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从一次维权事件中观察三种外来工的表现

从一次维权事件中观察三种外来工的表现

某五金厂九十多名因追讨加班费和资方发生冲突,走上法律维权道路。

该厂基本情况:美国上市公司下属精密五金塑胶厂,员工四五百人左右。平时管理苛刻,07年后期业务萎缩逐步裁员,过去每天上班10小时,07年后每天上班9.5小时,从未支付加班费。

维权起因:资方一直拒绝支付加班费,一名高级管理遭降职降薪后决定维权,并鼓动对资方拒付加班费不满的员工一同维权。导致越来越多对资方不满的员工起来维权。

事件中主要考察对象:

1、学生工,包括胡**在内的大约一半以上的学生工;
2、农民工,年纪在三十五周岁以上的大约十多名以女工为主的农民工;
3、原城镇外来工,以杨师傅,吴某某为主的约十名左右的外来工。

访谈中表现的维权态度:

1、学生工
维权积极性很高,一度讨论要堵马路或者去市政府上访的方式进行维权。
2、农民工
很犹豫。不断摇摆在是否维权的选择中。对维权能否成功持很浓的怀疑态度。强调困难。其中一名农民工在仲裁立案前,不顾其他工友的劝说,坚持临阵逃脱。
3、原城镇工人
一旦决定维权,态度最坚决。在是否通过过激行为进行维权的事情上,多数原城镇工人反对。强调合法维权。

维权过程中的表现:

1、学生工
维权事件虽然是由一名来自原国企职工的挑起,但在整个过程中,最大的推波助澜力量主要来自多名学生工。其中串联工作主要是学生工在做。维权行动刚刚开始,多名学生工主动的去联络各个熟悉的班组长以及同厂老乡。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积极维权的学生工找到了原城镇工人的老工人。同时,主动的带头和组织工友集体行动的角色,也都是学生工但当。在整个维权过程中,曾发生两次集体徒步劳动站投诉的行动。其中一次就是由两名学生工带头组织,在下夜班后,约三五十人左右集体往劳动站投诉。

学生工首先了解有关劳动合同法关于他们维权方面的依据。紧接着就是多方联系工友说起维权这事。再接着主动进行组织行动。

2、农民工
在整个维权过程中,农民工一直是被动的面对维权。一开始是公司原仓管经理进行串联活动,鼓动更多员工和他一起进行维权,农民工在这个过程中因为看到鼓动者是原来的高管,出于经理都出来维权了,应该是把握比较大。在权衡得失中,虽然仍是犹豫占了上风,但大多数仍表现蠢蠢欲动的迹象。在原城镇工人做了相当多思想工作,并且以学生工为主的各个班组长也积极推动下,大多数农民工在仲裁立案前抵抗住了资方的分化瓦解工作。几十名农民工中,只有一名农民工在立案前放弃斗争,但在返回工厂后没有得到资方承诺的好处,反而受到资方的处罚,更坚定了其他农民工对发挥领导作用的原城镇工人的信心。

3、原城镇职工
挑起整个维权行动的是原城镇职工的仓管经理吴某某。中间是原株洲轴承总厂职工杨师傅和其他几名原城镇职工进入。其后组成主要以吴某某,杨师傅,祁某某等近十人为主的工人代表。吴某某是此次维权行动的第一个行动者。从12月初决定维权之后,就一直积极进行串联,做工人的思想工作。2007年12月到 2008年1月10日之前这段时间主要做串联工作和思想工作的是吴某某,之后在学生工的联络下,杨师傅等原城镇职工出现,开始主导之后的维权行动。

原城镇职工在维权中,首先了解维权有关的法律依据,接着就是刻意的找各班组长谈,介绍和解释维权的依据,并主动为工友分析。进而从班组长的反馈中找到认识较糊涂的工友,讲形势分析维权依据做思想工作。然后在恰当的时机,偷偷点一把火。过程中不主动组织和领导工友,但表明态度维权不退缩,带头的作用比较能显现出来。
例如过程中其中一次集体行动,在做了较多准备工作的前提下,上班时间杨师傅部门的一名工人突然表示要去劳动站投诉,杨师傅立即带头响应,形成近百人徒步前往劳动站投诉。仲裁立案后的访谈中,好几个农民工跟我说,多亏了杨师傅他们带头。

