而且当敌人突破我阵地时,就能够立即组织新的力量实施反击,夺回已失阵地。如敌人第4此以两个排的兵力突破我2号阵地时,排长适时的以1、2班乘敌立足未稳之际,实施了反击,不仅打垮了企图迂回并牵制我1号阵地之敌,而且击退了突然我2号阵地的敌人。由于该排保持了生动力量,才能给敌人以连续沉重打击,使其不得不放弃再次攻击的念头而败退。

1942年5月,某团三连在民兵的有力配合下,于辽县苏亭附近进行了一次成功的伏击战,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胜利。这次战斗,毙伤敌140余人、骡马80余匹,缴获步枪5枝,马两匹及物资一部,我仅伤亡一人。

一、战前情况

1942年,日寇对华北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发动了空前残酷的"大扫荡"。在太行山地区北部之敌,为其前运粮弹、后送伤兵和掠夺的资财,修筑了潞城、辽县经苏亭至黄漳、武安至偏城等临时补给线。辽县城是敌深入我太北地区的重要据点,是历次"扫荡"出动兵力的巢穴,也是敌三十六师团的军需粮秣补给重要基地,辽、黄补给线运输频繁。

我部某团于5月25日参加掩护总部转移后,一部进至漳河东西岸坚持腹地反"清剿"作战,主力于27日转出外线,至辽县以南地区寻机歼敌。

二、决心及部署

某团在查明敌辽、黄补给线的运输规律后,决心以三连<欠一个排>协同辽县七区民兵在苏亭一带设伏,杀伤与消耗敌运输部队。

三连接受任务后,连指挥员同区武委会及民兵数人,于29日去东寺脑一带侦察地形,并根据民兵报告的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苏亭是我军痛歼敌人的好地方,敌军骄傲麻痹,更是我取胜的有利条件。决心于苏亭以东山地,在当地民兵配合下伏击该敌,具体部署是:

一排位于东寺脑西北凹地,步、机枪火力指向苏亭以东公路转弯处,截断敌之前进道路,对敌行进队形形成纵射火力。二排两个班占领东叫沟以西凹地,一个班带轻机枪一挺位于东叫沟以南小山头,以火力消灭悬崖下死角,并与一排火力组成交叉火力网。连掷弹茼班位于东寺脑、东叫沟之间的凹地。

车上铺村民兵十余人配署在木池以东山地各个小山头,担任对辽县方向的警戒。木池民兵二十余人位于掷殚弹茼班附近,搬集大石头,准备以滚石打击敌人。东寺脑、柏官寺民兵十多人配署于柏官寺以北山地,在2216和1807高地各设一观察哨,分别监视南、北敌情,东叫沟民兵负责埋设地雷,于30日2时前埋设完毕。

三、战斗经过

30日12时,1807高地民兵用信号报告:敌三百余人已出发北来,主力全部通过柏官寺。三连即迅速、虑隐蔽地进入阵地。13时,敌到达苏亭一带,因触发地雷被迫停顿。此时,虽是打敌机会,但距离较远,敌未全部进入我伏击圈,故连命令各排继续隐蔽,准备战斗。13时50分,敌继续前进,先头部队刚至苏亭正东转弯道上又踏响地雷,死伤 20余人,顿时兵慌马乱,奔向悬崖下躲避,并派人向前侦察。我即发出战斗信号,木池民兵推下滚石,把敌打得人仰马翻,大部驱向河滩,陷入我轻机枪、掷弹茼及步枪的猛烈交炽的火力网内。敌仓惶乱窜,自相践踏,失去还手能力,在混乱中又踏响地雷两枚。战斗仅20分钟,敌就死伤很多,其余狼狈地向木池方向逃窜,我则以火力尾击逃敌,木池以东山地的民兵乘机侧射杀伤敌人。直至15时左右,敌才纠集残部,在轻、重机枪和掷弹茼的火力掩护下,向我伏击地区反击。这时三连在完成了重创敌人任务后,已隐蔽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