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左、毛右及其它

“有人的地方,就分左中右”。那么,以毛泽东为旗帜的毛派是否符合这一规律呢?答案是肯定的。

邓就是毛右,最终蜕变为修正主义者。毛泽东认为邓是自己一派,所以没有开除其党籍,酿成大祸。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高深(早有人提出),就是“一分为二”的方法看待问题。但是不说出来,真有人会犯迷糊。
从这个问题引申开,毛主席是否都是站在左派一边?还是有的阶段右的东西占了主导地位?

再引申开来,文革是否也是如此?如何评价文革?这些问题值得深思!

本文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开动脑筋。

顺便说说,乌有之乡就是网上毛右的大本营(本论坛的某些人也是毛右)。

[

中共中央关于撤销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决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了发生在天安门广场的反革命事件和邓小平最近的表现,认为邓小平问题的性质已经变为对抗性的矛盾。根据伟大领袖毛主席提议,政治局一致通过,撤销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保留党籍,以观后效。

中共中央

一九七六年四月七日

————————————————————————————————————————————————————
没有华的“一举”,哪来邓的“复出”?所谓“毛泽东认为邓是自己一派,所以没有开除其党籍,酿成大祸”,客气地讲,是信口胡说!

而邓在民主革命中就当过逃兵,实际上在当时就背叛了革命,根本不是什么“最终蜕变为修正主义者”。

唯物辩证法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
不同的阶级说不同的话。只要存在阶级对立,不同的阶级势力对同一现象就会有尖锐对立的认识评价。在无产阶级和广大革命同志内部评价一场社会运动、一个历史人物,则应是本着团结、实事求是的态度,总其全体,总其一生,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分清哪是“九个指头”、哪是“一个指头”、哪是决定事物性质的主体,哪是属于次要方面、处于从属地位的细枝末节甚或可以忽略不计的瑕疵小节。
马列毛的哲学、马列毛的认识论所决定的对社会运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原则,要求我们必须首先基于无产阶级阶级性、基于无产阶级根本阶级利益对事物、人物作出总体肯定或总体否定的评价。只有在这个前提之下,才能再对一个事物的整体、一个人的一生作出“一分为二”的判断,而绝不是罔顾阶级前提而将一个事物、将一个人机械人为地割裂开来作出诸如“有好有坏”、“一方面、另一方面”之类折衷主义诡辩论式的评价。
必须破除那种“掩盖‘阶级对立’这一唯物前提”的什么“**开”、“既有功劳、也有罪过”之类资产阶级“庸俗辩证法” 的评价标准。

至于对文革的评价,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派,就是应该旗帜鲜明地“彻底肯定文革”,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谈得上进一步的“一分为二”,总结经验教训。

如果离开了阶级分析,空谈“左”、“右”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就是毫无意义的。

另外,任何一个宣称“毛主席有的阶段右的东西占了主导地位”的人,都是没有资格再自称“马列毛主义者”。

[ 本帖最后由 德东 于 2010-9-30 16:11 编辑 ]

有人会说:既然“左”倾实质上也就是右的机会主义倾向,那么它们之间的差别何在?两条战线究竟何在?的确,既然右派获得胜利意味着资本主义复辟的机会增多,而“左派”获得胜利也会引起同样的后果,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差别?为什么把一些人叫作右派,把另一些人叫作“左派”?如果它们之间有差别,那么差别何在?两种倾向的社会根源是一个,两者都是小资产阶级倾向,这难道不对吗?如果这两种倾向获得胜利,它们所引起的后果是完全相同的,这难道不对吗?那么,它们之间的差别究竟何在?