最后

在一审前后,我和杨师傅进行了多次的访谈。他给我表达了他此次维权的一些感想。

他认为,这次维权重要的是过程。对于五十多岁马上要退休的他而言,这次维权最后能争取到多少钱是其次,通过维权让那些农民工知道自己的劳动是有尊严的。他说,他还享有那么些五大保障的好处,买有房,孩子也大学毕业了,退休后有退休金,还有二十多万的医疗保险,而那些农民工以后的路还长着,还什么都没有。他从一个国家的主人翁到珠三角成为资本家的奴隶,在这家厂做了十四年,做了十四年的奴隶。在这最后的时刻,奴隶要反抗了。

杨师傅年轻时曾在718工厂做了两年学徒工,后分配到贵州某军工厂,后调往株洲轴承总厂,最后到深圳某五金厂做模具师傅。

中国有新老工人,分别指改革开放后产生的工人和改革开放前培养出来的原城镇工人。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资产阶级极度壮大的同时,原生的工人阶级也随之壮大。不仅是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新经济带的外来工,而且在内陆城市大批改革开放后上岗的工人也都属于新工人。也就是说,当前中国的工人阶级,主要还是由改革开放后上岗的新工人组成。只是其中有所区别,城镇职工由于受到的社会主义工厂制度的影响,在劳动价值诉求上比其他的新工人更进一步。而农村出身的新工人,由于先天较差的生存条件导致其对在资本雇佣下自身的劳动价值诉求比较符合资本主义的需求,即妥协性较大,容易受欺骗,

对老工人的研究必须有相当丰富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认识和近几十年的历史知识。而研究新工人则门槛没那么高。同时,老工人比如夕阳,新工人比如朝阳,两者之间必须互补,否则朝阳也许来不及升到当空,夕阳落去,希望也会随之褪色。

老工人的斗争有着相当明确的组织性和目的性。而新工人的斗争绝大多数凸出的是自觉性,而目标不清晰,也不坚定。但是,仅仅从技术指标上看,新工人随着近十几年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全球化经济的迅猛发展,也迅速的成长为具有组织条件的新的工人阶级群体。

要说明这个观点,我想举个例子。2008年底深圳横岗一家不到一百名工人的港资厂,老板试图将工厂偷偷搬迁,但被厂里一些管理发觉,进而引发双方冲突。厂方当即将搬厂行动公开化,设备搬了大部分,电脑甚至打卡机都搬走。工人们在一些管理员的领导下,迅速组织起来。不仅封厂不准车辆进出,而且去找村委交涉,进而围堵横岗镇政府和劳动局。最令人振奋的是最后七十多号员工一起组织了一场堪称波澜壮阔的维权行动。七十多号人分批坐车到离龙岗区政府两个站的地方,集合,分成四排,每个工人手挽手,整整拦住一边单行道。然后向区政府走去。工伤工人走在队伍最前列,举着伤手喊口号,工人们一起喊口号。有工人被安排在队伍中拍照,队伍外还藏有一两个工人用手机偷拍。警察行动很迅速,围观的人很多,警察要去拉工人,一碰到女工女工就喊警察非礼,碰男工男工就大叫警察打人,想把一个工人扯出队伍,所有工人就都围上来,抱住自己的工友,推搡阻挠警察。整个队伍堵住一边单行道,向区政府走去。围观的人群纷纷表示对工人的同情。有个老人埋怨工人堵路,还被其他的群众指责。

结果是,只有不到八十人的维权队伍,声势浩大得超过上千人的规模,不仅堵了马路,而且当天是星期天,副区长和劳动局局长亲临安抚,并承诺周一派工作组进驻该厂为工人现场办理劳动仲裁申请。到周一,承诺也得到了兑现。当场收了员工的仲裁申请书并当场开据受理通知书,三天后即开庭审理。这个案例比之前另一家厂原国企下岗职工组织的近百名工人维权的案例成效来得更显著。而那厂原国企下岗职工组织的近百名工人的维权行动,虽然有出色的组织,并且初期九十多名工人在老板不断的分化瓦解下,只有一名工人退出了维权队伍,表现了高度的团结性。但从仲裁开始,劳动仲裁和法院和用人单位就联合进行打压。到了法院一审,代理工人维权的某民间维权机构背叛了整个维权队伍,在该民间维权机构的促使下工人维权团队迅速瓦解。可以算是以失败告终。

