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定文学】——《记念刘和珍君》来源百度贴吧[url=http://tieba.baidu.com/f?kz=733516895]http://tieba.baidu.com/f?kz=733516895[/url]
一楼是一些我的话。。。我只是觉得有写些东西的必要了。。。
刘和珍君这篇文章好像是要被删除的文章之一吧。。。所以选择写了这一篇。。。
对于本文的最后一段。。我只是在想。。。如果说。。是一个爱国的人。。就要记住日本当年的行为的话。。。那么我们是否还要记住美国、英国、法国(圆明园)、荷兰等等这些国家??
为什么说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有多少人去反思过这句话的本质??
犯罪者需要向所犯罪行赎罪。。。但不是所有那个民族的人都是罪人。。。
什么才是真正的民族之爱。。。是有必要每个爱国之人去好好思考的。。不是说。。我爱。。于是。。就是爱国。。。
这些是我的一些废言。。。二楼发文。。希望大家不要岔楼。。谢谢。。
一
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审)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日子。由于只有在周日才能使用网络,便早于了二十五日,晚于了十八日写了这篇七七八八的东西。
先生当年是怀着如何的心情“写一点东西”的,我已不得而知。我并未怀着多么沉痛的感情,毕竟年代久远了。但还是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这虽于死者不相干,但于生者,也只能大抵如此了。倘使真有所谓的在天之灵,只愿刘和珍君能得到些许的宽慰罢。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但年那四十多个青年的血,并未洋溢在我周围,我依然呼吸顺畅,却还是无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面对着这段历史与人物将要被遗忘殆尽的事实,尤使我觉得悲哀。于是只能以我这茫然的哀伤,作为对于死者的菲薄祭品,奉献于逝者灵前。
二
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着?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久迹,仅使得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忘却的救世主早已降临。我不知写的这一点东西是否真的有用了。
三
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她是为了中国而死的青年。我不曾见过刘和珍君。但从先生笔下,知晓她是个性情温和的女子,时常在微笑。倘她是生于现今,自然会有个幸福的家庭罢。
四
也许刘和珍君未能想到,那次的请(审)愿会使她离开人世。
先生听说,她是欣然前往的,谁也不会想到,请(审)愿而已,却会有这样的圈套。
死亡的过程如先生所说——简直是虐杀。
始终微笑而和蔼的刘和珍君,竟却落得如此结局。以及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还有幸存的张静淑君。
这三个温婉的女子,这四十七个男女青年的生命,这些曾为中国的前途奋起斗争的人。
遗忘啊!遗忘!
沉默啊!沉默啊!只是于现今,既不能在沉默中灭亡,更不能在沉默中爆发。
五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愈发繁华,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生命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然,现竟已谈也不谈了——因为早已无人知晓这位温婉的女子,知晓这些青年了。
算了罢!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如此,尚足以。
六
先生说: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我?茫然了。
我自为想到当局者竟会有如此决定。
在近代大家的文章已被如今之文化所猛烈冲击后,竟又将这一传播途径堵掉了。
我不知道若干年后,还有多少人会记得胡适,朱自清,巴金,鲁迅等等这一系列的大家。
我不知道在如今这人人民族之爱昂扬,是中国人就不得忘记日本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等等一些列的说辞的而今。有多少人记得这些曾为中国前途而奋斗过,牺牲了的青年。
这究竟是怎样一种民族之爱。我不知,我也不想知道。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正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悲夫!我已无言。仅以此纪念刘和珍君!
三月二十一日