差别就在于它们的政纲不同,要求不同,办法和手段不同。

例如右派说,“不应当建设第聂伯河建筑工程”,相反地,“左派”反对说,“一个第聂伯河建筑工程对我们来说算什么,我们要每年建设一个第聂伯河建筑工程”,(笑声)——应当承认,这里显然是有差别的。

右派说,“不要碰富农,让他们自由发展吧”,相反地,“左派”反对说,“不仅要打击富农,而且还要打击中农,因为中农也和富农一样是私有者”,——应当承认,这里显然是有差别的。

右派说,“困难来了,还不是屈服的时候吗”,相反地,“左派”反对说,“困难对我们来说算什么,你们所说的困难我们根本不放在眼里,——我们要开足马力向前飞奔”,(笑声)——应当承认,这里显然是有差别的。

这就是“左派”的独特政纲和独特手段的一幅图画。这也就说明为什么“左派”有时能够用“左的”耸人听闻的词句诱惑一部分工◎第100页◎人,并且能够把自己装扮成右派的最坚决的反对者,虽然全世界都知道,他们“左派”的社会根源和右派是一样的,他们常常和右派达成协议,结成联盟来反对列宁的路线。

正因为如此,我们列宁主义者必须进行两条战线的斗争——既反对右倾,又反对“左”倾。

但是,既然托洛茨基主义倾向是“左”倾,这是不是说“左派”比列宁主义还左呢?不,不是这个意思。列宁主义是世界工人运动中最左的(不带引号的)一派。在帝国主义战争爆发以前的时期,我们列宁主义者是作为社会民主党人中的极左派加入第二国际的。我们没有留在第二国际,我们在第二国际中宣传分裂,是因为我们正是作为极左派不愿意和小资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叛徒,和社会和平主义者以及社会沙文主义者处在一个党内。

这个策略和这种思想后来就成了世界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基础。我们列宁主义者在自己的党内是唯一不带引号的左派。因此,我们列宁主义者在自己的党内不是“左派”,也不是右派。我们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政党。我们在自己的党内不仅同那些被我们叫作公开的机会主义倾向分子的人作斗争,而且同那些想比马克思主义“更左”,比列宁主义“更左”,以“左的”耸人听闻的词句来掩饰自己右的机会主义本质的人作斗争。

谁都会明白,把那些还没有摆脱托洛茨基主义倾向的人叫作“左派”,这应当了解为讽刺。列宁把“左派共产主义者”(注:“左派共产主义者”是在布列斯特和谈时期俄共(布)党内出现的一个“左”倾机会主义集团,产生于1918年1月,核心人物是尼·伊·布哈林、叶·阿·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格·列·皮达可夫和卡·伯·拉狄克等。“左派共产主义者”否认社会主义在一个国家内获得胜利的可能性,认为没有西欧革命的直接支持,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必定在国际资本的打击下毁灭。他们反对缔结布列斯特和约,主张同帝国主义进行战争,以“促进”国际革命。在苏维埃政权缔结了和约、取得了喘息时机并着手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时,“左派共产主义者”在1918年4月发表了一个《时局提纲》,同列宁的《关于苏维埃政权当前任务的提纲》相对抗。他们否定过渡时期的必要性,反对利用资产阶级专家和国家资本主义,反对在企业中建立纪律和实行经济核算,认为实行列宁的这些政策就是恢复资产阶级秩序。布尔什维克党在列宁的领导下,同“左派共产主义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左派共产主义者”在1918年夏承认了错误。)叫作左派,有时候加引号,有时候不加引号。但是谁都会明白,列宁把他们叫作左派,是讽刺他们,是以此着重指出他们仅仅在口头上,在表面上是左派,而在实际上是小资产阶级的右的倾向。

既然托洛茨基分子昨天还和公开的机会主义分子结成统一的反列宁主义的联盟,真正直接地和国内反苏维埃的阶层勾结起◎第101页◎来,那他们怎么能谈得上是左派(不带引号的)呢?“左派”和右派昨天还公开地结成联盟来反对列宁的党,这个联盟显然得到了资产阶级分子的支持,这难道不是事实吗?而这难道不是说明了,如果“左派”和右派没有共同的社会根源,如果他们没有共同的机会主义本质,他们就不会结成统一的联盟吗?托洛茨基分子的联盟在一年前瓦解了。一部分类似沙屠诺夫斯基的右派分子退出了这个联盟。因此,联盟的右派今后将正是以右派的面目出现,而“左派”将以“左的”词句来掩饰自己的右的实质。但是,有什么保证能说“左派”和右派不会再搅在一起呢?(笑声)很明显,这是没有而且不可能有任何保证的。