从这两个例子看,前一个例子的组织者是珠三角典型的学生工,后一个例子的组织者是外来工中的原国企下岗工人。两个案例从两种可能上证明了新工人本身是具备独立的组织能力和斗争能力。只是局限于形势发展的客观现状,其优秀性必然的难以发挥到开花结果的阶段。可是从这些案例上,我们能够判断,新工人群体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

那么老工人和新工人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个问题我需要重新回顾一下前面提到的第二个案例。

首先,当前中国的外来工中主要包括三种工人。一是从学校出来没有务农或者其他小生产经验的学生工;二是有务农或者其他小生产经验的农民工;三是原国企或者集体企业买断下岗的城镇外来工。这三种工人在外来工中所占比例大约为6:3:1。

那次九十多人的维权行动中,老工人做到了以下几点:1、自我保护意识极强,组织者隐蔽性极好;2、思想工作做得比较好;3、工友中信息传递和串联工作做得好。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我们所接触过的原城镇工人的外来工维权,无一例外的是这些外来工极其习惯性的主动去做其他工友的思想工作。我认为,把思想工作做到位,这是他们最大的价值。

老工人自我保护意识强,整个维权行动从酝酿到接近爆发,老工人的工作做得不露锋芒。整个事件中,不了解内情的人很难把老工人联系到组织者的角色上。他只做思想工作,不直接组织工人,而是引导自发组织的工人。思想工作做到位,上班时间一名工人情绪爆发,全车间工人立刻响应,停工徒步前往劳动局进行维权投诉。整个过程虽然没有人组织,但是却步伐坚定,步调一致。

而类似几个规模不大的维权行动中,所有的原城镇工人出身的外来工,都坚持了思想工作第一,组织工作第二的方针,以思想工作带动组织工作的展开。这种可贵的素质,是其他维权行动中的外来工所不具备的。

而前面学生工组织的维权行动,又是怎样的呢?

带头的几个学生工开会,然后分别去找各个部门的基层管理,再开会。最后再全厂职工开会。这个会是怎么开的呢?带头的演讲,管理层的开会甚至歃血为盟,全厂开会则是集体发誓。组织去区政府示威游行,出发前还有个誓师大会,集体发誓,喊口号。场面不亚于上战场。实质上主要的组织者平时在生产管理中是和工人对立的。只是最后在共同面对资本家的时候,被迫“走到一起来”。其中没有更多的思想工作,但现实处境逼迫了所有员工站到了同一阵线。然后高度的组织计划为行动取得的阶段性胜利实现了前提。

对工人的分析,一开始就提到了在岗和不在岗的区别。即当前新老工人之间最简单的现象上的区别。但这两者是有结合的。下岗的老工人中有部分成为了重新上岗的新工人,新工人中又藏有原国企或者集体企业下岗的城镇工人。而那些渐渐脱离了在岗工人群众的下岗职工,仿佛独自落幕的夕阳,虽然灿烂,但终究是没有孕育希望的色彩。只有那些通过各种形式融入到在岗职工中的老工人,才有可能孕育希望。

虽然在新工人的维权行动中,我们很难看到政治思想的影响。但是我相信工人阶级自身的阶级觉悟,是天然高于小资产阶级的。因此在当前历史阶段的中国,无论是学生工还是原城镇职工出身的外来工,无一例外是比知识分子具有更先进的思想和实践基础。只是由于肯下到工人中做工作的人太少,工人中的先进分子没有能够得到足够的关注,时机不到无法发光。

然而,我相信中国的未来,舞台是属于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或许在这个历史阶段还能够洋洋自得一番,在未来决定意识形态的现实斗争中,大浪淘沙,毛泽东提出的附庸观点将得到体现,只有屈服在无产阶级脚下的知识分子,才能够随同无产阶级一起走向人类社会最文明的历史舞台。今天,我以及我的伙伴们所做的事,只有一个:那就是努力的随同工人阶级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