既然我们坚持两条战线斗争的口号,这是不是说我们这样就是宣布我们党内必须有中派主义呢?进行两条战线的斗争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不是中派主义呢?你们知道,托洛茨基分子正是把事情说成这样的:有“左派”,这就是“我们”托洛茨基分子,“真正的列宁主义者”;有“右派”,这就是其余一切人;还有“中派”,他们摇摆在“左派”和右派之间。能不能认为对我们党的这种看法是正确的呢?显然不能。只有那些把一切概念都混淆起来的、早已离开马克思主义的人才会这样说。只有那些看不见和不了解战前时期的社会民主党(无产阶级利益和小资产阶级利益联盟的党)和共产党(革命无产阶级一个阶级的党)之间的原则差别的人才会这样说。

不能把中派主义看作一个空间的概念:比如说,一个地方坐的是右派,另一个地方坐的是“左派”,而中间坐的是中派。中派主义是一个政治概念。它的思想体系是迁就的思想体系,是在一个共同的党内使无产阶级利益服从小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体系。这种思想体系是和列宁主义相违背、相对立的。◎第102页◎

中派主义对于战前时期的第二国际来说是自然的现象。第二国际中有右派(占多数),有左派(不带引号的),也有中派,中派的全部政策就是以左的词句来粉饰右派的机会主义,并使左派服从右派。

那时以布尔什维克为核心的左派的政策是什么呢?是同中派作坚决的斗争,争取同右派分裂(特别是在帝国主义战争爆发以后),建立由真正的左派,由真正的无产阶级分子组成的革命的新国际。

为什么那时会产生第二国际内部的这种力量配置和布尔什维克在第二国际中的这种政策呢?因为那时第二国际是迎合小资产阶级社会和平主义者和社会沙文主义者的一个无产阶级利益和小资产阶级利益联盟的党。因为那时布尔什维克不能不集中火力反对企图使无产阶级成分服从小资产阶级利益的中派。因为那时布尔什维克必须宣传分裂思想,不这样无产者就不能建立自己的一个阶级的马克思主义革命政党。

能不能断定说,在我们共产党内也有同样的力量配置,在我们党内也应当实行布尔什维克在战前时期第二国际各党内实行过的那个政策呢?显然不能。所以不能,是因为这就是不了解社会民主党这个无产阶级成分和小资产阶级成分联盟的党和革命无产阶级一个阶级的共产党之间的原则差别。在社会民主党人那里党的阶级基础是一种,在共产党人这里党的阶级基础完全是另外一种。在社会民主党人那里,中派主义是自然的现象,因为不同利益联盟的党不会没有中派,而布尔什维克也必须采取分裂路线。在共产党人这里,中派主义的存在是没有根据的,是和列宁的党性不相容的,因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一个阶级的党,而不是不同阶级成分联盟的党。◎第103页◎

正因为我们党的统治力量是世界工人运动中的最左派(列宁主义者),所以从列宁主义的观点看来,在我们党内实行分裂政策是没有而且不能有任何理由的。(有人喊道:“在我们党内有没有分裂的可能?”)这里谈的不是分裂的可能性,而是在我们这个一个阶级的列宁的党内实行分裂政策,从列宁主义的观点看来是不能认为有理由的。

谁不懂得这个原则差别,谁就是和列宁主义背道而驰,谁就是和列宁主义决裂。

正因为如此,我认为只有发了疯的和失去了最后一点点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能当真断定说,我们党的政策,进行两条战线斗争的政策是中派主义的政策。

——《斯大林:论国家工业化和联共(布)党内的右倾》

[ 本帖最后由 德东 于 2010-9-30 16:22 编辑 ]

其实最后一句就是说给你这样的毛右。

那个老保皇派叶剑英在犯糊涂把邓小平他拉上台来, 还有那个胡乱邦把邓小平扶上台来, 结果还是复辟了资本主义了.

有那个胡乱邦

他拉上台来

脱离阶级谈左、中、右,你说什么是左派、中派、右派?

[

人身攻击的罪证,立此存照。

在当代中国,纯粹的托派是成不了什么气候的,因此,出现了一种叫“毛托派”的怪胎,它们一边假惺惺地打起毛和文革的旗帜,一边夹带托洛茨基主义的黑货。

一切马列毛主义者必须对这些改头换面的托派分子保持高度警惕。

文革中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是异常复杂激烈的。党内资产阶级屡次“以毛的名义打击毛的力量”,对革命造反派进行打击迫害是客观事实。但对于那些历经磨难而百折不回,至今依然坚持无产阶级革命立场的“当年的革命造反派”来说,无论是文革期间党内资产阶级打着红旗反红旗的破坏,还是资本主义复辟后官僚资产阶级政权的残酷镇压,都没有动摇他们对马列毛主义的信念。“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 ”,就是他们的誓言。他们从来不会去埋怨毛主席“有的阶段右的东西占了主导地位”。这就是战士和苍蝇的区别,这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同志和反革命托匪的区别。

与这些无怨无悔的战士相比,那些自称“被欺骗了、被利用了”的“当年的造反派”(这也是az15az09 之类先生的“论据”),当然也就再也没有资格拥有“无产阶级革命派”这个光荣的称号了!

[ 本帖最后由 德东 于 2010-10-2 11:28 编辑 ]

毛左、毛右之分 一下子点中了毛右的软肋,是其最痛的地方。

“有人的地方,就分左中右”。那么,以毛泽东为旗帜的毛派是否符合这一规律呢?答案是肯定的。邓就是毛右,最终蜕变为修正主义者。毛泽东认为邓是自己一派,所以没有开除其党籍,酿成大祸。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高深(早有人提出),就是“一分为二”的方法看待问题。但是不说出来,真有人会犯迷糊。从这个问题引申开,毛主席是否都是站在左派一边?还是有的阶段右的东西占了主导地位?再引申开来,文革是否也是如此?如何评价文革?这些问题值得深思!

从上面的论述,你能得出很清晰的的思路: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 本帖最后由 az15az09 于 2010-10-2 13:09 编辑 ]

[

大家不要跟着德东思路,否则会越来越乱。——标准的贼喊捉贼。

毛左、毛右之分 一下子点中了毛右的软肋,是其最痛的地方。——是吗?“毛左、毛右之分”的发明者,正是新青年论坛的托派分子,你的“师傅”们尚且伤不了马列毛主义者的一根毫毛,更何况你这个徒孙?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az15az09 在这里咒骂的所谓“毛右”,只能是反证我站稳了无产阶级革命立场。

被敌人反对是好事。

对你的谬论,我早已逐条批驳,你不敢正面回应,只能把已经被逐条批驳的谬论重贴,这只能暴露你的心虚。

az15az09的帖子是很好的反面教材,它清楚地表明了,“毛托派”这种怪胎是怎样夹带托洛茨基主义的黑货的。

az15az09 这种人历史上的祖宗就是王实味。王实味的下场我们都清楚,当代的王实味们——az15az09 之流的下场会不会比它的老祖宗更妙些呢?就让历史来回答吧。

不过我还是要奉劝az15az09先生,你最好记住,历史上苏、中托派们的可悲下场(如果不是资本主义复辟,根本不会在监狱之外的地方见到托派分子这种生物)。顽固坚持托派立场的后果,只能被作为反革命打倒,只能是自绝于人民,只能是被革命的洪流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 本帖最后由 德东 于 2010-10-2 12:29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